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來聊一聊我自己的故事。
從小,我就少根筋。
我不喜歡哭,甚至到了一種病態的程度。年紀小小的我就已經有了哭很懦弱的標準女漢子式的覺悟。有時,眼淚已經呼之欲出了,我硬是仰著頭,睜著眼,把它晾乾了。我最喜歡的童年活動就是和一大票男生在院子裡面瘋跑,在樓下的彎道上「賽車」。當時看來,我應該是非常好的遺傳了我爸媽的理科基因,或者是投錯了胎。
小學畢業那天,全班都在哭。我坐在中間特別尷尬,眼淚是怎麼擠都擠不出來。為了緩和這種尷尬,我拿出紙巾,遞給周圍哭的撕心裂肺的同學們,同情的安慰他們別哭了。我同桌用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瞪了我一眼,然後接過了我的紙巾。
上了初中,日子變得更加艱難。初中是八卦開始萌芽的階段,我們班的女生也開始用文藝的方式思考人生。低端一點的看萌芽,知音漫客之類的,封面花花綠綠,夢幻感十足的雜誌;高端一點的,就是郭敬明,韓寒。我的幾個好朋友甚至開始自己寫小說。而當時還時不時的掏出童話看的我,就更顯的格格不入。
初中語文作文還允許寫記敘文。每次聽老師讀那些才子才女的文章,我就特羨慕。我還曾經一度模仿那種細膩感傷的文筆。然而老師在發現我的這種企圖之後,便極其委婉的暗示,我並不是那塊料,還是不要牽強的好。
我並沒有灰心,懷著成為一個女文青的信念,堅定不移的在這條路上繼續探索。
有一次我在寫周記的時候,突然詩性大發,一揮而就了一篇「大作」,忐忑激動的交了上去。第二天,語文老師在走廊裡攔住了我,用極其複雜的眼神看著我,說了一句改變了我一生的話,「那篇《月》,是你自己寫的嗎」。自此我的文藝細胞就永久壞死了。我奔騰在議論文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我的人生好像沒有青春期。咳咳,我指的是心理上,不是生理上。。。從看童話的階段,一下子就進入了看美劇和燒腦片的階段。我沒叛過逆,頂多是在我爸催我去學習的時候,感覺很煩。就這樣,我安安穩穩,規規矩矩的度過了上大學之前的17年。
我有一個哥們,和我簡直就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從小就不是規規矩矩的好學生。初中時候我這種聽老師話的乖學生,經常會被當成絕緣的板子,插到這些話癆的叛逆生中間。於是我的朋友都是些有著不羈靈魂的人。而我變成為了他們中最踏實,最穩「重」,也是最聽話的那個。我那個哥們簡直就是起義軍的頭,我就非常「幸運」的做了他的同桌。他經常在課上偷吃我媽給我帶的零食,還問我吃不吃;因為不服教務主任,就和人家在走廊裡面開始對罵。初四那年學校在過年期間補課,他就帶著我們在學校最高層的走廊裡放煙花。他總是能激發我最原始的野性:我初中「所有帶媽的問候」都獻給了他。有一次在被他徹底激怒之後,我在正在上晚課的物理老師的面前,將他連桌子帶人都推到了地上。
初中畢業後,我們去了不同的高中。他的高中屬於放養式的學校,於是他的人生在那個樂園中,又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不斷的換女朋友,翹各種各樣的課,學會了抽菸。為了氣老師染了頭髮,為了不當國防生紋了身。他在城的那邊轟轟烈烈的燃燒著青春,我在城的這邊坑哧坑哧的在數理化中掙扎。我們就是兩種青春的典型寫照。
後來上了大學,我們也算變成了一個圈裡的人。他學會計,我學金融,都和錢打交道。這傢伙好像突然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新的定義,從此走上了灑汗奮鬥的這條路。這一覺悟不要緊,我就倒了黴了。每當他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就會給我打電話,發表他的人生講演。而這個覺悟的時間,經常是在半夜,擼完串喝完酒之後。談話的內容從最開始的,向我諮詢商科之後的職業規劃,到向我炫耀他已經考完了ACCA的科幾。而情感生活關鍵句也從,「換過了幾個女朋友」,到「好幾個月沒換女朋友了」。
終於有一天,我在聽完他蒸蒸日上的人生的新進程之後,徹底失眠了。正在經歷期末考試壓力的我,突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好悲哀。我的人生,缺少了一種隨意而為的灑脫。而灑脫背後是一種激情,一種為按自己想法而活的勇氣。我沒有辦法像他一樣在不想做的時候就徹底拋下,想要的時候就用盡全力去爭取。我的人生永遠都像在打太極,不論什麼,總是要留幾分力。
我在那個失眠的晚上想了一大堆一大堆,最後就在爬下床,上第n次廁所之後,第n+1次躺在床上的時候,在迷迷糊糊中頓悟了。原來這些都是因為,我沒那根筋,那根我從小就沒長好的筋。
在後來的又一次深夜夜談中,他對我們兩個的人生做了一句精闢到無法形容的評價。他說我能夠忍受孤單,但是不能忍受孤獨,而他不能忍受孤單,卻能忍受孤獨。
以下是對這句被我奉為人生哲理的話的解讀。我能夠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幹很多事情,不需要別人陪伴,但是我絕對不會違背主流價值觀來生活。而他正好相反,他的人生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永遠都不會沉寂,而承受的是那種作為另類的孤獨感。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旁邊人都在學習,就自己嗨,天天被老師罵,誰他媽能開心。」我們的人生追求的確不同,他追求幸福,我追求成功。後來我突然發現,一直以來我還挺享受這種在體制中隨波逐流的「齷齪」的輕鬆。
所以也沒什麼。我沒有經歷他的痛苦,也必然得不到他的人生。我無需羨慕,也沒必要自憐自哀。我是個懶人,那樣的生活,我過不起。像現在這樣,為了「俗世」的成功拼搏拼搏,奮鬥奮鬥,也覺得挺幸福的。其實我們所追求的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獲得的途徑不同罷了。
前一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話題,你心中最好的自己是什麼樣的,其中一個熱門的回答是:「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我想說,抱歉,我少根筋,擠不出來。
-The end-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