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始終不能達成的願望,或根本無法得到的東西,您不應該太強求。否則,只會給身心帶來劇烈的痛苦,不但今生中煩惱迭起,而且把來世也摧毀無餘了。
2、假如你的心緊緊地執著外境而不願放下,那就像被關在監獄中一樣,恆常承受各種苦痛
3、一心念蓮師心咒「嗡啊吽 班匝格熱班瑪色德吽」,可化解一切不祥,如本命年、爭鬥、惡兆、疾病、橫禍等,修行無有障礙, 迅速成就所願。
4、作為一個人,對自己的前途務必要好好思索。為了使現在、將來圓滿幸福,每個人均應抓緊時間做有益於自己的事情。
5、清淨的見解,尤其是相信因果的正見。如果沒有它,就得不到善趣的安樂。
6、無垢的信心,即對三寶有永不退轉的信心,這是今生和來世一切圓滿的根本。
7、信心和正見是我們最究竟的朋友,除此以外,像財產、地位、名聲等,並不是永久可靠的依賴,因為當自己奔赴中陰時,這些一點都帶不走。
8、我們不要以為一些小善微不足道。假如一味地貪執閃電般的今生享樂,對將來從來不做任何準備,年老時一定後悔莫及。
9、大家一定要趁現在心識的小鳥和身體這棵大樹正聚合在一起的難得因緣,好好精進修持
10、果報是眾生的業所感召的。而業又有善、有惡,有定業、有不定業,有今生受的、有來世受的,來世中又有下一世受的、有好多世之後受的。所以,眾生的業感,在時間、果報上各不相同。
11、世間法猶如閃電般剎那無常,希求這些始終不會有一個結局。正如無垢光尊者所說:「世間上的瑣事,若去希求,就沒有一個完結之時。何時放下,何時才會了。」
12、如果虔誠祈禱度母, 一心念度母心咒「嗡 達熱 德達熱 德熱索哈」,能止息惡咒、自殺、疾病等損害,免除一切煩惱, 消除心中恐懼,獲得錢財、勢力、名聲等世間力量。 當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最為迅速。
13、為了使人生有長足進步,我們平時一定不能攀緣太多。假如身體做各種世間雜務,口中言說許多閒言碎語,心裡不斷生起層出不窮的分別念,這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違緣。
14、散亂心和煩惱惡念,我們最好不要去依止,而應將其徹底捨棄,否則永遠不會安寧。
15、值得信賴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當我們做重大事情時,不要隨便宣揚,應以秘密的方式去做,這樣就不容易遇到違緣。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具備猛厲的行為和懷柔的能力,對自方慈悲,對敵人勇敢,並能辨別他人的行為是好是壞。
16、在佛教中,對於性情極其惡劣的眾生,若以柔和的方式無法度化,那在慈悲心的前提下,佛菩薩必須示現威猛的行為加以降伏,這也符合世間的正規。
17、以貌取人,這是愚人的觀察方法,作為有智慧的人,理應注重內在勝於外在——只有詳細觀察了上師的悲心、智慧後,再決定是否去依止,這樣才會比較可靠。
18、若想所求如願以償,善根贈長,福報、財富圓滿,或者超度巳故亡人,可一心念「南無地藏菩薩」,祈禱地藏菩薩加持。
19、有些時候,聖者為了利益某類特定的眾生,還會示現為比普通人更差勁的形象。對於他們的這些行為,我們不能隨意誹謗。
20、沒有一顆清淨的利他心,外表上再怎麼偽裝行善,所做的一切也毫無意義。只有斷了一己私利,之後再為別人傳法,或是聽聞佛法,功德才會像天人的甘露般能夠遣除一切違緣!
21、若想開啟內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捨,可一心念文殊心咒「嗡阿 Ra 巴匝那德」。尤其是學生在讀書期間. 常誦文殊心咒,對學業大有助益。
22、全知麥彭仁波切曾特別強調: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必須要有智慧。如果自己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就應向有頭腦的人請教,在權衡得失之後,方可付諸行動。
23、臨終時,若一心持念「南無阿彌陀佛」,腦海中觀想阿彌陀佛的莊嚴身相,同時,周圍的人也為其念此佛號,可消除死時的痛苦、恐懼,身心得到安樂。有緣者命終後往生極樂世界
24、一個人若真具有大慈大悲心,以及對三寶的誠摯信心,那即便虛空和大地都布滿了鬼魔,對他也不會造成任何損害。尤其是念《普賢行願品》的人,邪魔外道不可能摧毀他。
25、作為凡夫,千萬不要太自以為是。如果你明明喜歡得到,不喜歡失去;喜歡快樂,不喜歡痛苦;喜歡被稱揚,不喜歡被謾罵,整天被世間八法吹得團團轉,卻自稱對一切都不執著,那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26、輪迴中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法,當我們遇到好事時不必生貪,遇到壞事時更沒必要生嗔,對一切法都不要有什麼執著。
27、修行不能一開始就住在山洞等無人的地方,而應在具有法相的上師面前,認真聽受佛法,最好不要離開聞思修。當然,我也並非讓你聞思一輩子而不要修行,但若畢生都在盲修瞎煉而不聞思,這也是一種邪道!
28、三界中最大的惡魔,就是我執。一切惡魔和鬼神,都是我執的「部下」。我們天天與這個大魔王朝夕相處、形影不離,除了他以外,就再也沒有一個外在之魔了。米拉日巴也曾說:「如果自己的心沒有變成魔,那外境上沒有任何一個魔。
29、面對別人的讚嘆,若是合理,用不著生起歡喜心;若不合理,這種讚嘆也就虛妄不實,更不值得為此而沾沾自喜。
30、衡量一位善知識的標準,唯一就是看他內在的悲與智——有沒有舍己為天下眾生的悲心,有沒有證悟法界實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