一部電影上映之後,評判電影質量的標準有評分和票房兩部分,而其中票房是最為受到關注的。那票房怎麼計算呢?一般計算公式為每一張票的價格乘以票數就等於票房。為進一步詳細了解票房的計算,將從電影票房的定義和票房分帳比例計算來描述。
電影票房指的是電影的商業銷售情況,可以用購票金額和觀眾人數來計算。韓國一般採用觀影人數來計算,其他大部分國家以及我國則是用購票金額計算。
在2017年之前電影票房完全就是指的購票金額總和,在2017年更改了票房統計口徑,將電商服務費加入了票房範疇。
我們通常所說的票房實際上指的是包括電商服務費在內的綜合票房,而分帳票房指的就是除去服務費的票房。即綜合票房等於分帳票房加電商服務費。
以電影《急先鋒》目前票房為例,它的綜合票房是2.70億元,分帳票房是2.46億元,也就是電商服務費就佔了2400萬元。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購票的電影票面額中其實還含有一部分影廳服務費,只是目前還沒有明確規定,這裡不做討論範疇。
票房進行各方所得比例計算是按照除去服務費之後的分帳票房進行計算的,而這裡又涉及到電影專項基金、稅費、中影代理費、影院分帳、製片方和發行方分帳。
其中淨票房是分帳票房減去電影專項基金和稅費後的票房總和。
1.電影專項基金
電影資金辦是廣電總局的直屬單位,電影專項基金也即電影專項資金最終是交到國家電影資金辦的,其徵收比例是分帳票房的5%。
電影專項基金「取自於電影,用之於電影」,可以用來扶持國產電影的製作,支持新建電影院等。而這不部分資金在特殊情況也可以不收取,比如今年就退還了電影院2020年已繳專項資金。
2.稅費
這個很好理解,沒有疑問。通常收取的是分帳的3.3%,同樣,幾年特殊情況,國家也是調整了電影稅費方面的政策。
3.中影代理費
中影代理費收取淨票房的1%-3%,具體收取多少根據影片最終的票房成績來看,一般票房越高收取比例越高。
4.影院分帳
影院分帳包括電影院和院線分帳。電影院值得是放映電影和觀眾觀看電影的地方,而院線指的是以電影院為依託,以資本和供片為紐帶,由一個電影發行主體和若干電影院組合成的一種電影發行放映經營機制。
影院分帳佔到淨票房的57%,一般情況下,電影院分50%,院線分7%。但是這個比例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協商分帳比例。
6.製片方和發行方分帳
這是票房最後一塊分帳,包括製片方和發行方分帳。製片方指的是投資電影及製作電影的一方,而發行方指的是拷貝、申請密匙、排檔期、做宣傳、談判籤合同等一方。
通常,製片方分帳佔淨票房的28%-38%,發行方分帳佔淨票房的5%-15%,而這個比例在所有分帳計算中是最不固定的。具體怎麼分,要看製片方和發行方的具體協議。
截止2020年10月19日24:00,《急先鋒》綜合票房累計2.70億元,分帳票房2.46億元。由於特殊情況,票房計算比例根據實際情況略有調整。
從貓眼數據看,片方分帳比例佔37.39%,即9214.2萬元,影院佔52.27%,即1.28億元,其他總和佔10.34%,即2547.億元。
也就是說,投資成本4億元左右的《急先鋒》,片方分帳只有9000萬元左右,賠本超過了3億元。
單看目前票房,《急先鋒》是血虧的。但是一部電影的贏利點並不只是電影院票房收益,還包括了網絡收益、版權費、播放權費用、商業廣告等等。
此外,成龍電影除了國內市場,其後還會進入國際市場。作為國際巨星的成龍,在國際上還是有票房號召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