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重生》紀錄片中,蘇聯首任駐華大使抵京彩色畫面首次公開

2021-01-09 觀察者網

轉自@長安街知事 10月2日報導

70年前的10月2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宣布承認新中國,並確立外交關係。

蘇聯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也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蘇聯解體之後,中國與俄羅斯籤署會談紀要,解決了兩國關係的繼承問題。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最近,一部名為《中國的重生》的紀錄片在俄羅斯播出。除之前被熱議的「開國大典」,蘇聯首任駐華大使抵京的彩色畫面也首次公開。這可謂是一份十分珍貴的禮物。

昨天是新中國70華誕,舉世矚目。今天是中俄建交70周年,同樣舉世矚目。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中國發來賀電錶示,可以肯定地指出,俄中關係成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普京普京 本文圖片均自@長安街知事

獻禮

1949年10月10日,蘇聯首任駐華大使歷經6天的舟車勞頓抵達北京,開啟中俄友誼發展的序曲。

在《中國的重生》的紀錄片中,一個畫面定格在了1949年10月10日的北京前門火車站,蘇聯首任駐華大使羅申乘專列抵達北京。早已等候在車站廣場的群眾揮舞著彩旗和鮮花,熱烈鼓掌和歡呼。

《中國的重生》:周總理與羅申親切攀談

當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親自到車站迎接。周總理致歡迎詞說:「從此,中蘇兩國邦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代。」

按照國際慣例,大使抵達一般由外交部代表迎接,而總理親自迎接,這在現代外交史上十分罕見。

俄羅斯將這段珍貴的車站迎接畫面紀錄了下來,被封存數十年後首次對外公開。紀錄片導演傑尼索夫稱,這部紀錄片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俄中建交70周年而製作。

《中國的重生》:羅申乘坐專列抵達北京前門火車站

在9月3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在迎來與好鄰居俄羅斯建交70周年之際,俄方向中方提供了開國大典珍貴影視資料,俄國家電視臺播出《中國的重生》紀錄片。中俄兩國人民正以各種不同形式,紀念70年來走過的不平凡道路,這是中俄關係高水平運行和兩國人民深厚友誼的生動寫照。

典範

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兩國頻繁互動,再次釋放了重磅信號。

俄衛星通訊社10月2日援引克裡姆林宮的新聞稱,在賀電中,俄羅斯總統高度讚賞俄中兩國最近以來在各領域開展的建設性合作中所取得的進展,擴大內容豐富的多層次政治對話,以及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構框架內為解決當前的地區和全球問題所做的協調努力。

普京表示,對造福友好的俄中兩國人民,為鞏固歐亞大陸乃至全世界的穩定與安全, 進一步加強俄中關係充滿了信心。

10月2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也與中方互致賀電。梅德韋傑夫表示,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能源、工業、交通基礎設施、高科技和文化等各領域重大合作項目順利實施,務實和人文交往合作持續拓展。相信雙方通過共同努力,將為兩國全方位合作注入新的動力。

王毅與拉夫羅夫王毅與拉夫羅夫

同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互致賀電,熱烈慶祝兩國建交70周年。

王毅在賀電中表示,70年來,中俄關係經受住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日益成熟、堅韌、牢固,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樹立了大國和鄰國和諧共處、合作共贏的典範。

拉夫羅夫在賀電中表示,1949年,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70年來,兩國關係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道路,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成為真正平等信任的夥伴關係的典範。

中俄建交是國際關係中的一件大事,同一天,從總統到總理再到外交部長,對中俄關係送出祝福,足見兩國關係之特殊。

最友好

知事注意到,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美國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一項民調結果顯示,世界各國裡,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態度最友好。

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日前接受俄媒採訪時的表態有助於我們理解中俄「最友好」。

俄衛星通訊社10月2日援引傑尼索夫的話報導稱,當前不存在任何能令兩國關係發展受阻的潛在因素。

傑尼索夫傑尼索夫

傑尼索夫指出,俄羅斯也需要搞好經濟,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與中國的合作對解決這些任務來說很重要。

傑尼索夫強調,俄中不是盟國,兩國間不存在盟國義務,但兩國清楚明確地理解對方的立場和利益,願意尊重對方立場並協助對方將其付諸實踐。他相信,俄中關係的前景一片光明。

此前,傑尼索夫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曾透露,「俄羅斯民眾對漢語的興趣愈發濃厚。我朋友的孩子們,他們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俄羅斯繼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後的第五種全國統考外語科目。


傑尼索夫接受採訪傑尼索夫接受採訪

9月28日,傑尼索夫還曾率俄駐華使館外交官赴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參觀。

在9月3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敏銳地關注到這個問題。針對如何看待中俄就建交70周年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立足新時代,放眼新未來,雙方將全面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進一步加強協調配合,承擔起維護多邊主義、捍衛國際秩序的共同責任,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不斷取得新成果。這是兩國和兩國人民之福,也是世界和平與發展之幸。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獻禮紀錄片《重生》火了 中國70年前後變化令世界欽佩
    《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在央視播出畫面海外網10月10日電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際,一部名為《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俄羅斯專家學者用「蛻變」「奇蹟」來形容這段歷史,俄羅斯觀眾則感嘆「俄中友誼珍貴」,「更深入了解中國歷史」。9月16日至29日,《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紀錄片分6集,在「俄羅斯1頻道」和「俄羅斯24頻道」同步播出。10月1日,該片登陸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與廣大中國觀眾見面。在未出中文版本之前,該紀錄片就因首次公開開國大典、蘇聯首任駐華大使抵京等珍貴彩色畫面而被熱議。
  • 俄首播彩色紀錄片《中國的重生》 大量珍貴歷史影像首次公開!
    影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日起在俄羅斯當地電視臺中播出,該片是由1949年蘇聯派出的17名紀錄片工作者用彩色膠捲拍攝的,紀錄片導演表示,這部影片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蘇中建交70周年之際獻給觀眾、中國人民的禮物,片中大量從未公開過的影像將成為其最大的亮點。
  • 思政課 | 彩色紀錄片《中國的重生》(1-2)
    >《中國的重生》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這樣一個極具紀念意義的時間,全俄國立電視廣播公司製作了一部紀錄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日至29日在「俄羅斯-24」和「俄羅斯-1」電視頻道節目中播出,這也是俄羅斯首次播放新中國成立的彩色紀錄片,是蘇聯偉大紀錄片攝影師的具有代表性的豐碑
  • 【迎國慶】俄羅斯珍貴紀錄片:彩色畫面的開國大典 政治局會議
    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派出17人攝影團隊,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使用彩色膠捲記錄下當時的重要事件和珍貴的民俗風景畫面。
  • 開國大典彩色畫面!俄羅斯首播新中國成立彩色紀錄片,太珍貴了
    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派出17人攝影團隊,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使用彩色膠捲記錄下當時的重要事件和珍貴的民俗風景畫面。近日,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俄建交70周年的禮物,全俄國立電視廣播公司將其製作成系列紀錄片《中國的重生》,於9月16-29日在俄羅斯24頻道和1頻道播出。
  •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
    新華社莫斯科9月27日電 通訊:用珍貴的畫面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記熱播紀錄片《中國的重生:蘇聯攝影師眼中的中國》  新華社記者張驍  毛澤東主席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老北京胡同、中國青年跳俄羅斯民族舞、三節棍表演……一幕幕絢麗多彩的影像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深沉渾厚的旁白將中國歷史文化娓娓道來
  • 新中國第一次升國旗的高清彩色畫面你見過嗎?
    >19:35播出1949年9月,開國大典前夕,蘇聯派出了一支攝影隊來到中國,幫助中國拍攝彩色紀錄片。他們和中方攝影師合作,走遍大江南北,用蘇聯獨特的電影手法再現三大戰役,也記錄下當時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紀錄片《彩色新中國》從這批彩色素材中,挑選了五座最具特色的城市,重返故地,尋訪親歷者。用生動的彩色影像,溫暖的故事喚起70年前的記憶,讓觀眾感受到新中國的勃勃生機,獲得感動和力量。
  • 丹麥駐華大使馬磊:中國市場對丹麥非常重要
    《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童話從這裡走出,陪伴著全球無數兒童成長,也成為幾代中國孩子的記憶。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表示,他上任後高度重視推動丹中兩國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未來,他有信心助力兩國關係繼續向前邁進。童年就跟中餐館「結緣」 2020年9月,馬磊正式出任丹麥駐華大使。
  • 新任英國駐華大使首次訪閩 看好福建的中英教育合作
    中新社廈門12月22日電 (記者 楊伏山)新任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21日至22日首次訪問福建省福州和廈門兩市,深化英國與福建的交流與合作。英國與福建歷史淵源深厚,早在1983年,中英兩國的廈門、卡迪夫就最早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 中國開國大典紀錄片——1950年中蘇合拍的彩色紀錄片
    中國與蘇聯合拍的大型彩色紀錄片 >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 1951年獲史達林獎金 北京電影製片廠和蘇聯中央文獻電影製片廠在1950年聯合攝製了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想必不少人都看過了。
  • 剛剛,日本駐華大使讓我們「反省」!
    上周三,在新任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抵京赴任滿月之際,《澎湃新聞》對「垂秀夫」進行了一場個人專訪。採訪一開始的時候,在相當程式化的問題拋出下,現場氣氛可謂平和。當然,翻閱歷史我們也可以知道,即便是在1946年戰敗之際,日本舉國上下的主流聲音中,也並不認為自己散落一地的「牙」,是被中國打掉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不情不願的《關於避免支那稱呼事宜》之後,日本除了公開刊物及官方文件恢復「中國」稱謂以外,民間「支那」一詞,依舊泛濫!
  • 駐華大使突然「被撤職」!就因為買不到中國疫苗?
    多家阿根廷媒體24日報導稱,因「採購中國疫苗不力」「在洽談採購的關鍵時刻去海南島度假」,阿根廷將撤換駐華大使克萊科勒爾。阿根廷新聞網站「Infobae」24日稱,克萊科勒爾接受該媒體採訪否認相關指責,稱他沒有離開北京去海南島度假,「也沒有人告訴我必須回阿根廷」。
  • 剛剛,祖國70華誕獻禮:開國大典完整版彩色影像公布!熱血沸騰
    9月21日,中央檔案館公布了以俄羅斯聯邦檔案部門提供的開國大典彩色影片為基礎,剪輯製作的開國大典影像檔案,這也是目前公開的關於開國大典時間最長內容最完整的視頻
  • 珍貴 上世紀彩色中國影像首度公開 你能認得出幾處?
    △視頻:外交官鏡頭記錄上世紀中國 老北京珍貴影像曝光  在新中國成立66周年之際,一些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珍貴無聲影像也得以首度公開
  • 購買中國疫苗不力,阿根廷駐華大使或被解除職務
    根據阿根廷有關媒體12月24日消息,阿根廷將走馬換將,將原有駐華大使撤銷其職位,緣由為在中國疫苗採購一事上玩忽職守,拋下工作出去度假。阿根廷有關報紙消息稱,阿根廷預計向中國採購一千五百萬劑疫苗未果之際,即以此為由將駐華大使撤下來,這一消息將公之於眾,如若真的被撤換,該大使會被要求在四十五天之內回到阿根廷。消息還稱,大使被指責這個特殊時候還選擇海南島作為度假地點。對於這種說法,該大使極力否認曾去過海南島。
  • 多國駐華大使:2020年,中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這一年,中國人在磨難中奮起,在淚水中前行,交出了一份世界矚目、可載史冊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經濟由負轉正,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科技實力顯著提升……乘風破浪,殊為不易。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多國駐華大使眼中,這一年,中國完成了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20,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疫情。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館會客廳裡懸掛著一幅1884年的老照片——中國時任駐秘魯公使鄭藻如遞交國書時的留影。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 紐西蘭駐華大使:中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紐西蘭駐華大使伍開文 人民網8月25日電 2014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65周年。1972年12月22日,紐西蘭與中國建交。當前,中國改革進入提質增效高峰期,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2014年「兩會」就此作出具體部署,對中新兩國而言孕育著巨大合作潛力。紐西蘭的特殊優勢與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需求高度契合,中新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今日下午,紐西蘭駐華大使伍開文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暢談中新關係發展。
  • 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
  • 「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啟動 修復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
    12月12日上午,在2018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中國電影資料館與百度·好看視頻合作啟動了「紀錄片守護者」計劃,宣布將共同修復新中國第一部彩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