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PConline、威鋒網等
雙攝像頭正成為主流手機的標準配置,搭載雙攝像頭的手機可以提供更好的遠攝性能,而且兩枚鏡頭相互配合還可以帶來如相機般的背景虛化能力,在拍攝人像照片的時候有著很好的效果。那麼,雙攝像頭是從何時開始,又經歷了哪些變化呢?
其實相機早就開始玩了
雙鏡頭這種設計,如今在相機領域幾乎已經絕跡了。但說到雙鏡頭設計最著名的一種「形態」,要數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經典相機機型——雙反。各位如果家裡有老相機的朋友,相信都見過類似海鷗雙反這樣的產品。這種雙鏡頭相機,算得上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種雙鏡頭設計相機。
從結構圖中可以看到,雙反的雙鏡頭並非都用於成像,其中一個是用於取景的
但實際上,雙反和我們現在說的雙鏡頭結構有著很大的不同,雙反的兩顆鏡頭並非都用於成像(雙反的鏡頭一個用於成像,一個用於取景)。雙反的雙鏡頭設計實際上是為了解決早期相機最大的難題——取景。早年相機的一大瓶頸是取景,沒法取景和確認對焦也就談不上精準的拍攝。而雙鏡頭的設計最早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相機用戶終於可以利用與鏡頭光軸平行的光路進行取景拍攝,在早年單反設計非常不成熟的時期(兩種結構誕生時間接近,但早期的單反結構是非常不靠譜的,是後期慢慢完善後才成為一種成熟的機型),雙反結構設計可謂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祿來可以說是雙反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柯達的雙鏡頭設計類似於現在的手機雙鏡頭
數碼時代以後,柯達推出過雙鏡頭卡片機,其意義是在小巧輕薄的卡片機上實現大變焦效果,兩枚鏡頭負責不同的焦距範圍。
手機上各種各樣的雙鏡
手機的雙鏡頭設計,最早是要實現3D立體攝影的。其中最知名的產品就是「火腿腸」HTC的G17,但早於HTC,LG推出的LG Optimus 3D才是第一款採用雙攝像頭設計的智慧型手機產品。
最早的雙攝是為了3D效果2011年,正式HTC機海戰術的最頂峰,作為當年最熱門的裸眼3D技術,HTC自然不能落後。在2011年,HTC推出了帶有雙500萬像素的3D拍照手機。
背後兩顆5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主要用於拍攝裸眼3D的照片和視頻。同年,LG也推出了自家的裸眼3D旗艦:LG Optimus 3D 。
但是,由於裸眼3D照片的效果一般,而且機身偏厚等諸多原因,手機在裸眼3D雙攝的路走不通了。
人像雙攝雛形:HTC ONE M8隨著HTC的機海戰術的失敗,HTC公司業績季度下滑,甚至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於是集全公司之力研發出了HTC ONE M7以及M8。在M8上我們第一次看到了真正意義的雙攝。
M8雙攝採用的是主副鏡頭,主鏡頭負責記錄色彩信息,副鏡頭負責記錄景深信息以及快速對焦,從而實現了先拍照後對焦的功能。
繼HTC之後,華為榮耀6plus也曾採用過雙攝,雙攝原理和M8差不太多,但這都沒能成為市場的主流。
步入正軌2016年2月,LG發布了年度旗艦G5,其中有兩個亮點,一個是模塊化的設計,另一個是廣角+長焦的雙攝。
同樣2016 年,華為和徠卡合作推出了採用後置雙攝的 P9 手機,單色攝像頭是這款手機的一個大賣點。兩個 1200 萬像素攝像頭分別負責拍攝 RGB 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 今年,華為 P10 沿用了 P9 的設計,配備的是 2000 萬 + 1200 萬像素攝像頭,仍然可以拍攝黑白照片,而且加入了深度感知能力。
之後,蘋果公司發布的iPhone 7 Plus上加入了兩顆焦距不同的鏡頭, iPhone 7 Plus 的兩個攝像頭均為 1200 萬像素,但是它們的焦距不同,第一個攝像頭焦距為 23 毫米,屬於廣角攝像頭。第二個攝像頭焦距為 56 毫米,任何物體在這個攝像頭裡都顯得更緊。蘋果表示,這個想法是讓設備在不損失太多成像質量的情況下變焦。
7P雙攝的加入,可以說指明了手機行業發展的方向,各個手機廠商的旗艦機紛紛加入了雙攝功能,目前雙攝都已經成為了千元機的標配。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