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開業)四年半來,我們已經為這一中國倡議設立的國際多邊機構建立了公信力,但鞏固這種聲譽仍是要花力氣的,尤其是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說道,「在風平浪靜的時候,任誰都可以駕駛一艘巨船往前開,但這不能說明你是一個真正合格的船長。只有在大風大浪之中遇到各種複雜的險情時,看你是否能保持正確的方向,這才是一種考驗。」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籠罩下,多邊主義承受的壓力不斷加重。作為規模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未來的工作是否會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未來五年的議程是否會與此前發生巨大轉變?擴大「朋友圈」的步伐是否會減慢?
7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亞洲金融大廈的亞投行新總部,剛剛成功連任第二個五年任期的金立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多邊主義遭遇的逆反潮流,雖然要重視,但也無需過分緊張。在疫情的特殊時期,亞投行採取了超常規的手段調整了業務,但當疫情被遏制,亞投行將回歸此前的業務正軌。
未來或將考慮把「軟貸款」項目中有優惠的資金拿來降低客戶貸款成本
金立群表示,當前多邊主義和全球化均受到逆潮流的侵蝕,而之所以出現該現象,是因為全球化經濟以及多邊主義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在向前發展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但金立群稱,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到現在70餘年,貧富差距以及國家間發展的差距不能完全歸咎於多邊主義或全球化。因此,應冷靜看待多邊主義的逆流。
「我們對這種逆反的潮流,既要重視也不能過分緊張。對於前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要儘快努力地解決。這也是為什麼要成立亞投行,我們實際上想要解決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金立群舉例稱,亞投行在創建時就並未考慮設置條件優惠或能用本國貨幣償還外幣貸款的「軟貸款」窗口,而這在世界銀行(下稱「世行」)以及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中是較為常見的貸款類型。
金立群介紹,設置「軟貸款」的多邊金融機構在扶貧領域的投入力度較大,相應地分給基建部門的資金就較少,因此亞投行選擇將資源聚焦在基礎設施和其他生產性的領域。「這樣可以對世行進行補充而非取代,因為世行與亞行也有基建項目,只是資金量相對不足,因此我們就專門成立了亞投行。另外,我們在機構的設計上也力求高效,使資金的利用達到最佳效果。」 金立群表示,因此面對「逆流」的出現,不應大驚小怪,只要繼續經營好銀行,就會使大家看到多邊開發機構真正的價值和作用。
不過,金立群也沒有完全否決運行「軟貸款」項目的可能性。金立群稱,儘管亞投行未設置「軟貸款」窗口,但也願意接受成員提供的「軟貸款」資金。金立群透露,展望未來,亞投行或將考慮把「軟貸款」項目中有優惠的資金拿來降低客戶的貸款成本,使之成為一筆可以長期使用、減少還貸負擔的貸款,但仍需「還本付息」。
亞投行議程是否被疫情改變?
對於亞投行未來的議程問題,金立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亞投行當前最大的挑戰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因此管理層迅速調整業務、採取了超常規的手段。
金立群認為,在疫情期間,許多嚴重依賴旅遊、餐飲和服務行業的國家經濟遭受重創,相關行業的企業缺乏流動資金並陷入財務困境,因此政府不得不推出臨時措施應對。疫情以及應對疫情的各種措施使一些低收入國家的債務問題更加突出,經濟處於下行趨勢,因此亞投行相應地推出了「預算支持和產品」。
「此前我們的業務不包括政策性貸款和預算支持,這些需要大量的宏觀經濟學家的工作。」金立群稱,「因此,經與董事會商議,凡是這一類項目亞投行都會與世行和亞行聯合融資,借用其技術手段,而我們自己的專家則去做衛生領域的項目。」
譬如,此前亞投行批准了24.85億元人民幣的緊急貸款項目,幫助北京和重慶兩個城市加強應對突發疫情能力,建設可持續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金立群介紹,這都是由亞投行的中國籍員工執行與推動的。此外,4月初亞投行推出了初始規模50億美元的新冠肺炎危機恢復基金,截至目前,基金規模經多次擴大已達130億美元。
金立群告訴一財記者:「在未來疫情被控制住後,我們就要回到正軌的業務上去。儘管將來不會做政策性貸款,但我們會將業務範圍擴大到醫療衛生這一領域。我也稱之為社會基礎設施(social infrastructure),或者說軟體的基礎設施。但我們也會保證其處於適當的比例,主要的重點仍會集中在交通、能源、供水與城市發展這些部門。」
此外,金立群透露,疫情恐會拖延亞投行在調動民營資本上的計劃。「亞投行的目標是未來來自主權和非主權的資金比例是50:50。但是實話說,由於疫情,我們要實現這個指標暫時會有點困難,因為很多基礎設施項目現在都已經停工了。」金立群說。
金立群稱,疫情的影響不可否認,重要的是儘快動用可用的手段應對,比如通過遠程工作跟蹤項目的執行,使業務恢復正常。他表示:「在疫情後,我們或許需要加倍準備好彌補損失的時間,所以今後在調動民營資本方面,我們要花相當大的力氣。」
相比擴員,滿足成員需求更重要
近五年來,亞投行從最初的57個創始成員擴員至來自六大洲的103個成員,成為規模僅次於世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但近期,亞投行似乎放緩了其擴員的速度。金立群對此表示,當前亞投行的成員數量已經相當可觀,也具備了足夠的全球代表性,但由於資金有限,他並不認為亞投行的成員數目會與世行(189個成員)齊平。
金立群稱:「我現在非常擔心的事情是,一些成員加入亞投行後,我們卻沒能對其產生幫助。截至目前,我們為24個成員核准了87個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一些發達國家不見得沒有需求,而來自非洲、拉美、中亞和中東歐等地區的國家的需求也並非一兩年可以解決的。……這些成員方都是衝著亞投行是一個新型的國際化、高標準的機構才加入的,我們不能長期地讓這些經濟體感到一無所得。」
不過,金立群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不存在有意加快或放緩擴大「朋友圈」進程的問題。「我們敞開大門,願意加入並承認和遵守亞投行章程的經濟體都被歡迎。」金立群表示,「但當一個機構擴大到一定程度,(擴員速度)自然就放緩了。另外,這也是根據我們的能力來決定的。我現在天天惦念的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儘可能給已經加入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定的服務和幫助,這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根據成員需求推動本幣融資
金立群透露,目前亞投行已經在財務上做好準備提供13種當地貨幣的貸款,包括已提出相應要求的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等國家的貨幣。另外,今年6月,亞投行還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首筆30億元人民幣的疫情防控「熊貓債」。
「我們目前可以提供13種貨幣,這是因為我們適應借款國家的要求。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元作為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的地位是不會改變的。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在國際上使用的廣泛性越來越高,其他貨幣如歐元等也是如此,我認為這些都是一個很正常的發展的趨勢。」金立群表示。
對於是否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金立群提出,亞投行旨在滿足各個成員的需求,但不會專門為某一國推動其本國的利益,只要是對整個銀行以及許多國家有利的事情,亞投行就應該去推動。他舉例稱,若有些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周邊國家因為和中國經濟發展關係很密切需要借貸人民幣時,亞投行就儘量去滿足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