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周麗 丁香醫生
「我如果有了孩子, 絕對不會像我媽那樣!」
很多人在生娃前,都暗暗想過,如果有了孩子,要做一個和自己的爸媽不一樣(更優秀)的父母。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然鵝,真的當媽 / 爹之後才發現,想要做一個不一樣的父母,可能壓根過不了孩子的爺爺奶奶 / 外公外婆那一關…….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那麼年輕媽媽的育兒方式總是對的嗎?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兩代人有分歧的育兒觀。聽說一些新手媽媽,躲不開第二個坑!
Round 1
一歲以下:吃鹽長力氣 VS 多鈉添負擔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兩個說法,都不準確。
老人常說的吃鹽長力氣,有一些道理,因為鹽之中含有的鈉,可以增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鈉作為寶寶成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7~12 月齡歲的寶寶,每日需要鈉 350 mg [1],母乳或配方奶,以及自然界中的食物,比如穀物、蔬菜等都會含有鈉,這些已經可以滿足寶寶的身體需要。
所以 1 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添加鹽,來增加鈉的攝入。
Round 2
嚼碎餵養 VS 純手工餵養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嚼碎餵娃不提倡,純手工 DIY 也有風險。
先說嚼碎了餵娃。成人的免疫功能完善,攜帶病菌可能沒有症狀,但寶寶的免疫系統還在完善中,很容易受到諸如幽門螺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的侵襲,對寶寶的胃和呼吸道產生傷害。
再說純手工 DIY。很多媽媽都認為,輔食容易有添加劑,自己 DIY 更健康。實際上,寶寶的輔食有諸多講究,不管是自製,還是在售的輔食產品,食物都要保證以下幾點:性狀要適合,營養要全面,衛生要求高,使用的設備要做好消毒。DIY,沒想像中的容易。
Round 3
第一口輔食:選白粥 VS 選米粉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首選米粉。
寶寶 4~6 個月大時,需要添加輔食,因為身體裡從母體帶來的鐵已經消耗殆盡,而母乳中鐵含量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要,寶寶需要的鐵 99% 來自輔食 [2]。所以寶寶的第一口食物,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富含鐵,且不容易過敏。
白粥鐵含量極低,並不適合作為首選,而強化了鐵的米粉,正好符合。初添加輔食選擇的米粉最好成分單一,等寶寶接受的食物種類豐富後,再嘗試混合米粉。
寶寶的飲食,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兒。第一口輔食,更是不能含糊。這裡給大家總結了一份,關於第一口輔食——米粉的挑選建議: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策劃 如夢
監製 海燕
作者 周麗
插畫 / 封面圖來源 MiaPhan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212
[3] Melvin B. Heyman, Steven A. Abrams, 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olicy Statement Pediatrics June 2017, 139 (6) e20170967 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9/6/e20170967utm_source=TrendMD&utm_medium=TrendMD&utm_campaign=Pediatrics_TrendMD_0
[4] GB 10769-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S].
合作專家 周麗
國家註冊營養師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