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更新思維可以讓人活得更有意思

2021-03-05 西昌發布

「沒目標,沒活力,覺得活著沒什麼意思。出去旅行,生活好像有點變化,回來卻更沒意思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

太多人跟我講「沒意思」這個話題,

我也忍不住想,究竟怎樣過得有意?

那些活在聚光燈下的人,就活得有意思嗎?未必。其實明星過得比普通人枯燥多了,紅的時候,一年有十一個月在劇組,不紅的時候,一年有十一個月在四五線城市以及鄉鎮走穴。為什麼明星很容易跟同行甚至保鏢產生感情?因為他們根本沒機會和普通人交朋友。

有錢人,一定活得有意思嗎?未必。任正非、徐小平、張朝陽這些普通人眼裡的創富明星,都患過抑鬱症。矽谷頂級投資人本·霍洛維茨甚至在《創業維艱》中說: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裡,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活得有沒有意思,與貧富、名氣都沒有太大關係。一個人有活力,自然活得有意思。

提高活力,就要認識新鮮的人、見識新鮮的事,所以旅行的時候,通常是我們很有活力的時候。但旅途總短暫,真把旅行當職業了,你同樣覺得沒意思。所謂有意思,就是新意思,喜新厭舊是人類的本能。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新鮮與活力,最好的辦法是去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學習是打開我們與外界新鮮關聯的最好方法。

這個方法,簡單又好用,為什麼你不用?因為你永遠習慣性地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學這些有用嗎,是可以拿來賺錢還是用來跳槽?

活得生機勃勃的人,都是擅於學習的人,並且他們學習的東西與自己的職業、賺錢往往沒有關係,甚至跟天分都沒關係。瑜伽班有個學了8年,卻因為身體條件限制,很多動作都做不到的女同學,坦蕩地說:「做不到就做不到吧,學瑜伽已經讓我受益夠多了。」這才是學習的正確姿態。

我們受傳統教育毒害太深,覺得一件事,學就一定要學好,要能成功名,賺利祿。可是,成年後,當你決定學點東西,根本不一定是為了學好,而是為了豐滿我們的人生,增長我們的見識,找到活著的新鮮感。

學習是一種習慣,跟吃飯一樣。如果美食能讓你感到快樂,美好的知識也一定能讓你感覺幸福。不是一個男人送你玫瑰,你就永遠開心,也不是他說我愛你,你就永葆青春。再美好的事情,如果涉及的是兩個投入感情的人,都會伴隨痛苦。

但學習不一樣,它是絕對有益無害的。

如果說愛情友情是高脂肪食品,帶來美味的同時,也不可避免有傷害;那麼學習就是健康食品,不是用來衝擊你的感官,而是緩慢地滲透在你的每一天,讓變得更加強大、自信,與眾不同。

我在南京時,遇到一個學法語的女士。本職做出版,45歲失去唯一的孩子後,開始學法語。在網上自學了一段時間,她才開始請口語老師。與老師見面的地方,是玄武湖公園。她說自己好幾年都沒去過公園了,更別說坐在公園草地上開口說一種陌生的語言。這時候的她,不再是一個痛失愛子的母親,而是年輕活潑的少女。好像還站在人生的邊上,不知道會有怎樣的洪流伴隨自己的生活。


雖然她也想過去法國旅行,看法國原版小說。但並不強求這些,因為「投入全部身心去學,本身就是賺到,這個過程是對人生最好的獎勵。」

經常有人抱怨,我小時候愛畫畫,父母偏讓我學鋼琴。你現在是成年人了,你愛畫畫就去畫啊。不要以為你小時候學畫畫,現在就能當畫家,學習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首先是為了讓我們了解美、感受美,同時明白生而為人,是怎樣一種幸運而特別的事。


無論你是什麼職業,已婚未婚,一天24小時,總能抽出半個小時留給自己。嘗試用這半個小時,過不一樣的人生。從熟悉的知識裡抽離出來,遠離庸常與瑣碎的生活,甚至遠離你的遠大夢想,去接觸一個嶄新的知識領域。

作為會思考的物種,探索未知、從新鮮知識中獲取快樂是人類的天性。「有用論」抹殺你的天性,所以你總覺得活著沒意思。


學這學那到底有什麼用?讓我來告訴你:學習是為了保持一個人的活力,激發他的好奇心,這就學習最大的用處。一個充滿活力的人,才可能對一切美好具有敏感與興趣,對世界充滿探索的欲望。

只做可以賺錢的事,只為賺錢而做事,你會覺得活著越來越沒意思。

來源:涼山陽光

相關焦點

  • 攝影,有時候就是一瞬間,有時候卻需要耐心和等候 | 他山之石精選vol.10
    能不能拍到讓人驚嘆的照片,除了技術,有時候還要靠點運氣;但也需要攝影師持久的耐心和等候,看似隨手一拍,有些則是耐心等待出來的效果。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經常用,卻用錯了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有個成語叫「無奸不商」,本來明明是「無尖不商」,是一個褒義詞,形容賣米的商人量米時故意讓鬥裡的米冒尖,讓買米人受益。不知道為何流傳時,「尖」變成了奸詐了。這種在流傳過程中,誤傳了一個字,讓大家理解錯的情況我們也尚且能接受。
  • 真正的街頭攝影:日常中發現更新、更美、更有趣的部分
    周圍人的動作、神態、眼神,都是那麼的有趣,只有拿著自行車的老人那麼突兀的在人群中對著鏡頭注視拍照的我。這讓我有種想拍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的時候的他們的神態,我感覺會很有意思。張千裡街頭攝影有很多種拍攝方式,有些人不希望自己被拍攝對象發現,追求的是那種自然的狀態。
  • 【蔡敏莉九型人格】為什麼說九型人格可以讓你活得更舒服?
    蔡敏莉:如何在這個世界活得更舒服?你好,我是蔡敏莉。
  • 《天道》思維:看懂丁元英的低調,你可以活得更通透
    丁元英的低調,即使被冤枉,也不與人解釋爭執。導演一出王廟村神話,布局周密,推動隱蔽,每一步都及其低調。所以自視過高的樂聖總裁林雨峰認為丁元英不過如此而陰溝翻船,丁元英低調務實,先慢後快,使得格律詩短短兩年就贏來了高速發展。
  • 【基層動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基層動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0-06-02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家長的回答讓老師無奈:不懂亂教
    隨便給大家舉個例子,有個8個字的成語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據文史學家們考究,它的意思應該是:如果一個人不注重修身,就會為天地所不容。這裡的「為」不是為了的意思,而是指「修為」。不過現在多數人都把它當成了為自己謀利的話,這種用法被廣泛用在影視作品、各類小說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裡,在這種情況下,是否還有必要糾正回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他山之石的參照意義:從《氣勢撼人》談海外中國藝術研究
    他這麼說,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古代部分,他以風格、理論、內容、語境四個方面來分類,其局限十分明顯,因為對比包華石、蔣人和主編的《中國藝術手冊》(2015)組織的20多人的團隊所寫的架構,顯然中國畫部分可以有更多的面向可以介紹。二是現代部分,《綜述》只有一段話帶過,外加幾篇參考文獻。
  • 《最美的鄉村》其實可以更有意思?
    從故事性的角度來看,每個故事的完成度和情節性還是不錯了👌(特別和近幾年的所謂神劇比簡直不要太正常太好),只可惜第3單元的故事收尾太急了,這一塊明顯不如前兩個單元完成度強(不知道這是不是38集剪成30集的緣故🤐)從人物塑造來看,也是可以了,至少幾乎每個人物比較豐滿立體,沒有紙片人沒有臉譜化,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哪怕每個單元接近完美的主角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缺陷,其實說實在的
  • 世界微笑日: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都說笑一笑,十年少。你是否每天都保持微笑的習慣?   笑,本是人類再自然不過的表情,如今卻越來越難能可貴。然而再忙碌的生活也不應讓人們的表情「啞然失色」。世界微笑日的設立,就是希望人們能夠摒除生活中的繁忙、壓力與不快。 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的人和事,我們都應學著用微笑來釋放善意。
  • 有意思的文案,專治不夠有意思的你
    雖然這個看法不一定有效,不一定能讓人戒菸,但也能讓他思考一下,或者少抽幾根。對於文案來說,每一個新的看法,都可以帶來很多新的創意,也能讓切入點更能有意思。這就是看法的力量,也是傳遞價值的可貴之處。聊完洞察、價值,我們接著「說說與我」有關。寫一句文案或者做一個廣告,我們都希望大家主動傳播,但受眾為什麼要轉發這個文章或者創意呢?
  • 不合群的人,活得更自在
    生活中,很多人總會習慣上合群,並且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合群。有聚餐第一個參加,有活動最是熱情主動,當然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聚餐、喜歡活動,而是他們害怕如果不合群,就會被人孤立,從而讓自己孤獨一人。然而,合群真的可以讓一個人生活的更輕鬆,生活的更好嗎?
  • 為什麼不要臉的人,往往活得更有面子?
    我不禁拍手稱讚:「你這可以啊,臉皮沒有以前那麼薄了,會回撕了。」朋友回答:「人生已經如此艱難了,不想忍的事就不必再忍了。你還別說,自從學會了不要臉之後,人生真是容易多了。」不能更認同。曾聽人分享過成功的經驗,有三個要素:1. 堅持;2.
  • 要學會「不要臉」,才能活得更自在
    太多人覺得自己在生活中活得太累,大多是因為自己太要面子了,人之所以累就是因為太要面子,放不下自己的架子,很多時候抹不開臉,說不清楚話,不會拒絕別人,生活中太多的人深受太要面子的荼毒,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要臉樹要皮」,但是很多時候得要臉面也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來的,太要面子的人活得太累,也很糾結。
  • 大張偉金句又更新了!活得通透又明白的人說話是不是都能發人深省
    大張偉,娛樂圈的金句達人,不愧是大家都誇讚的「人間精品」,感覺也沒過多久啊,大張偉的金句合集又可以更新!「人要沒有夢想,跟無憂無慮有什麼區別」,朗朗上口,關鍵是覺得他說的還挺對的,而他這句話,怕是很多人放棄努力是最好的藉口了
  • 【好書共賞】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讀《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
    他總說最紮實的學問也最普通:坐在打字機前,面對著韋伯著作,一段一段細緻讀過後歸納段意。苦思冥想一整天並不會有什麼進益,而寫下來至少就算是有進步。他這麼告誡我們。由此,我才慢慢得知「批判」一書的前三章早在90年代初在林端老師腦海中已經具備雛形。更確切地說,對於韋伯方法論的重視是林端老師研究韋伯的深切關懷。這一關切既是關乎現實的體味,也具深厚的學術脈絡傳統。
  • 做事簡單隨心,活得沒心沒肺的星座
    在事兒上看著計較的少,實際上收穫的很多,像是這三大星座便是那種人,活得沒心沒肺,過得有意思,生活也是比較有趣的人生,活得沒心沒肺,讓人覺得好輕鬆,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
  • 《三十而已》的投資觀:投資思維比投資技巧更重要
    小編也被不少朋友安利了這部劇,但全劇看下來,除了一些讓人感覺很&34;的感情糾葛戲份以外,小編更想說的是,我對這些女性角色的這些精緻的都市女孩,夠努力,夠拼命,但放眼現實,沒錢不好談感情,更不好幹事業!很多問題,如果能用投資思維去解決,不僅能賺錢,還能好好生活,就沒戲裡那些渣男什麼事了。所以,看完這部大戲,小編勸所有女孩兒,都要學會這幾招投資思維,讓自己有技傍身,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活得更有底氣。
  • 性格敏感的人活得會很累嗎?
    性格敏感的人,往往會把消極感受放大化,同時又會因為消極而呈現出很強的牴觸和自我保護措施。但是有個優點就是能理解並同情別人。其實消極性格的人完全可以揚長避短,如果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也會讓自己活得很好。性格敏感的人一般具有這幾個特徵:01.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看法,情緒消極,還有就是不斷回想所發生的事情。
  • 想擁有發散思維的人,推薦給你6本書
    ,不禁默默感嘆:我平時的創作思維都去哪了?這個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放鬆一下,這有6本創作性相當強的書,相信它們一定會對你發散思維尋找創作角度有所幫助。第一本——《遊戲劇本怎麼寫》看到書名,讀者可能會分為兩端,一端是有人特別想看,一端是有人些許排斥。排斥的人對遊戲不感興趣,認為書的內容和自己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