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文可
失眠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如易醒、早醒)等。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失眠,據《2020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有24.9%的人經常失眠,2019年,經常失眠者的比例增加到了36.1%。
全國名老中醫、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二區主任馬雲枝教授介紹,造成失眠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身體本身的疾病外,大多數人失眠都跟情緒有關。其中情緒及心理狀態的變化對睡眠質量有著顯著的影響,當工作、感情、生活中出現不順心的事情時,極易出現失眠。
工作壓力大15年來她失眠纏身
在馬雲枝的門診上,記者見到了被家人用輪椅推入診室的患者白阿姨。白阿姨今年64歲,因失眠多年慕名前來馬雲枝教授處就診。
白阿姨告訴記者,她的失眠開始於15年前,從事財會工作的她平素工作繁忙、壓力較大,加之不幸患上白癜風,使她精神壓力倍增、情緒不穩,時而情緒低落,時而急躁易怒,並經常失眠多夢。
今年6月,白阿姨不慎坐空導致右側髖部肌肉損傷,需要臥床休養,不得已中斷了對失眠的治療。這讓她的失眠出現了加重趨勢,時常徹夜難眠,同時伴有情緒不穩、煩躁不安、心慌胸悶、健忘乏力、手足心熱、雙腿酸麻沉脹不舒服、雙腿無處安放感。
馬雲枝給患者查體發現她慢性病容,精神憔悴,面部及肢體散在白色斑點,舌質紅、少苔、有裂紋,脈細數。馬雲枝據此診斷其為不寐病,屬心腎不交證。
治療以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為要
馬雲枝認為,患者為老年女性,五臟俱虛,加上不慎摔倒久病臥床,臟腑機能紊亂,氣血失和;又因久病耗陰血,致使腎陰虧虛,不能上奉於心;水不濟火,心火內盛,不能下交於腎;熱擾神明,神志不寧而不寐;加之心陰不足,心失所養,故可見心慌胸悶、神疲健忘等症;陰虛生熱,虛火內擾,故見手足心熱、虛煩不眠。
馬雲枝認為對白阿姨的治療應以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為要,方選天王補心丹加減。具體方藥如下:
生地黃、酸棗仁、柏子仁、當歸、人參、五味子、茯苓、遠志、玄參、丹參、生牡蠣、珍珠母、炙甘草。
方中重用生地黃,滋腎水以補陰,水盛則能制火,又入血分以養血,血不燥則津自潤;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當歸補血潤燥;人參補氣且寧心益智;五味子益氣斂陰,以助補氣生陰之力;茯苓、遠志養心安神,又可交通心腎;玄參滋陰降火,以制虛火上炎;丹參清心活血,使補而不滯;生牡蠣收澀安神,滋陰潛陽;珍珠母入肝安魂,宜鎮潛防其久耗陰血;炙甘草可益氣和中,調和諸藥。
白阿姨按方服藥兩周後,症狀改善明顯,睡眠時間增至4小時~5小時。複診時,馬雲枝教授根據其病情變化,在原方基礎上加麥冬、淡竹葉以滋陰清熱除煩,現在白阿姨的睡眠已基本恢復正常。
馬雲枝教授提醒廣大睡眠障礙患者,負面情緒常常會影響睡眠質量,而經常失眠又會加重負面情緒,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失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調節情緒,保持精神舒暢,積極進行心理情志調整,保持規律良好的作息,並適當進行體育鍛鍊,清淡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