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和自己父母不一樣的爸媽,結果……​

2020-12-27 澎湃新聞

想做和自己父母不一樣的爸媽,結果……​

2020-12-2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周麗 丁香醫生

「我如果有了孩子, 絕對不會像我媽那樣!」

很多人在生娃前,都暗暗想過,如果有了孩子,要做一個和自己的爸媽不一樣(更優秀)的父母。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然鵝,真的當媽 / 爹之後才發現,想要做一個不一樣的父母,可能壓根過不了孩子的爺爺奶奶 / 外公外婆那一關…….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那麼年輕媽媽的育兒方式總是對的嗎?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兩代人有分歧的育兒觀。聽說一些新手媽媽,躲不開第二個坑!

Round 1

一歲以下:吃鹽長力氣 VS 多鈉添負擔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兩個說法,都不準確。

老人常說的吃鹽長力氣,有一些道理,因為鹽之中含有的鈉,可以增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鈉作為寶寶成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7~12 月齡歲的寶寶,每日需要鈉 350 mg [1],母乳或配方奶,以及自然界中的食物,比如穀物、蔬菜等都會含有鈉,這些已經可以滿足寶寶的身體需要。

所以 1 歲以內的寶寶,不需要額外添加鹽,來增加鈉的攝入。

Round 2

嚼碎餵養 VS 純手工餵養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嚼碎餵娃不提倡,純手工 DIY 也有風險。

先說嚼碎了餵娃。成人的免疫功能完善,攜帶病菌可能沒有症狀,但寶寶的免疫系統還在完善中,很容易受到諸如幽門螺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的侵襲,對寶寶的胃和呼吸道產生傷害。

再說純手工 DIY。很多媽媽都認為,輔食容易有添加劑,自己 DIY 更健康。實際上,寶寶的輔食有諸多講究,不管是自製,還是在售的輔食產品,食物都要保證以下幾點:性狀要適合,營養要全面,衛生要求高,使用的設備要做好消毒。DIY,沒想像中的容易。

Round 3

第一口輔食:選白粥 VS 選米粉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首選米粉。

寶寶 4~6 個月大時,需要添加輔食,因為身體裡從母體帶來的鐵已經消耗殆盡,而母乳中鐵含量不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要,寶寶需要的鐵 99% 來自輔食 [2]。所以寶寶的第一口食物,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富含鐵,且不容易過敏。

白粥鐵含量極低,並不適合作為首選,而強化了鐵的米粉,正好符合。初添加輔食選擇的米粉最好成分單一,等寶寶接受的食物種類豐富後,再嘗試混合米粉。

寶寶的飲食,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兒。第一口輔食,更是不能含糊。這裡給大家總結了一份,關於第一口輔食——米粉的挑選建議: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策劃 如夢

監製 海燕

作者 周麗

插畫 / 封面圖來源 MiaPhan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 [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212

[3] Melvin B. Heyman, Steven A. Abrams, 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Policy Statement Pediatrics June 2017, 139 (6) e20170967 https://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39/6/e20170967utm_source=TrendMD&utm_medium=TrendMD&utm_campaign=Pediatrics_TrendMD_0

[4] GB 10769-2010,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S].

合作專家 周麗

國家註冊營養師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
    唯一陪伴他的,是遊戲機和魚缸裡的紅色金魚。有一天,爸媽坐大巴車去採野草莓,卻在路上出車禍死了。拉著爸爸冰涼的手,小光才想起來,自己對這雙手,根本就沒有溫熱這種印象。母親常給他做的青椒肉絲,他再也不想吃了。 為什麼遇難的偏偏是父母而不是什麼死不足惜的人,想不通的他哭不出來。
  • 女兒越長大越不像自己,去醫院檢查了兩次,爸媽看到結果崩潰了
    女兒越長大越不像自己,去醫院檢查了兩次,爸媽看到結果崩潰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女兒像爸爸,兒子像媽媽"這樣的話吧,在大多數家庭中都是這樣,女兒的五官和身材會和爸爸比較像,如果媽媽天生就很瘦的話,那麼兒子在長大之後也可能會瘦,不過也存在一種兒女和爸爸媽媽長得不像
  • 父母經常秀恩愛,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結果也許跟你想的不一樣
    因為一直以來的思想束縛,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後在孩子面前會表現得規規矩矩,即便仍然非常相愛,也不會有什麼親密的表現。這種在我們上一代尤為明顯。在我身邊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過明明父母感情很好,卻很少會表現出來,甚至吵架了也只用含蓄的方式表達。
  • 「我和你們想像的不一樣,但我很快樂」 | 如果可以穿越到從前,我想對爸媽說
    我想穿越回去對父母說的話:在成為父母后,你們仍會長時間為這個新身份感到困惑,甚至覺得挫敗,但是不要輕易放棄,得過且過,覺得一切就這個樣子了,因為這樣的態度缺乏愛意,小孩子是能感受到的。要時常給自己鼓勵,要多向別人求助,做父母是一項需要不斷學習和摸索的大事。
  • 大學生如何與父母聊天?幾張圖笑到抽筋,網友:我們爸媽都一樣
    文/教育智多星大學生平時與父母是怎樣的聊天的呢?網友曬出自己與父母的聊天記錄,父母與孩子的「代溝」不小,看後讓人捧腹大笑,網友感嘆:我們的爸媽都一樣!在中小學階段,一些孩子和父母都是朝夕相處,待在一起時間久了,有說不完的話。
  • 當「菲傭」成為人生導師,父母該何去何從《爸媽不在家》
    電影圍繞小主人和女傭之間展開了劇情,陳哲義溫和地展示出當下新加坡面臨的階段、種族和家庭問題,在他回憶童年和感受的同時,並沒有感情用事,反而是將自己置身於旁觀者的身份,展現出新人導演少有的沉穩姿態,《爸媽不在家》劇本寫了兩年,易稿十多遍,深耕細作的結果是劇本特別詳實細膩。
  • 爸媽存了25萬養老錢,弟弟想借20萬做生意,我反對後弟弟跟我翻臉
    如果你有一個不爭氣的弟弟,如今弟弟想動用父母的養老錢去做生意,這個時候父母會同意嗎?你會如何處理?我老家在一個很普通的小縣城,當年爸媽先後生下四個孩子,靠著勤勞雙手把我們四個孩子拉扯大,真的挺不容易。提到弟弟,爸媽是一肚子意見,可他們就只有這一個兒子,爸媽也沒辦法,尤其是在弟弟的婚姻大事上,爸媽更是頭疼不已。當初爸媽給弟弟介紹了好幾個本分,老實的女孩,可弟弟非要自己談戀愛,結果找了一個酒吧女。
  • 中國獨生子女的真實寫照: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爸媽只有我
    我在心裡狠狠地扇自己耳光,甚至幾次下了決心,不然就不走了,永遠和爸媽在一起。這是我離開家三年後第一次回家,作為爸媽唯一的孩子,這是多麼自私的行為,可我總是能為這件事找出若干冠冕堂皇的藉口,「學校假期好短啊,我有很多功課要做的!」「我現在打工的地方很好,不想因為回國就辭掉!」「回國幾周這邊的房租還要照交,多不划算啊!」
  • 韓國父母的KaKao風,仿佛看到了發微信的爸媽
    我們爸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那麼喜歡花的?平時不知道的事卻通過KaKao頭像知道了。他們也可以用兒子或者女兒的照片作為頭像啊,卻始終用著植物或寵物的頭像。카톡의 매력 포인트 중 하나인 이모티콘.
  • 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
    ,我卻不想哭(臺) / 我們是小喪屍 / 我們都是木頭人 / We Are Little Zombies豆瓣評分:7.9/10資源狀況:豬豬日劇字幕組翻譯中字本片的臺譯片名《爸媽死了,我卻不想哭新的視角也帶來了空間感的煥然一新,講述四位小孩,明明爸媽死於各種悽慘和意外,卻一點也哭不出來。
  • 爸媽的聊天記錄,越看越想哭,自己是親生的嗎?有趣的爸媽有多贊
    莫名的想樂,我爸媽也是動不動就給我發一堆文章過來,什麼熬夜對健康有害、多吃蔬菜能增加抵抗力之類的,話說我好像一個也沒打開過誒!通常我們叫「媽」的時候,就是有事相求了,不然就直接開口說別的了,然後就換來了媽媽們的各種「不耐煩」。父母的段子也是很多的,隨便來一個他們就贏了!我懷疑這個爸爸是故意的誒,自己的女兒都不認識的嗎??
  •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小企鵝看到媽媽在找自己,也看到了自己身體上醜陋無比的傷痕。小企鵝雖然很受傷,但是仍然如多數孩子一樣,像失水的海綿渴求水分一般,缺愛的孩子總是拼命尋求愛。他們從爸媽那獲取一星半點的溫暖,就視若珍寶、捨不得丟掉。小企鵝在媽媽給他說了對不起之後,就輕易原諒了媽媽,乖乖的跟媽媽回家了。
  • 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記錄走紅,看完笑到肚子疼,原來大家是一樣的
    不知道是因為大學生和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還是什麼原因,他們平時的溝通總是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讓人看了覺得非常想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記錄走紅,看完笑到肚子疼,原來大家是一樣的。
  • 回憶《家有兒女》,誰不想要夏東海一樣的家長呢?
    我想一定有共鳴的因素,就像當年《快樂星球》一樣,講出了很多孩子對父母想講卻不敢講的話。《家有兒女》的主題曲《陽光男孩 陽光女孩》有一句歌詞就唱出了多年前還是小孩子的我心中的聲音:「嘮叨的話呀可以不可以不講,給我一片自由自在同齡人廣場。」
  • 一年級男孩怕爸媽吵架自己送妹妹上學,結果迷路了
    當天早上,他們爸媽因討論由誰送娃上學問題起了爭執,最後爸爸說7點30分左右要是他們兄妹沒下來,就讓媽媽送,他要趕著去上班。結果,兄妹倆因晚了一點點下來沒跟上爸爸的腳步,爸爸就真的先去上班了。彼時,懂事的小哥哥擔心媽媽知道這情況又會和爸爸吵起來,就決定自己送妹妹去上學,沒想到半路上迷路了。
  • 26歲王瞳罵父母把自己當搖錢樹 想和艾成結婚被阻撓(圖)
    王瞳父親退休後就當她的助理陪她拍戲26歲的王瞳14歲出道,背了4000萬元的房貸,昨《壹周刊》爆她在LINE上罵父母:「XX娘!不要再說什麼~別人可以拍這麼多戲…為什麼我不可以?孝順父母是沒錯的…但也不用把我當搖錢樹吧!」王瞳最近忙著民視《風水世家》和偶像劇《我愛你愛你愛我》,父母又要她接金鐘劇,讓她累到情緒爆發,終於抓狂在手機「LINE」上發布動態,以「三字經」怒譙爸媽:「XXX!不要再說什麼~別人可以拍這麼多戲...為什麼我不可以?孝順父母是沒錯的...但也不用把我當搖錢樹吧!X的,還真想死一死!」
  • 不累,是我對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最高期待!
    我堅信一點,未來JJ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多,他們和傳統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兼容,因為目前的教育,配不上他們的見識和思想……少年發聲 No.4不累是我對自己和父母相處的JJ:我改變的意思,是說我很想過我想要的生活,想從家庭中脫離開來,做一個單獨個體,然後去看看這個世界或者說真正地生活。我沒有為自己活過,所有都是別人的安排,我很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會有一種不自在。
  •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爸媽神回復笑暈網友,真是歡喜冤家
    雖然不可能人人都是溝通高手,但只要心裡懷著對彼此的愛意,改善溝通就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對很多學生來說,讀大學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開父母獨立生活。讀大學等於展開了人生一個全新的階段。剛入讀大一的學生都有一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大學生活裡。至於家中的父母,暫時退到了第二位。大學生們突然聯繫父母的時候,爸媽就要跟孩子鬥智鬥勇了。
  • 「爸媽不愛我了......」
    最近發現件很好玩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想要和父母保持聯繫了。和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說這幾年經常有一種被爸媽忘了的感覺,具體表現是,只要自己不聯繫,他們也不會主動打電話來,逢年過節也不會進行必要的溝通了,有時候忙起來一個月大家都不見得能有什麼聯繫。
  • 你為啥不讓爸媽看自己朋友圈?本以為會尷尬,評論卻溫暖到想哭!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因為自己在朋友圈說的一句話,父母確認為另一種意思,還專門給自己打電話教訓,讓很多網友有些煩惱。小編曾經聽朋友說父母會用微信之後,天天關注自己的朋友圈,父母經常是第一個點讚的,但是自己一個星期沒有動態之後,媽媽打電話問這幾天怎麼了?是不是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