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12歲少年直播唱歌,賺來的錢替媽媽還卡貸,收入是一家當中最多的,他快樂嗎?
隨著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直播經濟興起,只要一部手機,人人都有賺錢的機會。
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直播,咱們不討論,今天就來看看一個12歲少年,成為家裡「頂梁柱」的故事。到底是什麼讓他過早背上生活的艱辛。
男孩名叫舒奧華,天生一副好嗓子,僅用半年的時間,就擁有了40多萬粉絲。
每天晚上七點半直播一場,一場直播下來的收入,就能抵上一個成年人一個月的工資!
他的直播場所很固定,就在永康火車西站的廣場空地上。
媽媽每天都會開著電動三輪帶他到固定地點,幫他架起手機和電子琴,一隻麥克風,在媽媽的陪伴下,他不一會兒就能吸引一大波群眾圍觀並俘獲他們,手機裡更是有一大波粉絲準時候著。
經濟上的高收入,讓這個孩子充滿著自信和成熟
「我覺得我是(家裡的主心骨),因為這家裡面,就我收入最大。」舒奧華笑眯眯地很自信的說到。
可能跟長時間在網上直播,和成人交流的比較多的原因,聽他說話,總是透著這個年紀的孩子少有成熟。
感覺他在家也是很有話語權的。
金錢?夢想?
媽媽認為,現在奧華做直播,主要是鍛鍊孩子的音樂能力,跟養家無關。
當問起奧華直播的目的時,奧華這樣說到:「我哥哥就說是為了錢,不完全是,是為了自己的理想。」
他回答完,母親又補充到:「他也是為了走音樂這條路,音樂家是他的理想,將來能實現這個願望,他就能生活得更好,是不是?」
聽起來,覺得他們母子倆的規劃很好很清晰,但更像是用理想掩蓋對金錢利益的計較。
在採訪者的記錄中有這樣幾個鏡頭:
●奧華說起自己在直播中最開心的事,並不是享受音樂帶來了滿足感和快樂,而是粉絲連刷幾次穿雲箭、1314。
●媽媽的電動三輪壞了,所以晚上要在家直播,晚上7點半要直播了,奧華抱著手機蹲在走廊裡,媽媽就來催促,奧華卻說「還有4分鐘啊媽媽」,媽媽催促了幾次,奧華才進屋走到直播的手機前面。
●開播後,媽媽第一時間催促粉絲刷禮物:「支持孩子的就送一點禮物來啊。」觀看直播的有些人質疑「就知道要禮物」,奧華說到:「是我說要的嗎?」然後有粉絲在下面回覆:「是媽媽說的。」媽媽隨後說道:「這是很正常的,人家大美女都這樣子說的,不要說小孩子,我可以說的。」
孩子喜歡音樂是真的,但是這個直播他真的是為了音樂理想嗎?應該只有奧華自己知道。
奧華其實有很大的壓力,他再開學就是小學6年級了,學業加上練琴、唱歌,還要直播,他的時間磨不開,但即便如此,他也得堅持。
他知道媽媽年紀也大了,不想讓媽媽壓力也這麼大,所以都自己壓在心裡。
掙的錢不少,為什麼住的條件還是不行?
奧華賺來的錢,自己會留下一部分,其餘的都會交給媽媽保管。
他自己留的錢也不會亂花,說會存起來,等媽媽到有了困難的時候,再把自己攢的錢投資給媽媽。
奧華有個親哥哥,叫華隆,今年剛參加完中考,但是考的不好,上普通高中分數都還差十幾分。
哥哥自己心裡有數,公立考不上,私立每年好幾萬,上不起,所以只能讀職高。臨近開學都還在猶豫,想跟媽媽商量一下,最後還是只能先去職高報到。
其實奧華也在間接支持哥哥的學業,哥哥也清楚,弟弟才是家裡的頂梁柱。
上學前,哥哥給媽媽要生活費,媽媽讓奧華給哥哥轉了100塊。
臨近開學卻連書包都沒有,奧華就把自己的書包騰出來,讓哥哥背去。
這樣的家庭缺少一個角色,那就是爸爸。
從哥哥這裡得知他們的父母離婚了,哥哥的撫養權是爸爸的,弟弟則由媽媽撫養。但是爸爸拿不出錢,所以哥哥多數時間是在弟弟和媽媽這裡,弟弟給他打生活費。
而且媽媽還認識了一個叔叔,這個叔叔從一進門,就拿著手機拍照、錄視頻,曾經就拍過幾段視頻發在了網上,但是由於標題用詞不好,令奧華的粉絲極其不滿。
這件事讓媽媽很討厭,討厭這個叔叔沒經過同意就發布視頻,兩個人因為這個一直在吵架。
奧華和華隆兩兄弟覺得忍受不了,就出門了,拍攝者也跟著他們。
但是在外面的時候,才得知,媽媽和這個叔叔的矛盾並不僅僅是因為幾段視頻,而是錢。
這個叔叔沒有正經工作,也有兒有女,而且都在同一個地方,可是都不管他,他就賴上了奧華他們一家。
媽媽本來給奧華在學校邊上租了一間房子,為了上學方便,但是這個叔叔住進去了,沒交過一分錢房租,奧華讓他走他就是不走。吃喝用度也一直是靠媽媽出錢。
這個男人還用母親的信用卡買了一個6000多的手機。如果不給他信用卡,他揚言要砸掉媽媽和奧華的手機。
不光如此,還有更醜陋的一面,他想要奧華的帳號,又威脅他們母子二人,如果不給,他就會打奧華。
這一切是從奧華親口說出來的,說著說著就憋不住心中的委屈了。說自己好幾次都想哭,但就是藏在心裡。
媽媽聽到之後,摟著奧華說自己不好,不該認識這種人。
「我覺得我在直播間好像一個小丑啊!」
奧華也疑惑自己現在做的事到底有沒有意義。
他很懂事,很多事藏在心裡不告訴媽媽。但他的懂事,是因為背後不稱職的爹媽。
一說到叔叔花了他們很多錢的時候,奧華就哭的泣不成聲,躲在媽媽懷裡。
雖然他思想成熟,但他也始終是個孩子。
有網友這樣說到:「雖然這個母親有心臟病,做不了體力活,但她認識的這個「寄生蟲」讓這個家更加雪上加霜。」
他們的生活我們沒法插手,但是作為父母要自省。
做父母不用考證,門檻真的太低,每個人都有生孩子的權利,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養育、教育好孩子。
希望所有的家長可以共勉,做一個學習型家長,畢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但不能總用這個當藉口。還是要吸取別人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