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出現紅色雪,青藏高原現28種病毒,科學家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2020-12-24 騰訊網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轉發、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這句話,據說是柴靜說的,無從考證,但說得好。

南極血紅一片

南北極,是地球氣候變化最透明的鏡子。

近日,研究人員警告說,南極洲出現了血紅色的雪,這是氣候變化的跡象。英國《太陽報》2月28日報導,任何看到「血雪」的人都會認為這片土地在流血,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實際上,罪魁禍首是海藻。

報導稱,過去幾周,烏克蘭沃爾納德斯基研究基地周圍的冰被研究人員稱為「覆盆子雪」。他們開玩笑地稱這種紅色物質為「果醬」,並看到它出現在他們周圍。該研究基地位於南極洲最北端半島附近的加林茲島。

報導稱,這種「血」或「醬」實際上是一種紅色色素的藻類,該藻類生長在冰冷的水中,通常潛伏在冰雪下,直到夏季部分積雪融化。

這並不是一個新現象,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發現了這一現象。藻類看起來是紅色的,因為它含有類似於使胡蘿蔔和南瓜變成橙色的色素。

紅色色素幫助藻類吸收熱量,並保護它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藻類在陽光下生長旺盛,但這對冰雪不利,因為藻類會導致更多的融化。

烏克蘭教育部和科學部在臉書上解釋說,「由於雪是深紅色的,所以反射的陽光較少,融化速度也較快。因此,它會產生越來越多的亮藻。藻類吸收的熱量越多,它周圍的冰融化得越快。冰越少,藻類傳播的速度就越快。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只會因氣溫升高而加劇」。

近日,一份研究報告發表在了生物學預印本網站上,這份報告是來自於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2015年,美國和中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青藏高原冰川中鑽取冰核樣本,他們鑽進了 50 米,期望能找到一些東西。

在我國西部,歐亞大陸與印度板塊擠壓形成了驚人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景觀,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我國有46000多條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這些冰川形成於15000年前,被認為是「全球水塔」——積累起來的冰雪融化形成河流並流向其他地方,成為亞洲長江、湄公河、印度河、恆河等多條河流的發源地。

之所以經過了這麼久才得出成果,是因為冰核樣本中的病毒非常小,因此特別缺乏相關的研究。而且,冰核中的生物量是如此之低,以至於外部汙染它的任何東西,其濃度都將遠遠高於冰核內部的任何東西,去汙染問題極其重要,否則,得到的都是垃圾。

而且在鑽取、處理和運輸冰核過程中,沒有特殊的程序幫助避免汙染。研究人員設計和測試了一個三步程序去移除表面汙染物。

研究人員在一個寒冷的房間裡設置了溫度計,溫度設定在23華氏度(零下5攝氏度),然後用一個消過毒的環形鋸切去外層0.2英寸(0.5釐米)的冰。然後,研究人員用乙醇清洗冰芯,再融化0.2英寸的冰。最後,他們用無菌水將接下來的0.2英寸衝洗乾淨。

經過所有這些工作(刮掉約0.6英寸,或1.5釐米的冰),研究人員終於獲得了他們可以展開研究的未受汙染的冰層。研究人員通過用細菌、病毒和遺傳物質覆蓋無菌冰核的表面來測試他們的方案。在所有樣本中,該程序均成功清除了汙染物。

在對兩個冰核進行相同的操作後,研究人員使用微生物學技術來記錄冰川冰中殘留的遺傳信息。

研究人員共發現了33組病毒,其中 28 組是新的病毒,並且大部分病毒與同時出現的大量細菌有關,包括甲基桿菌、鞘氨單胞菌和紫色桿菌,這表明病毒感染了幾個大量的微生物群。

這項對古代病毒的研究「為從冰川中研究病毒基因組及其生態提供了一個窗口,並強調了它們(在今天)對大量微生物群的可能影響。

而這些病毒在冰川融化之後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影響呢?無論是什麼原因所導致,地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了科學界的共識。

據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長期的遙感及地面觀測顯示:過去約30年間,青藏高原及其相鄰地區的冰川面積由5.3萬平方公裡縮減至4.5萬平方公裡,退縮了15%。

根據研究人員預測,青藏高原上絕大部分的冰川和永凍層不久就將消失殆盡,這將影響亞洲各地的淡水供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多條大河的源頭,向亞洲近20億人供應著淡水。但受氣候變化影響,這裡的冰川迅速消退,草原面積不斷減小,荒漠化面積不斷增加,區域降水反常,幾條大河的水位不斷下降,永凍層也在持續融化。

而在冰川融化之後,病毒被釋放,如果這些病毒能夠適應氣候的變化,這些病毒對人類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目前還未可知。

在地球上許多古老冰層中所隱藏的病毒種類相當繁雜,如各種怪異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質病毒、天花病毒等,另外還有許多至今尚未探明的病毒種類。而人類健康的自我防禦機制,不會預見到那些在人類社會中已經消失了幾千年的病毒會重新出現,因此針對這些病毒的抵抗能力很脆弱。

這些病毒可以通過空氣找到宿主,一滴從融化的冰水中蒸發的帶有病毒的浮質又可能在另外的地區形成新的降水,從而侵入人體或生物之中。如果一些病毒能在乾旱的環境中生存,它們就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很長的距離了。

例如一種能夠引起痢疾狀腹瀉的病毒,這種病毒每隔幾十年便在沿海地帶出現一次,而它的棲身場所就是南極和北極的冰川。當病毒找到宿主後,一個宿主傳給另一個宿主,疾病就有可能因此暴發或者大流行。

美國著名學家羅傑斯教授通過對北極圈附近冰湖內的A型流感病毒進行研究就發現,這些湖泊上常年有候鳥來往(例如鴨類和鵝類),而候鳥身上攜帶的病毒和湖水中的病毒結合後發生了變異。在候鳥遷徙的時候,它們會將新的病毒傳播到它們所去的地方,從而造成疾病的流行。

事實上,面對全球氣候變暖,冰川消融,科學家目前也並不知道有多少微生物被釋放,它們具有什麼樣的功能,是否因為無法適應現代環境而消失,還是在暗暗潛伏。

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於擔心。災難性後果發生的機率非常小。這是因為,冰川中這些微生物的濃度非常低,而且大部分都不是動物或植物的致病菌。而在冰川地區,人類的人口數量很少,也不會造成病菌的大範圍傳播。

在地球那些人跡罕至的險峻山脈中,堆積的冰雪匯集成了冰川,這是高山的重要部分——冰川徑流為數億人提供飲用水和灌溉用水,並為全世界數百萬平方公裡的植動物棲息地提供水源,冰川融化形成的河流還能用作水力發電。但冰川中也埋藏風險:人類活動帶來的全球變暖正加速融化陸地冰川,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局地的洪水泥石流等一系列問題。

2018年,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曾發布調查報告,指出雖然全球網絡中的個別冰川經歷了數年的增長,但自1980年以來,全球山地冰川已經連續30多年出現大規模流失,而且山地冰川的質量損失每十年都在加速。

然而近日,研究人員對世界各地的冰川冰量進行了新的估算,當然這個測量不包括格陵蘭和南極冰蓋。他們的結論是:之前的計算高估了亞洲高山冰川的數量,這可能意味著亞洲高山冰川會以超出人類想像的速度迅速消失。

冰川學教授Daniel Farinotti表示,根據這些新計算,我們必須假設亞洲高山的冰川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地消失。此前,研究人員估計,到2070年,該地區冰川所覆蓋的面積將減少一半。現在預計這種情況將在21世紀60年代發生——這種變化將對當地供水產生可察覺的影響。

作為世界著名的「亞洲水塔」,亞洲高山地區的冰川融水是很多大河的重要部分,包括印度河、塔裡木河以及流入鹹海的河流,這意味著亞洲高山冰川滋養著上億人。而對於上述地區,研究人員預計到本世紀末夏季融水量將比現在低24%,這種變化令人科學家們感到不安。

除了影響那些內陸的人外,還將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根據估計,如果亞洲高山冰川完全融化,可能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高達30釐米,這對於很多沿海低洼地區的人來說是嚴重危機。據估計,在1990年至2010年間,冰川融化已經導致海平面上升約1.5釐米。現在,科學家們對亞洲高山地區的變化感到擔憂,這意味著人類需要更快的遏制全球變暖,才能避免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發生。

這一年,更將載入史冊:庚子大災,全球無一倖免。

疫情、蝗災、山火、雪災、乾旱、火山爆發、颶風、海嘯、洪水肆虐、永久凍土層解凍、北極甲烷大爆發、珊瑚礁死亡、澳大利亞大蝙蝠咬人……

遺憾的是,多少人正在無視這些預警?

這個時代,多少人正在忽略環保?

誠然,環保需要全世界的配合,需要新科技的力量。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對於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環保不需要特殊記憶,只是一個小舉措而已。

暖氣降低2℃,空調調高2℃;

去超市購物,儘量自帶環保袋;

不買動物皮毛製品;

拒吃野生動物;

做好垃圾分類;

隨手關閉電源;

……

真的,不要再自詡萬物之靈長了,清醒一點吧,謙遜一點吧。

地球母親生病了,我們絕不能再裝睡。

相關焦點

  • 南極「高燒」20℃,凍土現遠古病毒,世界還好嗎?
    南極、北極與青藏高原一起並稱「地球三極」,南北極被氣候變暖折騰了一番之後,青藏高原似乎也難以獨善其身。1月7日發表在bioRxiv的論文稱,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冰核樣本中發現古老病毒存在證據,其中28種是新病毒。該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世界各地冰川縮小,並可能釋放被冰封了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 南極血紅一片,30萬動物死去,一場危及75億人的災難正在發生
    每一塊血紅的冰川,每一隻瀕臨死亡的動物,都在向人類發射信號,也是向我們求救。氣候問題、地球保護,一切都迫在眉睫。✍️為南極動物心疼的圓圓來源:斜槓先生 | ID:isslash全世界都在關注新冠肺炎的時候,一個關乎全球75億人的消息,迅速淹沒在信息流中。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20.75℃的氣溫。這是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南極氣溫首次突破20℃。
  • 南極傳出壞消息,基地周圍出現「血雪」,擔心的事正在成為現實
    可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這一片最後的淨土我們也沒能守住,美國的衛星就曾在太空中,發現了地球上南極的一處變化,本應是白雪皚皚的南極,卻出現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紅色,在衛星傳回的照片中看來,基地旁邊的場景令人毛骨悚然,就好像遼闊的雪地上被鮮血浸透了一半,那並不是鮮血,而是一種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染,由人類造成的一種生物入侵, 南極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正是我們這些人類。
  • 南極血紅一片,上萬隻企鵝消失,一場危及75億人的災難正在發生……
    然而,如果南極下的是「紅雪」,而且這雪還有一股「西瓜味」呢?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不久前,烏克蘭科學家在南極沃爾納德斯南極基站附近,就發現了一片紅色的雪地,空氣中還隱隱飄來一股西瓜味兒。經研究發現,「西瓜雪」並非神跡,一種本不該在南極大片出現的藻類—— 「極地雪衣藻」是其始作俑者。雪衣藻通常在寒冷的氣候中生存,低溫情況下保持「休眠」,氣溫升高後就會迅速繁殖、聚集。南極「血紅一片」就是氣溫升高後,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結果。
  • 南極一片血紅,北極甲烷爆發,珠峰冰川長草:留給人類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這兩天,就在全球都被新冠肺炎,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地球最冷的「天涯」、「海角」、「屋脊」所發生的災難,被迅速的淹沒在了信息流中: 南極北端西摩島氣溫達到20.75℃,持續「失常」的高溫,導致南極大面積出現「粉紅色西瓜雪」的異常之景;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他在青藏高原「邊測邊歌」
    」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的最具創新視頻獎。該視頻中歌曲的創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簡稱青藏高原所)2014屆博士生、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教師胡星。「測湖工作很苦,但也很有趣。」胡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青藏高原所讀博期間的測湖經歷至今讓他難以忘懷。
  • 第35次南極科考陸基首席科學家康世昌返蘭 「南極,一個讓我快樂的...
    作為此次南極科考陸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員於4月13日下午返蘭,並於14日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     科考隊取得多項科研成果    經受住了嚴苛的自然環境和「雪龍」船碰撞冰山後帶來的一系列考驗,其中冰區航行就達2102海裡,第35次南極科考隊在科學考察和綜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
  • 南極冰川大幅度崩裂?北極凍土融化現巨型病毒?更大的災難可能正在發生...
    高溫之下,南極冰川和積雪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大幅度崩裂和融化現象。NASA的地球觀測衛星2月發布了2張南極圖片,顯示出高溫對當地冰蓋和冰川的嚴重影響——僅僅9天時間,熱浪就迅速融化了鷹島內20%的積雪,露出黃褐色地面還有融化的池塘(圖中明亮的藍點處)。
  • 你還沒有去過的南極,竟然下起了「粉紅色」的雪,這到底是什麼?
    此次溫度再度攀升,也就導致了南極出現了從來沒有出現的粉紅的的雪,形象地被人們稱為「西瓜雪」。「西瓜雪」其實是被南極沿海的極地雪藻所含的色素將白茫茫的雪都染成了粉紅色。這種極地雪藻耐寒性極強。縱然在終年積雪的環境中,它們仍然可以存活。極地雪藻是單細胞綠藻,廣泛地分布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和高山冰雪區域。
  • 南極大陸也失守了!36人感染新冠病毒,冰川融化或成潛在威脅
    馬上就要到2021年了,新冠病毒也在全球肆虐快長達一年之久了。一般來說,新冠病毒在人多且沒有預防措施的地方傳播的比較快,但近日一個消息引發了大家的廣泛討論,即地球的最後一片淨土—南極也出現了新冠病毒。南極除了科考站之外是沒有人類居住的,被稱為是最安全的地方,可為何會出現新冠病毒呢?其實還是和人類的活動有關。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青藏高原的形成機制,一般認為與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有關,而且在此前的研究也發曾經發現,在數億年之前,這裡還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顯然,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地形地貌,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這裡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蝗災蔓延,冰川融化,病毒橫行:2020年,大自然的絕地反撲,也許無人倖免……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是因為如今的南極,正在被一種名為「雪衣藻」的紅色藻類入侵。這種藻類的生存溫度,是0℃以上。然而如今,我們卻在本應只有零下25℃的南極看到了大規模的「血雪」。南極,早就不是以前的那片凍土了。
  • 南極獲取270萬年前冰芯!「最老冰棍」刷新紀錄
    數據表示,在1991年的冰層中,SO42-濃度出現極高值。科學家預測,這是海灣戰爭引發的1991年春季科威特油井燃燒,煙塵在西風作用下帶到喜馬拉雅山地區。還是這個達索普冰芯,在1993-1995年的冰層中,塵埃來源粒子(Ca2+、Mg2+和SO42-)的濃度季節變化在春季出現高值,科學家認為,這反映了亞洲乾旱半乾旱區春季的沙塵暴天氣。
  • 巴西、青藏高原驚現遠古病毒!其實南北極這些照片更讓人後背發涼……
    然而,大火、戰爭、瘟疫、地震……僅僅兩個月,2020就對我們下起了重手,好些事情如滑鐵盧般的走向,令我們始料不及。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開年短短兩個月裡,全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巴西科學家近日表示,在南極測得20.75度的新高溫記錄,這是有記錄以來,南極首次超過20度。
  • 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年代序列
    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該區高原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12月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為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形成過程、機制及其與氣候環境和生物演化的關係提供了新的年代學約束,推動重新深入審視青藏高原隆升機制模型、大地貌形成以及深部-表層地球圈層相互作用等研究。
  • 挺進無人區,探尋青藏高原演化奧秘
    今年8月底至10月初,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南古所)、南京大學等單位派員組成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南京地層古生物科考分隊,奔赴西藏藏北無人區開展科考。 中國境內的青藏高原,佔我國陸地面積的26%。作為地球上保存最完整的造山帶,這裡巖石出露良好,是科學家研究地球動力學的天然實驗室。
  • 青藏高原人類史前推12萬年(解碼)
    關於這個神秘的「全新」人種,各國的科學家和考古學家一直在努力揭秘。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證實了青藏高原一處洞穴內發現的人類下頜骨化石屬於丹尼索瓦人,將青藏高原上的人類活動歷史由從前的3萬—4萬年前,提前至距今16萬年。這個發現刷新了人們對青藏高原最早人類活動歷史和史前人類高海拔環境適應的認識,更為人類演化史拼圖補上了關鍵一塊。
  • 遠古病毒死而復生,霍金生前預言或成真!
    遠古病毒死而復生,霍金生前預言或成真!2020年的開始就像一個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裡面裝滿了天災、人禍和瘟疫。就像電影《流浪地球》中講的那樣: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接下來,朝聖者出現了。因為,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聖古老源頭。在距今17億年以前,整個亞洲還是汪洋一片。此後,亞洲地殼發生了「中嶽運動」:今中國華北和東北、天山一帶零星出現古陸。距今6億年時發生了「震旦運動」;繼而「加裡東運動」(距今約4.1億年)和「華力西運動」(距今約2.3億年),整個華北秦嶺、祁連、柴達木、塔裡木及整個亞洲北部(含西伯利亞)都成為陸地(勞亞古陸);約在2億年前,印支陸塊(也有人稱「揚子陸塊」)與中朝陸塊縫合。是時,除青藏地區及南亞次大陸還處在海洋狀態外,亞洲大陸已呈今之地貌。
  • 病毒傳到南極了!
    報導稱,智利在南極的貝爾納多·奧希金斯·裡克爾梅基地共有36人感染新冠病毒,這次疫情是海軍薩亨託·阿爾德亞艦訪問基地導致的結果,該艦後來被曝艦上船員中有新冠肺炎病例。智利陸軍發表聲明解釋說,感染人員在出現症狀之後已撤離,然後接受核酸檢測。聲明解釋說:「36人檢測結果呈陽性,其中26人是陸軍人員,還有10人是承包商公司的平民,該公司正在南極基地進行定期維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