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愁雲慘澹的宋莊,終於傳出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7月19日,上格藝術的一條抖音短視頻——播放量突破1000萬!
藝術的一小步。
宋莊的一大步!
不是嗎?
誰能想到一條手工製作竹紙(比宣紙好)的內容,竟然也能吸引1000多萬人的關注?!
說明大眾的興趣愛好是多麼的廣泛!
說明藝術的推廣空間是多麼的遼闊!
直播推廣藝術。
直播展現藝術。
直播變現藝術。
直播就是藝術。
。。。
直播吧,藝術家!
藝術家楊樹峰:
前年註冊的抖音,但真正弄起來還是今年疫情之後,幾期短視頻一火,弄興奮了。
體會很多,不過我覺得最主要的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個:人設
也就是你在粉絲心目中的形象,不能模糊,不能什麼都弄。
第二個:找到自己的表現「模式」
人設不是設計好了就完事了,你得撐的起來,你得找到最恰當的、又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表現這個人設。
此外,還要解決變現的問題,我們不能滿足於「宣傳部長」,只是過乾癮。
最後,我要感謝抖音!
為何感謝?因為中國藝術家賣畫都得進一個圈子,打上一個某某標籤,否則很難賣畫。而抖音就給了一個公正、乾淨的機會,只要你有本事,不用求任何人。
上格藝術張金起:
1條突破1000萬播放量的榮耀時刻
一個串門的朋友告訴我一定要重視自媒體,不然就是落伍,就掉隊了。我也發現原來的網絡交流方式如dds甚至微信,都在向有更多視聽效果的視頻平臺轉移,於是我在抖音上註冊了一個名叫【上格藝術】的帳號。
上格藝術是做藝術家及藝術品推廣的機構,也是藏家的朋友。
經過團隊一個多月的運行,目前進展比較順利,我希望上格藝術能給藝術家及收藏家一點實用的信息,一點些許的幫助。
我說,我們必須對藝術家、對收藏家有真愛,這個理念多少也在上格藝術體現了出來。
上格藝術可在抖音搜索:sg1312680
藝術家馬煒紅:
對於抖音,就和畫畫一樣,已經變成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事沒事抖一抖,我覺得可以記錄生活,愉悅心情,增長見聞。
我是2018年2月13日首次拍第一條抖音,之前一直是只看不拍,到目前已經拍了484個作品,1000多個粉絲。這些作品的內容幾乎涵蓋了我的生活全部,有我的繪畫作品,我喜愛的瑜伽,唱歌,甚至蹩腳的舞蹈,還有其他生活點滴,剛開始是覺得好玩,慢慢的,我發現抖音很上癮,已經變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今年是個多事之秋,疫情,洪災,火災,與之帶來的經濟下滑,也嚴重影響到了藝術品市場,特別是新宋莊的規劃,部分小區的騰退,房租的上漲,都給宋莊藝術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好多朋友相繼搬離宋莊。
因為疫情影響,我在老家待了好幾個月,好多宋莊的好朋友現狀都是通過抖音了解的,抖音成了一個窗口,一個橋梁,不管我們以後身在何方,只要有我們共同愛好的藝術,有我們共同追逐的理想,只要有抖音,我們就不會分離,就會相互關注相互愛護。
願我們熱愛的依然熱愛;願疫情早點過去,生活早日進入正規;願我們愛的人心若淡泊,清新灑脫,那些所有你以為過不去的過去,都會過去;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如果沒有,願你成為自己的太陽。
格桑花
我的抖音號:2018gsh
藝術家郝如冰:
2020,「毀滅性」的一年,確實,好好的日子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打亂了秩序,全球無一倖免,摧毀了經濟,信念,鬥志,甚至懷疑了人生.各行各業都受到了重創,可是,面臨這樣惡劣的環境,卻給個別行業帶來了新的生路。
如果不是疫情,我不會關注抖音,更不會去參與,好朋友車夫,執意勸說我做抖音,他認可我的畫,而且確定我存在爆發性的潛質.給予了我極大的信任和支持。
2個月以來,我逐漸被一些粉絲認可,他們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他們的支持讓我有信心做下去。
要說感想,短短2個多月,感觸頗深……藝術家多自以為傲,偏執,一條路跑到黑,我也不例外,但也因此往往找不到客觀的「點」,如果想做「梵谷式」的藝術家,用生命為藝術殉道,那也無可厚非,讓人敬仰.但如果想找到藝術和社會對接的點,我贊同香奈兒的話,超越大眾半步……抖音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幾乎所有人都能展示自己,圓了普通人平時想做不敢做的夢,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無論如何,全民創意思路已經開啟……
宋莊藝術論壇秘書長楊青松(毅達):
藝術界的風口在哪裡,這是對於每一位藝術家,藝術機構,美術館等所面對,所期盼的。通過這麼長時間探索,我覺得他就是在網際網路這個時代浪潮。
我們宋莊藝術論壇通過網際網路微信群,在近八年的探討交流,微信群是針對於我們個人所熟知的朋友,是我們的私域流量,從而奠定了我們宋莊藝術論壇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那麼下一步藝術界的風口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在直播系,因為她將我們從原有的私域流量而帶入公域流量,這是一次大的跨越。
我們通過微信群交流而奠定了我們的學術地位。那麼我們在面對一個公域流量,如何將私域流量轉化到公域流量。轉換的成功就是藝術界的風口。
抓住機會,藝術家的大舞臺才剛剛開始!
藝術家焦焦:
2020年是個特別的一年,攢了很多年的作品終於在元旦這天讓更多朋友看到了,本身是件很開心的事情,展覽結束後開心過春節,沒想到是明天和意外,總是不知道哪個會先發生,「黑暗性春節」就這樣隨著疫情到來了,本以為很快會過去的疫情,好早點回北京工作室繼續做雕塑,但就這樣一天天延後,到3月依然沒有任何好轉,在家只能繪畫來解決各種無奈的時光。
偶然間看到媽媽在看抖音,她建議我自己也開一個抖音號,每天可以把畫畫的作品拍成短視頻發上去,讓更多的人看到,一個疫情讓我知道了全民都在學做各種美食,它的影響力讓我覺得很震驚。
回到北京的那一刻,我就開始著手做抖音申請,看各種短視頻,找到屬於自己的抖音作品方向,短短20天,從閱讀量1000左右,我的泥塑成為抖音裡最耀眼,平臺熱推的視頻,2天內突破了170萬的閱讀量,這讓我很欣喜,覺得自己的努力在另外一個除了藝術的世界裡又一次認可。
我感恩在抖音裡認識到的每一位朋友和粉絲,他們也給我提了很多的寶貴意見,這樣我更一步確定自己的想法,真正的藝術除了擁有個性之外,也要擁有共性,我不在是哪個窩在工作室裡不和任何人交流的女藝術家,我喜歡上了抖音裡的朋友聊天,談談藝術以外的話題,讓我不禁更完善自己的創作理念構建,他們每個人身上的故事,也讓我不用出工作室就可以交到知心的朋友,第一個在抖音裡認可作品的戴安和Tina現在已經是我最親密女性朋友,我希望作品能一直不斷完善下去,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像一首動聽的樂曲一樣百聽不厭,百看不濁。
從短視頻到直播,從陌生到認識,到認知,我想這個過成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的塑造,我想這可能是一生都在不停的學習塑造。
藝術家孫甲平:
我玩抖音半年時間,發些自己的攝影作品和薩滿圖勝繪畫。沒有粉絲,最多也就有三四百人看。主要大家不太了解中國圖騰藝術,加上自己也不會後期製作。
2007年我隨新聞記者去採訪著名相聲演員馬季老師。採訪過程中,我問馬老師相聲與書法藝術有連繫嗎?馬季老師說一脈相通,學習書法對他相聲表演也很有幫助。採訪結束,我跟馬季老師合影,這張圖片發在抖音上,觀看量1萬6千多人,把我嚇了一跳。
粉絲看的是馬季老師的人品及相聲藝術,感恩馬季老師!
此宋可待成追憶
大宋周刊在努力
---大宋周刊合作夥伴---
一周宋訊|
7月13日--7月19日
7月13日(周一):
藝術家祁志龍:
辯證法作為希臘-基督教文化的精髓
藝術家吳以強:
世界這麼亂,工作室還好嗎?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趙躍:
其實,許多藝術家都誤解了慄憲庭
其實,很多藝術家誤解了慄憲庭。
80年代中期,慄憲庭在其評論文章《重要的不是藝術》《大靈魂》中強調了文化情境對藝術的重要性,作品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背後的標準,「藝術界應該注重時代總體上大變動的精神背景」。這種觀點與60年代西方崛起的、影響西方藝術革新的「藝術界」概念不謀而合。但他也看到中國文化在全球化的衝擊中標準一直在變,「你自己不是孤立的,你在參照系裡才能找到自己,在周圍人的對比中才能確定自己」。這種「藝術體制」的邏輯影響了一代當代藝術家,雖然國情不同,但理念基本相仿。
但是,中國當代藝術界似乎並沒有理解慄憲庭的本意,他本是想提倡一種「藝術體制」「文化整體觀」的思維方式,沒想到這一理論最後只剩下對表達權力的狂熱和偏激。衍化為當代藝術必須與體制、與主流決裂的態度,似乎唯有如此,當代藝術家才能標榜自己的「存在」,這是比較遺憾的。但不管怎麼說,在當時,一個游離在體制外,並對體制有些態度的當代藝術家群體,總會有一個標杆,慄憲庭對當代藝術的功績以及「重要的不是藝術」的號召力也使他成為不二人選。
藝術追夢者一凡:
對今天的宋莊,我也憤怒我也無奈
我沒資格評論慄老師的學術問題,相交十多年對他很尊重。他的名號加重了宋莊作為原創藝術先鋒的分量,至今也是「藝術宋莊」尚未倒牌的一桿旗。
他感召匯集了最早的藝術家群體,藉助經濟發展助推藝術品飆漲,越來越多的「淘金者」懷著朝聖、搭船抑或投機心態聚集宋莊。隨即帶動了服務業、吸引了投資者…加之慄老師、胡書記、崔書記對宋莊藝術群體的扶植、守護曾帶給了宋莊短暫的繁榮。
然而,宋莊換屆,通州變身「副中心」,政治、資本的能量是無敵的!慄老師也漸漸被邊緣化。慄老師至今作為藝術家精神領袖,憤怒、疾呼…無奈!您文中的這些人我一半熟識,一半不熟…熟不熟的都和慄老師一樣憤怒也無奈,我也是………
7月14日(周二):
藝術家大車《日記系列》:
藝術家張濤(一道藝術):
張濤《想念倉頡-木系列》
藝術家高昕:藝術成為信仰
7月15日(周三):
藝術家-向村品牌創始人周相春:
越竹齋-千年竹紙:
吳家子女初長成
自繪T恤自帶萌
吳幼明-周麗家的藝術男孩女孩:左九九右小魚兒
7月16日(周四):
藝術家許秋斌:DNA--自畫像
藝術家姜靖:階段小結
7月17日(周五):
雨中的你
想著買米
(攝影:李赫)
7月18日(周六):
藝術家王軼瓊:如南方
大宋周刊:我怎麼看到了南方「水域面積擴大」?
陶藝大師張洪志:
私人定製斑點影青釉茶器
7月19日(周日):
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恢復正常開放:
藝術家如水:有感覺了
一周微拍|
宋莊當代藝術名家品鑑群:
周園《舞》200x180cm 2019
周園《再造物-新芽》150x150cm 2020
蘇東《紅色力量系列2》100x80cm 2020
展覽預告|
於祖培當代藝術作品展:
零零後當代藝術展第二回:零零後當代藝術展第二回
大宋周刊第52期
佳品推薦| 越竹齋-千年竹紙
古詩有云:「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
富春竹紙主要產於富春江南岸,其竹紙製造技藝始於南宋,世代相傳。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陽古城,青山傍水,這裡是文化古城,是名紙之鄉,也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誕生地。
越竹齋生產基地位於浙江富陽湖源鄉冠形塔自然村,是國內迄今碩果僅存的最完整保持古法竹製紙技藝的作坊式家族企業。
2019年,越竹齋作坊列入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紙張微含竹筍清香,薄如蟬翼,柔韌如紡綢,纖維密實,易著墨不滲染,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
越竹齋經過十多年的時間,請教國家圖書館、故宮和其他老字號企業的前輩教授,近幾年來不斷推陳出新,獲得多項專利與發明成果,開發出系列專業書法用紙和中國畫高級專用紙,尺幅更大,水墨效果優良,濃墨生光,淡墨潤澤,適用題材更加廣泛。特別是紙張壽命,經權威實驗室檢測,紙壽超過一千年,甚至可逾兩千年,質量得到極大的提高。
越竹齋
官方微店二維碼
越竹齋
官方微信二維碼
本期封面|
上格藝術1條抖音短視頻突破1000萬播放量
--
《大宋周刊》欄目合作徵集|
加微:yaogang2016
加關:大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