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行業除了泡沫只有泡沫(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杆叔&編輯|欣欣然
瑞幸咖啡自曝「偽造交易22億元」醜聞後,中概股遭遇嚴重信譽危機。
好未來、愛奇藝、跟誰學……一個接一個。
其實這樣的危機,每隔幾年就有一次。教育培訓行業大佬新東方,不也遭遇過。作為中國人,有些事、有些公司,如果你稍微有點資訊、認識個朋友,咱們其實比別人更懂。
新近的故事中,讓槓桿遊戲最感興趣的是好未來、跟誰學,這兩家都是教育培訓公司。可能因為身為家長,特別關注這類行業。
1、跟誰學、好未來到底冤不冤?
4月7日,跟誰學的股價,你懂的。
其實,如果不考慮近期美國股市因素,過去一年,跟誰學簡直是漲瘋了。如下圖。但故事,就此戛然而止?
我們還得從這家公司最近的幾件事說起。
首先,日前在線教育美股上市公司跟誰學發布了2019年財報。
根據財報,槓桿遊戲注意到,跟誰學2019年數據喜人。淨收入為21.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2.3%;毛利15.79億元,同比增長520.28%;歸屬母公司2.266億元,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053.33%。
還有很多數據,我就不一一說。
從國內在線教育的發展勢頭看,這些數據是說得通的。不過,2月份的時候,做空機構Grizzly發布過一份五十多頁的做空報告,歷數跟誰學身上存在的九大問題:財務造假、刷單虛增學生人數、老股東拋售股票等。
甚至將其稱為「最差的在線教育類上市公司(GSX Techedu is the Worst Publicly Traded Education Company)」、「一個騙子公司(a fraud)」。
在跟誰學在投資者關係網站發布公告,回應投資者關於財務審計的相關疑問後,跟誰學的老闆陳向東老師還是坐不住,4月8日上午發了個微博:
看了陳老師的微博,不知道杆友有何感想。
跟誰學方面表示:「基於做空機制,在美股市場,很多中概股都遭遇過被做空,尤其當美國投資人不能基於中國國情來理解中國公司的時候。此前,新東方和好未來上市不久,都曾經被渾水發布過做空報告,但歷史證明,很多做空報告是站不住腳的。」
好未來則是自曝家醜。4月8日,好未來教育集團在內部審計中發現員工行為不當,稱該員工可能與外部供應商合謀,錯誤誇大了銷售數據,目前該員工已被警方拘留。
槓桿遊戲想問一句,這個事,僅僅是「我們也很氣憤」這麼簡單嗎?
為何這個時候,自曝醜聞?好未來方面的表示是,完全湊巧,是因為上周公司得知消息,有一筆應收帳款未收回,負責內審的人士進行徹查,之後發現了漏洞。
外界不可能不聯想,中概股雪上加霜這是必定。
2、跟誰學、好未來等的苦日子,可能才剛剛開始
在線教育普遍是虧損的。這就是為什麼跟誰學,遭質疑的源頭原因。
跟誰學以前其實是做平臺,自己不搞教育培訓。就是幫學生找老師,可以理解成「taobao」。
後來線上教育趨勢來了,開始轉型。轉型應該說是非常對的。
但是,目前線上教育普遍還是燒錢階段,第一是競爭激烈,正如「百團大戰」時代。
同時,銷售成本太高。槓桿遊戲的髮小也是做教育的,我要聲明他是做單一城市線下的,避免我寫此文有利益衝突。從他那裡,我早就知道,不管線上,還是線下,獲客成本動輒幾百塊,高的甚至到了上千塊。
跟誰學自己也承認這一點。然後還有其他各種成本……
好未來現在面臨的問題則是,外界會認為,自曝家醜前,到底知情還是不知情?好未來自己也是受害者?
或者選擇時間節點有考慮,既然瑞幸這樣了,聰明一點更好?
不管哪一種,我們都要說一句,這至少暴露出公司管理、財務方面存在漏洞。
一個企業的成長,必然是個過程。中國教育培訓行業也好,中概股也好,應該有更多優質公司,而不是更多垃圾公司。
回到正題,跟誰學、好未來等教育培訓企業,受到最大的衝擊可能不是財務質疑,而是病毒影響,長達幾個月。
一些地方學校恢復時間都還沒定。即便確定了的,社會教育機構恢復時間也說另行通知。很多朋友覺得,這恰好利好線上。
道理沒錯。問題是,過幾天都開學了,學生正常學業負擔會加重,要把時間搶回來。你說社會教育培訓機構,難道不是利空嗎?
時間是有限,槓桿遊戲一直說金融槓桿的遊戲,本質都是時間的遊戲。放到各行各業,我們發現,時間的天平好像也是如此。
能把一個人的時間搞過來,讓他付錢,你就贏了。
所以,跟誰學、好未來等教育培訓企業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2020年,或許都將如此。
3、應該如何反思?
瑞幸造假,實話說根本沒啥意外的。玩經濟新勢力的,有幾家數據不是有問題,這些話槓桿遊戲得罪人,但是你要在這類企業上過班,就門清了。
大風來了豬都會飛,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新經濟的問題,中概股的問題,必須面對。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長期被做空機構「調查」,這其實對過去的新東方、輝山乳業、安踏體育,現在的瑞幸、跟誰學、好未來來說,都是好事。
什麼品相,需要檢驗。真金不怕火煉,有人監督,可以更好。如果中概股總是出現一些很奇葩的造假,以後都沒信譽了,怎麼混?
其實這個問題,國內一樣突出,獐子島的海鮮,連續幾年不是跑、就是死;康美藥業動不動整個300億元的財務黑洞……
於國內而言,懲戒機制應該更加嚴格,信息公開和媒體監督必須更有力度。一旦有公司造假坐實,就應該嚴懲不貸。
於國外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在做空機構的持續「關注下」,好好做業務才是正途。
更深刻反思,其實還不止於此。這幾年我們網際網路應用玩得很溜。彎道超車、新概念一大堆,資金和人心都很躁動。
但是,勝出者是少數。有些行業甚至沒有勝出者,因為除了泡沫只有泡沫。實際就是一場「洗錢」活動。
實體經濟、需要錢的行業,反倒受到擠壓。
這些話,槓桿遊戲說得有點重。我只是希望,我們作為大國要有核心技術。燒錢是必須的,但要一將功成萬骨枯,有時候代價慘重。
市場好、資本高潮時,怎麼都行。退潮後,只有破碎之聲。
2020年,全球經濟都這樣了,還有什麼好吹的呢?踏踏實實做生意,保衛好自己的市場蛋糕,比什麼都重要。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