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姐,明天是我出院後的第一次複查,我有點緊張。」
「沒事的娜娜,術後第一次複查難免會有點緊張,做點其他事情轉移一下注意力,咱之前那麼認真的配合治療,術後康復也很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劉姐一隻手拿著電話耐心的安慰著娜娜,另一隻手不停地揉搓桌布,劉姐雖然說得輕鬆,其實自己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劉姐是術後五年的患者,三個月前的一次複查發現了健側乳房有乳腺結節,醫生說是良性的,問題不大。當時劉姐安安穩穩的回了家,但臨近複查,她又開始擔心結節是否會有變化。
剛剛才和娜娜說要轉移注意力,劉姐決定還是動起來,準備一下明天需要的東西。根據以往的複查經驗,她提前將自己的病歷單、檢查報告、醫保卡整理好放在袋子裡,挑好了第二天準備穿的寬鬆衣物。
「對了,還是給自己帶點麵包吧,萬一餓久了低血糖。」劉姐小聲嘀咕著,因為明天一早要查血常規,需要空腹抽血,所以她從晚上十點開始就不吃任何東西了。
時間悄悄走向十一點,「睡吧睡吧,擔心不能改變任何事!」
第二天早上八點,劉姐和娜娜相約在醫院門口會面,一起去找黃醫生複查。等待叫號的時間裡,娜娜還是忐忑不安,總是時不時想去上廁所,搞得劉姐也是哭笑不得。
劉姐先進去了診室,黃醫生詢問了一些恢復期的內容,例如健側乳房自檢的情況,進行乳房觸診後,醫生安排了乳腺B超檢查乳腺結節的情況,由於劉姐還在吃他莫昔芬,所以還安排了婦科B超,監測藥物帶來的刺激影響。
上一次的複查劉姐已經做過腹部B超和肺部CT檢查,都沒有什麼異常因此這次就不需要再複查這兩項了。
劉姐先娜娜一步去檢驗科抽血,需要檢查血常規、血生化、肝功能、腎功能、血清腫瘤標誌物。
「每次都抽這麼多血,會不會因為抽血而貧血呢?」劉姐小聲嘀咕著自己的疑惑。
護士一邊抽血一邊回應道:「放心,雖然抽了很多管,但是總量加起來不到20ml。一次獻血都需要200ml,所以抽血不會貧血的,您放心!」聽完護士的講解劉姐就明白了。
「那抽這些血是檢查什麼呢?」
「比如血常規,就是主要檢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這些內容,如果血紅蛋白低於正常值,就會考慮是否出現貧血。可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貧血,也可能是腫瘤細胞侵犯到骨髓,癌症患者出現貧血時,應該引起重視。白細胞數量減少,說明人體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種病原體侵害,白細胞嚴重降低時,則需要打升白針。
部分治療有可能會對肝腎功能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定期檢查,檢查肝功一定要空腹,否則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血清腫瘤標誌物,例如癌胚抗原(CEA)是廣譜性腫瘤標誌物,正常值小於5μg/L;癌抗原15-3(CA15-3)是術後隨訪和轉移復發的指標,大於100KU/L時,可以認為有轉移性病變;癌抗原125(CA125),正常值小於35U/ml。一次檢測的指標異常不用太擔心,需要動態監測才有實質性意義。」
「好的,謝謝您的解答!」得到解惑的劉姐轉戰影像科進行檢查。
影像科的檢查只需要檢查婦科B超和乳腺B超,劉姐很快做完檢查,在等檢查報告的同時娜娜也過來了。
娜娜是康復期的第一次複查,黃醫生開出的檢查單有血常規、乳腺B超、腹部B超以及胸部X線平掃。娜娜心裡想著:醫生都說前兩年復發風險最高,那我稍微檢查多一些或者頻繁一些豈不是更好?於是她焦急的詢問醫生是否需要再檢查骨密度、骨掃描、PET-CT等項目。
黃醫生答道:「其實並不是不可以,而是沒必要。研究表明,頻繁檢查對預後幾乎沒有影響,而檢查時間距離過短,醫生反而並不容易發現報告上的細微變化,增加診斷難度與誤診率。常規推薦的複查時間經過了大量科學研究以及臨床數據驗證,是公認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最佳頻率,定期檢查能達到一樣的效果[1]」
最後劉姐和娜娜拿著檢查報告去找黃醫生,兩人的複查結果都很好,黃醫生表示:「劉姐的康復情況很好,一定要繼續保持。娜娜則需要更好的調整好心理狀態,對於你們來說,一個良好的心情是康復路上非常重要的秘籍,之後一樣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複查,繼續加油。」
「複查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懼,我之前真的過分焦慮了,還是找醫生分析最為準確。之後我一定定期複查,安排良好的生活方式。為了更高質量的長生存,我們一定可以努力做到!」
「是的!繼續衝衝衝!」
兩人相視一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就似天邊的晚霞一樣美麗。
來源:乳腺癌互助圈
最近沒看到好醫友的更新?請將好醫友「設為星標」,就能及時看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