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微信號出租「生意」:商家用來發布虛假廣告、色情信息

2020-12-20 中國網財經

  「出租微信加我,長期有效」「高價收微信,不想賣的可以租,一天180元」……近期,一些朋友圈、微信群裡出現了類似「廣告」。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人貪圖小利,把自己的微信號出租給別人,這些微信號大多被不法分子用來實施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

  為貪小利付出沉重代價

  2019年10月,河南新鄉某技校學生李某、畢某發現了一條「生財之道」:把微信號出租給他人,每天只需同步登錄一下微信電腦版,就有80元的報酬。發現有利可圖,他們又當起了二道販子,多次以每天50元的價格收集同學、朋友的微信號,出租給別人賺取差價,短短幾個月獲利超萬元。今年4月,警方發現,犯罪分子利用李某、畢某租來的100餘個微信號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隨後,李某、畢某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李某、畢某並非孤例。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網絡上不少人在做微信號、支付寶帳號的「生意」,有的網絡帳號日租金甚至高達數百元、上千元。

  記者在網上聯繫到一個收微信號的中間號商,他介紹說,租用是通過登錄微信電腦版的方式實現「雙平臺登錄」,不影響號主正常使用,且如果號主發現異常,隨時可以取消登錄。

  該中間號商說,不同的微信號租價不一樣,剛註冊的微信號最便宜,「養」了幾個月、有朋友圈的帳號貴一點,如果綁定了銀行卡、有支付功能就更貴一些,而具有大額轉帳功能的帳號最貴。一個註冊時間在半年以上、好友40人以上、朋友圈活躍的微信號,日租金可以達到60元到100元。

  微信平臺表示,微信號是不允許出租的。用戶將自己實名登記的微信帳號對外出租,可能面臨微信帳號丟失的風險;微信帳號內個人數據和隱私信息等存在丟失或被他人濫用的風險;微信支付帳戶以及關聯銀行卡帳戶資金安全存在巨大風險;微信帳號被他人利用從事違法犯罪行為,導致帳號主體(用戶本人)也可能因此承擔法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他們租微信號幹什麼?

  為什麼有人要租微信號?這些人拿租來的微信號幹了什麼?

  廣東警方介紹,一些廣告主、商家用租來的微信號發布虛假廣告、色情和賭博信息等。還有一些人利用租來的帳號躲避反洗錢平臺的監測,把通過欺詐、賭博等獲得的贓款分散成小額資金轉移。出租微信號的號主在未察覺的情況下,可能已經協助他人完成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淪為不法分子的幫兇。

  北京孟真律師事務所律師舒勝來表示,微信號本身是免費註冊的,出錢租別人微信號的人,一般是為了實施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把個人微信號租給他人,號主的行為也涉嫌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此外,如果把他人的微信號倒手轉租、轉售給別人,則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警方表示,目前打擊此類犯罪依然存在一些難點。例如,租借微信號的中介常常是異地作案,還經常通過偽造IP位址或利用海外註冊IP進行犯罪,導致犯罪嫌疑人難以確定,造成電子證據取證困難。

  如何防範違法租售帳號?

  記者了解到,用戶和微信平臺籤訂的《騰訊微信軟體許可及服務協議》約定,微信用戶不得贈予、借用、租用、轉讓、售賣微信帳號或者以其他方式許可他人使用微信帳號。

  由於很多用戶在註冊微信號時不會仔細看平臺的服務協議,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等專家建議,微信平臺應加大風險提示力度,不要僅概括性地在用戶許可協議裡進行提示,應單獨提出,幫助用戶充分了解出租帳號存在的財產、法律風險。同時,應加強對此類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處理情況的宣傳,並運用技術手段及時防範。

  業內專家說,微信、支付寶支付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目前國內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對出租、出售個人微信、支付寶帳號行為缺乏明確規範。

  2019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發布通知,對於公安機關認定的買賣銀行卡、帳戶的單位和個人,人民銀行將及時通過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交易風險事件管理平臺將單位和個人的信息發布至銀行和支付機構,銀行和支付機構應及時對買賣銀行卡、帳戶的單位和個人實施懲戒。但是,該通知未明確提及微信、支付寶等具有實名支付轉帳功能的網絡帳號。

  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歐衛安認為,微信、支付寶轉帳與銀行卡轉帳,本質上並無太大差異,在網絡詐騙手段已滲透到微信、支付寶等支付方式情況下,對社交與支付功能合併的平臺應實施更嚴監管。可以根據支付機構的分類評級情況和支付帳戶實名制落實情況,對支付機構實施差別化管理,加強銀行、通信部門與公安機關的聯動管控。

  公安部門提醒,用戶要加強防範意識,妥善保管好個人微信號、支付寶帳號、QQ號等信息,避免被犯罪分子用於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一旦發現自己微信號、支付寶帳號、QQ號等信息涉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舉報。

(責任編輯:張倩蓉)

相關焦點

  • 出租微信號賺錢是真的嗎 出租微信號安全可信靠譜不
    出租微信號賺錢是真的嗎>>  「出租微信加我,長期有效」「高價收微信,不想賣的可以租,一天180元」……近期,一些朋友圈、微信群裡出現了類似的「廣告」。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人貪圖小利,把自己的微信號出租給別人,這些微信號大多被不法分子用來實施詐騙、洗錢等犯罪活動。
  • 微信號出租一周可賺千元?!真相竟然是……
    案例:出租微信號被用於詐騙案例警方在辦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發現個別中學生經同學、社會閒散人員介紹,將自己的微信號以每天40-80元的價格出租給他人使用。在校學生應該增強個人新型安全保護意識,不要將自己微信、QQ號、身份信息、銀行卡等出租或轉借他人使用,防止違法犯罪人員利用。
  • 出租微信號一天賺100元!微信:你號沒了
    「高價收微信號, 不想賣的可以租, 「出租微信加我,高價租借……」 小王就在朋友圈看到一條「微信租號」的廣告,一天40元日結,並承諾租號只是用於點讚、投票,不會發消息、朋友圈,對帳號無任何副作用。 他馬上抓住機會,不僅自己出租,還呼朋引伴讓大家一起出租。紛紛將自己的微信帳號、微信密碼等信息拱手相讓。
  • 出租微信號,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這些同學在QQ群或「多啦賺APP」等平臺上看見有做兼職賺錢的廣告,就下載相關APP,然後在APP首頁看見有人發布租微信號的任務,隨按照任務要求,首先綁定自己的手機號碼,還要綁定個人銀行卡實名認證,有朋友圈、消費帳單等,租微信號期間不能私自登錄使用,每天晚上十點左右通過支付寶轉帳結算租金費用。
  • 【電詐預警】微信號出租一周可賺千元?!警方提醒:千萬別犯傻
    【電詐預警】微信號出租一周可賺千元?!成功讓部分用戶,將微信帳號密碼拱手相讓,但也引起了更多用戶的懷疑:出租/買來的微信號到底被用來幹什麼呢?答案只有一個租微信號,本身就是個陷阱顯然,這些人千方百計拿到用戶的實名制帳號,當然不是用來投票那麼簡單,有「租號」需求的,不是違法犯罪團夥,就是想打「擦邊球」的灰產組織,他們在網上發布虛假廣告,美其名曰是「短期租借」,其實就是變相盜號,哄騙用戶自己交出帳號、密碼,再理所當然地將這些帳號挪作他用。
  • 50塊錢一天租你的微信號,幹不幹?
    風險重重1●變相盜號其實,不法分子在網上發布虛假廣告,美其名曰是「短期租借」,其實很多就是變相盜號,哄騙用戶自己交出帳號、密碼,再理所當然地將這些帳號挪作他用。2●洩露隱私微信號交到不法分子手裡後,對方可以查看微信上所有個人信息,用戶的個人隱私、各類信息全部會被截取,敏感內容甚至會被放在網上傳播、出售。
  • 「假靳東」「假劉德華」充斥網絡,起底高仿號灰色生意經
    充斥網絡,起底高仿號灰色生意經》。「一個人有5~10個高仿號,月入超過5000元不是問題。」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部分高仿號呈現團夥運作、矩陣生產的特徵。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一個名為「董事長馬總」的虛假帳號不定期發布馬雲的視頻,該帳號關注列表中的47人全部是名為「馬總」「馬老師」的高仿號,帳號發布的內容也基本相似。
  • 高三學生出租微信號賺錢 卻成為電信詐騙幫兇
    這樣心動的宣傳廣告,使越來越多想賺錢的年輕人,選擇了這種網絡刷單作為兼職。可誰知,當你心動和行動的時候,你已經與電信違法詐騙犯罪緊緊相隨。微信電腦掛機 一天獲利五十2020年11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託克託縣公安局接到了王某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線索。
  • 福州漫山網絡被福建市場監管罰款21萬 涉發布淫穢色情廣告
    中國網財經12月16日訊 近日,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官方微信公布17起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醫療、房地產、食品等熱點問題。
  • 17起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
    廣告宣傳問題一直是商家被投訴的重災區很多商家存在一些宣傳誤區導致投訴糾紛近期,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17起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醫療、房地產、食品等熱點問題請商家朋友們注意防範一 福州漫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案當事人採用程序化購買方式通過東方頭條APP發布淫穢、色情的「養睪秘藥
  • 出租微信一天能賺幾十元?小心被利用!上海首起製作銷售微信外掛...
    「高價收V,不想賣的可以租,30~80元/天」……在社交平臺上能搜到租借微信的廣告。▽5月6日,武漢市青山區17歲的學生小李在家中上網,在QQ空間裡看到一條租借微信的兼職信息,宣稱「微信租號,30元一天」「不需要費用,
  • 十大重點領域典型虛假宣傳、虛假違法廣告案例
    防疫用品虛假違法廣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一些不法商家搭上預防新冠肺炎的「順風車」,發布虛假違法廣告,誤導消費者購買使用。2020年3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件。
  • 閒魚商家6毛賣個人信息 提供身份證號即查開房記錄
    「信用優秀」商家6毛賣個人信息,提供身份證號即查開房記錄!) 導讀:二手交易平臺的理想已不限於閒置。
  • 小黃文、標題黨、虛假營銷... 它們在微信裡是這樣被幹掉的
    作為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用戶聚集地,微信不缺流量。而如何從微信「薅」流量,把「薅」來的流量引導到外部網站進行變現,這就是黑產煩惱的問題了。因此,有不少專業團夥在微信上做著惡意引導流量、惡意製造流量的生意。用奪人眼球的信息去誘導正常用戶訪問特定頁面;通過獎品等很多不會兌現的利益誘導用戶關注、轉發;會通過一些老舊內容尋找目標人群,獲得認同和高黏性。
  • "N號房"背後的色情暗網:萬元建"黃網" 1小時上線
    一位微博用戶名為「蝦麵硫-水」的網友頻繁發布色情圖片,並留有微信號。他給新京報記者發來色情資源截圖稱,自己手上不僅有多個色情網站、app,還有存儲在百度雲盤中的色情影像,「這些都對外出售」。此外,在百度貼吧和其他論壇中,也出現有色情網站、app的推廣連結。記者調查發現,一款國外社交中文版APP中,有不少交易色情資源的群組,少則三四十人,多的有上千名成員。
  • 公司信息被陌生人盜用發布 是搶生意還是想詐騙
    株洲傳媒網06月06日訊  (記者 成姣蘭)沒有授權,公司信息被陌生人盜用發布,別人到底是什麼企圖?搶生意?黃牛黨?還是詐騙?發現公司信息被盜用後,丁先生開始各種猜想。    公司信息被盜用,損害公司聲譽怎麼辦?
  • 香奈兒發布虛假廣告被罰款20萬,電商如何判定虛假宣傳?
    近日,香奈兒(中國)貿易有限公司新增一條行政處罰信息,違法行為類型為「因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發布虛假廣告」,被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20萬元,並責令停止發布。電商廣告如何判定虛假宣傳? 1、什麼是虛假宣傳呢? 虛假宣傳是指商業活動中經營者利用廣告或者其他方法對商品或者服務做出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導致客戶或者消費者誤解的行為。
  • 17起典型虛假違法廣告案例!泉州艾格眼科醫院被通報!
    廣告宣傳問題一直是商家被投訴的重災區,很多商家存在一些宣傳誤區導致投訴糾紛。福建省民心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案當事人在企業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藥品(含處方藥)、保健食品、醫療器械的廣告;發布的非處方藥廣告,未標有「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藥品廣告,未標有藥品禁忌、不良反應;醫療器械廣告
  • 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一批整治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
    東南網1月21日訊(本網記者 張立慶)為進一步做好廣告監管執法工作,充分發揮典型案例以案釋法、教育警示、輿論監督作用,引導我省良好的廣告市場秩序,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近期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在整治虛假違法廣告、防範非法集資廣告排查清理、「掃黃打非」、清理排查非法證券期貨廣告、整治網絡低俗內容等工作中查處的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