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爬山嗎?遇到熊的那種。
雖然有過無數次假設,可看到義大利12歲男孩的真實經歷,才知道和熊「狹路相逢」有多驚險。
公園裡怎麼會有熊?
原來,男孩亞歷山德羅和家人去的不是普通公園,而是義大利佔地面積達600平方英裡的阿達梅洛自然公園。
這裡還是著名的棕熊棲息地之一,裡面生活著大約90頭熊。
原以為不過是一場風光秀美的野餐,離熊還有很遠距離。
可誰知,男孩不過是採了幾個松子,就吵醒了一頭睡覺的熊,一家人驀然回頭,就發現了熊正在後面跟著自己!
如果普通人如果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定是忍不住尖叫、崩潰失措。
可男孩卻迅速冷靜下來,腦海中浮現的,是前一陣看過有關熊的影片介紹。
他知道,和熊相遇最忌諱的就是喊叫,還有,千萬不要瞪著熊的眼睛,因為那樣做,它就會把你當做敵人,容易暴躁地開始攻擊。
所以,當媽媽和姥姥發現熊忍不住大聲尖叫時,亞歷山德羅立刻冷靜地阻止了她們。
視頻中的熊站起來好幾次,看得人冷汗直流,可男孩知道,這也不代表有威脅,熊有這樣的動作,只是因為熊只是想了解周圍情況,或者捕捉味道而已,
初步判斷後,男孩確定這頭熊對自己沒有攻擊性。
冷靜之餘,他甚至還提醒繼父幫自己拍照留念,就這樣帶著一家人慢慢走開,最終,熊轉身離開。
「我沒有瞪著它的眼睛,那頭熊也知道我不是敵人,而現在,我是全世界最開心的小孩。」
男孩的冷靜與自信,為全家贏得了平安。
有網友說:這樣沉著冷靜的孩子,未來無論遇到什麼挫折,相信都能很好地應對。
教育學者張振鵬說,如果孩子易於慌亂,一碰到挫折和困難就手足無措,必定難以擔當起大事。
在NBA中,將那些沉著冷靜、超級自信的球員稱之為「大心臟」。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挫折,有的孩子除了逃避躲閃,就是束手無策;
而我們也驚喜地發現,那些「大心臟」的孩子,無論是應對學習中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難題,亦或是一頭熊,他都可以臨危不亂,有著逆風翻盤的自信。
「大心臟」的孩子,才是未來可期。
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朋友擔心女兒在幼兒園不適應,特意將孩子送到親戚家開的幼兒園。
於是,無論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幼兒園老師處處以她為先,就這樣,小女孩如同小公主一般,在那裡度過了3年。
可到了升小學的第一年,一切美好都戛然而止。
上學第一天,朋友就哭訴女兒的玻璃心,同學隨口說她的蝴蝶結不好看,女兒就大哭不止;老師耐心地指導這道題做的不對,女兒就哭著不肯上學。
從不知道挫折為何物的孩子,小小的一點否定,都能被放大得比山還高,比天還大。
曾經,只擔心孩子是否優秀、成為頂級人才,現在,卻考慮孩子能不能順利讀完小學。
最近,有被多組數據給震驚到: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
僅以杭州為例,青少年親歷諮詢門診業務量,就比平時增加了30%;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中,中國10~15歲兒童中,21%感到抑鬱,22%對未來沒有信心。
遇事就慌,遇挫折就崩潰,任何一件小事,似乎都可以成為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比起優秀與否,成績高低,才藝多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才應該是最需要父母關注的部分。
南通市一名女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大心臟」。
何先生一家正在陪孩子上網課,就發現樓道裡開始冒出濃濃的白煙,從來沒有經歷過火災的一家人,驚慌失措地要往樓下衝。
生死攸關,上初中的女兒沉著地攔住了家人。
說自己在學校裡學過,外邊濃煙很大的時候,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人員前來營救。
最終,何先生一家聽從了女兒的建議,等到了消防人員的營救。
對於女孩的果敢判斷,消防員也讚許不已。
教孩子再多知識,也不如教孩子提升心理免疫力來的有效。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強大。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中,提出了一個心理免疫力的概念。
如同下過雨後的泥土更堅硬一樣,孩子們也需要經歷或大或小的「受傷」,才能慢慢成長。
這種受傷時能自行克服的能力,就是心理免疫力。
如果將挫折比喻成細菌和病毒的話,那麼,心理免疫力強的孩子,毫無疑問,被感染的概率要小得太多太多。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艾米·莫林認為,培養強大的內心,就像強身健體一樣有必要。
然而,太多的家庭,卻只單拎出成績這一種能力,任其畸形成長。
卻對於抗挫折力、人際交往、情緒穩定,這些其他對生命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心理要素,卻棄如敝履。
可想而知,這樣做之後,只帶著優異成績上路的孩子,遭遇崩潰早已成為必然。
前一陣,貴陽中學一班主任發現,午餐後,45個學生足足剩下了39個雞蛋,初一的孩子,竟然連剝雞蛋都不會。
老師震驚之餘,感嘆家長給孩子包辦代替太多。
一切都有父母衝在前面,這些被照顧得極好的孩子,這樣如同生活在真空。
雖然身體已經長大,可心理上,還是面對挫折就畏縮,面對苦難就不敢前進的巨嬰。
同在一個起跑線的孩子,為什麼有的那麼膽小懦弱,被現實撂倒了一次又一次?
而有的孩子卻能勇往直前,堅定前行?這個答案,也只有父母才能解答。
孩子5歲時,不小心摔倒了,你急衝衝過去,拍著桌子替他出氣:壞桌子!
孩子10歲時,沒考進前三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嚎啕大哭,你滿眼讚許:我家孩子就是上進!
孩子15歲時,一臉痛苦地告訴你,同學不愛和他玩,你卻堅定地告訴他,聽爸媽的,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他都是小事……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孩子考上大學,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崩潰。
進入職場,同事一個眼神就能讓他有著無盡的挫敗感。
每一個脆弱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個無底線實施保護的父母。
1960年,心理學家愛麗諾,用一個大玻璃板和一塊黑白格紋的布,設計了一個「視崖裝置」,用來測試嬰兒爬到懸崖邊的深度知覺。
當嬰兒爬到「懸崖」邊時,如果父母在那頭點頭微笑,表示肯定,有點害怕的嬰兒就可以越過「懸崖」,爬向母親;
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和緊張的表情,嬰兒就不敢再次跨越,害怕得哭了起來。
表面上看,因為父母管束逆反,因為交友挫折,孩子焦慮、逆反,膽小,這些都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小情緒。
可這些背後,都直指著孩子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是父母不敢放手的愛,才讓孩子脆弱得不堪一擊;只有你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去挑戰這個世界。
《恩賜妙手》,這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角,本·卡森,就業於全球排名前三的頂級醫院,也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腦部連體嬰兒分離手術。
可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貧民窟出身,在上學時,更是被嘲笑全球最笨的小孩,考試也經常考0分。
心疼不已的媽媽,沒有去痛罵那些嘲笑兒子的小孩,也沒有拼命給兒子打雞血。
而是平靜地告訴他:別人能做的,你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聰明的父母知道,密不透風的保護,犧牲掉的並不只是父母的精力,還有孩子鍛鍊自己、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
最終,小本森擦乾眼淚,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成為全球頂尖的醫生。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做的13件事》中說:
內心強大的人,不會認為這個世界虧欠他們,也不會有受害者心態,而是認為自己有能力為這個世界做出積極的改變。
教孩子強大,教他們勇敢,內核都是告訴他們,生活不可能永遠輕鬆。
我們想要創造理想生活,就沒有太多時間憐惜自己。
其實,小到一道數學題,一個挫折,一句批評,大到一場火情,這些看似大小不同的挫折與困難,本質上考驗的都是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而只有我們真正放手,不再過度保護,才能讓那些微笑著,並堅定前行的孩子,成為生活真正的勇者。
而透過這些「大心臟」孩子的堅定,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到他們他們堅定微笑的恣意,和可以真正把快樂握在自己手裡的自由。
真好。
*來源: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VIPKID旗下親子教育公號,130萬+寶媽的交流平臺!這裡有落地的教育理念、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獨家紀錄片解讀推薦!您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未來,歡迎關注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本文作者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鬱的奶油。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