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資本主義韭菜的瑞幸咖啡
新的開始
01
今日故事
半個月前大家一直在討論瑞幸咖啡的事情,認為雖然他們的操作不道德,但是割資本主義韭菜的事情聽著就非常的開心。
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瑞幸咖啡是神州優車集團原COO錢治亞創建的國內咖啡品牌。2018年創立,總部在廈門,入駐13個城市,開設門店超過4507家,要知道星巴克在中國也只有3000多家門店,但是星巴克開設這麼多門店花費了20年的時間,瑞幸咖啡卻只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那麼瑞幸咖啡是怎麼做到的呢?
瑞幸這家公司從成立開始,目的就是為了從美國資本家那裡撈錢,然後換成代金券請全國人民喝咖啡。
按照一把網際網路公司的套路都是先割熟人的錢,然後等名聲大了之後再去割「韭菜」。到那時瑞幸咖啡的定位就是在紐約上市,然後瘋狂收割美國資本,所以他們需要編一個適合美國人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歐洲人每年喝750杯咖啡,美國人每年喝400杯咖啡,日韓每年喝200杯咖啡,而中國人每年——4杯!這是多麼廣大的市場啊!全球的咖啡市場12萬億人民幣,其中美國人3萬億,中國只有700億。所以我們需要一家咖啡公司來做中國人的生意,讓中國這個咖啡的空白市場成長起來。」
這個故事在我們看來是有巨大問題的,中國人很少喝咖啡的,中國人最喜歡喝茶,中國的茶文化和中國360度無死角營銷的「茶葉妹」開闢巨大的茶葉市場,只有很少的年輕人,都市白領沒事喝個咖啡,就算是奶茶,它的銷量也要遠遠高於咖啡。
這個故事嚴重忽略的市場所在地的餐飲文化。
那麼瑞幸咖啡的創始團隊,他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而且都是成功的商人,怎麼可能看不到這個問題,但是為什麼還要講這樣一個故事呢?
因為這個故事對美國人的胃口!
美國人認為咖啡就是全世界最好的飲品,人類就應該每天喝咖啡,那些不喝咖啡的國家都不是高端,沒有文明的氣息,所以需要美國人去改善他們的飲食習慣,同化他們,所以美國人認為我們是可以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的,就是控制他們年輕人的潮流喜好一樣,美國的好萊塢大片不就在中國挺受歡迎嘛!
所以美國人相信了這個故事。
所以瑞幸咖啡在中國基本上不募集資本,因為知道中國人了解他們的內在邏輯漏洞,所以他們積極的挺近美國市場,不斷在美國募集資本,尋求上市。
那麼他們的商業邏輯是什麼樣的呢?
就是貼錢迅速擴大市場。
瑞幸咖啡的老闆錢治亞是原先神州優車集團的COO,在原本的租車大戰中廝殺出來的人物,深知最開始燒錢開拓市場的原理。就像當時共享單車,最開始瘋狂補貼用戶,基本上不需要花錢就可以免費騎車。再比如當時的美團-餓了麼大戰一樣,請全國人民吃飯。等到市場穩定之後,用戶對產品產生了一定的依賴程度之後,就開始慢慢漲價。就像現在美團-餓了麼開始漲外賣快遞費,壓榨外賣小哥一樣的。因為市場已經壟斷了,我已經可以收割市場了。
那麼瑞幸咖啡是這樣的思路嗎?
只是看似是這個思路。在這一個時間段內,瑞幸咖啡瘋狂的開設門店,尋找加盟商,發放優惠券,補貼客戶,在各大媒體網站上宣傳瑞幸咖啡優惠券眾多,新人免費喝咖啡,瘋狂促銷。
剛開始各個咖啡店非常的緊張,認為瑞幸咖啡這是在搶佔他們的生意。因為當時星巴克一杯咖啡的價格大約是30-40塊錢,但是瑞幸咖啡補貼下來,一杯咖啡只需要幾塊錢。用戶不是咖啡鑑賞家,只是知道咖啡味道是苦的,所以他們對於什麼是優質的咖啡沒有概念,也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他們僅僅只是想要喝一杯咖啡,然後在咖啡店裡邊拍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炫耀一下罷了。所以那時候咖啡店都非常的緊張。
但是他們逐漸發現事情不對勁,因為他們的生意並沒有減少多少,因為能經常去和咖啡的人都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他們對於品牌的忠誠度是蠻高的。
所以瑞幸咖啡沒有搶其他咖啡店的生意,反而搶了奶茶店的生意。因為瑞幸咖啡的價格跟一杯奶茶的價格差不多,所以年輕人為了追求更高檔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會放棄奶茶,帶著女朋友去咖啡店裡邊坐一坐。
所以當時奶茶店又倒閉了不少。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樣瘋狂補貼,募集來的資本總是會用完的,而且你沒有盈利點啊!美國人會一直這麼傻嗎?
這時候美國的一家公司出場了,渾水公司,這家公司致力於做空中國企業,曾經對東方紙業,綠諾科技,多元環球水務和中國高速傳媒進行做空,導致這些公司股價大跌,分別被交易所停牌或者摘牌。
所以說渾水公司非常有自信,因為他們實在看不到瑞幸咖啡的贏利點在哪裡。
為了做空瑞幸,渾水公司僱傭了92名全職調查員和1418名兼職調查員去記錄瑞幸981家門店的日客流量,其中620家門店的100%營業時間都有被覆蓋,收集了11260小時的門店經營錄像。
渾水公司調查發現,瑞幸公司的財務報告存在嚴重的造假行為,一直都在虧損,基本上就是免費請老百姓喝咖啡。
瑞幸財務報表顯示產品均價11.2元,而渾水公司得出的產品均價是9.97元。瑞幸聲稱有63%的客戶願意為每杯咖啡支付15元,而渾水得出的結論是39.2%的客戶願意為每杯咖啡支付12元。瑞幸財報顯示有22%的收入來自於其他的產品,而渾水公司得到的結論是6%。瑞幸的廣告支出誇大了150%。
而且瑞幸嚴重誇大了自己門店的銷量,畢竟人家渾水公司是蹲在門口一個人一個人數出來的。
消息一出,瑞幸股價大跌,從1月30日收盤每股36.4美元至2月3日收盤跌至每股31.35美元。眼看瑞幸咖啡就要不行,但是瑞幸咖啡又講了一個新的故事。
瑞幸聲稱,我們下一步將要在門店實施無人銷售,這樣就能大幅度降低自己的成本,而且我們已經對中國市場成功佔領,我們將要開始減少補貼正常化運營。
無人銷售,難道是要把咖啡店搞成自動售賣機?
但是美國人相信了,瑞幸的股價又升了回來。
渾水公司一看,自己說真話竟然沒有人相信,天理何在!
於是渾水公司就把瑞幸公司告了,說他們財務造假。
美國股市是非常痛恨財務造假的,於是他們利用博弈論中經典的「囚徒困境」,給瑞幸公司出了一個難題。
美國證監會表示,瑞幸公司自己在管理層和股東內部成立調查組,如果說調查出來瑞幸財務造假,那麼調查組內的股東和管理層沒有事,其他股東和管理層出事;如果說調查組調查出來瑞幸沒有問題,但是後來被外界調查出來有問題,那麼就是調查組內的管理層和股東負責,其他管理層和股東不同負責。
所以兩難辦,犧牲誰都不行,於是,瑞幸自己自首了,聲稱自己造假22個億。
美國股市暴雷啊,瑞幸股價暴跌。
那麼問題來了,瑞幸的實際控制人會賠的血本無歸嗎?
實際上這是他們操作的一部分。
美國股市規定上市公司在上市後3-6個月內原始股東的股權是不可以轉讓的。但是在暴雷之前,瑞幸已經上市超過了6個月。
瑞幸的實際控制人,也就是陸正耀,陸正耀的姐姐,錢治亞三人對自己的股權進行了質押,一共套現出來192個億。
質押的意思就是說,我現在需要錢,我把我在瑞幸的股權質押給你,將來我有了錢我再贖回來,如果將來我沒錢了,贖不回來,就把股權給你了。
這三個人根本就沒有想過將來贖回股權,他們想的就是儘快套現,抽身離開。
最後瑞幸造假事件定性為公司管理者,也就是營運長管理不規範,不關大股東和董事長的事,也就是讓營運長背鍋了。
可以說瑞幸咖啡順利的收割了一波美國資本,但是這樣的後果也是巨大的。
首先,他給中國企業的聲譽抹黑嚴重,以後誰還敢跟中國人做生意?
其次,他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也是不利,如果這種方式被認可,沒有被嚴懲,那麼就會出現無數的效仿者,以後騙局會越來越大,那麼股市哪裡還有真實性可研,完全就是純粹的賭博嘛!
最後,陸正耀他們賺的盆滿缽滿的離開了,那麼多瑞幸咖啡門店的員工和加盟商,他們怎麼辦?誰來維護他們的利益?
02
幾句感想
商業是需要誠信的,如果坑蒙拐騙盛行,最後沒有人會得利的。
資本家做企業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更要考慮自己員工的利益,自己吃的腦滿腸肥,員工們的生活朝不保夕,這樣的資本家終究會被人民所打倒。
囚徒困境真的應用的蠻多的,原先只是在警察審訊凡人的時候,可以利用彼此之間的心理鬥爭突破犯人的心理防線,其中生活還有更加廣泛的應用,所以沒事還是要學習一下博弈論。
做人做事是要講良心的。
向每一位有良心的企業家致敬!
時時自省,步步謹慎
祝大家
前程似錦
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