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準備、4年製作……在電影院因新冠肺炎疫情安靜了半年後,近期,迎來了一部「勁爆」的電影《八佰》,在前期點映時便已突破2億元票房,為之前略顯疲態的電影市場帶來了一輪觀影高潮。
8月21日,抗日戰爭題材電影《八佰》在全國正式上映。其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主角八十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就是梅州蕉嶺人。
電影把觀眾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時值1937年秋冬,日本侵略者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東北、華北相繼淪陷,作為華東重鎮的上海瀕臨失守。
此時,中國軍隊大部已經從上海撤守,唯獨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處,留下一個加強營固守,目的只有一個:通過誓死抵抗日本侵略者,展現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留守的任務交給了第88師524團的一個營。這支由團附謝晉元領導的守軍只有四百多人,但為壯聲勢,對外號稱有「八百人」。他們的任務是:死守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當時上海四家大銀行的儲備倉庫,這棟五層大樓的西面和北面都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邊是租界,南邊則是一條蘇州河。
背水一戰,四行倉庫是絕地,是孤島。
「八百壯士「,在死局中堅守了四天四夜。
與四行倉庫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暫時置身戰爭之外的租界。
北岸,是四行倉庫,槍林彈雨、孤軍搏命、血肉橫飛;
南岸,則是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霓虹閃爍、歌舞昇平。
讓南岸的人看到北岸的兵還在堅守,是這場死戰最直接的作用。
而四天四夜,八百壯士的戰鬥吸引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謝晉元在戰鬥動員中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是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現在我們四面被日軍包圍,這個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
電影正式上映後,梅州人的朋友圈掀起了一股「必看」的轉發風潮。不少梅州人在看過之後,給予電影高度評價,「驕傲」「感動」「震撼」「深受鼓舞」……網友們也紛紛留言,向這位客家人的驕傲致敬!
「太慘烈了,整個電影院都能聽到啜泣的聲音。」
「我們如今的歲月靜好,是曾經有人負重前行,感謝英雄們拼盡全力保護我們的國家。」
「謝團長真帥!指揮作戰的場景、捍衛國家尊嚴的決絕,最後掩護戰友渡橋的悲壯,都讓人為之敬佩!是我們梅州人的驕傲!」
當時的謝晉元不過32歲,上有老,下有小。他本是廣州國立高等師範的高材生,20歲畢業後卻選擇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後屢建奇功,最後成為這支「敢死隊」的帶領者。
作為梅州蕉嶺「抗日三英傑」之一,謝晉元出生於蕉嶺縣新鋪鎮尖坑村方塘子謝家祖居「儒林第」。
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環境的薰陶及正確的教育。在艱苦的條件下,謝晉元培養了剛毅、勇敢、忠誠、憨直的性格。
客家人素來崇文重教,謝晉元的父母也不例外。儘管家境貧寒,還是東拼西湊借錢供謝晉元上學。1912年村中創辦了育民學校,用新思想教育民眾,同時結合教學宣傳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進行「天下為公」的愛國愛民思想教育,謝晉元便從這時候開始接受新文化進步思想的啟蒙薰陶。
時隔80多年後的今天,在謝晉元故裡,他抗日愛國的英雄事跡,仍舊時常被人們講起,以激勵後人。
英雄已逝,精神長存。蕉嶺縣委、縣政府撥專款於1998年、2005年、2009年按原貌對故居進行修繕。2002年,謝晉元故居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列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了解謝晉元抗日英雄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基地。
如今,不少前來參觀謝晉元故居的遊客,都會被故居前小廣場上的謝晉元雕像所吸引,雕像下方刻著毛澤東的題詞「八百壯士,民族革命典範」。目光炯炯、神色堅定的謝晉元雕像凝望著遠方,正是謝晉元投筆從戎、為國奮鬥的生動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