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呢他說『彼是,方生之說也。』,所以說呢……在這個論點的話莊子就告訴你說:所以兩個吵架的時候呢,他們兩個人,這個『方』我們就當作是一起,就是同時,就是吵架的兩方其實是互相幫助對方一起存在的。所以看起來是敵對的兩個人,其實兩個人都是支撐著這個吵架的重要的支架懂嗎?如果沒有這兩個人支持的話,根本不可以產生這個吵,所以這兩個人等於是一對相愛的父母,這個叫爸爸,這個叫媽媽,然後生出一個寶貝兒子叫『吵架』,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都生不出來的,所以他就告訴你說:『你們要搞清楚,你們是相愛的兩個人啊,所以才生得出這個大兒子啊~』,那大家都不承認對不對?你們當然也不會承認,說我爸媽每天都在吵我還不是生出來了(笑)。
他說『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這是什麼東西?咒文嗎?他說兩個吵架的人,一定是同生共死,共死同生的,這怎麼講呢?就我要跟你吵架對不對?如果你說:『歹勢喔,我肚子痛!我去廁所……』,那那個人站在那邊還能繼續吵嗎?不太行嘛,一定要你陪他,所以吵架是需要對方熱情的陪伴的,所以吵架跟談戀愛是一樣的。
他又說:『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這又是什麼啊?他就說……如果你說我是一個……你看什麼叫『方可方不可』-就像我說:『我是一個超級大美女~』,然後就有另外一個女生吐你的槽說:『你才不是!』,你就拼命講說:『我是!我是!』,然後這樣子才能夠吵;那如果『我是一個超級大美女』講出來,人家就說:『喔,對對對,你很漂亮,好棒喔,好美喔』,那你就沒有辦法吵了對不對?而且這也不光是吵架,我從前在中醫班有講過一個例子,就是說我有一個朋友,有一次她犯了很多過錯,他被他公司的老闆罵,然後他自己也很難過,難過就打電話跟我哭,然後就說:『我怎麼辦啊?我做錯這什麼什麼事情……什麼什麼東西也弄錯……訂單訂貨也訂錯……被我們大哥罵(大哥是他們老闆啦),那我覺得我好爛,大哥也覺得我好爛,我怎麼辦?我覺得我好爛,那她也覺得我好爛,那大家都覺得我好爛……』,然後他哭一哭,原來我們一般人的話可能說要鼓勵她:『朋友,你很好啦,你不要這樣看待你自己。』我不是,我忽然想到《莊子》的這一篇,我就跟她講說:『你的老闆覺得你很爛,你也覺得你很爛,怎麼辦呢?我完全同意你們的論點耶~』,然後她就氣了,說:『我打給你電話,是找錯人了。』咔擦!掛我電話,立刻就不哭了,(笑)所以吵架就是這個樣子,人家說:『我爛!』你說:『喔,不不不,你不爛,你不爛……』那人家說:『我不爛!』那你說:『喔,你很爛!你很爛!』這樣才能吵啊,對不對?不然怎麼吵,那她說她很爛,我就說:『對對對,我也覺得你很爛。』,馬上就被掛電話了,一點都沒有辦法吵,我同意她的意見啦,反而更氣。
所以『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這什麼意思呢?就是等於是說有了這個,有了我方的存在,是因為有你方,有了你方是因為有我啊,你看講了半天,從前有一首歌叫什麼,什麼把兩塊泥巴打在一起,和成一個你,再捏一個我,那叫什麼?那歌叫什麼?《你儂我儂》,對對對,所以吵架就是一個你儂我儂的行為,沒有你不行,沒有我也不行。
所以『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所以莊子講到這裡就說其實吵架,你以為的敵方,其實就是我方,你以為的我方,其實就是敵方對不對?我們跟人家吵架的時候,我就是對方的敵方,敵方就是他自己的我方,所以吵架吵架像照鏡子一樣,一定兩個人都不知道真理,然後兩個殘缺,兩個人才能夠吵。
他就說『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個東西講成白話,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說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哪邊有理呢?哪邊都有理,因為他們都講他們自己有理的那一部分;然後自己無理的那一部分,都不講出來對不對?你們跟人吵架都有這種經驗嘛對不對?大家都拼命講對方的缺點,然後自己的缺點都不講出來。
然後它就說:『果且有彼是乎哉?』,莊子就說兩個吵架的人,他們的行為模式是那麼的相似,他們的思考邏輯是這麼的接近,那這樣子我真的要決定他們是敵對的兩方嗎?好像雙胞胎耶,怎麼辦?那你們覺得吵架的人是敵對還是雙胞胎呢?其實都是對不對?那他說:『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就是說我們應該幫他們分出來,A方跟B方是完全不一樣的兩方?還是應該說A方跟B方是完全一樣的兩方呢?
他就說:『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這個『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這個話很重要。莊子說我們人要接近上帝,要接近道家說的道,必須要承認事實對不對?那當我們看到兩個在吵架時候,這個人跟你講:『☆☆☆☆☆★★★★★★★。』那個人跟你講:『○○○○○*****△△△』,都講了很多,當這樣子的時候,你聽到這個人的立場,能夠覺得這個人百分之百一定是對的嗎?很難對不對?他說不定他告訴你說他怎麼樣打我、怎麼樣打我,可是他說不一定沒有告訴你說其實他先踢他一腳的,對不對?你們小朋友打架常常這樣嘛!『你先動手的!』『耶,你先動手的!』,其實到底是誰不知道,大家都亂講,然後這個人又講他怎樣怎樣對我,我怎樣怎樣對他,其實說不定都不是,也有人會講謊話的。
所以每一個不同的角度都有不同的真相出現,然後世界上人類剛好有多少?現在聽說有五十億還是六十億人口對不對?那如果這地球上有六十億人口,每一個人都來評評理的話,那不得了,只有精神分裂,頭腦被塞爆。那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會知道說另外一半,無論是A方還是b方都是找不到的啦,對不對?我們也可以很單純地說成兩方的話,就是a方看到的b方沒有看到,b方看到的a方也沒有看到,所以他們兩個都沒用好到他們看到的事情的另外一面,那因為他們都找不到這件事情的另外一面,所以莊子就說:『謂之道樞』什麼叫『道樞』?『道樞』就是……如果我們假設這個事情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面,那莊子願意在哪裡呢?莊子說……如果門要轉動,這個不轉動的中心軸叫樞,所以莊子說如果這個事情像一個輪子一樣,好像跑馬燈一樣,每一個不同的人看到的都不一樣,那我就站在這裡好了(中心點),我只承認一件事,就是:吵架的人,每一個人都沒用看到全部的真相。以我們的腦容量也只能承認這一件事了,其他的也沒有辦法了,你不可以說父吵架,就把全世界六十億人都打一次電話叫他們評評理嘛,電話打完的時候,你忽然發現你已經八十歲了喔,所以就沒辦法,所以你就只好用這樣的觀點:就是他們每個人可能都看到一面,那如果有人告訴我他看到的那一面,那我也很感謝他說了一些事情,就這樣子。可是我一直站在中間知道,還有很多面沒有人看到過。因為說不定他們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你媽媽早上肚子痛,然後你爸爸早上唄狗嚇到一下,所以累積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覺,然後回家以後,忘記了那不舒服的感覺是從哪裡來的,然後就借題發揮開始吵架對不對?到最後把這隻狗殺了就沒事了(笑)。所以誰知道?
往期文章連結:『5.13』益多丸服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