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是怎麼向父母要生活費的?看完聊天截圖後,網友:全是套路

2020-12-27 Ainee媽咪

大學是孩子成長的轉折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不需要父母再像小時候那麼操心了。

由於很多孩子的學校是在外地,而他們在步入大學之後也會嘗試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平日裡和父母的溝通可能就會稍微的少一些。不過,話也說的不能太絕對,畢竟孩子在管父母要生活費的時候還是很積極的。

現在的小朋友接觸到的信息多種多樣,性格也大多是活潑而跳脫的,所以就連和父母要錢,都能想出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花招。那麼大學生到底是怎麼向父母要生活費的呢?

為了向父母討要生活費,孩子們都用過啥「套路」?

用朋友圈「暗示」爸媽現在刷朋友圈成了人們休閒時候的一個方式,而有些孩子恰巧就利用了朋友圈來和父母要生活費。

比如會發五元怎麼能生活三天呢?哪位大神給支個招。而且最重要的是,還設置了僅父母可見。看,這是多麼「委婉」的孩子,要生活費都是暗示著來。

將想說的話都放在表情包裡其實父母也會非常的關心孩子,時不時也會問問孩子的情況,這個時候,是要生活費的絕佳時刻。

趕緊搜刮一些表情包,然後邊打字和父母聊天,邊發這樣要生活的費的表情包,讓父母不用孩子直言就心領神會了。

趣味小故事詼諧哭窮型要生活費,豈能難倒現在的孩子們,不僅要,還要要的有趣。

直接給父母講小故事:螃蟹的腿掉了,問問媽媽你知道這說明什麼嗎?說明它沒「鉗」了,而我此刻就是那隻小螃蟹。

不少網友看完這份聊天截圖後評論說:「全都是套路啊,你們花樣真多!」

言語套路父母型還有一些孩子,口才表達力非常的好。

比如給媽媽發一雙鞋,讓媽媽去品評,然後旁敲側擊的描繪出自穿上是多麼的氣質出眾的畫面,最後順便讓媽媽偷偷再給自己漲點生活費。

不得不說,要是把要生活費這精力花在學習上,寫作文的時候還愁啥呀!

雖說孩子們要生活費時的花樣很多,但其實給孩子生活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畢竟孩子還沒有工作,那麼很多家長也會問了,生活費到底給多少算是合適呢?

生活費給多少才合適?家長可以多參考

1) 參考孩子周圍同學的生活費

對於生活費這個事情並沒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父母可以諮詢下周圍的同學,通過其他人的標準來給自己做個參考,然後給孩子適合的數目。

2) 學校所在的城市

每個城市的物價都不同,那麼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可以了解一下當地的物價,然後再結合孩子的具體花費,來決定給孩子生活的費的具體數字。

3)參考自己的家庭情況

培養一個孩子上大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麼對於給孩子生活費,也要看自己家庭的條件,不能打腫臉充胖子,而且也要讓孩子知道家裡父母的不容易,不能讓孩子養成攀比的性格,要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有些孩子,家庭條件可能並不是太好,但是孩子為了攀比,要的生活費遠遠超過了父母的收入,然而有的父母寧可去湊錢,也不會和孩子正面的溝通這件事,其實這樣的溺愛,不僅不是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另外,孩子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生活費

生活費總有花完的時候,所以很多孩子就會開始做一些兼職來給自己攢生活費,這樣就不用和父母要錢了。

同時,一些成績比較優異的孩子也可以申請獎學金,而這些都可以減少和父母要生活費的頻率哦。

總結一下:

孩子在和父母要生活費的時候,父母要合理的正確的看待這個事情,給孩子適合的生活費,同時如果可以,多鼓勵孩子做兼職,以便以後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要生活費常用的「小套路」,表情包不算啥,凡爾賽才厲害
    但是每到月末,大學生們就開始向父母發來「慰問」的話語,各種表情包、圖片暗示,原來到了「討要」生活費的時候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大學生討要生活費經常用的「小手段」,看看你用過哪個?大學生向父母要生活費,用過哪些「小手段」?
  •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看完笑到肚子疼,網友:這真是親生的?
    要生活費諂媚型父母掌握了經濟大權,當大學生們需要生活費時,就會頓時化身"舔狗",讓父母瞬間被甜言蜜語所包圍。比如這位大學生想和老爸要錢,不能直接開口,而是先和老爸委婉地交流感情,"老爸你在幹嘛,想我不?"但老爸表示自己早已掌握套路,一句"不想"直接回懟了孩子。孩子為了挽回顏面,又來了一句,"爸爸我不是來要求的,你想我嗎?"
  • 大學生和父母交流太有趣,個個都是段子手,聊天截圖暴露親疏關係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冷漠」和「鮮少打電話噓寒問暖」有所怨言,吐槽孩子不夠貼心和懂事,每次生活費不夠用或者是有急事需要幫忙的時候,才會想著給家裡打電話、發簡訊,這種情況比較常見。不過也有的孩子不會由於年齡的增大和距離的長遠,與父母產生隔閡,擁有不錯家庭氛圍的小孩,他們與爸媽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孩子考入大學後依舊和爸媽鬥嘴,鬥智鬥勇。
  •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內容,畫面感十足,確定不是撿來的?
    以前父母跟孩子還更多的是通過打電話和發簡訊,而如今有了微信聊天就更加方便了。很多大學生在網上曬出自己與父母的聊天記錄,看完後讓人笑到肚子疼。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內容,畫面感十足,這確定不是撿來的?聊天就是要錢有的大學生平時不找父母聊天,只要沒錢了就想起來找父母。而這位母親也是不好惹啊。孩子自己沒錢了想要找媽媽要點生活費,沒想到媽媽一句話就直接懟了回去。
  • 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記錄走紅,內容言簡意賅,看完笑到肚子痛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00後了,而他們的父母大多是70後,因為生活的時代不同,所以有的時候在溝通起來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一般情況下,大學生如果主動和自己的父母聊天的話,一般都是有事找父母,比如在大學上學沒有生活費的時候,或者天氣太冷沒有衣服穿的時候。
  • 大學生和父母的日常聊天記錄走紅,笑到肚子痛,都是同一個爹媽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00後了,而他們的父母則大部分都是70後,因為年齡和成長的時代不同,所以在聊天溝通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搞笑的事情。孩子外出讀大學,父母最關心的事情就是他們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問題,所以會經常時不時地找他們聊天,對於不少大學生而言,翻開和父母的聊天記錄就能感受到陣陣家人的溫暖,當然,有時候也會因為「語言」不同,出現「翻車」的情況。
  • 大學生和父母是如何聊天的?幾張圖笑到臉抽筋,網友:太形象了
    這個時候,一根網線傳遞著父母給予的關心和鼓勵。在學校的時候,你又是如何與父母聊天的?一些網友曬出了與父母的聊天截圖,幽默中又有溫情,很多人看到後感言:原來父母都一樣。我的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分享著「科普文章」「我發的連結你好好看看」,我想很多在校大學生都聽到過這樣一句話。
  • 大學生曬與父母聊天記錄,網友笑到憋不住:天下爹媽是一家!
    時光飛逝,等到孩子真的拖著行李,走進大學校門後,家長們又會不滿地抱怨:真是養了個白眼狼,一去外面就把父母忘了,每個月除了要生活費,根本不記得聯繫爹媽!的確,當孩子漸漸長大,他們距離父母越來越遠,彼此之間也就少了很多溝通。
  • 大學生和父母是如何聊天的?這幾張圖讓你笑到臉疼,網友:太形象
    大學生異地求學,依靠著一根網線和父母聯繫著。而網上的聊天,不像是面對面聊天那般拘謹,隔著屏幕的大學生們也就放飛了自我,和父母愉快的玩耍了起來,而作為老一輩的父母,由於和孩子存在著「代溝」,所以在聊天時也聊出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 大一女生,每月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網友:來討債的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會盡力給孩子一些經濟支持,尤其是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需要父母提供生活費,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校無後顧之憂、安心地學習。可有一個問題就是,父母每個月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夠?這是許多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
  • 大學生為了生活費,都是如何「套路」爸媽的?看看這其中有你嗎?
    文/曉寧說教育大學雖然已經進入成年人世界,但是由於自己還沒有經濟收入,生活費基本都是父母按月定時給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花銷也隨之增加了,現在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基本都在1500--2500之間。可即便是這樣,現在大學生的狀態就是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甚至有時候到了月末還不夠用,這時候就會想出各種「套路」,讓爸媽給自己打點生活費。大學生們為了生活費,都是如何「套路」爸媽的?
  • 大學生「聊天記錄」火了,話題統一畫風一致,同款爹媽你值得擁有
    聊天記錄2:套路式聊天,分分鐘找茬其實很多家長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都是有很多套路的,尤其是在家長想要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的時候,智商高到爆表,即便不在孩子的身邊,也能分分鐘知道孩子的動態,就像下面的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記錄」。
  • 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記錄走紅,看完笑到肚子疼,原來大家是一樣的
    不知道是因為大學生和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還是什麼原因,他們平時的溝通總是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很多時候都是讓人看了覺得非常想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學生和父母的聊天記錄走紅,看完笑到肚子疼,原來大家是一樣的。
  • 大學生每月2000塊錢生活費,還嫌父母給的太少,很無奈
    全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的統計情況事實上,我到網上找全國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統計圖發現,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都在1500-2000塊錢之間,少部分學生的生活費是在1000-1500塊錢之間,還有個別的學生生活費是在3000塊錢以上,也就是說每月2000塊錢的生活費,在全國大學生的生活費水準中處於中高端的水平
  • 大學生曬和父母聊天記錄,爸媽神回復笑暈網友,真是歡喜冤家
    對很多學生來說,讀大學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離開父母獨立生活。讀大學等於展開了人生一個全新的階段。剛入讀大一的學生都有一種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大學生活裡。至於家中的父母,暫時退到了第二位。大學生們突然聯繫父母的時候,爸媽就要跟孩子鬥智鬥勇了。
  • 大學生如何優雅又不失禮貌地向爸媽討要生活費?這些招式百試百靈
    但是日子總要過,消費一時爽,拉下的饑荒也是要還的,天氣冷了,又該添置新衣服了……花錢的地方那麼多,應該怎樣優雅而不失禮貌地向父母要求追加一點生活費呢?很多學生天真地認為,上了大學就算是實現「財務自由」了,不用上班,每個月有固定的生活費入帳,而且還時不時可以申請追加撥款,只是如何向父母開口卻也是是個技術活,等到月底捉襟見肘的時候,大學生們就開始絞盡腦汁,花式向父母要生活費了。
  • 2020年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出爐了,網友:這差距不是一般大!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上大學當然是非常高興的事,不過孩子離開父母的照顧,自己在學校生活,有不少學生可能要學期結束才後才回家,所以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合適,有時還真讓父母有點拿不準。每個家庭生活條件不同,農村人和城裡人的生活開銷也不同,所以生活費的標準當然也就不同了。
  • 大學生一個月多少生活費合適?
    去年9月份,一位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費遭拒的求助帖走紅了。衍生話題#大學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費#熱度也迅速攀升,引起了眾多網友討論。 理論上,一千塊一個月可以勉強存活,但是真要有一萬塊也能花光。大學生生活費或許有下限,但是揮霍起來就沒有上限了。畢竟只有不夠用的錢,沒有花不光的錢。 當然,除了少數伸手黨,大多數人的消費觀還是比較正常的。
  • 大學生如何與父母聊天?幾張圖笑到抽筋,網友:我們爸媽都一樣
    文/教育智多星大學生平時與父母是怎樣的聊天的呢?網友曬出自己與父母的聊天記錄,父母與孩子的「代溝」不小,看後讓人捧腹大笑,網友感嘆:我們的爸媽都一樣!在中小學階段,一些孩子和父母都是朝夕相處,待在一起時間久了,有說不完的話。
  • 大學生戀愛後才有的四點變化,家長如何順藤摸瓜?網友:太準了
    第一點:生活費「突然」變多每到月底或者月初,孩子總會主動地「找上門來」,父母也會「心照不宣」地準備生活費。如果在某段時間,你忽然發現孩子的生活費變多了,這個時候,你的孩子的感情狀態可能發生了變化。因為校園戀愛雖然花銷並不是很多,但是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為對方準備禮物,平時吃飯、旅遊均會有一定的支出,生活費自然而然會變多。第二點:孩子「突然」不怎麼聯繫你了有些大學生很少會主動地聯繫父母,有些孩子則更喜歡和父母聊天。大學生在有了男、女朋友之後,剛開始會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