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半年總結都會拖到第二年動筆已經成為了一個慣例。很多時候希望自己可以儘早抽空寫完,但往往事與願違。而進入2020年,事與願違的狀況有增無減,現實中陸續發生的悲劇足以構成另一篇「恐怖片總結」,當中的情緒已經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
我明白這篇文章來得不合時宜,但寫恐怖片總結可能是我目前少數能抱有熱情堅持做下去的事情。當然我也不想誇大恐怖片對自己有什麼意義,電影終究不是重要的。只是說,恐怖片很多時候看似殘酷粗暴,教會我們的反而是敬畏生命與自然。所以還是樸素但又奢侈地,祝願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有了第一部的成功,《小丑回魂2》在製作上顯然升級不少。但比起首部,這部續作對很多觀眾來說可能會產生不小的落差感。
《小丑回魂2》
它的優缺點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小丑回魂》原著的下半部和第一版電視電影的後段改編本就頗受爭議。你可以說敘事節奏變得冗長,但這已經是刪繁就簡的前提下最忠於原著的改編;你可以說反覆堆砌的、總是止於「虛驚一場」的驚嚇橋段容易讓人感到疲軟,但又不得不承認這些恐怖段落的視覺特效與造型都特別好;你也可以說成年人作為主角難以擔起那種八十年代少年團恐怖片的純真和趣味,但角色間的友誼與成長依舊刻畫到位。而無論怎樣都好,《小丑回魂2》仍然是2019年最賣座的恐怖片。
《小丑回魂2》
作為《閃靈》的續集,《睡夢醫生》面臨著兩種挑戰:小說原著的改編與電影版《閃靈》的光環。邁克·弗拉納根則十分穩妥且用心地平衡好兩者的關係,在儘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現原著故事的同時,也不忘對庫布裡克版的致敬(角色、布景與情節的還原)。
但是衝著原版《閃靈》並以此為標準來看待這部作品的觀眾難免會有些失望,《睡夢醫生》成為了一部傳統的劇情片,沒有保留《閃靈》中耐人尋味的迷宮般的氛圍和豐富的解讀空間。
整個「閃靈」的故事已經發展成超能力者的正邪鬥法,但至少故事也足夠精彩,內核仍是弗拉納根拿手的《鬼入侵》式情節,即主角如何面對「過去鬼魂」的糾纏,撫慰往日創傷。甚至史蒂芬·金本人都表示,看完這部電影後,他對庫布裡克版《閃靈》產生了好感。
史蒂芬·金說《睡夢醫生》改變了他對《閃靈》的看法
《睡夢醫生》
跟史蒂芬·金有關的恐怖片不止兩部,《高草叢中》就是出自他和兒子喬·希爾共同創作的小說。影片由一個鬼打牆般的靈異怪事,牽扯出時空交錯的科幻高概念,再到最後指向不可知的神秘主義,一波三折的發展扣人心弦;再加上《心慌方》導演文森佐·納塔利發揮其擅長的「低成本小格局」的執導能力,懸疑驚悚的視聽氛圍把握得當。而故事的謎團一如片中誤闖的高草叢,觀眾需自行摸索前行,細細解讀。
《高草叢中》
《小丑回魂》的孩童們已經長大,新一輪「小鎮少年物語」則由《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接棒。雖然故事不算新鮮,但勝在不同鬼怪的造型及其登場橋段,非常獨創和精彩,可以說片子在PG-13的尺度內已經把驚悚效果做到了極致,相當程度上得歸功於吉爾莫·德爾·託羅的監製。
《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
而導演安德烈·艾弗道夫對恐怖場景的氛圍營造,是從前作《無名女屍》延續下來的優點,即一種「橡皮筋越拉越長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斷掉」的緊張感。此外,對老恐怖片的密集致敬以及影片本身的復古感,也別具特色。
《在黑暗中講述的恐怖故事》
作為一部R級恐怖片,《巨鱷風暴》能進入國內院線實在難得。遺憾的是某些大V不當的宣傳讓國內普通觀眾對本片有了錯誤的預判,導致評價血崩。該片的厲害之處,不是光憑這個看似簡單無奇的故事就可以感受到的,其高效的敘事、緊湊的節奏、驚險的氛圍、紮實的劇作以及好幾處精彩的場面調度,遠非一般的自然生物類恐怖片能達到的水準。驚嚇點的設置也很是奏效,還有少許惡趣味。昆汀曾經在12月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年度最佳的三部電影是:1.《愛爾蘭人》2.《巨鱷風暴》3.《睡夢醫生》,顯然這選擇並不單純是他在趣味上的認可。
影片的完成度足以可見這位曾憑各種B級血腥片在圈內小有名氣的導演亞歷山大·阿嘉,在多年低成本恐怖片的嘗試下換來的成熟與進步,諸如《高壓電》《新隔山有眼》等前作早已不夠用來詮釋他。
《巨鱷風暴》
豪門新婚夜變成瘋狂廝殺遊戲,《準備好了沒》就是這樣一部好玩的恐怖喜劇。其實反殺不如想像中過癮,但比起《你是下一個》這類「強化主角光環徹底爽一把」的普遍開掛設定,《準備好了沒》倒像是一次「反套路」的做法,在一路驚心動魄的逃生過程中偶然迸現幾處幽默、意外的橋段,所有抓狂情緒凝聚成一句「僕街有錢佬」的怒斥,甚至在最後迎來一個更加WTF的結局,戲謔感十足。而最搶眼的莫過於女主角薩瑪拉·維文的表現,她在這幾年恐怖片中的出演都令人印象深刻。
《準備好了沒》
如果說《遺傳厄運》是屬於家庭關係的噩夢,那《仲夏夜驚魂》則把這場噩夢擴大到群體人際關係上。阿里·艾斯特的掌鏡技藝之高在這部新作有了更多的體現,他這次的創作突破了恐怖類型片的固有模式,但也註定不會符合大多數人口味。
影片獨特之處在於以強烈的白晝、精緻的構圖與清新的場景,緩緩掀開一場邪惡病態的異教奇觀。這種具有衝擊力的反差,配合片中怪異繁複的獻祭儀式、反常失序的倫理道德以及角色迷惑錯亂的精神狀態,給觀眾帶來的是高度的不適感。
《仲夏夜驚魂》
《燈塔》未必講好了一個「故事」,卻意外帶來一種近乎魂飛魄散的體驗。導演羅伯特·艾格斯依舊擅於從自然環境中提煉出可怖絕倫的視聽氛圍,並逐步將角色推向毀滅。但有別於前作《女巫》克制內斂的氣質,後半部完全是如驚濤拍岸般對心智的猛烈撞擊。
孤獨、欲望與幻象在封閉的小屋內化為混沌,燈塔上的光蠱惑著身處黑暗的失智生物,這無疑是對「洛氏恐怖」的絕佳繼承。黑白復古的影像以及多處對藝術與神話的運用能看出艾格斯的造詣之高。威廉·達福與羅伯特·帕丁森兩人的對手戲也尤其出彩。
《燈塔》
至於最後這部華語恐怖片,恕我不便說太多,原因大家都懂。影片在故事及其鋪排方式上其實缺點很明顯,但對原作的布景及壓抑氛圍還原得相當出色,主題表達上也足以喚起觀眾對當下的反思。真正恐怖的反倒不是什麼妖魔鬼怪,而是角色所處的時代背景。更重要的是,它的票房、口碑及獎項,以及在放映當時引起的討論(其實本片在島上也爭議很大,討論非常激烈),可以說創下了近十年華語恐怖片裡一時無兩的紀錄了。
其實《兇機惡煞》在不安氛圍的營造上還算不錯,這種如影隨行的未知恐懼其實在導演口碑不錯的前作《陰影之下》中就可以明顯感受。不少身體異變的描寫也有點柯南伯格的感覺。但劇情發展、敘事節奏和角色塑造還是處理得過於潦草,虛張聲勢。即便有艾米·漢莫、達科塔·詹森這樣炙手可熱的明星參演也於事無補。
《兇機惡煞》
同樣是大牌出演但成片不佳的,還有加裡·奧德曼的《瑪麗號》,老套的故事與驚嚇手法加上故弄玄虛的敘事始終讓人無法入戲。另一部比爾·斯卡斯加德與麥卡·夢露主演的《惡棍》開了個有意思的頭,可惜後續劇情一路洩氣,笑料也比較無聊,全片或許也就剩下兩個可愛的主演值得一看。
《惡棍》
上一部《鯊海》至少還有幾處令人窒息的記憶點,比如主視角切換的深海懸崖戲、照明彈閃出周圍一堆鯊魚的橋段等。《鯊海逃生》則完全喪失了那種壓抑氛圍,只是一堆了無新意的驚險橋段以及幾個沒人在乎的作死角色。水下古城的場景也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全片最後還要落腳於突兀的姐妹情深,實在傻氣。
《鯊海逃生》
《寂靜之地》的兩位編劇重操導演舊業,帶來了這部《驚魂鬼屋》。影片在布景和機關設計方面還算吸引人,困室逃生的情節亦緊張刺激。問題是整個故事設定立不住腳,起因背景欠缺交待;反派能力太弱,殺戮橋段無甚新意。當然如果你只想看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密室殺戮橋段大合集的話本片其實是還可以的選擇,但整體來說只能算是一般般的青少年虐殺片。
《驚魂鬼屋》
《倒忌時》屬於那種「新瓶裝舊酒」的恐怖片。App殺人的概念初看新穎,且帶點《死神來了》的感覺,但執行起來仍撐不起一部長片,還留下一堆槽點。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嚇人手法都過於寡淡,本質上還是惡魔殺人的陳詞濫調,屢見不鮮。不過有意思的是,觀眾真的可以下載到 Countdown 這款 App,算是給銀幕外留下的一顆恐怖彩蛋。
《倒忌時》
《找到你了》其實硬體過關,如攝影和配樂等,懸念感也做得挺足,其實還是可以一看。但整個劇情在後半段對前半段以視角轉換的方式再次演繹後,不僅吸引力驟減,還顯得刻意為之。所謂的反轉較為生硬,人物行事邏輯也缺乏說服力。全片給人一種「先想好了一種敘事結構,再往裡面強塞了一個懸疑故事」的感覺,離佳作還是有一段距離。
《找到你了》
續作方面,曾經推薦過該系列首部的《地獄屋3》早已榨不出任何新鮮味道;《達令之罪》試圖續寫拉齊·馬凱的《女人》,卻只是一次無趣、膚淺而又莫名其妙的強行續;《千屍屋3》延續了羅布·贊比一貫的粗糲、瘋狂與重口味,但恐怕只能討好老粉;《喪屍樂園2》則帶著暌違十年的原班人馬,再續首部主題樂園式的狂歡以及反傳統的惡搞精神,還加入了有趣的新角色,可惜無論是橋段還是角色關係都處理得較為刻意,故事也變得索然乏味。一些所謂的笑料和玩梗,雖然還是有不錯的娛樂效果,但或許更適用於十年前。
《喪屍樂園2》
聊聊下半年幾部評價不佳的翻拍作品:新版《異世浮生》無論在表演、故事還是內涵表達上都遠不及舊版,只能說拋開舊版去看還勉強過得去。新PG-13版的《黑色聖誕節》則簡單粗暴地上演了一場全女性反殺的戲碼來強行貼女權的熱點,極其尷尬。加拿大 Sosak 恐怖姐妹花翻拍的新版《狂犬病》相對好一些,肢體變異的造型效果還不錯,整體感覺比柯南伯格版更瘋狂,奈何通篇的廉價質感以及糟糕的敘事節奏令其淪為下乘之作。
《狂犬病》
兩部同樣是以荒島為背景的恐怖片在這裡提兩句:《荒島甜心》有著較好的聖丹斯口碑,在爛番茄拿下了94%新鮮度,前半段女主角獨自求生和躲避怪物時也有尚佳的橋段和氛圍,然而片子越往後發展越沒趣,徒剩笨拙的人獸對峙;執導過《車庫驚魂》《殺人狂魔》的弗蘭克·卡方也悄無聲息地拍了一部《獵物》,然而片子全方位平庸,拎不出什麼值得誇的地方。
《荒島甜心》
從《黑司祭們》到這兩年出現的《鬼客》等劇集,韓國在學習西方驅魔題材的路上越走越遠,下半年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兩部驅魔片。《陰曹使者》在製作上可見水準,衝著演員或許值得一看,但片子更像是一部有著驅魔元素的超級英雄片,令人提不起太大興趣,最後以肉搏的方式驅魔也很牽強。另一部《變身》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對不同家庭成員被附身時的刻畫也算精彩,但片子歸根結底還是千篇一律的驅魔片模式,過目即忘。
《變身》
日本這邊,中田秀夫先後推出兩部新作《養殺人鬼的女人》和《貞子》。前者喧賓奪主且無意義的情色元素已經完全與「恐怖」扯不上關係,「事先張揚」的精分設定也導致後續發展不再有任何意料之外的驚喜;後者已經不想再多說啦,希望中田秀夫放棄自己一手栽培的貞子姐姐,少拍這種胡攪蠻纏的自砸招牌之作。
《養殺人鬼的女人》
Netflix萬聖月推出了幾部恐怖片。除了前文提到的《高草叢中》,《禁閉男童》也是一部可以聊聊的片子。故事講述一名患有未知怪病、只能與外界隔絕的男童,在父母的安排下來到一棟徹底清潔的房子進行治療,然而一次次的見鬼經歷令他開始懷疑這個地方不對勁。影片在前半部懸念感十足,也能拎出幾場還不錯的驚悚橋段,但最妙之處在於真相的揭曉,也算是開拓了一種同類題材的新玩法,頗有反彈琵琶之妙。
《禁閉男童》
園子溫的新作《在無愛之森吶喊》同樣來自Netflix。影片取材於日本史上著名的「北九州監禁殺人事件」,遍布全片的依舊是園子溫的強烈個人風格和以往作品的經典段落,以一貫的奇情、血肉和癲狂,將角色裹挾得聲嘶力竭。當然不習慣園子溫的未必會喜歡本片,但年近六十仍能保持這股蠻勁兒還是令人佩服。在他的宇宙裡,一切都是自由的、用盡力氣的,但最終也都是走向虛妄的。
《在無愛之森吶喊》
露皮塔·尼永奧主演的《小怪物》是部輕鬆可愛的喪屍喜劇。雖然單純從喪屍片的角度來看,影片沒拍出什麼新東西,但其喜劇效果通過有趣的角色塑造、詼諧的對白情節以及好聽的音樂表現得非常到位,在保持孩童般的純真之餘,也兼顧屬於成人世界的血腥與殘酷。順帶一提,這種「兒童+喪屍」的組合總能正中下懷,像《殭屍小屁孩》《童軍手冊之殭屍啟示錄》都是個人很喜歡的恐怖喜劇。
《小怪物》
《血親》講述一名心理醫生夜晚變成殺手「伸張正義」的故事。雖然劇本略顯薄弱,但從構圖、打光、剪輯及合成器配樂可以看出本片對視聽的精緻追求,情節與畫面有特別大膽、挑釁的地方(據說在 FrightFest 上映的是尺度更大的NC-17版),甚至還有對希區柯克《驚魂記》的致敬以及德·帕爾瑪手法的借鑑。本片亦是喜劇出身的西恩·威廉·斯科特第一部以男主角身份出演的恐怖片。
《血親》
《三層樓的女孩》稱不上多優秀,但也是一部「小驚喜之選」。影片並非尋常的鬼屋題材作品,而是將粘稠怪異的生命力實實在在地賦予到這棟房子之中——口器、體液與血肉等一應俱全;並以復古慢熱的基調,如撕傷疤般緩緩揭開背後的黑暗歷史。角色魅惑的性感與房屋本身的性暗示互相呼應,鬼怪造型以及肢體殘痛的描寫也較為驚人。
《三層樓的女孩》
《丹尼爾不是真的》講述有精神創傷的男主角重新喚醒了童年時期的幻想朋友,這位朋友能在他失意時給予幫助,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危險的一面。其實「人格分化」的題材不少見,但本片將這種人格對峙、掙扎和轉換的過程以及主角內心世界具象化成一幕幕恐怖奇幻的情節,包裝成一個惡魔奪舍的故事,即使技法有不太成熟的地方,卻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效果。
《丹尼爾不是真的》
《漁槍》講述三位好友出海時意外被困遊艇,在缺乏食物及無人救援的焦慮驅使下,三人關係開始惡化,不為人知的黑暗秘密也被一一揭開。本片在極小的格局內塑造了一段波蘭斯基式的三角關係,以此不斷推動故事發展,並直指人性陰暗面以及情感關係的虛偽與脆弱。不時插入的黑色幽默也與片子本身的驚悚氛圍平衡得當,幾處情節上的小反轉也稱得上巧妙。
《漁槍》
照例聊兩部B級片:《撒旦的恐慌》血腥度很足,邪法怪術也十分奇特,離譜的反派角色和具有反差感的現代日常元素則不斷為這場本該莊重嚴肅的獻祭儀式製造出不少笑料,再加上明快的節奏,算是尚可一看的低成本作品。
爛番茄100%全鮮的《掠奪者》是部智障歡樂的恐怖喜劇,講述一名女高中生意外懷上外星怪物的故事。青春片的基調、利落的剪輯風格、無釐頭的笑點以及各種惡趣味的情節帶來不錯的娛樂效果,怪物形象和殺戮橋段也非常復古粗暴,深得B級片的惡搞精神。
《掠奪者》
巴西的《食人俱樂部》講述一對上流的夫婦喜好食人,某天意外撞見了食人俱樂部主席兼國會議員的秘密,而這個秘密將置他們於死地。片子如同一篇精巧的短篇小說,雖然情節簡短但卻諧趣橫生,以黑色幽默的口吻,用尺度頗大的性與暴力以及生動形象的角色刻畫來諷刺權貴階級與政治狀況,完成度較高。
《食人俱樂部》
愛爾蘭的《通靈車教》將獨特笨拙的冷幽默注入驅魔片,產生詼諧可愛的反類型效果,甚至玩梗《驅魔人》。影片對「鬼」的常規形象和設定進行顛覆:它可以是人類模樣,也可以附身在一個烤麵包機或是垃圾桶,被附身者還會吐出黏稠乳白色的「靈外質」,格外有趣。角色塑造也都相當討喜。
《通靈車教》
德國的《盧茲》如同上半年聊過的《奪命霓裳》,用復古迷人的視聽風格再現邪典鉛黃電影的風範。本片另類之處在於極具實驗性的敘事手法,於單一場景內以時空交錯的方式呈現了一樁惡魔附身的事件,並配以迷離虛幻的配樂、剪輯與視覺效果,達成一種詭譎的觀影體驗,或多或少算是拓寬了恐怖片的語境。
《盧茲》
最後聊一部《地獄之門:最致命的電影》。該片基於這樣一個都市傳說:1970年,一家製片商用真實的古老咒語作為臺詞拍攝一部恐怖片,結果片場頻頻出現靈異事件,還有工作人員離奇死亡,首映會更有許多觀眾感到不適。一系列難以解釋的現象導致片子無法如期上映,直到如今,導演才將這部電影正式帶到觀眾面前。
本片呈現的便是當年這部「被詛咒的電影」。片頭片尾還穿插了各種電影製作者對這部影片的評價和分析,挖掘出更多駭人事實。片子本身質量不算高,但這種半偽紀錄的玩法還是挺有意思的,對老片年代質感的還原也十分到位。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相信這是真的。
《地獄之門:最致命的電影》
2019年就先這樣啦!有值得一提的其他作品也歡迎補充。今年的片子也非常精彩,幾位靠譜的恐怖片導演會帶來一些新作,包括《無盡》倆導演的《同步》、《晚安媽咪》導演的《鄉間小屋》、埃德加·賴特的《Soho區驚魂夜》、雷·沃納爾的《隱形人》以及溫子仁的《惡性》。
新版《隱形人》的口碑非常值得期待
2020年還會迎來幾部續集:三月的《寂靜之地2》不知內地能否實現同步上映;五月的《電鋸驚魂9:螺旋》也在最近釋出了新海報和預告;下半年的《釜山行2:半島》估計又要成為一部恐怖片爆款;換了導演的《招魂3》也是一半期待一半擔心;萬聖節前還會有麥可回歸《月光光心慌慌:殺戮》。
還有很多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具體BtoZ打算另外寫一篇前瞻文再詳聊一下!另外被稍微耽誤的年度混剪也會隨後上線~ 其實寫總結文真的好累啊,不過想想每年都有那麼多新的期待還是讓人感覺生活會好過一點。當然我知道今年將會是個不容易的一年,但也請大家務必要堅持下去,並且不要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