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綜研發治癒系慢綜已不盡其數,光是近期上線的就有《帶輪子的家》和《暑假》兩檔完全不同模式的節目。再往前追溯,《三時三餐》系列、《林中小屋》、《自然而然》、《小森林》等等,都可化為此類。
這檔最新上線的《暑假》邀請了兩位藝人擔任主人公,一個是演過《82年生的金智英》的女主角鄭裕美,一個是《寄生蟲》的演員崔宇植。姐弟關係的單一搭配,在節目中並不多見。
而「過暑假」這件具有明顯時間標籤的事情,就奠定了節目的基調,註定了《暑假》是一個治癒感滿滿的綜藝。
其實,2000年日本開發了一款遊戲叫做《我的暑假》,遊戲中的主人公(玩家)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城市家庭轉換到田野間的親戚家中。在遊戲中可以體驗童年時的夏天活動,包括捉昆蟲、釣魚、洞穴探險等。
目的就是讓玩家能夠在遊戲裡享受鄉村的自然風光,讓成年人再一次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每天睡覺前也要寫一篇日記,沒有淘汰沒有太多的規則,想留下什麼樣的回憶,完全掌握在玩家手中。
創意大體有些相似,但是對於綜藝製作來說,難度就在於如何讓簡單的事情充滿趣味性的看點,且符合節目敘事的邏輯。
姐弟一起過暑假的故事
其實看第一期《暑假》也不難發現,這檔韓綜也充斥著日漫和日系電影中的治癒感覺。《我的暑假》中本來輕規則重體驗的遊戲設計,與韓國「慢綜藝」的本質大抵相同。
「暑假」這個對於成年人來說相去甚遠的字詞,帶有天然的童真感和少年感。過暑假似乎也可以等同於回到學生時代。所以節目圍繞在哪裡過暑假、過暑假做什麼,就有了一個設定。
在束草的鄉下專門改造出一套房子,門前還有著大片菜園地。這就是「過暑假」的特有場景。迷迭香、薄荷葉還有摘了就能吃的果子,暑假的生活是遠離城市、貼近自然的,是日常少有的。
很妙的是,在兩位嘉賓一起到達這個「家」的時候,鄰居小朋友恰好在門口玩耍,並為嘉賓介紹起這裡的環境。這個出場是否是導演組的設計,這一點無從可知,但是從節目呈現的角度來說,小朋友的出現讓節目迅速切中「暑假」的調性。
而嘉賓的「暑假作業」有三條:每天寫日記、每天運動一小時以上、一天做一頓健康餐來吃。這幾條規則看起來平平無奇,且沒有強規則指引,全都是慢節奏、回歸生活本身的需求。但是在首期的畫面裡還是不乏治癒。
雖然有這樣的暑假作業,但是除了寫日記這一條可以外化的規則外,其他兩條很難界定是否真正完成。所以整體來看,節目強調的治癒感還是源於對規則的弱化和對體驗的強調。
從開場通過人物參觀為大家展示的內部構造,可以看到節目組也有意將靠海的屋子打造成相對日式的布局。就連閣樓的樓梯設計也是,總有一種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場景聯想。
有關夏日的節目
姐弟這個固定搭配其實不太常見,在國內外的大多數綜藝裡,姐弟的身份只有在集體中才有區分。但是對於暑假生活來說,姐弟兩人又是童年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人物關係。
所以嘉賓的選擇在節目中極其的重要。兩人的相處狀態需要像生活中的真實姐弟一樣,保持一定的年齡差距,但也不能到有代溝的地步。節目沒有對兩人做過多的贅述,省略了前面從相識到相熟的過程,兩人的關係從開篇起就進入了姐弟的設定。
加上裕美和宇植兩位的個性簡單直接,符合觀眾對姐弟的想像,所以真人秀中的呈現也舒服自然。所以,樸敘俊作為兩人的共同好友,前來做客的時候,真的就有一種暑假去朋友家做客的想像。
簡單的關係呈現、輕規則的敘事鋪陳,很大程度上會帶來一個製作難題:故事的講述是否有趣,以及如何吸引觀眾持續觀看下去。
近期國內的綜藝市場,有關「夏天」的綜藝也不見少。愛奇藝的《夏日衝浪店》和東方衛視正在製作的《完美的夏天》,聚焦時間和季節這種自然元素的綜藝也逐漸在市場湧現。
但是這類節目往往都與經營題材、遊戲題材綁定在一起,真人秀的看點聚焦在經營體驗、遊戲體驗,為的是能有更多戲劇化的故事線,以強化內容的戲劇性看點。弱化規則和賽制的節目一向不太被國內的綜藝市場看好。
縱觀國內的綜藝市場,除了《嚮往的生活》以外,其實市場中很少再有慢節奏、治癒系的綜藝節目出現。近期芒果TV上線的《奇妙小森林》也算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那是因為萌娃本身能加持看點。
像《暑假》這種綜藝依靠對紀實內容的把控和提煉,很難有明顯的敘事起伏和戲劇張力。所以內容才節奏較慢、治癒系滿滿。
因為節目才播出一期,人物關係的構建和日常生活的體驗讓觀眾感受到了暑假生活的另一種新鮮。後續的節目內容還有待觀望。是否像《三時三餐》一樣,按照不同階段來款待朋友,這個還未可知。但首期是足夠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