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駐華大使馬磊:中國市場對丹麥非常重要

2021-01-19 中國經濟網

典雅的城堡、平緩的河流、潔白的冰川……在歐洲北部,「童話王國」丹麥安靜矗立。《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童話從這裡走出,陪伴著全球無數兒童成長,也成為幾代中國孩子的記憶。

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表示,他上任後高度重視推動丹中兩國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未來,他有信心助力兩國關係繼續向前邁進。

童年就跟中餐館「結緣」

2020年9月,馬磊正式出任丹麥駐華大使。儘管東亞事務並不是馬磊之前外交工作的主要方向,但中國對他而言一點也不陌生。「我第一次嘗試外國餐廳,既不是義大利披薩店,也不是美國漢堡店,而是一家中餐館。」馬磊回憶道,「那時候我才五六歲,雖然對中國概念不深,但中餐館的異域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後幾十年裡,中國的形象在他心中愈發立體飽滿。在丹麥,他看到很多人像他一樣喜歡中餐,還有不少丹麥人練起了太極。

出任駐華大使之前,馬磊曾兩度因公到訪中國,在北京、上海等地感受這個國家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交融。這次以丹麥駐華大使的身份回到北京,當「異域」成為「新家」,他看到了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中國。

「我很喜歡中式建築。」馬磊指著窗外磚瓦疊砌的使館建築說,「丹麥使館的很多建築都使用了灰磚,這是一位丹麥設計師設計的,而靈感就源於北京胡同裡的四合院。」馬磊希望未來可以有更多機會到老北京胡同裡轉一轉、逛一逛。

隨著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不斷加深,馬磊也在生活中不斷「解鎖」新體驗。在馬磊看來,北京極富生活氣息。閒暇時,他喜歡到北京各大公園裡遛彎,有時學學打太極、看看放風箏。「中國的風箏非常漂亮。」馬磊笑著說,「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風箏具有很特殊的意義——風箏與風等自然力量進行互動,而放風箏的人是在與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互動。」

北京之外,馬磊也看到上海的活力和發展始終如一。回想多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的情形,馬磊仍覺歷歷在目:「那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城市,身處其中,你能很快感受到上海的繁榮。」2020年11月,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馬磊藉此機會飛抵上海,在進博會上向中國和全球消費者介紹丹麥商品。

「中國綠色轉型實踐值得稱讚」

2020年抵京後不久,馬磊便在亮馬河畔組織了一場騎行活動,以響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倡導健康生活。通過多種方式推動丹中兩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綠色轉型等方面深化合作正是他的工作重點之一。

馬磊介紹說,作為最早參與綠色轉型的國家之一,丹麥在該領域深耕多年並取得一些成績,足以證明「溫室氣體可以從經濟增長中剝離出來」。他呼籲所有人快速行動起來,「一旦我們做出改變,不但可以減緩氣候變化,還可以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打造像北京一樣的宜居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經濟體。」

馬磊高度關注中國的政策走向,在他看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成功離不開中國的努力。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此,馬磊深感欽佩:「這對其他國家來說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對中國而言則是一個勇敢的舉動,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殊為不易。」他表示,作為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提出減排目標釋放有利信號,「中國綠色轉型實踐值得稱讚,可以在全世界產生共鳴。」

馬磊高興地看到丹中兩國近些年在能源、環境、氣候等領域的合作不斷走向縱深,「希望未來我們可以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更加密切地合作。」他特別提到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丹中合作項目案例:某個中國創業團隊來到丹麥,為丹麥的風車檢測帶來了革命性的技術——使用無人機來檢測風車葉片工作情況。「在以前,這需要停止整個風車的運轉,但現在可以直接使用無人機、算法以及虛擬實境技術來檢測葉片工作狀況。這是一項非常棒的中國技術。」馬磊認為,中國的技術加上丹麥的資源,「二者相加是個完美的組合」。

「丹中關係將會不斷進步」

丹麥是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唯一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北歐國家。2020年是中丹建交70周年,在此歷史性時刻出任駐華大使一職,馬磊對中丹雙邊關係的未來充滿期待。

回望兩國關係的發展歷程,馬磊認為,合作是雙邊關係的基石。70年間,從政治到經濟,從科學到文化,從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到共同發表《中丹聯合工作方案(2017-2020)》,丹中關係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極大拓展。基於此,馬磊表示:「在我的任期內,雙邊合作的基礎將更為牢固,兩國關係也會不斷進步。」這份自信源於馬磊對丹中關係的細緻觀察和真切感受。

在他看來,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丹中經貿合作紐帶依然牢固。丹麥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0月,丹中雙邊貿易額超118億美元,同比增長9.1%,丹麥對華進出口呈現增長態勢。「中國市場對丹麥來說非常重要。中國是丹麥除歐盟和美國之外最大的市場,也是丹麥海外第二大投資國。」馬磊說,「我將繼續推進兩國在能源、健康、環境、食品、城市等各方面的戰略合作。」

經貿之外,馬磊也感受到年輕人為丹中人文交流牽線搭橋的溫度。不久前,馬磊到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與丹麥研究中心的師生熱情交談。短短幾個小時的行程給大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相信,日益緊密的人文交往有助於增進兩國友好關係發展。馬磊還透露,2021年丹麥駐華大使館計劃以中國人熟知的安徒生童話為主題舉辦系列展覽活動,拉近兩國民眾的心靈距離。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中國市場對丹麥非常重要」(我在中國當大使)
    來源:海外網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近照。海外網 付勇超攝典雅的城堡、平緩的河流、潔白的冰川……在歐洲北部,「童話王國」丹麥安靜矗立。《醜小鴨》《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童話從這裡走出,陪伴著全球無數兒童成長,也成為幾代中國孩子的記憶。
  • 丹麥大使、歐盟官員齊聚,德青源馬薩裡斯全球首發
    >  左二:丹麥駐華公使銜參贊 羅蔓蕊  右一:丹麥駐華大使 馬磊  右二:德青源總裁 鄭大亮  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韋正林先生,中國農業大學前校長柯炳生教授,中國畜牧業協會黨委書記何新天先生,丹麥大使館駐華大使馬磊閣下(H.E.
  • 與大使因「童話」相識(採訪手記)
    來源:海外網2019年的秋天,「我在中國當大使」欄目組首次走進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對時任丹麥駐華大使戴世閣進行專訪。戴世閣曾說「童話是聯結丹中民心的橋梁,安徒生筆下的故事讓我們彼此了解」。巧合的是,我們與新任丹麥駐華大使馬磊的相識,同樣因為「童話」。
  • 深耕中國持續發展 格蘭富慶祝在華發展25周年
    、丹麥駐華大使馬磊蒞臨現場,為格蘭富中國送上祝福,並一同展望未來。圖: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致辭丹麥駐華大使馬磊在致辭中提到,2020年是丹中建交70周年,如今兩國已發展成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的關係,其中長期紮根於中國的丹麥企業是雙邊合作中重要的參與主體。
  • 她曾經被稱作「丹麥天使」,14歲在中國爆紅,放出素顏照無人識
    當然,如果你長得非常搶眼那就是要另當別論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4年播出的《天天向上》裡的「丹麥天使」西塞兒拉斯姆森(Sidsel Rasmussen)。當時她的長相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當時這一期播放出來以後立馬被小姑娘霸屏。很多中國人說她長的驚為天人。更有甚者說這個小姑娘「像是有天使吻過她的臉。」也是因為她長得空靈又無暇,所以被封為「丹麥天使」。隨便放個圖你們感受一下。
  • 丹麥爵士改編中國搖滾
    提到「摩登」,你或許會想到時髦的女郎、前衛的設計……這一源自西方的舶來詞,如今已與傳統文化一道走向世界,成為中國的文化新符號。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現代音樂。  最近,一張名為《摩登時代》的音樂專輯在北京發布。專輯集合了清醒、新褲子、旅行團樂隊等中國優秀搖滾、民謠樂隊、歌手的代表作。
  • 丹麥漫畫侮辱國旗續:首相、報紙傲慢回應後,中國大使反擊!
    馮鐵大使:《日德蘭郵報》和漫畫作者的行為超越了道德和文明社會的底線,絕對不能接受,應當受到嚴厲譴責。1月28日,馮鐵大使接受丹麥國家電視廣播公司(DR)和丹麥電視二臺(TV2)聯合採訪。馮鐵大使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正全力抗擊疫情,一些同胞不幸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國際社會紛紛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表達同情和支持,不少國家還伸出援手。在此時刻,《日德蘭郵報》刊載辱華漫畫,極大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 繼東歐十國之後,丹麥、義大利也在靠攏中國
    如果把時間倒回一年前,可能誰也無法想像,被國外資本大肆看好的美國市場,也會慘遭人生"滑鐵盧"。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發布了最新一期報告,數據明確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下降將近50%,其中美國外資流入暴跌了61%,而中國卻異軍突起,流入的"外國直接投資"規模不降反升,截止今年9月,較去年同期增長2.5%。國外資本紛紛轉向,對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經濟本身的實力。
  • 鄭愷兔子鞋召喚趙麗穎 汪涵找丹麥大使召回劉濤失物
    連中國駐丹麥使館電話也打不通,走投無路只能廣撒微博求助,即使在國內是身價千萬的明星,出了國還是人生地不熟的,最後是網友建議:「找汪涵,他們和丹麥合作過,和大使館也熟」  一個大寫的目!瞪!口!呆!真的好使啊!果然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嗎?濤姐撥不通的大使館電話,涵哥一下子就成功了?
  • 丹麥藝術家+2020上海國際獨立音樂季=超精彩
    會上,四位嘉賓分享各自從業過程中遇到的思考,挑戰,機遇,以及各自認為怎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廠牌/音樂人等相關文化藝術相關事業在中國做發展,開拓中國市場的意見,並展望由政府/機構(商業)推動的交流項目的將來發展方向。
  • 丹麥不僅有「安徒生」,還有各種待解鎖的美食!
    在丹麥大使館的庭院市集中,便品嘗到了來自丹麥風味的「熱狗」。熱狗在丹麥是非常著名也是隨處可見的街頭小吃,出鏡率類似於我國的「煎餅果子」?今年二月,中國政府準許進口丹麥生產的熱加工肉類。對於丹麥,還有很多想去實地打卡做的事情,比如:非常想帶我女兒曉曉去看看安徒生筆下的童話王國,也很想去體驗一下米其林二星「全球最佳餐廳」——Noma,感受一下各種獵奇的食物,也很想去看看是不是年均人養了5頭豬。。。當然,丹麥駐華大使官邸還有一位非常厲害的美女大廚,是為數不多的在中國丹麥大廚。
  • 看電影過節:丹麥大片攻略!
    為了讓中國的電影愛好者能更好地了解當代丹麥電影、藝術和文化,深入洞察丹麥社會與歷史,從4月26日至5月12日的三個周末,丹麥駐華使館攜手北京三裡屯
  • 全世界都想來中國做生意,阿根廷如願以償,丹麥另闢蹊徑
    義大利大使直呼"進博會是世界最偉大博覽會",進博會給義大利提供了更多機會為中國消費者供應優秀產品。在今後,義大利會繼續積極參加。 俄媒也點讚說,進博會給外商帶來了絕佳的發展機遇。中國已經從困難中恢復過來,將會給其他國家提供多的合作機會與更好的發展機遇,中俄會繼續加強合作。 確實,現在縱觀全球,中國經濟一枝獨秀。
  • 丹麥電影月來了!約!
    丹麥電影月即將為中國觀眾呈現形式多樣的丹麥影片,並邀請丹麥國寶級導演比利·奧古斯特與中國粉絲見面,影迷不容錯過。由丹麥駐華大使館和 CHAO 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丹麥電影月涉獵廣泛,囊括從國際知名丹麥導演的力作到影業新秀的作品,所放映影片涵蓋從劇情電影、院線大片到紀錄片和實驗電影等不同類型。該活動旨在讓中國電影愛好者更好地了解當代丹麥電影和社會。影片將在 CHAO 富含藝術氣質的回聲劇場和高端的電影院內展映。
  • 周末攻略丨丹麥生蠔成災 吃蠔俠們你們準備好進攻丹麥了麼
    近日,丹麥駐華大使館的一篇生蠔泛濫成災當地人束手無策,急需求助的文章火了。
  •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中國是英國非常重要的國際盟友
    在峰會訪談環節,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進行了分享。吳若蘭表示,今天是自己來中國兩個月的紀念日。在這樣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自己想要打造一個更加好的中英兩國關係。吳若蘭認為,為了更好的實現中英兩國的關係,需要中國和英國,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不僅僅是關於健康的問題、醫療的問題、全球的問題等等。
  • 駐華大使眼中的農高會|吉爾吉斯斯坦駐華大使巴克特古洛娃:農高會是國際農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被稱為「中亞水塔」的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地區的農業大國,今年農高會舉辦期間,吉爾吉斯斯坦派出了以駐華大使巴克特古洛娃女士為首的政府官員和企業代表參加。作為一名女性大使,她對中國婦女們手工製作的展品很感興趣。吉爾吉斯斯坦駐華大使巴克特古洛娃:「是的,我很感興趣。這些產品都是中國農村的婦女們手工製作的,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們的手很巧,這裡面也包含著非常高超的技術,她們採用的原材料都是環保材料,比如玉米殼之類。」
  • 丹麥生蠔捕捉指南來了,請速辦籤證走起
    說起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遙遠的……可以戳今天的第一條,控訴了外來物種太平洋生蠔入侵丹麥,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我丹正在發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那麼,為了響應廣大網友,丹麥駐華決定為大家提供一份《滅蠔指南》。趕緊走起,到丹麥吃生蠔去!
  • 丹麥電影聚焦
    4月20日晚,「丹麥電影聚焦」下設系列活動「丹麥之夜」於中國電影資料館拉開帷幕。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常務副秘書長韓昱、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及丹麥大使卡斯滕· 達姆斯高先生出席活動。現場還放映了「丹麥電影聚焦」板塊的參展影片《地雷區》,現場反映熱烈。隨後的映後交流中,製片人及主演也親臨現場,與影迷展開面對面交流。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在中國的生活一點都不會無聊」路易斯·克薩達和中國的故事,早在2018年他擔任秘魯駐華大使前就已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