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是學生向老師表達崇敬與感恩的日子。世間師,包含了家中的父母、學校的師長、職場的前輩,乃至每一個有意無意教會我們人生道理的人。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老師,他了解萬法真相,傳授我們出世間的智慧,教導我們不僅要對此生負責,更要著眼來生。
他,就是慈悲攝受我們的上師。
慈誠羅珠堪布曾說:「上師和老師不一樣,學生一旦畢業,就與老師天各一方,幾乎再無交集;而上師即使離開了,也會時時陪伴著我們的成長,指引著我們的人生方向。」在修行的道路上,沒有一個比正確地依止上師更重要的事情。上師的鼓勵、批評與扶持,都會讓我們感到無限的幸福、安全和溫暖。
幸福,從遇見上師開始。
我們依止上師的次第是:首先觀察上師,中間依止上師,最後修學上師的意趣。修學上師意趣便是我們依師的目的。從外加行的修法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輪迴是痛苦的,尋找一條出離之路,從輪迴中跳出去是我們的唯一選擇。但是要找出路,必須有善知識的引導。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引領,我們是無法在輪迴中找到出路的。我們都清楚,要想學成世間的知識技能,也要接受一些培訓才可以辦到,那麼解脫就更需要學習。要學習,自然就需要老師。所以,善知識必不可少。
我們需要一種怎樣的善知識呢?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已經講得很明確。顯宗和密宗,大乘和小乘,對善知識的要求各有不同,現在就簡單地講講大乘善知識的最低標準。
不造作的菩提心
為何需要這樣的菩提心呢?因為,如果沒有菩提心,就沒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我們接近上師、跟隨上師,就不一定能找到出路,而且有可能造下種種惡業,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一位上師具有菩提心,就稱得上是菩薩。那麼,無論他的修證境界怎樣,都會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利生的事業當中。既然他這樣投入地利益眾生,至少不會有意地傷害我們,一定會盡一切力量引導有緣人走上正途。所以,具有菩提心是作為上師不可或缺的條件。
相當的智慧
作為上師,僅有菩提心是不夠的。他必須能引導我們,讓我們明白通往解脫的道路該怎樣走,也就是該從哪裡下手、怎樣去修等。如果他僅有菩提心,卻不懂得教授,就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所以上師還要有智慧。
智慧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但此處的智慧是指,如果是修淨土宗,他就能夠為我們指示一條修習淨土法門的完整道路;如果要修禪宗或密宗,他也一定能夠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一整套的修禪之法或修密之方,這樣的人才能夠依止。
戒律清淨
菩提心與智慧是最起碼的要求,但它們還須建立在戒律的基礎之上,即有善知識的一定是戒律清淨的人。
所謂戒律清淨的含義是指:如果是出家人,就必須具備出家人的戒律;如果是在家人,就要具備在家人的戒律;如果是學密宗的人,其密乘戒務必要清淨。如果戒律不清淨,就沒有資格引導他人,這一點極為關鍵。
以上三種條件是最低要求,如果要依止上師,至少要依止這樣的上師。
在現在的居士當中,依止上師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聽到何處有灌頂,大家就趨之若鶩,從不仔細觀察授予灌頂之人有無做金剛上師的資格,盲目地去接受。結果在灌頂之後不到一個星期,就發現上師的種種過失,又開始退失信心,隨意誹謗已經與自己建立了師徒關係的上師,這是極為可怕的。
密宗特別反對作為上師,不觀察弟子的根器,便胡亂傳授密法、隨意賜授灌頂,以及作為弟子,不仔細觀察上師,盲目地接受密法、接受灌頂的做法。
如果只是接受一般的開示,比如傳講顯宗戒律,或者是皈依、發心、外加行等修法,對傳法者的要求並不是特別嚴。但是,若要接受密宗的正式修法或者灌頂,一定要首先弄清楚傳法者有沒有這樣的傳法資格。
密宗觀察上師有三個步驟:第一是在遠處向他周圍比較了解他的人打聽,這位上師戒律清不清淨,有沒有慈悲心、禪定以及智慧等,這是初步的觀察方法;第二是到他附近,親自考察他的所有行動;第三是通過直接接觸,也就是跟他一起住、一起走、一起做事情,以這種方式來進行仔細觀察。
在這些過程當中,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並認為密宗對上師的要求他都具備了,才可以依止,才能視其為根本上師。這樣的上師需要終身依止,時刻跟隨其後,尊聽教言,依教奉行,就像米拉日巴依止上師的感人事跡一樣。要聽聞密法,就應該這樣做。
但是,我們現在往往沒有時間和條件去進行觀察,又想聞聽密法,那該怎麼辦呢?就只有到藏地去,依止為眾人所公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他們座下接受灌頂。得到灌頂後,再去求一個適合自己的完整修法。得到修法傳承後,回到家裡實修。將得到的法全部修好以後,再去求下一步的修法,然後再回家修。只有這種方式,才是實際而又可行的。雖然藏地和漢地天各一方,來回奔波確實有一定困難,但是,在沒有其他辦法之前,我們也只有克服,只能選擇這條路。
如果對賜予灌頂的上師很陌生,便去接受密宗的灌頂,聽受密宗的正行修法,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在這方面,大家一定要注意。
不僅僅是密法,若要聽聞空性法要,如中觀之類的見解,對善知識的要求雖然沒有密法那麼嚴格,但還是需要觀察。
所以,如果今後有人傳密宗正行修法或灌頂,我們首先必須要了解這個人的背景,確保沒有問題後才可以接受。如果對方是素昧平生的人,僅僅去拜見、請教問題,順便聽聽顯宗方面的開示或是密宗的外加行修法,也是可以的。但要聽密法,一定要謹慎。
依止上師的方法雖然有很多種,但最殊勝的依師之法,就是自己認真修行。上師教你的法,你好好地修持,所有真正的善知識都應該會滿意;如果你精進修行,他卻不以為然,反而樂於叫你捐款或是幹其他事務,這只能說明這個上師是不夠資格的。
因為,作為大乘佛教或者密宗的善知識,他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認真修行,這是他最迫切的需要。你認真地修法,就是向他提供了最需要的東西,他怎麼會不滿意呢?
依止上師、讓善知識歡喜的方法雖然有三種,但真正能夠讓上師高興的,就是如理如法認真修行。若真能這樣,不但上師歡喜,而且十方諸佛菩薩都會歡喜。
如果上師讓你發菩提心,你置之不理,讓你發出離心,你也置若罔聞,卻妄想通過其他方法讓善知識生起歡喜心,最終只能是竹籃打水——徒勞無益。除非他不重視你的修行而重視別的事情,那又另當別論。
簡而言之,依止上師的最好方法不是別的,就是法供養——依教奉行,這是最殊勝的供養方式。
小時候聽過一首兒歌,歌詞中唱道:「老師窗前有一盆米蘭,小小的黃花開在綠葉間」。想把這盆米蘭,獻給所有慈悲攝受眾生的善知識和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們,祝願他們節日快樂,身體安康!
註:本文根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
素材來源:
《慧燈之光(二)》:《解脫利益與依止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