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考上少年班、一天12小時特長班……北京各區的媽媽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2021-02-25 父母堂

上周末,我看了一檔紀錄片《中國少年故事》,節目組跑遍中國337個城市採訪了1001位中國少年,記錄並分享他們眼中的世界、心裡的未來。

我關注了幾個北京孩子的家庭教育故事,有一天上12小時特長班的「素雞」、有11歲考上少年班的「牛娃」……

從牛娃集中營的海澱、學業繁重的朝陽,再到號稱北京教育高原的西城,我們能從這些家庭裡看到,優秀的孩子都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10歲北京男孩,椒椒,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雲崗小學四年級。

在北京養一個小孩大概每年要多少錢?

現在的孩子可能不一定都擁有夢想,但一定擁有很多課外輔導班。而且越是牛的娃,課外班上得一定越兇。

我曾看到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媽媽曬出一張天價開學清單,總計近42萬,大頭就是補習班——2000元每小時的線上輔導課:▼

可椒椒媽表示,她家在教育類支出上,興趣班加上其他的一些學習支出,一年大概在五六萬。在北京來說不算大,只是一個中等的支出。

因為她沒有給椒椒報任何文化補習班!

椒椒喜歡架子鼓,椒椒媽很支持兒子的興趣愛好,給椒椒報的課外班很特別,擊劍、書法、編程……卻沒有一般孩子都會上的文化課。

椒椒周末的時間表很滿,被這些特長班塞滿,至少有一天12小時在連軸轉,但椒椒依舊過得很開心,在椒椒和媽媽互相打分的環節,椒椒和很多孩子一樣,非常愉快地給媽媽打了滿分。

而媽媽給椒椒打了9.5分,給椒椒留了0.5分的進步空間。

椒椒從沒有因為自己的時間表緊湊而抱怨或者不開心,因為他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這些愛好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椒椒的媽媽希望兒子可以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雖然做個普通人不代表就要放棄努力,只不過生活平凡也要活得出彩、快樂。

媽媽給椒椒留了一段話,很讓我感動:

親愛的椒椒,這個世界上優秀的人、傑出的人其實都是少數,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爸爸媽媽希望在未來你能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能在生活裡找到自己的樂趣,遇到低谷的時候能夠戰勝自己,做一個即使生活平凡也能活得出彩的人。

9歲朝陽區男孩,多樂,就讀北京市陳經綸中學三年級。

多樂酷愛閱讀,多樂媽給他訂閱了各種領域的雜誌,雖然學校裡也鼓勵學生課外閱讀,但多樂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小學三年級的水平。

多樂的家庭環境很溫馨,全家的生活都圍繞育娃為主線展開。他家有個明確的分工:媽媽管學習,爸爸管生活。

有個鏡頭是爸爸在一家人的飯菜,據悉平時的一日三餐,也都是爸爸負責的。

而多樂媽就主要負責兒子的學業,多樂作為朝陽的孩子想跨區到海澱上學很難,多樂媽加了些家長群,把一些特殊的招生渠道摸得透透的,儘可能地想辦法讓多樂去試試。

紀錄片拍攝時,恰好碰上多樂參加人大附中早培班初試。

這個少年班是人大附中超常兒童早期培養實驗項目,招生對象為北京市學籍十歲左右的小學生,通過考試挑選一些具有特殊才能和創新潛質的孩子,人數不超過180人。

很多讀者一定覺得這位朝陽媽媽對兒子的學業規劃頗有心得,但其實多樂媽並沒有很焦慮,她對兒子只有一個簡單的心願:希望他能夠去上大學就好了。

至於為什麼要讓孩子去試一試少年班的考試,多樂媽解釋說,並不真的想讓兒子走這條路,但能知道別人在做什麼,重在參與,長長見識。

比起狠狠地雞娃,多樂的家庭更註定對孩子的多元化培養,以及營造家庭讀書學習的氛圍。

教育就是這樣緩慢、堅持、長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會在日復一日時間的力量下,潤物細無聲地成長。

第三位,是來自北京西城的11歲女孩,陳思凝,小學五年級,已經通過北京八中的少年班考試,開學後她將跳過6年級,直接上初中。

考上北京八中少年班是個什麼概念?之後的4年裡,將學習完正7年的初高中課程。少年班裡的孩子,在14、15歲的年紀,就要衝擊清北交復。

陳思凝的目標是清華的大學的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

雞娃圈有個詞叫「天牛」,天生就是牛娃,指那些不用父母去雞,自己就能特別優秀的孩子。

陳思凝就是個天牛,為了清華這個目標,陳思凝制定了很好的學習計劃,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般牛娃背後的家庭是怎樣的呢?

陳家位於西城區均價14萬/平的學區房,陳母是典型的高知媽媽——北京某所985大學的副教授+碩導。

內驅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想要做好並實現自我提高的動力。

陳母表示來沒有強勢主動插手女兒的學習,而是給她鋪墊好環境,引導她進入自驅的正循環。

當孩子學習有了主動性,TA一定願意學,也會主動學。

雞娃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孩子從被迫學到主動學;最好的雞飼料,一定是孩子學會「自雞」。

最後要講的,是一個海澱區11歲男孩,小石頭,就讀於海澱區玉泉小學六年級。

為了讓兒子接受更好的教學,小石頭一家從天津搬到北京西城上學。

小石頭的父母讓我印象很深刻,石頭媽給大家分享了一個「瓶子理論」,來源於自己對兒子發脾氣時,石頭說的一段話: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一個瓶子,瓶子裡面水裝滿了就要溢出來,你們在外面工作,可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事,讓你的情緒很不好了,瓶子已經快裝滿了,到家了以後,看到我任何一點不好,水就會溢出來,最後這個情緒就發洩到我身上了。

所以,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回家前先把這個瓶子倒一下。

石頭的這段話對石頭媽的觸動很大,事後就把這個瓶子理論記錄下來,時常提醒自己要記得「放空瓶子」。

有時候孩子也會給大人上了一堂情緒管理課。

石頭媽為兒子做了一個成長電子日記,從出生前記錄到目前11歲,已經有200多頁的ppt,記錄了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在石頭爸媽和石頭一起用幻燈片回顧自己的成長時,能讓石頭知道:我是一直被愛著的,我也要記得感謝他們。

我想這份成長日記,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的成長沒有嚴格的對與錯,像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不同類型不同性格的人,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教育環境塑造了一個個不同的孩子。

無論是從小就名列前茅的學霸,是腦洞大開的大發明家,還是天真爛漫的小藝術家,我們都可以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他們的未來,看到中國的未來。

這就是紀錄片《中國少年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意義。

相關焦點

  • 高二備戰一個月考上少年班?普通學生就「逆襲」無望了嗎?
    閔行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徐小航,高考前一個月才插班進高三,抱著「試一試」的心理,居然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當然,能考上少年班的孩子往往實力不俗,徐小航也是如此:初二就自學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喜歡一直就是他的原動力。這樣斐然的成績,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往往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 從少年班考入哈佛,拿到終身教職,他眼中最好的教育長什麼樣?
    真正的天才教育,離普通人太遠了,要不是真正的天才自己站出來說,天才教育長什麼樣,你根本沒法想像它有多好!物理學家尹希的人生,就是普通人不敢想像的開了掛的人生。他從北京八中少年班,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後來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
  • 幾歲的孩子適合上特長班?班主任表示:最好別早於這個年齡
    文|文兒暑假到了,孩子的假期生活卻並不像想像中那麼清閒,各種特長班把他們的時間給佔得滿滿的,沒有一點空閒。不管是孩子自己願意學還是被家長強迫的,孩子似乎沒有太多自主選擇的權利。甚至有些剛滿四歲的孩子就已經報了好幾個特長班,他們的家長表示,不是都說孩子要從小抓起,不管學什麼都要趁早,這樣才有效果。那麼小的孩子在假期就開始奔波於各種特長班之間,沒有玩樂的時間,就覺得他們真是辛苦。其實,孩子太早上特長班並不是件好事,會讓他失去童年的快樂,對他的成長並沒有好處。那麼,幾歲的孩子適合上特長班?班主任表示:最好別早於這個年齡。
  • 你家孩子上特長班了嗎?別再這樣問了!這些運動孩子真不宜早接觸
    「今天你的孩子上課外特長班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長之間流行起了讓孩子上特長班的風氣。誰家的孩子舞蹈比賽又拿獎了,誰家的孩子鋼琴已經考到多少級了,還有誰家的孩子才三歲就會練跆拳道了。鄰居之間這樣的茶餘飯後八卦,讓很多父母都非常焦慮,為了不落伍,他們也紛紛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特長班。其中,要數運動類的特長班最受歡迎,家長覺得孩子適當做運動對他們的身體好,也能提高免疫力,真是何樂而不為呢?但事實是,其實過早地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會讓孩子的身體發育受到不良的影響,反而會給他們造成傷害。
  • 2020年各種特長班、興趣班、補習班的人少了,預示著什麼?
    往年各種特長班、興趣班、補習班人滿為患。今年由於疫情,大大小小的教育機構的招生情況很不樂觀,很多中小型補課班倒閉了,剩下的補習班也僅能維持著不倒閉。很多教育類的上市公司出現了利潤下滑,甚至虧損。整體看,教育補課機構的冬天可能來了。
  • 易烊千璽《華彩少年》監考官,孩子從小上興趣班的利弊一覽無餘
    周二、三、四放學後,都要換乘2個多小時的交通到達培訓班,周末還要再轉戰另外幾個班。晚上10、11點下課後,媽媽拿出一塊菜板,易烊千璽在公交車上完成作業。每天來回4個小時的車程。即便如此,心系孩子學習的媽媽拒絕了無數經紀公司邀約,直到13歲,媽媽不再拒絕,她接受了成都一家公司的邀約。
  • 6歲的孩子花費120萬報班還算不出6+9!背後真相令人震驚
    你給孩子報過課外興趣班嗎?最貴的一年能花多少錢?最近看到《老師請回答》這樣一個視頻:6歲女孩3年花120萬上興趣班。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數字,都會被震驚到,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那這上的是什麼興趣班?孩子又都學了些什麼呢?
  • 4歲小朋友6+2個興趣班,爸爸要瘋媽媽好嗨
    在興趣班的選擇和增補上,常常是媽媽們更有話語權,畢竟,馬老師都在《開學第一課》上講了,媽媽們才是家裡負責教育的實權派。、右腦開發……世面上有的,孩子(and媽媽)想試試的,都去淺嘗了一下。「都說要找到孩子的特長,培養一項特長就好,在找到這項特長的過程中,不就得廣撒網嘛,最後孩子喜歡什麼,才能堅持什麼,這個過程當中付出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我覺得是一種培養孩子過程中的必然。」
  • 為啥要給孩子報特長班?易烊千璽的現狀,就是給家長們最好的回答
    在易烊千璽2歲的時候,他媽媽就送他去上各種興趣班。比如上舞蹈班,畫畫班以及鋼琴班等。千璽的媽媽要求他每天都很早起床。就是因為要送它去上各種興趣班,他的媽媽還想讓他養成早起學習的習慣。在《少年的你》擔任主角,其演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其淋漓盡致的表演為他迎來了許多粉絲和喜愛他的觀眾。易烊千璽的優秀跟他早年母親送他上各種興趣班是相關的。正是他的母親培養了他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安親班?
    我自己當媽媽後的現在,臺灣環境變得很複雜了。雖然日子過得比較好,一切都科技化了,有效率了。但其實,也就是更單一、更無聊了。大家的生活幾乎一模一樣,人,也都一樣了。每個家庭都請菲傭來幫忙,上班媽媽都把孩子送去安親班,如果隔壁的小孩學了鋼琴,我的小孩不學,就緊張了。大家都怕跟別人不一樣。不一定是不想,可能是我們都忙到沒時間想。
  • 學遊泳的孩子竟然接連溺水,面對暑假興趣班,父母應當如何挑選?
    這對於小天的家人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面對媒體的採訪和追蹤報導,小天的媽媽含淚說出了當時的情況:「孩子在7月初報名了某個知名的遊泳培訓機構,當時去了試聽課,訓練了一天,教練和工作人員覺得孩子很有天賦,而且確保能夠速成。」
  • 統籌規劃隨班就讀,以專業推進融合教育——普通學校裡,特殊孩子享...
    他們除了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外,都會到資源教室接受特殊訓練。這樣的資源教室,廈門市已建成43間。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員李玉影介紹,廈門有近1000名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殘障類別有智力障礙、自閉症、聽力障礙、肢體障礙等,「很多人雖然有殘疾,但是殘疾程度還沒有達到上特教學校的標準。」
  • 一個農村家庭的兩個兄弟考上了少年班,弟弟直言:沒有他,就沒有自我
    1978年中科大少年班正式成立,國內第一個以招攬特殊人才的高校班級正式建立,為那些年少時期表露出驚人學習天賦的神童天才們,提供了正規的學習路徑。中科大少年班招生以16歲為界限,對所招收的學生年齡有要求,同樣除了筆試之外,還需要通過面試,才能順利拿到錄取通知書。
  • 全班38個同學,為什麼只有我沒有特長?快樂教育媽媽後悔了
    而媽媽當年也信奉「快樂教育」,就任由孩子一路撒著歡,「零特長」邁入了大學。但沒想到的是,童年的快樂,最後卻變成了孩子成年後的卑微。孩子心性未定,興趣多變,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放任自流,賭上的就是他們的未來。
  • 小時候被逼著學才藝的孩子都怎麼樣了?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為了更好地培養易烊千璽,父母果斷從湖南搬到北京,一家人租住在郊區,全靠爸爸一人打工維持生計。  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媽媽便為2歲的易烊千璽報了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培養他對於藝術的愛好。到了易烊千璽五歲的時候,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不光要學文化課知識,還要學習拉丁舞、民族舞、現代舞、街舞、書法、聲樂等等才藝,就連川劇變臉都有涉及。
  • 中產家庭6歲女孩,被媽媽安排的12個小時:父母多愛,孩子就多恨
    本文為【蔓德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愛孩子,不如從拒絕興趣班開始?!曾經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是花很多錢,讓孩子上興趣班,儘可能武裝孩子。但或許,發展到如今,父母們應該沉下心思考一下,是不是培訓的越多,孩子越幸福,是不是拒絕興趣班,孩子反而更快樂?這樣,孩子才能感受更多父母的愛。
  • 坤燕親子日記第1115天之全職媽媽上的是一天十五小時班
    248天睡前聊天 道德經第25到26章整一個星期,我都沒有時間開過電腦,很忙,一個廚娘的忙,先生這些天一直在家,我從早到晚地做飯,搞衛生,接送孩子,到了晚上,我也累得不行了,只好睡覺。陽:就一個多小時啊。媽:你做了什麼菜用一個小時?陽:一個青菜,一個炒肉啊,一天如果做三次飯,也就三個多小時啊媽:對啊,你做的那些都是最簡單的,而爸爸要吃的,都是比較複雜的。
  • 興趣班要報嗎?張雅蓮老師與朱丹、曹穎現場懵圈!
    」,隨著現代社會節湊的加速,很多父母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變得很焦慮,都希望通過早期教育的培養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於是家長們爭先恐後的給孩子們報各種特長班,孩子們的時間完全被各種特長班佔據了。可是寶爸寶媽們,到底什麼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呢?我們是否有思考過呢?
  • 同樣被逼上興趣班,為啥易烊千璽能成名,我家孩子只能練成特長?
    在《家長請聽好》一期節目中,鄧亞萍稱讚易烊千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不僅少年成名,而且品學兼優。作為一個中年母親,我對易烊千璽的認知僅停留在他曾經是TFBOYS的成員上。但半年以來,幾乎打開電視都能看到他的代言廣告,還有多檔綜藝節目,這說明這個孩子確實很火。不僅很火,一查資料發現他在眾名人中口碑很不錯。
  • 王一博自曝童年經歷:為什麼要給孩子報特長班?
    ,都不會白學。最近,寶藏男孩王一博在綜藝節目《一起火鍋吧》中,自曝起了上興趣班的童年往事。原來,小時候的王一博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什麼都想學。,14歲的王一博只身前往韓國當了三年多的練習生。,每次點評都特別專業,贏得了所有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