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1-02-23 小十點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之前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7萬多人轉發,將近28萬人點讚。

這條微博提及一名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採訪了那些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並總結出了15個特點:

評論區有將近3萬條留言,每一條評論都透露出了屏幕背後那一個個無奈、弱小而又無助的靈魂。

一位網友留言到:我媽真的前一秒笑嘻嘻後一秒可以因為一點小事就破口大罵,家庭真的很影響孩子的性格,我在家裡都很沉默,因為秉持少說少錯的原則……

還有一位網友說:當我開始成長為真正的父母時,我已經變得遍體鱗傷了。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敏感多疑、自卑懦弱、總是習慣壓抑自己、不斷去討好別人,甚至容易引發心理抑鬱。

或許他們並沒有虐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著像地雷一樣一點就著的情緒。

長久以往,會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踮起腳尖走路,生怕有個聲響,一不小心就讓父母的情緒爆炸。

易怒的父母,就是把孩子推向一個不安全的環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恐怖的負面情緒」之中,深陷泥沼,難以自拔。

直至長大成年後,那些壞情緒都在孩子的心裡揮之不去,無論過了多少年,它都會伴隨著孩子。

你的壞脾氣,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來治癒。

而有時候父母的壞脾氣,甚至把孩子最後自我治癒的機會也一併剝奪了。

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媽媽是留美回來的博士,但是媽媽卻有著易燃易爆炸的情緒。

家裡有兩個女兒,姐姐沒有考第一名,她就會大發雷霆,就連妹妹沒有考好,媽媽也還是拿起細棒抽打姐姐的手。

姐姐曾對妹妹說:「其實我很膽小,之所以努力讀書是因為怕被媽媽揍,是我以為只要我好好念書,就能做我想做的事。」

所以姐姐只能長期默默忍受媽媽的惡劣情緒,完全不敢反抗。

當她承受不住的時候,她選擇用跳樓來結束這場噩夢。

父母的暴脾氣,最終卻是由孩子來為這種壞情緒買單,可悲可嘆。

很多時候,父母們都覺得自己只是一瞬間的怒火,過後就忘記了。

但是,一次次的爭吵與打罵,如同炮火般一次次地摧毀孩子的內心世界,把一顆渴望愛與安全感的心變得支離破碎。

情緒脆弱且易怒的父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粗暴的手。

明星包貝爾曾經在《你好爸爸》節目中坦言:「自己曾在動物園怒甩過女兒餃子一巴掌。」

有一次,他帶著餃子去動物園玩。

但是動物園已經要關門了,餃子卻一點都不想離開。

阿姨見勸說餃子無果,就要抱起餃子離開,結果餃子給了對方一巴掌。

包貝爾見到此情此景,怒火中燒,也立馬給了女兒一巴掌。

餃子立即大聲地哭了起來,包貝爾怒火中燒,甚至也不允許別人去安慰餃子。

在這件事上,孩子是做錯了,但是「以暴制暴」「以壞情緒抵抗壞情緒」的行為並不能讓孩子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會加深對爸爸的怨念。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暴脾氣,相當於一部恐怖電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是孩子人生前期的引路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其重要的存在。

一句話,既可以讓孩子心如刀割,也可以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勇氣去抵擋人生未知的艱險。

一雙手,能讓孩子通過撫摸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意,也可以讓孩子記住父母把巴掌揮向自己的無情模樣。

父母好情緒,是家庭最寶貴的風水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父母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鬱悶、自卑,是促進孩子消沉、學業止步不前的導火線。

易怒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劇;而情緒平和的父母,是家庭最寶貴的風水,也是孩子一生的好福氣。

可是天下的父母都能做到永遠不向孩子發火嗎?

答案是不能。

其實,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傷害的真正原因是:

家長頻繁地對著孩子發脾氣,就像炮火一般不斷地攻擊孩子幼小的心靈,最終讓孩子的心支離破碎。

那我們又該如何減少自己的壞情緒,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

1、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壞情緒跟自己說「拜拜」


很多父母的易怒情緒來自於生活或者工作上的壓力和不順心,孩子就很容易成為父母藉機發火的對象。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說:

研究表明,暴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控制好這12秒,就能排解負面情緒。

當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一定不要在這個時候嘗試教育孩子。

同時也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解決的方法總比問題多」、「我不能隨意衝孩子發火」……

然後閉上眼,深呼吸,給自己12秒,你將會逐漸告別壞情緒。

2、允許孩子犯錯,不要用一件錯的事去解決另一件錯的事

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心智不全,有時候甚至難以判斷事情何為正確與錯誤,他們只明白「我要這樣」、「我不要這樣」。

當父母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可以「以暴制暴」,這樣是錯的,而且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首先要告訴自己「他還是個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可以允許他犯錯」,壓下自己心中的怒火。

等自己情緒逐漸穩定下來,試著換位去考慮孩子的當時感受。

這時候再告訴孩子哪裡做得不對,會比直接責罵和動手懲罰的效果更好。

3、如果發火了,一定不要忘記修復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還記得可愛的Jasper和火爆脾氣的爸爸陳小春嗎?

在一期節目中,陳小春因為兒子走路慢,說話語氣特別兇,對著兒子大喊:「你快點走!」

Jasper就開啟了自己的小喇叭說:「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可以不生氣了嗎)?」

聽到這句話的陳小春,一下子愣住了,瞬間意識到自己這種怒吼的方式傷害了兒子,於是趕緊跟孩子說:「對不起」,並耐心地等待Jasper一步一步地走上來。

到了晚上的時候,陳小春又再次跟Jasper道歉,並擁抱了他。

如果你真的對孩子發脾氣了,不小心傷害了孩子,請記得一定要跟孩子道歉。

所有的親子關係,都是始於愛。希望父母們更不要以愛之名給孩子的童年留下深深的遺憾。

很多時候,孩子無需金山銀山,他們更渴望一對情緒穩定平和的父母,一個安全快樂的家。

點個「在看」告別壞情緒,讓家更幸福!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

加入百萬媽媽福利社群

更多免費育兒課程等你領取


-作者-

張星行,宇宙不說話,默默地成長著。本文首發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集結專家及辣媽,讓帶娃變得輕鬆好玩。

-主播-

夏萌,十點讀書籤約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夢的姑娘。微信公眾帳號: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個人微信號:listentome134。

相關焦點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失手將其打死,易怒父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文|張星行來源|小十點(ID:sdikid)01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之前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7萬多人轉發,將近28萬人點讚。這條微博提及一名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採訪了那些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並總結出了15個特點:評論區有將近3萬條留言,每一條評論都透露出了屏幕背後那一個個無奈、弱小而又無助的靈魂。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刷屏了。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 易怒家長養出來的孩子:永遠不要低估情緒的殺傷力
    一家人正說說笑笑,來了一個電話,童文潔接了之後臉色驟變,原來是老師打來告知:方一凡的分數提高了,但是區排名卻墊底。童文潔氣得要掀桌子,在方圓的勸說下沒有大聲嚷嚷,但也板著臉催促孩子們快點吃完。但值得慶幸的是,方圓溫和開明,在母子倆之間來回調解矛盾,讓妻子冷靜平和下來,也讓孩子不那麼萎縮膽怯。在這樣一急一慢之間,方一凡找到了和父母相處的最舒服的方式,充滿活力的成長著。但是,現實生活中,方一凡那樣的孩子很少,更多的是在易怒父母下察言觀色、如履薄冰的孩子。
  • 專家告訴你: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性格會受到致命的影響和扭曲
    作者:一凡 今天在微博看到一個熱門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話題引發了2.4億網友的閱讀和11.1萬網友的討論。
  • 暴脾氣會「傳染」給孩子?你屬於「易怒型父母」嗎?
    楊爍身上有很多父母的影子,暴躁易怒,陰晴不定,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要發脾氣,而自己根本不敢反抗。 因為「特別」的育兒法,把楊爍送上了熱搜,但這個熱搜貌似不太美麗——「靠罵孩子罵上熱搜的」,後來他也可能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開始了一些反思和解釋。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人格獨立的孩子,你屬於易怒的父母嗎?
    原來早在國慶前,堂姐家五歲的兒子豆豆就為去迪士尼請求了堂姐好幾次,因為同學很多都去多了,他太羨慕了。堂姐家是普通家庭,平時生活節省,飛上海從不在他們的出行計劃之內。但這次出於各種考慮,譬如:現在孩子都有自己的見識、主張,身為媽媽也該要帶孩子去開闊眼界,加上疫情原因,全家也好久沒有出去散心了,堂姐一咬牙,還是帶豆豆去了。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被父母「情緒勒索」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因為「情緒勒索」一般都有「愛你」、「為你好」這樣的美好外套,不管是「勒索者」還是「被勒索者」,都很容易把「情緒勒索」誤以為是一種愛的方式。最終,朱朝陽變成了表面聽話、骨子逆反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並不是每個父母都懂得正確地愛孩子。當父母的愛夾雜了「情緒勒索」的時候,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變化?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麼辦?其實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看看你有沒有
    其實,孩子脾氣暴躁易怒,背後原因可能在家長身上。一、孩子為什麼會暴躁易怒?1、父母對待孩子過於粗暴生活中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比較急躁,經常會粗暴的對待孩子。父母暴躁的脾氣很容易影響孩子,最終讓孩子變得暴躁易怒。
  • 孩子暴躁易怒有幾個原因,父母可根據不同情況,用不同解決辦法
    而不同的原因導致的孩子情緒失控,又有不同的解決方法。而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大部分造成孩子暴躁易怒都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因此我們首先來對心理原因造成孩子暴躁易怒的現象進行一個剖析。就在一次兒童心理學的講座上,有一位媽媽也對這樣的問題提出了疑問,說:孩子在每次在遇到挫折時,總是又哭又鬧,但是如果我們給孩子一些指責時,又害怕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到底該怎麼辦呢?相信很多的父母都像這位都和這位媽媽一樣,孩子在遇到挫折鬧情緒時,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如果幫他解決了吧!這又不利於孩子的獨立自主。給予指責吧!
  • 那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父母現在捨不得讓孩子吃一點苦,讓孩子沒有一點生活自理能力,將來孩子只有吃不完的苦。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明白:曾經為孩子做的代勞,都是把孩子養廢的毒藥。 2、溺愛,讓孩子沒有感恩之心。
  • 趁午休生下孩子遺棄在鄰居門口,父母生而不養,孩子何以為家?
    1生而不養的父母,永遠欠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留守在老家的孩子,雖然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和其他親人的陪伴,但父母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相比養育孩子,生孩子似乎簡單很多,只是不管怎麼樣,當我們打算哺育一個生命的時候就應該做好為了孩子傾注心血的準備。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將一個鮮活的生命棄之不顧。知乎上有一個提問:被親生父母送人的孩子未來會怎樣?
  • 經常被父母吼著「教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體力,智力,道德品質以及個性特徵的成長與發展有巨大影響,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孩子不能夠健康積極地成長。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孩子的模仿學習對象,不論這個學習對象的行為是否值得學習,喜歡「吼」式教育的家庭很有可能下一代也是這樣,就像是家族輪迴,覺得父母冥頑不化的孩子到了自己成為父母,很有可能自己也成為了自己口中「冥頑不化」的父母,執行兒時所受的語言暴力。覺知過往,走出過往,改變的當下的教育方式,才能終結。
  • 越是低層次的父母,越有這3個「好習慣」,養出來的孩子難成才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前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俗語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每個孩子剛出生時都是一樣的,之後的不同都會在自己的父母身上折射出來,孩子如何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越是低層次的父母,越有這3個"好習慣",養出來的孩子難成才
  • 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柏柏育兒漫畫面對熊孩子的熊,很多父母都會說「打一頓就好了!」,長輩們也信奉「孩子不打就會被寵壞」的教育理念。有一個調查了991位父母的樣本中,35%的父母對自己1-2歲的孩子使用過體罰,94%的父母對自己3-4歲的孩子使用過體罰。
  • 那些極度自律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寶媽們可以試著觀察下,身邊那些學習不錯,有著巨大潛力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自律能力。這些孩子長大後,這種能力會讓他們更容易超越別人。孩子的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後天培養的,可以說,父母的引導和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 被控制欲超強的媽媽養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有的人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雖然整個社會一直痛斥對父母頑劣的孩子但,沒有任何一場弒母,事出無因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故事而有一種人生,是你媽媽覺得你有病,那麼你就真的走不出來了。 開頭就說了,這部劇是由真實案件改編。我們都說,被媽媽控制了十幾年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過了幾年,眾人眼裡坐在輪椅上的她把她媽媽殺掉了。所以,影片一開頭其實相當驚悚。
  • 「父母要對孩子大方點」,育兒師忠告,窮養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
    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更願意「窮養」,感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會大手大腳,更不會變得虛榮。可父母這樣一味的「摳門」,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好嗎?@卑微的我:我是女孩,但並沒有像大家說的那樣被富養長大。
  • 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用一顆心感受世間萬物與冷暖圖片來源於網絡媽寶男是指聽媽媽的話,總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他們過度的依賴母親,像沒斷奶的娃娃,嘴裡總是掛著「我媽說……」媽寶男常出現在這樣的家庭中:家裡母親過於強勢的女強男弱的家庭、對孩子所有事情總愛大包大攬的家庭、父母聚少離多父親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都過得怎麼樣了?小魚嫁給她先生三年了,婚前看上他就是覺得他性格好,孝順又老實。
  • 那個聲稱「幫父母養弟弟」的阿拉蕾,4歲出道年薪百萬,後來怎樣
    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正是一個童星,她曾經說到要幫父母養弟弟,4歲出道的她便已年薪百萬,那麼她後來如何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年紀輕輕的我們不知道生活到底有多艱辛,這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