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智多星
大學生平時與父母是怎樣的聊天的呢?網友曬出自己與父母的聊天記錄,父母與孩子的「代溝」不小,看後讓人捧腹大笑,網友感嘆:我們的爸媽都一樣!
在中小學階段,一些孩子和父母都是朝夕相處,待在一起時間久了,有說不完的話。但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以後,每個學生都只能背井離鄉,去往幾百裡以外的陌生環境求學,回家的機會少了,與父母溝通的時間也被壓縮,一般只會打電話寒暄幾句,或者微信簡單聊上幾句。
一根網線依舊傳遞著父母對孩子的關心與鼓勵,但是,父母紛紛表示,自從孩子進入大學以後,完全像變了一個人,只是孩子缺錢的時候會跟父母聊天,孩子也覺得,和父母的「代溝」比較多,無法「正常交流」。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看網友曬出的,父母和自己是如何聊天的。
我的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灌輸「心靈雞湯」、「科普知識」
「我發給你的連結好好看看」、「我發給你的視頻好好看看」,在校大學生經常會看到自己爸媽發的「心靈雞湯」,在爸媽的眼裡,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他們無時無刻想教育你,讓你別走歪路。
一些父母喜歡刷短視頻,看到一個關於教育孩子類型的,就迫不及待地轉發給孩子,而孩子總是不屑一顧,心裡默念到:我懂得比他還多呢。
我的父母,看不懂我的表情包
大多數的父母,不喜歡各種花裡胡哨的表情圖片,因為他們一天忙著工作,與其他人在網絡上交流的機會就非常少,自然不會顯得非常「幽默」。而大學生不一樣,全部用文字贅述顯得蒼白無力,枯燥乏味,因此,適合表露自己內心的表情包應運而生,各個都是收藏高手。
我的父母,跟我沒有文字交流
「兒行千裡母擔憂」,沒有哪一個父母不擔心自己的孩子,去往大學校園以後,父母也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忍飢挨餓,無時無刻不在掛念著。
只是,一些父母喜歡用語音交流,或者有的父母並不識字,他們用語音交流比較便捷。但大學生處在公共場合,又沒帶耳機的時候,感覺不方便接聽。
我的父母,時刻在關注我的頭像
「你怎麼這麼頻繁的換頭像」,「換回來吧,我找不到你了」,父母喜歡用的頭像,大多都是一些漂亮的自然景觀,一些花草樹木,太陽星辰。而大學生傾向於動漫、搞笑、唯美、清純一類的。經常更換頭像,父母不習慣。
我的父母,總是「談錢傷感情」
進入大學以後,除了每個學期開學之前繳納的學費,書本費以及其他一些費用,大多數學生每個月也需要父母提供夥食費。只是,父母從與孩子的聊天過程就能感受到孩子的心裡在想什麼。
很多孩子喜歡「坑」爸媽,但這位爸爸卻喜歡「坑」自己的女兒。
上大學的女兒問爸爸有沒有給自己買衣服,沒想到這位爸爸還挺誠實的,直接說想存點私房錢拿去買釣魚竿,還讓自己的女兒幫他撒謊,我們可以看出,這位父親實在「太可愛了」。
這位大學生想必應該是在「春城」昆明念書,不過,最近昆明也進入了寒冷的季節,早晨和夜晚吹著寒風,也是非常的刺骨,春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大學生兜裡沒錢了,還「吟詩作對」給父母要錢,挺優秀的,只是媽媽的回答也是如此乾脆利索。
這位同學要錢的方式也挺新穎的,他會經常和父母分享一些好看的衣服、鞋子。「爸爸,你看這鞋子好看嗎?」,但是很多父母會這樣回答:「好看你就買呀,只是我沒錢。」
編者結語:
不知道大家平時和父母是怎樣的交流的,又是怎樣通過什麼「花招」向父母要錢的呢?調侃歸調侃,我們還是需要具體的和父母說明情況,並且養成節約用錢的好習慣,爸媽掙錢也不容易。還有,平時記得多和父母溝通,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體貼,就會多一分溫情,多一分和諧幸福!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這裡,你與爸爸媽媽平時是如何交樓的呢?評論區告訴我。
在這裡,你能看到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的內容,歡迎關注我,謝謝!(部分圖片與資料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