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月末六月初,堪稱黃油愛好者的福利月——但在其他玩家們流連於蓮華的時候,我在和同事閒談間意外得知了一款被他稱為「啟蒙級作品」的經典國產小黃油——《紅樓夢之十二金釵》。
這是一款智冠科技1998年發行的成人向Galgame,也是許多人記憶中的國產「末代」精品黃油。
只要讀過《紅樓夢》的玩家想必都能意識到,相比西遊三國水滸,紅樓要改編成遊戲,難度顯而易見的更大。除了文字冒險,我也實在想不出它還能做成什麼類型遊戲。
《紅樓夢》相關遊戲多以AVG為主,比如2010年的《林黛玉與北靜王》
但是遊戲類型受限,並不代表遊戲本身受限。做一個能在屏幕上攻略大觀園裡姐姐妹妹們的黃油,顯然還是有誘惑力的。
不過如果在網上搜索這個遊戲,你很快會發現由於年代久遠,玩家對這款遊戲的討論異常的少。然而哪怕是這極少數網友的反饋,也能輕易劃分出兩部分觀點:一部分人提到這款遊戲頗為懷念,另一部分人則對其有違原著的常理內容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對原著的褻瀆。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網友反饋很少,但想要搜索到這個遊戲的攻略卻是輕而易舉,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看起來這很符合一個黃油的生存哲學。
隨後,我試著和身邊一些頗有經驗的老玩家聊起這款遊戲,結果不少人還真玩過——在他們的話語裡,這並非一個被時代淹沒的濫俗之作。
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在那個年代,一個國產紅樓Galgame會是什麼樣的?
千禧年前後,堪稱國產單機遊戲的出產巔峰,那時紅極一時的不僅有《仙劍奇俠傳》為首的RPG,也有《流星蝴蝶劍》《刀劍封魔錄》這樣的動作遊戲,種類繁多,質量上乘。
而在Galgame領域,於1998年面世的DOS版《紅樓夢之十二金釵》(下文簡稱《十二金釵》)正是在那個年代百花齊放的遊戲產業下誕生的。
提起其發行商智冠科技,玩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早年享有盛名的「群俠傳」系列等,但可能不知道智冠也對Galgame下過手。
根據現有資料考古來看,1997年發行的《金瓶梅之偷情寶鑑》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文字冒險黃油,這款遊戲的製作方,正是智冠科技旗下全彩狼工作室,也就是之後做《十二金釵》的哪家。
可惜的是,Galgame在國內並不是熱門遊戲類型,在漫長的二十年時間裡,這樣一款年代久遠的作品只能漸漸埋藏於人們的記憶中。
在一位好心網友的幫助下,我獲得了遊戲的壓縮包。在反覆折騰了幾波後,終於成功用DOSBOX 0.72版本在Win10上運行了遊戲,而這個遊戲的玩法系統,就和它的運行環境一樣古老。
《十二金釵》一開始就提供給扮演賈寶玉的玩家一個「科舉考試」的主線劇情,在三個月的時間裡,玩家不僅要「好好學習」通過考試,還要按照劇情攻略居同樣住在大觀園中的姐妹們(不過這「十二金釵」並非原著中的十二釵)。
偌大一個大觀園,數十位姐妹的居所,完全沒有指引,玩家隨機選擇地點則會觸發不同的劇情和任務。
在缺乏提示的情況下,玩家只能不停地到處亂轉,花費大量時間來摸索遊戲的系統。因為要傾注的時間成本過高,不免讓玩家產生一絲「流程看不到頭」的絕望感。
另外,遊戲中的時間非常重要。由於幾乎不存在任務提示,劇情中每一位人物所提到的時間地點,玩家都需要記得清清楚楚——但問題就來了,以紅樓夢為原本的故事,顯然是多個人物同時推進劇情的,所以我只能手動記下人物時間地點。
不然一旦在某個時間沒有到達相應地點,就只能靠讀檔重新來過。
在王熙鳳線的流程中,我一度因為時間管理出了問題,錯過了月下綴錦閣之約。若不是通過攻略得知和嫂嫂的劇情關乎結局走向,我可能壓根就錯過了這條線。
極度缺乏提示,卻又有著嚴格的劇情觸發條件,《十二金釵》充滿了那個年代特有的硬核氣息。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在不求助攻略和修改器的情況下,整個遊戲體驗甚至有點災難。
但這並不代表開發者缺乏誠意。《十二金釵》所包含的養成元素不僅局限在女角色們的好感度上,你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八項數值,分別為:體力、才華、學業、靈氣、豪氣、人緣。
這八種數值對應各種活動,參加活動可以使某幾項數值增長,同時會使其他數值下降,例如習武會增長豪氣,但是會減少體力,玩家在流程中摸索到遊戲的數值變化規律後,將需要依據自己的目標對主角屬性作出選擇,也必須承擔選擇後的後果。舉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如果你的學業數值過低,則最終主線任務——科舉考試就會失敗。
根據玩家們的統計,《十二金釵》的結局數量至少有二十多個,而各項數據就是影響結局的重要因素。
當然,除去八項基本數據,真正貫穿整個遊戲大尺度情節、最重要的技能,其實是……
「黃帝九式」。
在從王熙鳳那裡拿到道具「風月寶鑑」後,主角會在夢中見到警幻仙子,此後她會在夢中授予主角這個技能...至於這「黃帝九式」是用來幹什麼的,大家顧名思義就好了。通過這個技能,你才能有機會解鎖「第十二釵」秦可卿的劇情。
為了發出圖片不得不加一點點聖光
攻略十二釵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不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她們聊天,而想在結局迎娶哪位中的哪一個,條件也並非是把對方好感度刷到最高就行了——因為釵黛兩位真·女主具有最高優先級,所以想要娶其他姐妹,還需要注意好感度數值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玩家把妙玉的好感度刷到最高,同時和其他人的好感度存在巨大差距,玩家最後還能當上和尚。當然了,想做這一步,和攻略其他姐妹一樣不容易。
從《十二金釵》頗為複雜的養成機制,不難看出它顯然不是衝著做個拔作去的。不過可玩性高並不能逃脫被指點的命運,把名著當藍本改成黃油,它註定難逃玩家們的嚴格審視。
《紅樓夢》原著出場人數975人,有稱謂者732人。而《十二金釵》的故事只有90多天,就不可避免地將登場人物縮減到30多人。在人物數量大幅度縮減的情況下,全彩狼工作室在原著基礎上加入了諸多衍生創作——這其中不乏很多刻意色情導向的內容。
儘管遊戲劇情大體上的邏輯是合理的,但全彩狼還是創作了不少「服務」性質濃鬱的小情節:
比如在原著中,秦鍾在元妃宣布省親前後就去世了,遊戲裡這兩個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被寶玉抓到私通;製作組讓史湘雲以劍客身份登場,還醉心於《九陽真經》,結果走火入魔讓偶然路過的寶玉佔了便宜——原著中能讓我與劍聯繫在一起的姑娘,想來想去也只有用鴛鴦劍抹了脖子的尤三姐,然而遊戲裡並沒有她什麼事。
感覺臺灣廠商對《紅樓夢》裡亂入本《九陽真經》很熟練的樣子
除此以外,就更不用說主角賈寶玉與十二釵之間更多的背德內容了。
但,作為一個「重生之我是賈寶玉」性質的遊戲,在《十二金釵》裡你能做的不止有黃油主角的「義務」——玩家可以暴打家暴男孫紹祖、替姐姐出氣,也可以考中舉人,完成任務,扭轉賈家原本沒落的局勢...
換個角度來看,即便劇情出入很大,但《十二金釵》作為《紅樓夢》的同人創作,和過去百年間多如過江之鯽的《紅樓夢》同人在性質上沒什麼區別。至於成人內容部分的設計——就算在原著裡,寧國府下人焦大被塞一嘴馬糞的時候也喊了一句「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嘛。
作為一個成人向遊戲,《十二金釵》可以說是把《紅樓夢》裡複雜的人物關係和隱晦的「背德要素」,巧妙地用Galgame的形式加以呈現,放在今天也不過時。
在Youtube上唯一一個關於《十二金釵》的測評視頻裡,播主驕傲地稱其為「臺灣HGAME頂點」,但也無奈地加了一句「無疾而終的最高心血」。
全彩狼工作室之後也曾推出過續作《紅樓續夢京華風雲》,並為智冠製作包括《尋秦記》在內不同類型的遊戲。
在這之後,盜版猖獗、網遊時代到來等種種因素,讓臺灣眾多廠商逐步放棄優質原創單機遊戲開發,曾經善於創新的智冠更是徹底放棄了單機遊戲開發。武俠和仙俠題材遊戲製作人轉向內地發展,而成人Galgame卻無處可退,幾近消失。
或許再過許多年,它也只能落個被遺忘的結果。在網友的反饋中,我能看到這樣的評論:
有人通過它學了姿勢。
有人為它翻了原著。
看起來,哪怕是這樣一個即將被時代忘記的遊戲,還是有不少玩家在等待他們那些年攻略過的十二金釵們歸來。
「她們都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