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知,一切善不善業僅為心之所為,而身語之業卻是無記的。因此看破很重要,所謂的看破並不是外面形象上的一種行為,一定要在內心中觀察自我。
我想噶當派修行人的傳統是非常好的,現在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地跟隨他人轉,凡有灌頂、傳法,大家就會一窩蜂跑去。
但是到底心相續中有沒有一個穩固的基礎,從來沒有觀察,這是很遺憾的事情。大家應審慎地深思啊!所謂的業力最根本的就是心,而身語的善不善業全是無記法。
按小乘《俱舍論》的觀點,心是無記狀態時,不會感得快樂和痛苦的果報,只有身語業才有善惡之分,在《俱舍論》第四品中有宣說。
但是真正從大乘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心是最關鍵的,一切善不善業僅是唯心所造,心善一切都是善,心不善,表面上做的上供下施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善事。
彼等愚痴凡夫卻反其道而行之,一心追求此生的幸福安樂,希望美名廣傳,並獲得他人的恭敬利養,卻害怕痛苦煎熬,擔心臭名遠揚,並以得不到恭敬利養為患。
我等凡夫之輩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呢?只為希求今生的快樂幸福、聲名廣播和別人的供養恭敬,這應該是非常慚愧的。
我們所擔憂的是害怕身體痛苦或名聲受損,否則利益和恭敬就會離我遠去,但這些都應該是倍感慚愧的。
《入行論》中也有這樣的教證:「謂謗令他疑,故我嗔謗者。」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最大過失。於此必須提醒眾人,在一切所作所為中,由貪嗔痴而引發的行為,不善業所佔的成分極大。
不要說是殺盜淫妄之類的大惡業,即便是以貪嗔痴所引發的形象善法,也肯定是不善業的成分佔多數,比如:貪嗔痴所引發而建造寺院、供養布施或者行持清淨戒律等行為。
從因果不虛的角度講,當然造佛像等也應該有一部分善根,但是大多數為了貪執自己的名聲。
法王如意寶不是也講,很多人建寺院修佛塔,表面上看是善法,但是如果以嫉妒傲慢心所使,只為貪圖名聲和恭敬利養的不清淨髮心,所做之善事也成為墮入惡趣的基石。
本文來源於網絡。我們尊重原作者。如有不當請告知刪除。近期相關推文:
【上師教言】在輪迴中哪怕能利益一個眾生,我們也要去做!
【上師教言】帝查活佛圓寂紀實
【上師教言】忍是世上最難的修行!
【上師教言】要遣除違緣的話,把蓮師像戴在身上,很重要!
【上師教言】《心經》的殊勝加持!
世人拼命追求的愛情,它的「保質期」並不長! 【上師教言】
【上師教言】忍是世上最難的修行!
【上師教言】不要把幸福建立在感情上!
【上師教言】供燈的功德不可思議,完全是佛的境界!
能使事業騰飛、財源廣進、相貌莊嚴漂亮……施食的功德不可思議!【上師教言】
【上師教言】《般若攝頌》應隨身攜帶!
【上師教言】避免發生意外的竅訣!
【上師教言】有錢有地位,苦就會少嗎?
若無法痛苦面對,那你一定還沒明白這個道理…… 【上師教言】
【上師教言】誠心祈禱她,多多念誦她的心咒,幫你找到好姻緣!
【上師教言】轉繞佛塔的竅訣!
【上師教言】避免發生意外的竅訣!
【上師教言】懂得無常,才不會被感情所傷!
【上師教言】所有不幸都是自己所造惡業所致!
【上師教言】神通和夢境不宜講太多,踏實修行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