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會盡力給孩子一些經濟支持,尤其是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需要父母提供生活費,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校無後顧之憂
、安心地學習。可有一個問題就是,父母每個月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夠?這是許多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
一個一年級女生在某平臺上發了一條帖子,問了一個問題:「我一個一年級女生,每個月給父母的生活費要不要超過4500元?」,一年級女生說,平時父母上補習班的時候都很慷慨,平時都是1千元,自己要求每月4500元的生活費,父母都拒絕了她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可以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一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根本不夠用很多網民看到這個問題,就會問:「你是來追債的吧?」
的確,很多父母一個月只賺4500元一個月需要4500元的生活費父母一個月幾萬日元,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是可以負擔的,但是4500元的生活費是非常奢侈的這也難怪很多網友認為這個要求很過分
學生生活費超負荷支出?
1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孩子進入大學後,自己的獨立生活,罵人的憂傷,而是父母代替完成了所有的消費,所以他們本身並沒有完全消費觀,因此,大學生活中,他們形成正確的消費費觀揮霍無度,使用非必需的物品上需要錢
一些孩子在上大學的時候,盲目地面對消費期,看旁邊同學的服裝,各種奢侈品一「一」攀比心理,對金錢的負荷支出就起來了
大學生接觸戀愛,戀愛戀愛的話當然開銷會變大,甚至戀愛的開銷也會變大的學生也有一個人只花了大學的生活費,如果戀愛的話,必須要抽出一部分生活,給這樣的伴侶,支出了自然生活容易的負荷
生活的多少要從家庭的實際經濟出發
1家庭經濟不高,父母教孩子節儉
1個月2,很多家庭中,父母的金,也四五千,孩子的生活費用是4500韓元,那麼這個家庭的情況下很難啟動因此,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高,父母就應該教育孩子學會節儉生活,讓孩子理解父母的難處,節約生活,最大限度地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
2家庭的經濟能力,教會孩子也適當水平消費
有的家庭條件很優越,父母月收入在1萬元到10萬元,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對這樣的家庭來說是可以負擔的既然有家庭的支持和這方面的能力,一個月4500元的生活費,自然是沒問題的消費4500元這是正當的,能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質量最大化,而不花哨,過分攀比
父母給孩子生活費,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生活費的多少,要有一個限度。在保證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前提下,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生活費,否則只會讓孩子有依賴感,以及導致孩子生活奢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