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2021-01-10 騰訊網

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是學生向老師表達崇敬與感恩的日子。世間師,包含了家中的父母、學校的師長、職場的前輩,乃至每一個有意無意教會我們人生道理的人。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老師,他了解萬法真相,傳授我們出世間的智慧,教導我們不僅要對此生負責,更要著眼來生。

他,就是慈悲攝受我們的上師。

慈誠羅珠堪布曾說:「上師和老師不一樣,學生一旦畢業,就與老師天各一方,幾乎再無交集;而上師即使離開了,也會時時陪伴著我們的成長,指引著我們的人生方向。」在修行的道路上,沒有一個比正確地依止上師更重要的事情。上師的鼓勵、批評與扶持,都會讓我們感到無限的幸福、安全和溫暖。

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我們依止上師的次第是:首先觀察上師,中間依止上師,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趣。修學上師意趣便是我們依師的目的。從外加行的修法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輪迴是痛苦的,尋找一條出離之路,從輪迴中跳出去是我們的唯一選擇。但是要找出路,必須有善知識的引導。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引領,我們是無法在輪迴中找到出路的。我們都清楚,要想學成世間的知識技能,也要接受一些培訓才可以辦到,那麼解脫就更需要學習。要學習,自然就需要老師。所以,善知識必不可少。

我們需要一種怎樣的善知識呢?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很明確。顯宗和密宗,大乘和小乘,對善知識的要求各有不同,現在就簡單地講講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

不造作的菩提心

為何需要這樣的菩提心呢?因為,如果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我們接近上師、跟隨上師,就不一定能找到出路,而且有可能造下種種惡業,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一位上師具有菩提心,就稱得上是菩薩。那麼,無論他的修證境界怎樣,都會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利生的事業當中。既然他這樣投入地利益眾生,至少不會有意地傷害我們,一定會盡一切力量引導有緣人走上正途。所以,具有菩提心是作為上師不可或缺的條件。

相當的智慧

作為上師,僅有菩提心是不夠的。他必須能引導我們,讓我們明白通往解脫的道路該怎樣走,也就是該從哪裡下手、怎樣去修等。如果他僅有菩提心,卻不懂得教授,就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所以上師還要有智慧。

智慧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此處的智慧是指,如果是修淨土宗,他就能夠為我們指示一條修習淨土法門的完整道路;如果要修禪宗或密宗,他也一定能夠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一整套的修禪之法或修密之方,這樣的人才能夠依止。

戒律清淨

菩提心與智慧是最起碼的要求,但它們還須建立在戒律的基礎之上,即有善知識的一定是戒律清淨的人。

所謂戒律清淨的含義是指:如果是出家人,就必須具備出家人的戒律;如果是在家人,就要具備在家人的戒律;如果是學密宗的人,其密乘戒務必要清淨。如果戒律不清淨,就沒有資格引導他人,這一點極為關鍵。

以上三種條件是最低要求,如果要依止上師,至少要依止這樣的上師。

在現在的居士當中,依止上師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聽到何處有灌頂,大家就趨之若鶩,從不仔細觀察授予灌頂之人有無做金剛上師的資格,盲目地去接受。結果在灌頂之後不到一個星期,就發現上師的種種過失,又開始退失信心,隨意誹謗已經與自己建立了師徒關係的上師,這是極為可怕的。

密宗特別反對作為上師,不觀察弟子的根器,便胡亂傳授密法、隨意賜授灌頂,以及作為弟子,不仔細觀察上師,盲目地接受密法、接受灌頂的做法。

如果只是接受一般的開示,比如傳講顯宗戒律,或者是皈依、發心、外加行等修法,對傳法者的要求並不是特別嚴。但是,若要接受密宗的正式修法或者灌頂,一定要首先弄清楚傳法者有沒有這樣的傳法資格。

密宗觀察上師有三個步驟:第一是在遠處向他周圍比較了解他的人打聽,這位上師戒律清不清淨,有沒有慈悲心、禪定以及智慧等,這是初步的觀察方法;第二是到他附近,親自考察他的所有行動;第三是通過直接接觸,也就是跟他一起住、一起走、一起做事情,以這種方式來進行仔細觀察。

在這些過程當中,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並認為密宗對上師的要求他都具備了,才可以依止,才能視其為根本上師。這樣的上師需要終身依止,時刻跟隨其後,尊聽教言,依教奉行,就像米拉日巴依止上師的感人事跡一樣。要聽聞密法,就應該這樣做。

但是,我們現在往往沒有時間和條件去進行觀察,又想聞聽密法,那該怎麼辦呢?就只有到藏地去,依止為眾人所公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他們座下接受灌頂。得到灌頂後,再去求一個適合自己的完整修法。得到修法傳承後,回到家裡實修。將得到的法全部修好以後,再去求下一步的修法,然後再回家修。只有這種方式,才是實際而又可行的。雖然藏地和漢地天各一方,來回奔波確實有一定困難,但是,在沒有其他辦法之前,我們也只有克服,只能選擇這條路。

如果對賜予灌頂的上師很陌生,便去接受密宗的灌頂,聽受密宗的正行修法,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在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僅僅是密法,若要聽聞空性法要,如中觀之類的見解,對善知識的要求雖然沒有密法那麼嚴格,但還是需要觀察。

所以,如果今後有人傳密宗正行修法或灌頂,我們首先必須要了解這個人的背景,確保沒有問題後才可以接受。如果對方是素昧平生的人,僅僅去拜見、請教問題,順便聽聽顯宗方面的開示或是密宗的外加行修法,也是可以的。但要聽密法,一定要謹慎。

依止上師的方法雖然有很多種,但最殊勝的依師之法,就是自己認真修行。上師教你的法,你好好地修持,所有真正的善知識都應該會滿意;如果你精進修行,他卻不以為然,反而樂於叫你捐款或是幹其他事務,這只能說明這個上師是不夠資格的。

因為,作為大乘佛教或者密宗的善知識,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認真修行,這是他最迫切的需要。你認真地修法,就是向他提供了最需要的東西,他怎麼會不滿意呢?

依止上師、讓善知識歡喜的方法雖然有三種,但真正能夠讓上師高興的,就是如理如法認真修行。若真能這樣,不但上師歡喜,而且十方諸佛菩薩都會歡喜。

如果上師讓你發菩提心,你置之不理,讓你發出離心,你也置若罔聞,卻妄想通過其他方法讓善知識生起歡喜心,最終只能是竹籃打水——徒勞無益。除非他不重視你的修行而重視別的事情,那又另當別論。

簡而言之,依止上師的最好方法不是別的,就是法供養——依教奉行,這是最殊勝的供養方式。

小時候聽過一首兒歌,歌詞中唱道:「老師窗前有一盆米蘭,小小的黃花開在綠葉間」。想把這盆米蘭,獻給所有慈悲攝受眾生的善知識和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們,祝願他們節日快樂,身體安康!

註:本文根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

素材來源:

《慧燈之光(二)》:《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

相關焦點

  • 阿松活佛的故事:上師,上師
    於是在睡前,我很認真地祈禱普紮上師,希望在夢裡夢見上師。通常這樣的祈禱沒有什麼效果,上師不會出現在我夢裡。因為我知道上師是不會順從我的分別念,上師為打破我執而來。除非我修得特別好特別精進的時候,偶爾之偶爾會夢見普紮上師。而夢中的上師都是非常嚴厲,對我總是訓斥。每次醒來,都是很害怕也很幸福。
  • 寶藏 上師傳承
    圓滿具足許多續部寶典所講一切法相的金剛上師尤其難得,世人尊稱「如意寶」。(圖:1994年希阿榮博尊者和上師法王如意寶在德格玉龍拉措聖湖邊的合影)上師傳承在密宗的修行中,沒有不依靠金剛上師而成就的行者。他們正是憑藉這樣代代相傳的清淨傳承而獲得利益眾生的能力。
  • 柴春芽:我和上師不能不說的事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經常會遇見一些人以信佛或修行的名義,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行為藝術表演者——他們是念珠的收藏者,各大寺廟的旅行家,勤奮的佛經念誦者,禪修愛好者,佛教、經論、造像的研究者,素食小資主義者,避世的隱居者,俗世的慈善家。
  • 再見索達吉上師
    「快去見上師,下課剛好可以拜見!」匆忙備了哈達,去見上師。擠進經堂,獻上哈達!上師一臉的木然:過於疲憊,都疲憊得沒表情了:「你是誰?」「我是某某。」上師不一定聽清了我的回答,但開頭的「圓」字可能聽見了。我對上師請了安,狼狽地溜出了經堂。實在也不知該說什麼!上師明顯比記憶中的蒼老,仍然那麼疲憊,都疲憊到了拿不出表情的狀態,我這樣在外漂泊的弟子能說什麼?
  • 《普賢上師言教》 I 41、第六章 如何追隨善知識(三、仿效上師的證悟與行止之三)
    然而,當那洛巴遇見了有證量的成就者,不顧艱難困苦,他遵從上師的每一個指示,也因為如此,他凈除了蔽,而生起證悟。 由這些例子可見,沒有比遵從上師更好的佛法修行,而且其利益非常廣大。相反地,違背上師,即使僅只些微少許,也是極大的過失。 有一次,帝洛巴禁止那洛巴接受在超巖寺的」護門班智達」職位(19)。
  • 上師、三昧耶與四種魔
    反過來說,如果要使佛法的利益彰顯,就要對自己的身語意有要求,對自己的貪嗔痴表現做個檢討;另外要注意的是,知識的 豐富與否跟證悟之間,其實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所以有教授或堪布等頭銜的人,也不一定能保證獲得證悟─證悟指的是脫離輪迴的痛苦,得到內心的安祥,而證悟 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業力,業力越減輕,就越接近證悟。
  • 讓自己和上師心靈相契
    弟子與上師之間心靈相契很關鍵,很多道友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與上師相應。那麼,使自己與上師心靈相契的方法是什麼呢?對上師要有無偽的敬信心,要經常憶念和祈禱上師。恭敬心和信心是依止上師的非常關鍵的要素。或者我在凌晨祈禱上師的時候,上師已經睡了,就不知道我在祈禱了。我們會不會這樣想呢?實際上,如果我們確信上師的加持可以無處不在,自己無偽的信心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這些加持又可以在我虔誠的心中原原本本顯現出來,那麼,上師的加持很快就會來到。
  • 我的上師久美昂江仁波切-圓寂周年
    10月9號正式皈依您,久美旺姆是您賜我的法名,是福德自在女的寓意,我終於有了佛父母,開始走向解脫之路。我清晰記得,您說話總是緩緩的,總是微笑著,偶爾會舉起手勢放在頭上喊「耶」,用著蘋果手機和ipad,身上的衣服乾淨極了,很酷很潮,打翻我對出家僧人不可親近的印象。藏曆的天降日是您的生日,天佑城是您天津的家。
  • 【上師教言】一切善不善業僅為心之所為!
    彼等愚痴凡夫卻反其道而行之,一心追求此生的幸福安樂,希望美名廣傳,並獲得他人的恭敬利養,卻害怕痛苦煎熬,擔心臭名遠揚,並以得不到恭敬利養為患。 只為希求今生的快樂幸福、聲名廣播和別人的供養恭敬,這應該是非常慚愧的。我們所擔憂的是害怕身體痛苦或名聲受損,否則利益和恭敬就會離我遠去,但這些都應該是倍感慚愧的。《入行論》中也有這樣的教證:「謂謗令他疑,故我嗔謗者。」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最大過失。
  • 什麼叫根本上師?怎樣才稱得上是佛教密宗的上師?
    什麼叫根本上師?自己有控制不住的、特別的信心出現,以這樣的信心依靠這位上師,這位上師關注弟子,一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一直關注這個弟子,這就是根本上師。知道嗎?這樣才是根本上師。
  • 當祈禱上師時,你會祈禱得到些什麼
    堪布: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上師只擅長教授佛法,而對其他一些事,比如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工作、家庭、身體等出了狀況,恐怕祈禱上師不會管用吧。這麼想是不對的,在任何情況下,你都可以祈禱上師。■ 自己的所求真的必須實現嗎?■ 工作順利,家庭美滿,身體健康,如果沒有這些,活著是不是就沒有幸福、自由和價值了?
  • 上師也有上師自己的業
    徒弟們不忍離別,想要護持上師的心,很讓我感動,但是,上師也有上師自己的業。
  • 我執,遮蔽了上師慈悲的面龐--大日明王上師慈悲開示
    ,無我的佛子才是純淨依止的佛子,也可以說學習佛法最怕就是明白人,抱著一肚子知見來學佛的,他是有很多問題也是明知故問,他有一套想法,但是問了上師這是怎麼回事啊,解答了以後說上師這不對啊,這就什麼也學不進去。
  • (六)不敬上師的罪業有哪些
    凡夫要示現殘疾相,可能需要真的傷害自己的身體,比如斷掉手臂等等,而佛菩薩要顯殘疾相,隨時可以顯出來,不需要斷掉手臂,這是佛菩薩本具的功德能力。乾隆皇帝的國師章嘉活佛,是格魯派的一位成就非常高的大師,修行的境界極高,獲得了眾多神奇的能力。但是,這麼一位德行圓滿的大師,弟子卻很少。
  • 蓮師傳 • 追隨上師受教法,蓮花生示修心法(三)
    第三章 追隨上師受教法,蓮花生示修心法蓮花生大士接著便到了印度的金剛座(佛陀成道處)。有時,他將自已轉變為好幾百位比丘而向佛壇獻供;有時,他則是化為好幾百位瑜伽士進行各種修持。因此,人們便問他上師是誰,對此他回答道:我無父親無母親。我無老師無上師。我無種姓無名稱。我乃一位自現佛。
  • 【SIKILA 0026】有個上師是什麼感覺(4)
    "別鬧了,觀音上師~~" 系列,是選取了SIKILA剛開始與觀音上師連接後發生的一些事件,這是觀音上師根據她腦海裡的一些觀念而給予的試煉,也可以說是一種教學手段。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一些人物的到來何嘗不是一種試煉呢?因為在實際的經歷中,根據我們的選擇,才能真正檢驗出我們頭腦中的觀念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是否需要修正。
  • 上師我愛您--大日明王上師
    上師我愛您,您讓我做個人上人,從業力的奴隸,變成遊戲法界的主宰。上師我愛您,您讓我看透我執輪迴的夢魘,以扭轉法界的威猛加持我摧破一切無明。上師我愛您,讓我看到菩提心容下佛魔善惡的偉大與本然,讓我找到了自己。
  • 上師原音講法 | 三士道12-開始講真正的道(香港開示)
    開始講真正的道    那這個條件具備的弟子跟上師一起了,要講的是法。今天前面講的都是親近上師的這個法門,親近上師的法門都是道的根本。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就是現在開始要講。    道有三個道:    下士道:下士道要追求的目標就是人天果。
  • 略述智敏上師
    上師不但持比丘四根本大戒,十三僧殘等極為清淨,毫無染犯,即各細微支分,根律儀,資具遍淨,活命遍淨等諸學處,亦作到極為完美善巧。而基於菩提心之菩薩戒諸學處,以及密乘三昧耶戒,上師更是護如眼珠。上師走路,從不東張西望,只看目前三尺地,密護根門,端肅靜定。平日說話,清淨和雅,遠離綺語及掉舉。
  • 噶千仁波切:認出覺性,即是真正的上師!
    獲得覺性的引介,是為了證得解脫。能否如此達到成就,端看我們各自的努力,怙主龍欽冉江於《竅訣寶藏論》(藏文:Mem-ngag: The Treasure of Pith)中講到,在了證無造作的心性之後,毋須再研讀諸多經典。在認出自心本性之後,毋須再到他處尋找佛陀,因為此心即是佛。我們都曾獲得自心本性的引介,諸位其中或許就有一些人已然見到那能認出所有念頭的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