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時不想生孩子,50歲時後悔了?不想生孩子,有沒有錯?

2020-12-23 漫畫心理學

大學時期,有一個老師,他的老婆也是我們學校的老師。

他今年已經快70歲了,但他的小孩現在才差不多20歲。

他曾經開玩笑的說,每次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他兒子都會覺得特別不好意思,因為別的同學會以為來的是自己的爺爺。

老師說,他老婆年輕的時候不想生孩子,兩個人都是從事藝術領域,師娘是個女強人,他們決定婚後採取丁克模式,不生小孩。

但後來他們還是改變了主意,只是寶寶降生時,他們已經逼近50歲了。

到了50歲的年紀,生育也面臨著更高的風險,而在養育小孩的問題上,他們也發現,與孩子的代溝的確比一般的家庭來得要更大。兒子非常叛逆,這讓他們感到一籌莫展。

關於不想生孩子的問題,我認為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對錯問題。

這是一種人生的決策,而這個決策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伴侶的人生還有父母的人生。

不想生孩子,是每個人的權利,沒有一條法律可以剝奪這項基本的人權。

只是在一個集體主義的文化下,一個人選擇自由的權利常常與他人的感受會發生衝突。

你真的確定你不想生嗎?——萬一以後想生了呢?你有考慮過你父母的感受嗎?你不想生,你的伴侶想生,而且你很愛TA,你要怎麼選擇?人是一種自利的動物,我們在思考討論這個問題時,事實上,也是一種價值的權衡。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何根據自己真實的條件,去做出理性的決策,才是這個問題的真正價值。

別犯基本歸因錯誤

如果你不想生,伴侶也不想生,經濟條件也非常寬裕,事業情感也有充分的寄託,那麼不想生孩子,是一個無需糾結的決定。

這是誰?

這是李健。

如果你不想結婚,事業有成,名利雙收,在自己熱愛的事業裡找到了自己的一生的情感依託,那麼不婚不育,也不會影響到人生的幸福感。

這是誰?

楊麗萍。

每次在討論這些問題時,很多人都會拿出一些名人的觀點事跡來論證自己的看法。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基本歸因錯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它指的是,我們在對他人的行為進行歸因時,會傾向於高估一個人內在因素,而忽視外在情境的作用。

也就是說,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些名人們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以及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的作用,而傾向於認為,他們做出這種決策,是由於他們追求自由的精神。

2006年,有一篇新聞報導。

杭州丁克家庭悄然回歸傳統 生兒育女過平凡生活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新聞了,但也反應了在「丁克」文化洗禮下所產生的一個問題——高齡產婦的增加。

儘管崇尚自由的個人主義,但在一個集體主義的文化中,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有更大的回歸傳統的可能。

35歲的王先生,兩口子都是杭州某高校的教師,他們原本決定選擇丁克的婚姻模式,但有一天,路過兒童公園,看見小孩子可愛的模樣,王太太突然改變了決定,生了孩子,回歸到傳統的家庭。

當決策發生改變時,時間成本的損耗就可能意味著風險的增加。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需要我們對於所處的環境有著更加清醒的認識。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矛盾

在這個問題的有關討論裡,能夠看到很多關於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PK的觀點。

自由VS自私,兩種態度都有不同的陣營在對壘。

事實上,從個體的角度出發,「自利」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唯一的生存動機。只是在不同的指導思想下,個體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傾向。

崇尚集體文化的人,會認為個人的決策,需要更多的考慮到他人的感受,因為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更加有助於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本質上,也是「自利」的。

而崇尚個人文化的人,會減弱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更加從個人感受的角度出發,去選擇與決策。他們的「自利」動機會更加外顯。

不想生孩子,這件事情,不一定是自私的,但它一定是出自於一種「自利」的動機。

只是人往往很難去對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做出理性的決策,我們常常會被一些片面的思想引導,聽從我們內心的偏見,用偏執的方式思考。

我的老師雖然是老來得子,也遇到了教育以及生活上面的種種問題,可能內心也有一點點遺憾吧,有時候也會說,如果當初早一點點生小孩,現在孩子也已經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了。但他們也不會為此感到後悔,目前的經濟條件,也能夠支撐起家庭良好的生活。

人生的每一個決策,都有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

我們對於自己所做的決定,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忽視外部的社會環境,「盲目樂觀」是每個人身上都會存在的一種決策偏差。

生不生小孩,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自由。

只是,我們不要一味的去聽從一些潮流的聲音,而要更多的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條件、人際關係以及外部的環境,是否能夠支撐自己的人生選擇。

人生不可能沒有遺憾,但充足的思考,能夠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遺憾。

相關焦點

  • 不想結婚怎麼了?不想生孩子有錯嗎?|來自女人的質問
    今天看到一個網友的問題:不想結婚怎麼了?不想生孩子有錯嗎?她說男人根本不懂得女人生孩子的艱辛,大部分男人都覺得女人生孩子好像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產後抑鬱,產後帶孩子,產後工作再忙還會回家做家務。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今天只是回答下這位網友的問題。不想結婚當然沒什麼,不想生孩子當然也沒有錯。
  • 年輕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丁克族的現狀,不生孩子老了後悔嗎?
    其實丁克也分主動丁克的和被動丁克的,主動丁克指的是,為了享受自由的生活,為了追求事業,不想被孩子牽絆,最終選擇不生育。被動的丁克,指的是夫妻想有孩子,但是由於身體的原因無法生育,或者生育孩子後又失去了,最終導致丁克的情況。那麼,我國第一批丁克家庭的現狀怎麼樣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下吧。
  • 李健回應丁克被怒懟:不想生就把你老婆讓出來!不生孩子有沒有錯
    李健是一個實實在在且乾乾淨淨的歌手,他為人真誠,一個諾基亞都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這麼樸素的一個人,卻因為不想生孩子,遭到指責。在李健和孟小蓓結婚的時候,兩人就堅定了不想要生孩子這個想法,但是時隔多年,46歲李健又在再次被問:「為什麼不要孩子?」
  • 到底是什麼,讓現在年輕人不想生孩子?
    到底是什麼讓現在的年輕人不想生孩子?這個問題,每個人給出自己的答案。80年代添雙筷子 如今要半輩子積蓄——陳楠 33歲 年薪50萬 女兒6歲 伴隨著早教行業在國內的興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驅使著陳楠,孩子在襁褓中便被帶去上各種早教課。
  • 女生25歲和30歲生孩子各有什麼優缺點,答案全在這裡
    到聚會這天,大家都聚齊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當年的校花陳潔,已經沒有當年那種讓人一見鍾情的樣子了。23歲的她,不想談戀愛不想結婚,只專心工作。等到了30歲才想起了要孩子,現在被兩個孩子折磨的已經邋裡邋遢。我們不由得感嘆,早生孩子和晚上孩子真的不同,而且答案全都寫在臉上了。
  • 《另一個女人》:30歲時為事業放棄生育,50歲時,她後悔了
    30歲的時候我什麼也沒有想,他們都不相信。他們說我40歲就會垮掉,但他們又錯了,我從來沒有這樣過。然後他們又說我到了50歲一定會傷痕累累,這次他們說對了。——《另一個女人》丁克DINK,英文為Double Income No Kids,意思是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但不要孩子。
  • 你為什麼不想生孩子?
    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家庭生育率和他們的收入有非常強的相關性,這一現象不止出現在美國,全世界都有一樣:越有錢,越不想生孩子。甚至美國有導演為此拍了一部電影叫《蠢蛋進化論》。5年過去了...我們的進化不再向著更強進發,轉而向更願意生,更能生孩子進發,所以在電影裡,人類的智力會在五百年內直線下降。。。。既然全世界都是越有錢過得越好越不想生娃。正越來越有錢的中國,當然也一樣。
  • 韓劇《Oh My Baby》將映,39歲剩女想生孩子不想結婚
    張娜拉,81年的人,今年剛好39歲,而39歲的張娜拉,在新劇《oh my baby》中飾演的也是一個39歲的單身女人。39歲,在很多人看來已經無疑是大齡剩女的存在了,而在這些大齡剩女心目中,其實也是一直都在期待愛情的,張娜拉在新劇中,就是一個因為一直期待愛情,但是愛情卻沒有到來的,轉而期待生孩子,對結婚不抱希望了,結果3個男人出現在了她的生命中。
  • 生育率很重要,但我還是不想生孩子
    當越來越多人往自己孩子身上堆教育資源時,你就也不得不也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否則孩子真的會「輸在起跑線」上。都想自己孩子長大以後做領袖做精英,不想孩子長大以後平庸被埋沒。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家庭生育率和他們的收入有非常強的相關性,這一現象不止出現在美國,全世界都有一樣:越有錢,越不想生孩子。
  • 男人可以選擇不生孩子,那么女人可以選擇不生孩子嗎?
    可是現實生活中可沒有那麼溫柔以待,女人不生孩子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就像看待怪物一樣,女人不生孩子有錯嗎?說好了一起做丁克,你去逼著我生孩子身邊有一個朋友小西就是丁克一族,她從上學那會兒,就告訴我們以後不會生孩子。我們還調侃她:你以後就孤獨終老吧。
  • 明星夫妻丁克11年,丈夫50歲時重新計劃生子,如今兒子8歲了
    明星夫妻「丁克」11年,丈夫50歲時重新計劃生子看過電視劇《大宅門》的觀眾對「李香秀」應該很熟悉,這個角色是演員謝蘭飾演的,後來,謝蘭就嫁給了演員師小紅,為了自己的演藝事業,謝蘭和丈夫商量完,決定不要孩子, 這對明星夫妻丁克11年後,終於後悔了。
  • 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首批丁克族步入老年,他們後悔了嗎?
    所以很多孩子在20歲出頭就會面臨爸媽的各種"催婚",但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都非常大,他們也不是不談戀愛和結婚,而是沒有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沒有金錢來支撐。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丁克",劉嘉玲和劉曉慶便是最早的一批"女丁克"。劉嘉玲和梁朝偉也是娛樂圈的一對模範夫妻,兩個人現在已經50多歲了,但是他們依舊沒有選擇要孩子,很多網友對於他們不要孩子這件事情也進行了很多猜測。在早年間劉嘉玲和梁朝偉是想過要生孩子的,但是因為兩個人自身的一些原因,最終就放棄了要孩子的想法。
  • 我不想結婚,只想生孩子,怎麼就丟臉了?
    對於父母那輩來說,愛情可以沒有,但婚姻必須有;對如今的80、90後來說,愛情必須有,婚姻可有可無。我們為什麼要結婚,結婚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一直讓我無法找到答案。我曾經問過母親這個問題,母親的回答則讓我很意外,她表示大家都結婚了,如果自己如果不結婚就會成為鄰居的笑話。
  • 楊麗萍選擇不生孩子孤獨一生有沒有錯?善良的人應該這麼做!
    直到今天看評論,還有人在討論一個話題,楊麗萍有沒有權利不生孩子而選擇孤獨一生?對此,我覺得好奇怪。這個話題不應該存在。因為你不是楊麗萍,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有怎樣的處境,才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不認同,但若你善良,請不要說三道四。1 每一個你不贊成的選擇,背後都可能有沉重的無奈。
  • 李若彤:後悔沒有結婚沒有生孩子,後悔因為愛情放棄事業!
    魯豫問李若彤:你有沒有後悔過沒生孩子李若彤:後悔,真的,如果我有孩子的話我肯定是一個好媽媽!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十年,可是十年的妥協和隱忍並沒有換來一紙婚約,而是男友提出的分手。李若彤直言自己在星途的運氣一直很好,產量不多,可是造就經典!復出時基本沒什麼水花,容顏衰退,時不時炒炒小龍女的冷飯,大好事業因為愛情而停滯不前。 隨著女性越來越獨立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比起之前大多數的女星最後的歸宿都是富商或者大亨,然後潛心做全職太太。
  • 「一輩子不生孩子,晚年什麼感覺?」3個65歲丁克女人說出心裡話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道: 無論丁克還是生孩子,都是自利行為無疑。但這種自利能否歸為自私?看「權界」在哪裡。 舊時代的宗族社會,沒有子女,老人就得不到供養,家族就無法存續和壯大;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俗約中,丁克是自私。
  • 日本人:年輕時不想結婚,想結婚時,卻沒有合適的人
    圖表1上圖是日本從1965年到2015年的關於「50歲時男女未婚率」的調查,在1985年以前,日本女性的未婚率稍微的高於男性,但是1985年以後,男性的未婚率逐漸升高,到了2015也就是說,50歲的日本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未婚的!女性的未婚率同樣也在升高,不過增加速度趕不上日本男性。2015年日本的50歲人口大約是86萬人,簡單的算一下,男性約有21萬人未婚,而女性約有13萬人!而實際,日本未婚的「大叔」有很多,男性婚姻在日本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這就是現狀。
  • 因為老婆不想生孩子,老公就能起訴離婚了嗎?法院最後這樣判……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女性的觀念不斷在轉變,開始有很多女生選擇不生孩子,《中國年輕人生育意願報告》曾顯示,2017年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723萬,比2016年減少了60萬左右,可以推測,80、90後的生育意願已經明顯下降。
  • 62歲楊麗萍被噴,女人的成功是看有沒有生孩子?
    前陣子舞蹈家楊麗萍上了熱搜,起因是楊老師在平臺上傳了一段視頻,底下一個網友評論:「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所謂活出了自己都是蒙人的,讓你再年輕30年,到了100歲,你的容顏還能保持30歲的樣子嗎?即使你再美再優秀都是逃不過歲月的摧殘,到了90歲,你享受不了兒孫滿堂那種天倫之樂。」
  • 「結婚不生孩子錯了嗎?」一個90後,來談談自己的生育觀
    01早上起來的時候,看到一個熱搜話題:結婚不生孩子錯了嗎?原是網上有一個帖子:「我跟老公結婚有一年多了,但是一直沒有要孩子,結婚前我也明確說過不喜歡生孩子,當時老公也同意了,現在婆婆非要我給他們家生一個兒子,讓我給他們家傳宗接代,難道女人結婚就一定得生孩子嗎?不生孩子就是我們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