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孩子成長的轉折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他們已經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能力,不需要父母再像小時候那麼操心了。
由於很多孩子的學校是在外地,而他們在步入大學之後也會嘗試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平日裡和父母的溝通可能就會稍微的少一些。不過,話也說的不能太絕對,畢竟孩子在管父母要生活費的時候還是很積極的。
現在的小朋友接觸到的信息多種多樣,性格也大多是活潑而跳脫的,所以就連和父母要錢,都能想出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花招。那麼大學生到底是怎麼向父母要生活費的呢?
為了向父母討要生活費,孩子們都用過啥「套路」?
用朋友圈「暗示」爸媽現在刷朋友圈成了人們休閒時候的一個方式,而有些孩子恰巧就利用了朋友圈來和父母要生活費。
比如會發五元怎麼能生活三天呢?哪位大神給支個招。而且最重要的是,還設置了僅父母可見。看,這是多麼「委婉」的孩子,要生活費都是暗示著來。
將想說的話都放在表情包裡其實父母也會非常的關心孩子,時不時也會問問孩子的情況,這個時候,是要生活費的絕佳時刻。
趕緊搜刮一些表情包,然後邊打字和父母聊天,邊發這樣要生活的費的表情包,讓父母不用孩子直言就心領神會了。
趣味小故事詼諧哭窮型要生活費,豈能難倒現在的孩子們,不僅要,還要要的有趣。
直接給父母講小故事:螃蟹的腿掉了,問問媽媽你知道這說明什麼嗎?說明它沒「鉗」了,而我此刻就是那隻小螃蟹。
不少網友看完這份聊天截圖後評論說:「全都是套路啊,你們花樣真多!」
言語套路父母型還有一些孩子,口才表達力非常的好。
比如給媽媽發一雙鞋,讓媽媽去品評,然後旁敲側擊的描繪出自穿上是多麼的氣質出眾的畫面,最後順便讓媽媽偷偷再給自己漲點生活費。
不得不說,要是把要生活費這精力花在學習上,寫作文的時候還愁啥呀!
雖說孩子們要生活費時的花樣很多,但其實給孩子生活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畢竟孩子還沒有工作,那麼很多家長也會問了,生活費到底給多少算是合適呢?
生活費給多少才合適?家長可以多參考
1) 參考孩子周圍同學的生活費
對於生活費這個事情並沒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父母可以諮詢下周圍的同學,通過其他人的標準來給自己做個參考,然後給孩子適合的數目。
2) 學校所在的城市
每個城市的物價都不同,那麼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可以了解一下當地的物價,然後再結合孩子的具體花費,來決定給孩子生活的費的具體數字。
3)參考自己的家庭情況
培養一個孩子上大學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那麼對於給孩子生活費,也要看自己家庭的條件,不能打腫臉充胖子,而且也要讓孩子知道家裡父母的不容易,不能讓孩子養成攀比的性格,要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
有些孩子,家庭條件可能並不是太好,但是孩子為了攀比,要的生活費遠遠超過了父母的收入,然而有的父母寧可去湊錢,也不會和孩子正面的溝通這件事,其實這樣的溺愛,不僅不是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另外,孩子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獲得生活費
生活費總有花完的時候,所以很多孩子就會開始做一些兼職來給自己攢生活費,這樣就不用和父母要錢了。
同時,一些成績比較優異的孩子也可以申請獎學金,而這些都可以減少和父母要生活費的頻率哦。
總結一下:
孩子在和父母要生活費的時候,父母要合理的正確的看待這個事情,給孩子適合的生活費,同時如果可以,多鼓勵孩子做兼職,以便以後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