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少年熊口逃生:那些內心強大的孩子,背後都站著這樣的父母

2021-02-22 VIPKID親子閱讀
來源 | 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V媽說:孩子總會長大,但如果我們從小就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讓他無懼暴風驟雨,經得起人生起落,勇敢面對生活,那麼,將來的他一定會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做生活的強者。

  

一起爬山嗎?遇到熊的那種。

 

雖然有過無數次假設,可看到義大利12歲男孩的真實經歷,才知道和熊「狹路相逢」有多驚險。

 

公園裡怎麼會有熊?

 

原來,男孩亞歷山德羅和家人去的不是普通公園,而是義大利佔地面積達600平方英裡的阿達梅洛自然公園。

 

這裡還是著名的棕熊棲息地之一,裡面生活著大約90頭熊。

 

原以為不過是一場風光秀美的野餐,離熊還有很遠距離。

可誰知,男孩不過是採了幾個松子,就吵醒了一頭睡覺的熊,一家人驀然回頭,就發現了熊正在後面跟著自己!

 

如果普通人如果看到這樣的情形,一定是忍不住尖叫、崩潰失措。

可男孩卻迅速冷靜下來,腦海中浮現的,是前一陣看過有關熊的影片介紹。

 

他知道,和熊相遇最忌諱的就是喊叫,還有,千萬不要瞪著熊的眼睛,因為那樣做,它就會把你當做敵人,容易暴躁地開始攻擊。

 

所以,當媽媽和姥姥發現熊忍不住大聲尖叫時,亞歷山德羅立刻冷靜地阻止了她們。

視頻中的熊站起來好幾次,看得人冷汗直流,可男孩知道,這也不代表有威脅,熊有這樣的動作,只是因為熊只是想了解周圍情況,或者捕捉味道而已,

 

初步判斷後,男孩確定這頭熊對自己沒有攻擊性。

冷靜之餘,他甚至還提醒繼父幫自己拍照留念,就這樣帶著一家人慢慢走開,最終,熊轉身離開。

 

「我沒有瞪著它的眼睛,那頭熊也知道我不是敵人,而現在,我是全世界最開心的小孩。」

男孩的冷靜與自信,為全家贏得了平安。

 

有網友說:這樣沉著冷靜的孩子,未來無論遇到什麼挫折,相信都能很好地應對。

教育學者張振鵬說,如果孩子易於慌亂,一碰到挫折和困難就手足無措,必定難以擔當起大事。

在NBA中,將那些沉著冷靜、超級自信的球員稱之為「大心臟」。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挫折,有的孩子除了逃避躲閃,就是束手無策;

而我們也驚喜地發現,那些「大心臟」的孩子,無論是應對學習中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難題,亦或是一頭熊,他都可以臨危不亂,有著逆風翻盤的自信。

「大心臟」的孩子,才是未來可期。

 

差距是怎麼形成的?

 

  

朋友擔心女兒在幼兒園不適應,特意將孩子送到親戚家開的幼兒園。

 

於是,無論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幼兒園老師處處以她為先,就這樣,小女孩如同小公主一般,在那裡度過了3年。

 

可到了升小學的第一年,一切美好都戛然而止。

上學第一天,朋友就哭訴女兒的玻璃心,同學隨口說她的蝴蝶結不好看,女兒就大哭不止;老師耐心地指導這道題做的不對,女兒就哭著不肯上學。

 

從不知道挫折為何物的孩子,小小的一點否定,都能被放大得比山還高,比天還大。

 

曾經,只擔心孩子是否優秀、成為頂級人才,現在,卻考慮孩子能不能順利讀完小學。

 

最近,有被多組數據給震驚到: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

僅以杭州為例,青少年親歷諮詢門診業務量,就比平時增加了30%;

中國兒童發展報告中,中國10~15歲兒童中,21%感到抑鬱,22%對未來沒有信心。

 

遇事就慌,遇挫折就崩潰,任何一件小事,似乎都可以成為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比起優秀與否,成績高低,才藝多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才應該是最需要父母關注的部分。

 

南通市一名女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大心臟」。

何先生一家正在陪孩子上網課,就發現樓道裡開始冒出濃濃的白煙,從來沒有經歷過火災的一家人,驚慌失措地要往樓下衝。

 

生死攸關,上初中的女兒沉著地攔住了家人。


說自己在學校裡學過,外邊濃煙很大的時候,要用溼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人員前來營救。

 

最終,何先生一家聽從了女兒的建議,等到了消防人員的營救。

對於女孩的果敢判斷,消防員也讚許不已。

 

教孩子再多知識,也不如教孩子提升心理免疫力來的有效。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內心的強大。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中,提出了一個心理免疫力的概念。

 

如同下過雨後的泥土更堅硬一樣,孩子們也需要經歷或大或小的「受傷」,才能慢慢成長。

這種受傷時能自行克服的能力,就是心理免疫力。

 

如果將挫折比喻成細菌和病毒的話,那麼,心理免疫力強的孩子,毫無疑問,被感染的概率要小得太多太多。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艾米·莫林認為,培養強大的內心,就像強身健體一樣有必要。

 

然而,太多的家庭,卻只單拎出成績這一種能力,任其畸形成長。

卻對於抗挫折力、人際交往、情緒穩定,這些其他對生命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心理要素,卻棄如敝履。

 

可想而知,這樣做之後,只帶著優異成績上路的孩子,遭遇崩潰早已成為必然。

  

前一陣,貴陽中學一班主任發現,午餐後,45個學生足足剩下了39個雞蛋,初一的孩子,竟然連剝雞蛋都不會。

老師震驚之餘,感嘆家長給孩子包辦代替太多。

 

一切都有父母衝在前面,這些被照顧得極好的孩子,這樣如同生活在真空。

雖然身體已經長大,可心理上,還是面對挫折就畏縮,面對苦難就不敢前進的巨嬰。

 

同在一個起跑線的孩子,為什麼有的那麼膽小懦弱,被現實撂倒了一次又一次?

而有的孩子卻能勇往直前,堅定前行?這個答案,也只有父母才能解答。

 

孩子5歲時,不小心摔倒了,你急衝衝過去,拍著桌子替他出氣:壞桌子!

 

孩子10歲時,沒考進前三名,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嚎啕大哭,你滿眼讚許:我家孩子就是上進!

 

孩子15歲時,一臉痛苦地告訴你,同學不愛和他玩,你卻堅定地告訴他,聽爸媽的,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其他都是小事……

 

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孩子考上大學,一點小事就能讓他崩潰。

進入職場,同事一個眼神就能讓他有著無盡的挫敗感。

 

每一個脆弱孩子的背後,都站著一個無底線實施保護的父母。

 

1960年,心理學家愛麗諾,用一個大玻璃板和一塊黑白格紋的布,設計了一個「視崖裝置」,用來測試嬰兒爬到懸崖邊的深度知覺。

 

當嬰兒爬到「懸崖」邊時,如果父母在那頭點頭微笑,表示肯定,有點害怕的嬰兒就可以越過「懸崖」,爬向母親;

如果母親表現出害怕和緊張的表情,嬰兒就不敢再次跨越,害怕得哭了起來。

 

表面上看,因為父母管束逆反,因為交友挫折,孩子焦慮、逆反,膽小,這些都不過是再普通不過的小情緒。


可這些背後,都直指著孩子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

 

是父母不敢放手的愛,才讓孩子脆弱得不堪一擊;只有你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去挑戰這個世界。

 

  

《恩賜妙手》,這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角,本·卡森,就業於全球排名前三的頂級醫院,也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次腦部連體嬰兒分離手術。

 

可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貧民窟出身,在上學時,更是被嘲笑全球最笨的小孩,考試也經常考0分。

 

心疼不已的媽媽,沒有去痛罵那些嘲笑兒子的小孩,也沒有拼命給兒子打雞血。

而是平靜地告訴他:別人能做的,你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

聰明的父母知道,密不透風的保護,犧牲掉的並不只是父母的精力,還有孩子鍛鍊自己、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

 

最終,小本森擦乾眼淚,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成為全球頂尖的醫生。

 

《內心強大的父母不做的13件事》中說:

內心強大的人,不會認為這個世界虧欠他們,也不會有受害者心態,而是認為自己有能力為這個世界做出積極的改變。

 

教孩子強大,教他們勇敢,內核都是告訴他們,生活不可能永遠輕鬆。


我們想要創造理想生活,就沒有太多時間憐惜自己。

 

其實,小到一道數學題,一個挫折,一句批評,大到一場火情,這些看似大小不同的挫折與困難,本質上考驗的都是孩子的心理免疫力。

 

而只有我們真正放手,不再過度保護,才能讓那些微笑著,並堅定前行的孩子,成為生活真正的勇者。

 

而透過這些「大心臟」孩子的堅定,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到他們他們堅定微笑的恣意,和可以真正把快樂握在自己手裡的自由。

 

真好。

  

*來源: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VIPKID旗下親子教育公號,130萬+寶媽的交流平臺!這裡有落地的教育理念、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獨家紀錄片解讀推薦!您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未來,歡迎關注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本文作者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鬱的奶油。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Protected by copyright.

Copying without permission is forbidden.

相關焦點

  • 11歲考上少年班、一天12小時特長班……北京各區的媽媽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我關注了幾個北京孩子的家庭教育故事,有一天上12小時特長班的「素雞」、有11歲考上少年班的「牛娃」……從牛娃集中營的海澱、學業繁重的朝陽,再到號稱北京教育高原的西城,我們能從這些家庭裡看到,優秀的孩子都是怎麼培養出來的。10歲北京男孩,椒椒,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小學四年級。
  • 鍾南山自曝撒謊經歷,7歲女孩騙哭民警:孩子每個謊言背後,都是內心...
    有心理學家指出,撒謊,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一種幻想與自我滿足,孩子用這種方法在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和渴望,並希望引起父母和外界的重視。 所以,當孩子撒謊的時候,父母先不要急著批評或指責,而是要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了解謊言背後的需求。
  • 每一個出格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對不合格的父母
    忽然一個孩子刺耳的大笑聲讓我打了一個激靈,我看了下手機,已經是凌晨12點多。 隨即,我身邊的幾個人也都被吵醒,將目光轉向了不遠處的座位。 只見兩個小男孩兒正和父母在打撲克,一個男孩兒因為贏了牌又蹦又跳,還沒到變聲期的尖銳嗓門在整個車廂裡遊走。
  • 鄭爽直播賣貨遭批評:沒有安全感的孩子背後,站著一對自私的父母
    從沒做過孩子,一眨眼就成了大人,鄭爽這些年來也活得太累了。2、鄭爽從小就很優秀:4歲登臺,5歲拍戲,12歲離開父母,隻身一人去成都進修,在讀書期間,鄭爽因為成績優異,連連跳級,拿過很多獎狀。因為父母從小到大都是在對她提要求,沒有在乎過她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她把父親的關心也當成了一種要求和壓力。作家王朔曾說:「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天使,是父母把他們教成了人。」鄭爽這種沒有安全感、容易情緒失控的性格,離不開她父母的教育方式。
  • 考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書:每個「脾氣」的孩子背後都有這樣的父母
    原來,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背後,都有著可循的原因。 每個愛發脾氣的孩子,背後的原因都讓人心疼。因為她明白:那些有志者事竟成的背後,都是咬碎銀牙的堅持。可見,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那些鬆懈的父母,最終會苦了孩子。
  • 那些因為父母被孤立的孩子,都怎麼樣了?
    可是,被孤立的孩子,需要關懷,更需要父母讀懂他們背後每一句求救的語言。有人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今天偷的懶,終將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每一個被孤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忽視他們成長的父母。被孤立的孩子,在冷靜的稚嫩面龐下,都藏著一顆易碎的心,無法彌補,更無法復原。
  • 6歲「音樂天才」爆紅: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站著這樣的父母
    別看Miumiu才6歲,她其實已經有3年音樂學齡。而且,疫情期間在家3個多月,Miumiu每天要練6到8個小時的吉他。開學後,依然保持每天2小時左右的練習時長。Miu爸說:「這個練習量,已經超過了很多愛好者終生的練習量。」再看看這小姑娘的手,你就更加能明白,什麼叫做「所有令人羨慕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
  • 2歲男童窗戶「逃生口」墜樓身亡,父母:房東也有責任!
    為什麼會出現扶老人被訛詐的鬧劇,原因就是對那些壞人的懲罰力度太輕,讓這些人覺的總會碰到好欺負的,這也讓互幫互助的風氣逐漸演變為避而遠之,訛詐,如果沒有相應的懲罰,最後吃虧永遠是那些善良的人。3月16號,桂林疊彩區青城苑發生了一起兒童墜樓事件,一名2歲的小男孩從4樓的防盜窗逃生口不幸墜亡,這一家人在悲痛和後悔之餘,一定要追究房東的責任,因為這對父母認為房東沒有告訴過他們窗戶上還有逃生口。
  • 給孩子「立規矩」,別錯過6歲前的黃金期,有界限感內心才更強大
    李玫瑾曾經說過孩子在六歲之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不趁早立規矩,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很難管教。這個時候想要再管孩子就很難了,孩子因為青春期的叛逆會抵抗父母,而且孩子從小就沒有規則意識,也很不習慣。最主要的是孩子有界限感,內心才會更強大。
  • 奇蹟男孩|那些創造奇蹟的孩子,身後都站著怎樣的父母?
    聽和吃都很困難,最麻煩的是,他的鼻腔通道幾乎都是堅實的骨頭,氣道非常狹窄,呼吸也很困難。Magda說,她也是花了一年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但在那之後,Magda說,我開始發現他的可貴和可愛,我還慶幸的覺得,雖然有疾病,但他的大腦完全正常呀,他依然是我最珍貴的天使。Nathanie還不滿周歲的時候,就已經做了不下10次手術。到11歲時,他已經經歷了54次手術,才有了現在的模樣和狀態。
  • 熊口燒臘-小年燒臘
    潛江非遺 | 熊口燒臘-小年燒臘 熊口燒臘是潛江熊口地區流傳的傳統滷菜製作技藝。外表金紅鮮亮,衣脆肉嫩,色澤鮮明,甘香可口,口感獨特,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具有代表性的有熊口小年燒臘品牌。
  • 每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一個無堅不摧的媽媽!
    深呼吸,先來看看他最近的比賽。嗯,這樣從一個很多小盆友都有的毛病說起。1994年12月7日,羽生結弦出生於日本仙臺,上面有一個大4歲的姐姐。小時候的羽生真的好萌~當他們的小兒子出生後,媽媽漸漸發現,這是個體弱的男孩子,照顧起來比一般孩子要難得多。2歲時,羽生結弦患上哮喘,父母為了讓他強壯一些,送他學了滑冰。
  • 孩子號啕大哭,父母冷眼旁觀:這樣的育兒方式要不得
    一個小朋友趴在地上嚎啕大哭,他面前站著兩個大人,各自抱著自己的手臂,像看熱鬧一般,圍觀眼前的孩子又哭又鬧的。而這兩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孩子的父母。兩個人既不上前扶孩子,也不著急哄孩子。這樣做法引來了網絡上很多人點讚。
  • 當孩子被取綽號,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在童言無忌的年紀,有太多綽號,都夾雜著嫉妒、貶低、惡意的因子,成為「隱形劊子手」。而那些被惡意中傷的孩子,只能在漫漫時光裡自我療傷。父母,都在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快樂成長,那麼當孩子因被起綽號而不快樂時,父母該怎麼做呢?聰明的父母只要做好以下三點!· 要傾聽和理解中國教育藍皮書經過調查,發現小學生和初中生比高中生遭遇更高頻率的欺凌。這個年齡段的不少孩子,在受欺負時,往往會尋求父母的幫助。
  • 我敢打賭,每一對父母都看不了這樣的情節
    ,飾演十三歲少年王新陽的就是前段時間在《隱秘的角落》裡大火的朱朝陽。想必他的演技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都記得裡面幾個經典的鏡頭,都是他貢獻的。回到正題,王新陽是一個喜歡音樂的陽光少年,也是學校廣播站有名的DJ,在全校文藝大賽海選的那天突然暈倒在地。原來,他身患白血病,萬分之一的痊癒率,進了醫院想出來就很難,他努力活著,他的父母竭盡全力湊錢以便順利治療。
  • 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你需要這樣做
    為什麼要這麼說,無論孩子的基礎不好還是上課不專心,孩子都需要我們老師和父母的鼓勵,而不是父母用一句話來踩踏孩子。父母直接在孩子面前鄙視孩子,說孩子基礎不好,或者患有多動症,在課堂上不專心。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朝著這個負面方向走得越來越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倒黴的受害者,這一點非常重要。
  • 不懂孩子內心的父母,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共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悲傷,而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卻往往只愛聽「好消息」,不愛聽「壞消息」。長此以往,孩子失望了,覺得什麼事情對父母說了也是白說,還不如將壞心情埋在心裡。
  • 13歲獨臂籃球少年爆紅:父母的支持,是孩子面對世界的底氣和力量
    單手控球,背後運球,13歲少年在籃球場上打得行雲流水。 誰也沒注意到另一隻空袖在上下翻飛。 直到他打敗對手、燃炸全場,大家才發現他是獨臂少年。近日,13歲獨臂少年張家城爆紅,他的抖音粉絲突破了74萬,練球視頻點讚率超過270萬。
  • 知乎熱帖被百萬人圍觀:那些因為父母被孤立的孩子,都怎麼樣了?
    可是,被孤立的孩子,需要關懷,更需要父母讀懂他們背後每一句求救的語言。有人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今天偷的懶,終將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每一個被孤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忽視他們成長的父母。反觀那些「落單」的孩子,追根溯源一定是父母平時的教育出了問題。1.怕孩子吃虧翻看微博時,看到一位「有毒」的母親。在小區裡,兩個孩子正玩得高興,其中一位孩子不慎摔倒。
  • 孩子真難管?每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熊父母」
    作者:一勺美文每天回家的時候,都可以看到路邊一家小店裡有這樣的畫面:一個年輕的母親坐在櫃檯後,捧著手機目不斜視,而門口的臺階上,坐著一個三四歲的男孩,同樣也是捧著手機在玩遊戲,同樣的目不斜視。這樣的畫面在今天看來似乎已經不新鮮了,走到哪,都可以看到大人小孩子各玩各的手機,仔細想想,這其實是可怕的。如果父母貪圖一時之快,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手機比父母」好的概念。事實上,從孩子的角度來看,手機確實是比父母要好的。首先,手機不會打罵他,其次,手機可以讓他在玩遊戲中得到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