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則知乎熱帖,被上百萬人圍觀。
帖子的內容是,有個剛上幼兒園的三四歲女孩,因為一條裙子,被整個幼兒園孤立了。
女孩被孤立的原因不是打鬧,不是任性,而是一條匪夷所思的裙子。
原來,女孩的父母經濟條件比較好,本著「富養女」的理念,平時讓女兒吃穿比較嬌貴。
女孩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裙子被扯壞了,對方家長提出要照價賠償。
損壞衣服,要賠償,天經地義。
可是,這條裙子太貴了!對方家長賠了3799元!
即便事情發生在一線城市,三千多雖不是天文數字,但也足夠讓人驚訝。
果然,沒幾天,幼兒園除了老師,女孩身邊的同學,都遠遠地躲著她!
網友@拾離 一語道破:
幼兒園的其他家長,為了「規避風險」,不做下一個賠償者,都會讓孩子離女孩遠一些。
女孩剛踏入第一個「小社會」,就被無情地拋棄,就要接受其他人投來的異樣目光。
孤寂的身影,一想到就會覺得尤為可憐。
據調查發現,約5%-6%的孩子,都曾在上學時被同學排斥、孤立。
親子教育學家胡嘉曾說:
長期被孤立的孩子,他們的性格會變得自卑、孤僻,行為怪異,甚至厭學,進而影響人際交往。
被孤立的孩子就像背負了一道冗長的黑影,波及一生。
1/
被孤立的孩子心中有一個黑洞
記得看到一個男孩的生日派對,失落的眼神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叫泰迪(Teddy)的男孩,過6歲的生日。
媽媽為了慶祝他的生日,準備了一場生日派對,並訂好了40個披薩等待同學和家長到場。
可是,泰迪從白天等到日落,也沒有等到一位同學。
他邀請的32位同學竟全數缺席,諾大的桌子只留下滿桌的披薩和泰迪一個人。
泰迪的身邊空無一人,生日派對只留下他落寞的身影。
不知泰迪以後怎樣面對同學,但這次派對終會成為他一生難以忘卻的傷痛。
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朱朝陽,一個只會學習而沒有朋友的學霸。
朱朝陽在考試時,因為不給其他同學傳紙條,而遭到別人的排擠。
在學校裡,他沒有一個朋友。
當老師把朝陽的情況告訴他的媽媽時,朝陽媽媽不以為然地認為,
學生在學校的任務就是學習,沒有朋友並不重要。
可是,被孤立的孩子,需要關懷,更需要父母讀懂他們背後每一句求救的語言。
有人說,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你今天偷的懶,終將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
每一個被孤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忽視他們成長的父母。
被孤立的孩子,在冷靜的稚嫩面龐下,都藏著一顆易碎的心,無法彌補,更無法復原。
2/
「落單」的孩子,源於這三種父母
教育家馮那斯基說:
「孩子成為什麼樣,全靠父母塑造。」
反觀那些「落單」的孩子,追根溯源一定是父母平時的教育出了問題。
1.怕孩子吃虧
翻看微博時,看到一位「有毒」的母親。
在小區裡,兩個孩子正玩得高興,其中一位孩子不慎摔倒。
媽媽看到後,不分青紅皂白,怒氣衝衝的一腳把孩子的玩伴踹翻在地。
她連踹幾腳,解氣後,拉著兒子離去,留下一臉驚恐又委屈的孩子。
看著她為孩子出頭的樣子,真的醜陋又無語,
為了不讓自己孩子吃虧,打別人家的孩子這是什麼歪理?
她那惡毒的做法背後,無形中把孩子推向斤斤計較,眥睚必報的邪道上。
2.強迫孩子道歉
周末,看到一對雙方僵持不下的母子。
孩子眼裡含著淚,緊閉嘴唇,歪著腦袋,一言不發的站著。
母親則扯著嗓子,讓孩子給另外一個小朋友道歉。
在母親的罵罵咧咧中得知,兒子因為不想分享自己的玩具,惹哭了那個小朋友。
我理解孩子不想分享的委屈,也心疼他的倔強。
費解的是,那個媽媽用權威和無理,要求孩子做不情願的事,真的可悲。
或許親子間的紐帶就是這樣被父母無情割斷的。
3.穿著太貴重的衣物
王詩齡是被媽媽李湘寵大的孩子,富養女兒的理念,在她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女兒用古馳的手提袋,一個價格2000多;
一件義大利的真絲外套,網站上售價8500元;
奢華的迪奧海軍藍羊絨大衣,大約13000元。
可謂是穿著真金白銀的小公主,與普通的孩子相比,略顯豪氣。
而孩子的世界,沒有成年人那麼複雜,他們有自己的世界。
父母過多幹涉和破壞,只會讓他們偏離孩子該有的樣子。
3/
做合群的父母,孩子才會成長
紀錄片《鏡子》,發人深省的臺詞:
我是一面鏡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實於父母,
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與他們是多麼的相似。
若父母和善,孩子也一定彬彬有禮。
若為人不善,孩子同樣會惡語相向。
父母的樣子是孩子學習模仿的標本,有一個合群的父母,孩子也會快速融入到環境中。
而父母是否合群,主要看這三點。
1.不擺架子,以禮待人
袁泉素來以安靜樸素的樣子示人,
有次她穿著尋常的羽絨服,戴著黑色的帽子,像往常一樣去接女兒放學。
咋一看,在人群中的她,不過是一位普通的母親,絲毫沒有明星的架子。
在等女兒放學的空隙,她和顏悅色的同家長聊天,熱情的和小朋友打招呼。
有時候,她會帶一本書,坐在花壇邊,一邊等女兒一邊安靜看書,耐心又平和。
她以禮待人,溫柔大方,也是觀眾喜愛她多年的原因吧。
2.不卑不亢,自有分寸
陶虹在採訪中說,女兒被同學罵醜,回家大哭。
她聽完後,沒有生氣,反而理智的問女兒:你覺得你長得醜嗎?
女兒不服氣的說:「不醜。」
接著她又問,那你覺得自己長得漂亮嗎?
女兒說,我長得漂亮。
陶虹哈哈一笑,很誠實的告訴女兒,你長得不醜,也不漂亮。
不過我告訴你一件很棒的事情,就是你長得是獨一無二的,別人無法複製。
女兒想了想,好像是這樣,想通後,又開開心心的去玩耍了。
聽完陶虹不卑不亢的一番話,感覺通透又充滿智慧。
她不嬌寵女兒,也不過分苛責,凡事都有自己的分寸,
有這樣看得開的媽媽是孩子的福氣。
3.強不凌弱,心懷善念
《三十而已》劇中,有一個叫楠楠的小朋友突發癲癇,嚇得其他小朋友驚慌失措,大哭不止。
面對班級有這樣的同學,家長群裡,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是,堅決想開除楠楠,擔心自己的孩子再次受到驚嚇。
另一種是,顧佳正確開導兒子,耐心解釋楠楠發病的原因。
同時,還告訴他幫助同學的方法。
許子言聽後,表示自己願意幫助楠楠,不歧視也不漠視。
這樣顧佳在兒子心裡種下一顆善良的種子,
伴隨著這顆種子,許子言長大後會充滿善意和有力量。
每個孩子身上流著父母的血液,薰染同樣的習氣,無論言行舉止都糅合了父母的特點。
父母的現在,就是孩子的未來。
有人說,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是呆不久的。
可見,父母合群,與人為善,孩子才不會形單影隻,活成一座孤島。
我們教會孩子以禮待人,不卑不亢,心懷善念,
不過是讓他以後有底氣和力量更好的適應社會,開心生活,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