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一女生,讓爸媽每月給我打4000生活費,要求很高嗎?」

2020-11-22 騰訊網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讀:

關於上了大學到底給多少生活費,一直以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有的人表示1500塊錢足夠,有人表示2000塊錢勉勉強強,還有人表示4000才算是可以支撐。你認為大學生活費應該給多少呢?接下來,我們看一看這位大一女同學的傾述:

「本人大一女,從高中步入大學,遠離家鄉,真真正正的開始獨立自己生活,感覺每走一步都要花錢。2000塊錢的生活費根本不夠支撐,可是每個月讓爸媽給我打4000,沒想到母親竟然想都沒想直接把我拒絕了。」

「我就想不明白了,一個月4000真的很多嗎?可是我看周圍身邊的許多同學,她們2000塊錢一個月也是根本不夠的呀。現在哪哪都需要開銷,尤其是作為一名女生,在學校期間的花費實在是太大了,這2000塊錢,根本就撐不到月底」。

接下來她給我們算了一筆帳,記錄了每個月的開銷:

「每個月買買衣服,買買護膚品,1000多就已經花出去了。再加上平時的社交吃飯,和同學們出去唱個歌,喝杯奶茶,逛個街,這些錢真的很快就沒了。而且我感覺平時自己真的挺節省了,2000塊錢撐不下來,4000塊錢算來算去勉強夠花,可是面對母親強硬的態度,我又該怎麼辦?你們一個月生活費是多少?4000一個月難道真的很過分嗎?」

看完這個大一女同學的傾訴,網友們的評論也是出現了兩極分化

一部分網友認為正常:「4000這個其實還蠻正常的,尤其是一個女生在外住校。買衣服護膚品包括平時社交,吃喝拉撒全都要用錢,要求其實也不算太過分。」

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太多:「4000塊錢,普通工人的一個月工資,難道就全用來給孩子繳生活費?父母把你送到學校是學習的,不是去享受的。為什麼有的人1000可以過一個月,把你2000卻還不夠,非得要4000,難道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嗎?難道就不應該節省一點嗎?」

當然了,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得辯證地對待,4000塊錢,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這具體的得看是哪種家庭了。如果是一些比較富有的家庭,說拿就拿出來了,事情的確是不過分,但有一些家庭,4000可就真真正正是一個月的工資,如果這個時候全都要過來,的確是有些不妥當和不理智。

像這位女生一樣,家境一般,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辛辛苦苦幹活打工掙來的錢,的確是需要節省一些。當然,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我覺得有些父母還是提前打好預防針,提前教育好孩子,尤其是在這兩點入手: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首先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尤其是一些一般家庭,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狀況的出現,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能力。如此一來,等到孩子步入大學過後,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兼職,減輕父母的負擔,用自己卓越的獨立性,避免這種現象出現。

獨立性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

因為隨著孩子成年以後,孩子們不可能永遠在父母豐滿的「羽翼」和呵護下生活,總有自己獨當一面的時候。適當的獨立,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的社會生活經驗,甚至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即使以後遠離家鄉,也能使父母家長們更加放心。

2.讓孩子懂得感恩

除此之外,父母還應該教會孩子懂得感恩孝順,懂得體諒家庭和體貼父母。就如同這位大一女學生一樣,父母的工資本來就這麼多,但是她卻大手大腳的認為2000不夠花,顯然就是不知足,不感恩的表現,完全只考慮自己的感受。

所以避免這種現象出現,一定要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體貼父母辛苦付出。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註定會處處碰壁,甚至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和朋友同事的關懷。作為子女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體諒父母的艱辛和付出。

你一個月給子女多少生活費呢?其實這根本沒有標準,如果是寒門子弟,那就儘量的獨立起來,節省一些。至於那些富家子弟,也要明白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也應該樹立起勤儉的意識。

希望每個大學生都能夠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都能夠多多體貼孝敬父母,也希望父母可以理解孩子一些,最後祝每個家庭都能夠團圓美好,健康順遂。

你上大學時,一個月生活費是多少呢?你認為大學生一個月4000多嗎?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我是大一女生,每個月要求媽媽給我4500元生活費,過分嗎?」
    01大一女生,讓媽媽每個月給4500元生活費,這種要求過分嗎?其實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真的挺難的,因為每個人的家庭條件和所在城市不同,生活成本也不同。但如果你的家庭條件非常好,跟父母提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因為你的家庭承擔的起;但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我覺得你所提的要求不僅過分,而且是非常過分。假如我的女兒現在上大學跟我要4500元/月的生活費,我是真的給不起,因為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我每個月的工資才3500元,就算我把所有工資都給她,也滿足不了這4500元/月的「生活標準」。
  • 這是大一新生支出明細!那個每月要4500的大一女生,你覺得過分嗎
    由於是大一第一學期,大學地點又在北京,初到學校有很多東西需要添置,購物方面的花費明顯高了一些,再者飯卡、遊泳卡、理髮卡、水果卡等充值餘額仍然還有一些。這樣核算下來,從大一下學期起,平均每月2500元生活費,基本上就完全夠用了。看完孩子大一上期的全部支出明細,挖挖機又想起了秋季學期開學之初那名在問答社區提問的大一女生。
  • 高考分數剛揭曉,兒子要求一個月4000元生活費,父親:「敗家子」
    一個多月以後,又一批大一新生將要背上行囊開始自己嶄新的大學生活。這將是很多學生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父母也要仔細考慮每個月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比較合適。 本來聊天的氣氛是十分融洽和諧的,但當偉偉要求爸媽每個月給他4000元生活費時,家裡竟開始了一輪爭吵,父親甚至大罵偉偉是「敗家子」。
  • 大一新生要每月4500元生活費遭拒!到底多少才夠用?
    開學季到了大一新生也陸續進校園了最近有個女生在網上抱怨母親「我想要4500元被拒絕」「每月2000元生活費根本不夠!」這事在網上引發了熱議……這位網友的發言如下:本人女,大ー,目前在某新一線城市上學,但是我覺得我媽給的生活費太少了。
  • 大學生每月2000塊錢生活費,還嫌父母給的太少,很無奈
    文|秘籍君有一段時間,網上一則大一女學生網絡求助帖走紅,她說目前在新一線城市上學,覺得母親給的生活費太少了。上高中的時候,母親特別大方,各種補習班動輒4000、6000塊錢,眼睛眨都不眨都給交。但是,現在上大學了,每月只給2000塊錢生活費,所以一到月底她就不得不吃食堂,連護膚品、新衣服,也不能隨意買,生活水平不如身邊的女生......看到這裡,我感覺挺無奈的,這位大一新生把「吃食堂」「不能買想買的護膚品、衣服」,當成一種「超低檔次」的消費。難道,現在的大學生生活費都這麼?
  • 大一女生,每月向父母要4500元生活費網友:來討債的吧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都會盡力給孩子一些經濟支持,尤其是孩子在上學的時候,沒有經濟來源,需要父母提供生活費,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校無後顧之憂、安心地學習。可有一個問題就是,父母每個月應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才夠?這是許多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
  • 和男友戀愛三年,他每月給我八百生活費,分手時,他提出無理要求
    和男友戀愛三年,他每月給我八百生活費,分手時,他提出無理要求我是一個很失敗的女人,第一段婚姻失敗了,第二段戀情也失敗了,為何我總遇到了渣男,我現在對愛情感到害怕了,我不敢再相信任何男人了。在我23歲那年,我嫁給了前夫,我們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戀愛那會,前夫百般疼愛我,我以為我找到真愛了,可真結婚了,前夫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經常喝醉酒回家,我多次勸說前夫是家庭為重,可他卻認為我在管閒事,後來我們經常吵架,他動不動就動手打我 ,我忍無可忍,找到了他家暴證據後提出了離婚,離婚後房子歸我,從此我和前夫斷了聯繫。
  • 耳聽為實 | 港漂新生:每月問家裡要2W生活費很過分麼?
    我們後臺這段時間也收到了不少新生關於生活費的抱怨,其中有一條格外引人注目:「我剛來香港上學,待了這一段時間下個月準備問家裡要2萬塊/月的生活費,結果爸媽說我花錢有些過了,可是香港租房子這麼貴,我還要買化妝品出去玩之類的,和我合租的室友生活費都沒有低過2萬,我有很過分麼?」2萬塊哪裡過分了我就想問?
  • 故事:公婆幫我帶孩子,如今我讓公婆每月交一千生活費,老公給我一巴掌
    公婆幫我帶孩子,如今我讓公婆每月交一千生活費,老公給我一巴掌 有人說公婆幫兒媳帶孩子是天經地義之事,當然有些公婆樂意無償幫忙帶孩子,而有些公婆卻想有償帶娃。 自從公婆過來幫我帶娃,已經有一年多了。如今我開口找公婆要生活費,老公的表現讓我太失望。
  • 女大學生要求每月4500元生活費,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為何愈演愈烈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近日,一個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紅網絡,她希望母親給自己每月 4500 元生活費,但遭到了母親的斷然拒絕。她覺得自己很委屈,認為一個月 2000 元生活費根本不夠花。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每學期生活費在 1500-2000 元之間,少部分學生在 1000-1500 元之間,個別學生在 3000 元以上。2018 年全國校園市場總規模近萬億。事實表明,在龐大的數據背後,瀰漫著部分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霧霾。由於缺乏合理的消費規劃,盲目追求個性化時尚,陷入各種套路貸、校園貸泥沼的大學生時有所見。
  • 大一女生索要4500生活費引熱議:父母無條件付出換不來孩子的感恩
    關於這個話題,最近網上有個熱帖:一大一女生,因為讀大學期間,母親每個月只給2000元的生活費,她覺得不夠用,就向母親提出每個月增加到4500元,原本她以為母親會痛快答應,然而她沒有想到竟然被拒絕了。她說自己非常不理解的幾個點是:高中期間幾千甚至上萬的培訓費母親眼睛不眨就交了,為什麼到了大學生活費給4500反而不願意?
  • 梅豔芳每月給母親7萬,覃美金:這麼一點生活費,讓我吃豬食嗎?
    因而,沈殿霞在生前將遺產交給了信託基金,每月給她3萬元的生活費。直到鄭欣宜35歲之後,才能繼承剩下的2億4000萬遺產。畢竟那時候的鄭欣宜還沒有理財的能力,如果將財產全部交付給她,很有可能早早的就揮霍完了。不得不說,沈殿霞確實很有先見之明。在她去世後,女兒大受打擊化悲痛為購買力,談了個男朋友還是個&34;,最窮的時候到了身上只剩140元,最終沒能留住對方。
  • 大學生為了生活費,都是如何「套路」爸媽的?看看這其中有你嗎?
    可即便是這樣,現在大學生的狀態就是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甚至有時候到了月末還不夠用,這時候就會想出各種「套路」,讓爸媽給自己打點生活費。大學生們為了生活費,都是如何「套路」爸媽的?回想起「卑微」、「弱小」的自己,在和父母要生活費的時候,是不是很好笑,總以為可以瞞過爸媽,但每次都被直接拆穿。
  • 老公叫我不要給娘家生活費了,只能怪我無能,我自己工資也少只能靠老公
    我老公今天又提了說到時生孩子了每月就別給你媽錢了(其實我每月也就給她800塊因為我自己工資到手也才三千…..)我聽完就很不高興了,到時還要她幫忙帶帶娃呢,不給? 老公說我不用她幫忙帶啊(老公的意思是他親媽自己帶)我說不行,我就要我媽幫著帶不然以後沒感情了。老公自己也不想想?他媽萬能啊?
  • 2020年大學生「生活費」等級表出爐了,網友:這差距不是一般大!
    近些天,全國的大一新生們都已陸續開學,在經歷報到註冊、參加軍訓後,正式開始了大學的學習生活。對於大一的新生們來說,來到了一直夢寐以求大學校園,開啟了緊張而又有趣的大學生活,心情當然是充滿期待。根據《2019大學生消費理財觀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目前的每月平均開銷為1197元,去除生活費較高的那部分同學去掉,多數大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應該在1000元左右。然而卻有很多同學表示,這1000元除了吃飯和基本的生活,根本不夠用!
  • 一月一萬、一月8百,大學生生活費差別巨大,4個檔次你家是哪級
    說實話,每月800元以下的生活費,在一線城市,的確是很難生存,算上吃飯、買生活用品、還有些必備的開銷,800元一個月真的是有些艱難。 ◆ 800-1500元 這個生活費範圍,說不上是低,滿足基本的生活要求是沒什麼問題,偶爾還可以和同學們去下個館子、聚聚會,也是AA制的前提下。
  • 離婚協議約定每月付女方生活費400元至女方老去止,要求增加不支持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甲女與乙男原系夫妻關係,雙方於2007年12月17日登記離婚,在離婚協議書中約定:「男方每月付女方生活費400元整至女方老去止。」乙男於離婚當日向甲女出具證明一份,載明:「我們離婚是假離婚,其實我倆感情很好,雙方不得在外面找人。」嗣後,雙方仍然在一起共同居住生活將近二年。
  • 媳婦要求把家裡經濟大權交給她,每月就給我一千生活費,你怎麼看
    媳婦昨天給我打電話,要求把家裡的經濟大權交給她管理,銀行卡要交給她,工資卡也要交給她,她每個月給我發生活費1000塊。我問她你不是說不管錢嗎?幹嘛現在又變卦了?媳婦說我們同事都是女方管錢,男人手裡有錢了容易出去亂來,你要是愛我,就得把錢給我管。我跟媳婦說你這是什麼邏輯?不讓你管錢就是不愛你了?再說了,你有這個理財的能力嗎?平時買東西你從來不記帳,你用的我的T寶,每個月都是我來還錢,家裡的房貸,小孩的保險費生活費,小到柴米油鹽從來你都不操心,你來管錢能理得清嗎?
  • 大一新生開學第一個月竟然花掉20000元!
    志願報填報結束之後,不少同學會好奇關於大學生活費的問題。 這讓我突然想起去年9月份,一則關於一位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4500的生活費遭拒的委屈求助貼。
  • 調查:石家莊大一新生花兩萬元配「裝備」
    開學季即將到來,關於開學經濟的故事,我們已經聽說不少,既有為求面子孩子力求配備「數碼三件套」而氣哭母親的無奈場景,也有貧寒學子四處打工只為賺取生活費的感人畫面。  一般家庭  大一新生:沒兩萬元「裝備」不好意思去上學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考上大學,沒想到又是一次『割肉』,除了學費、生活費1萬元,還得再買近2萬元的學習裝備,真有點兒吃不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