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 | 網絡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則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之前,網上曾有一則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刷屏了。

想想看,如果父母情緒脆弱,一點小事就會開始波動,那麼孩子成長之後會變成什麼樣?

在這樣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心靈該有多敏感而脆弱啊?

這個話題,深深戳中了廣大父母和孩子的心,引起了網友們強烈的共鳴。

情緒脆弱的父母,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欲望山莊》裡說:

「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候比暴力更能傷人。」

一句話,可以讓孩子心如刀割;一句話,也可以讓孩子抵禦世間所有的苦痛。

也許,你的情緒,並沒有從肉體上虐待孩子.

但是,你一點就著,一驚一乍的脆弱情緒,卻成了孩子精神上的折磨。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一位外國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採訪了很多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總結出了15種常見的性格.

一起來看看,您家孩子是哪一種?

1. 不斷道歉

因為父母脾氣太差,有些孩子會一直道歉,生怕引爆父母火爆的脾氣。

在這樣家庭裡長大的孩子,隨時都會保持警惕,變得小心翼翼。

一位名叫Jodie B.的孩子在採訪中說道:

「我現在喜歡獨自做事,因為如果和別人一起,在我做什麼的時候,發現別人在看表,我會立刻開始恐慌,覺得自己耽誤了別人的時間,不停地道歉。」

「看表檢查時間明明是個普通的事情,但對於我來說,會可怕到讓我立刻打開道歉開關。」

另一位名叫Natalie J.的孩子也說:

「我會為了所有正常的事情道歉,有不同的意見,我會道歉,忍不住哭泣,我會道歉。」

「我竭盡全力取悅所有人來維持和平,我不願意站出來引人注意,因為如果我在家裡這麼做了,我就會被父母的怒氣炸飛。」

2. 想得太多

父母情緒容易失控,會導致孩子想的太多。

因為父母爆發時,孩子就會想,是不是我又犯錯了,我哪裡做的不對又讓媽媽不開心了?

這樣的想法,會讓孩子陷入到焦慮當中,深受父母的壞情緒所折磨。

一位孩子在採訪中說道:

「每件事情,我都會想東想西,細緻到焦慮,因為我在努力為下一件讓你感到失望的事情做準備。」

3. 特別害怕讓人失望

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這樣的孩子,總是極力討好別人,照顧別人的感受,考慮別人的需求,生怕別人失望。

所以,這樣性格的孩子,活得好累,活得沒有自我!

名為Rye B.的孩子說:「因為害怕惹上麻煩,或者惹人生氣,所以會儘量不說話,儘量不做任何事情。」

「即使是在和最親密的朋友相處,也會覺得必須要在得到對方允許之後才可以開口,可以行動。」

4. 控制欲

情緒易怒的家庭,還會培養出有控制欲的孩子。

有些孩子會覺得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欲,因為我覺得要對每個人的感受負責」。

這樣的孩子,總是試圖將一切控制在自己可掌控的範圍之內,以免稍有疏忽就讓父母不滿。

Murphy M.說:

「我父親脾氣暴躁,而我母親永遠都是受害者。所以我試圖對每一件小事都無微不至的管理,以免他爆發,以免我母親受苦。

現在,一旦事情不再我的控制範圍,我就會感到十分焦躁,因為覺得情況一定會變糟糕。

因為如果我不能控制一切,那麼一些事情就可能會讓某些人不高興,這全都是我的錯,而且不僅我有麻煩。

這讓人筋疲力盡,而且沒有人會愛我。」

5. 照顧所有人

你家孩子是個「老好人」,就問你累不累?

在易怒家庭成長的孩子,簡直就是歷經了風雨,懂得照顧好父母的情緒。

所以,他們在外面與人打交道,也會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與感受,甚至自然地成為了知心大哥、大姐的角色。

Chloe L.說:

「我會自然而然的照顧每一個人,因為我這一生之中,一直都必須這樣做。

但當我試圖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就崩潰了。」

6. 難以抉擇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陶虹飾演的宋倩一角,既是一位控制欲超強的媽媽,也是一位脆弱敏感的母親。

她可以因為一部電影和女兒大哭大吵;

也可以搗毀喬衛東為女兒創造的秘密基地;

也可以為了把女兒留在身邊,而斷掉她報考南大的路,導致喬英子長期失眠,崩潰跳河。

她處處為喬英子設計前程,替女兒選擇人生,導致女兒一邊提防著母親,一邊陷入到無盡的痛苦抉擇中。

所以,喬英子才會失眠一個多月,南大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很難做出選擇,或者發表任何意見。

因為整個童年,青少年,甚至20多歲,我都不被允許自己決定任何事情。」

一位孩子在採訪中如是說道。

7. 忽視自己的感受

因為父母易怒,所以孩子儘量把自己隱藏起來,避免與父母發生正面衝突。

他們忽視自己的感受,因為生活中的痛苦太多,孩子必須如此,才能不那麼痛苦。

Jodi A.就說:「我會把所有的情緒都藏起來,而不是釋放出來。」

另一位孩子也說:「我必須忽視自己的感受,和別人接觸對我來說很困難。」

8. 永遠取悅別人

一位孩子說:「我父親在身體和情感上都會虐待我,而現在,我不會談論自己的感受,而是永遠在嘗試取悅別人,即使這意味著傷害自己。」

另一位孩子也說道:

「我永遠奉承別人,我永遠小心翼翼地想號每一句說出口的話,我永遠在取悅別人。

因為如果不這麼做,我也許就會面對嚴重的抑鬱情緒,或是突然的暴怒。」

9. 覺得自己是生活中的配角

有網友說:「無論我付出多少,我都是被拋棄的那一個。」

這樣的孩子,最終把自己活成了生活的配角。

因為,他們無法把結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面對父母的壞情緒,我們很難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

10. 沒有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都是父母給的。

但倘若父母情緒都不好,動不動就「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東西」、「就當我沒生過你」,孩子怎麼可能會開心,會有安全感呢?

有一次,尹建莉老師在節目裡做嘉賓;

主持人問她:你父母說過什麼話,讓你覺得,對你傷害最大?

她回答:

我媽氣急之下對我說,我就當沒養你這個女兒,以後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我自己過。

隨後,另一位主持人提議在現場做一次調查,看看有多少人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

沒想到,在場98%的聽眾表示有類似的經歷。

11. 覺得別人的行為總是有深意的

孩子的這種性格,和「想得太多」相似。

有孩子說:

「別人的一句無心之談,或是一個微小的肢體動作,都會引起我的警覺,讓我覺得他在暗示什麼,讓我浮想聯翩。」

「我經常會覺得這些小線索是為了讓我面對生活崩潰,讓我做好準備,我甚至已經習慣了這麼做,無法改變。」

12. 拒人於千裡之外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情緒易怒的父母,總是把孩子推開,隔離自己。

在父母影響下的孩子,也總是拒絕與父母,乃至他人交流、好好相處。

對此,有孩子說:

「當我抑鬱的時候,我會把所有人都推開,因為我媽媽就是這麼做的。

我正在努力學習如何讓人們進入我的生活,但這真的很難做到,因為我根本不會如何與人正確地交流。」

13. 玻璃心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就是典型的玻璃心,遇到小事就一驚一乍,一點都不穩重。

而有些孩子,在這種情緒影響下,也會變得敏感脆弱,對什麼事都不能很好控制情緒。

14. 幫別人收拾殘局

在電視劇《流淌的美好時光》中,鄭爽飾演的女兒易遙,就是一個經常幫母親收拾殘局的人。

媽媽因婚姻失敗,而終日酗酒,脾氣變得異常暴躁。

她整日喝的醉醺醺的,經常丟三落四,和鄰裡大吵大鬧,還動不動地就指責易遙,朝她發火。

而易遙呢,只能每次都替她收拾殘局:向鄰裡道歉,把母親丟在外面的啤酒貨車拉回來,清理好因嘔吐而混亂不堪的家...

15. 善解人意

這位心理醫生得出的這點結論,很多人倒是沒想到。

其中,一位孩子說:

「其實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並不完全是壞事啦,我意識到,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學會了如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在我還只有3歲的時候,我媽媽哭了,我去給她買了她房間裡的毛絨玩具熊。」

以上15種性格表現,多數都是在情緒脆弱父母影響下的不良表現。

你願意自己的孩子這樣嗎?

這些特點,值得每一位父母反思...

想必所有的父母,都不想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孩子。

所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少朝孩子發火,與孩子好好說話。

包貝爾曾在《你好爸爸》節目中坦言,自己曾怒甩過女兒餃子一巴掌。

有一次,他帶著餃子去動物園玩,但動物園快關門時,餃子並不想走。

有人見勸說無果,想直接抱餃子走,結果餃子很不高興地打了對方一巴掌。

包貝爾見此情景,立馬就火了,反手給了女兒一巴掌。

餃子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包貝爾並沒有平復情緒,還讓其他人都不許安慰餃子。

用「以暴制暴」、「壞情緒對抗壞情緒」的方式,只會把孩子嚇得大哭,未必能起到太好的教育作用。

孩子打人確實是不對的,但大人因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脾氣而打孩子,更是錯誤的。

對孩子來說,父母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是一場恐怖電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父母的情緒平和,是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孩子的好脾氣,來自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與言傳身教的引導。

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對生活的態度……無一不影響著孩子一切行為習慣的養成,包括情緒管理。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裡說: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父母的情緒不好,會讓孩子感到鬱悶、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學業止步不前的導火線。」

父母就像是一面鏡子,情緒的好壞將直接刻在孩子身上,變成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亂發脾氣的父母,對孩子來說,就像定時炸彈,永遠不知何時會爆炸;

也像是病毒,慢慢腐蝕孩子們的心靈,孩子的心態很容易崩潰,面目全非。

最後,無論面對怎樣讓人「暴怒」的局面,請父母們記住一句話:你們的好情緒才是你們家最好的風水。

希望所有父母,不要被情緒所左右,被自己的情緒給打敗。

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能有效控制情緒,給孩子一片愛的藍天白雲,以助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之前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7萬多人轉發,將近28萬人點讚。這條微博提及一名心理醫生Juliette Virzi採訪了那些在易怒父母陪伴下長大的孩子,並總結出了15個特點:
  • 易怒家長養出來的孩子:永遠不要低估情緒的殺傷力
    但值得慶幸的是,方圓溫和開明,在母子倆之間來回調解矛盾,讓妻子冷靜平和下來,也讓孩子不那麼萎縮膽怯。在這樣一急一慢之間,方一凡找到了和父母相處的最舒服的方式,充滿活力的成長著。但是,現實生活中,方一凡那樣的孩子很少,更多的是在易怒父母下察言觀色、如履薄冰的孩子。
  • 專家告訴你:易怒父母養大的孩子,性格會受到致命的影響和扭曲
    作者:一凡 今天在微博看到一個熱門話題:#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話題引發了2.4億網友的閱讀和11.1萬網友的討論。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失手將其打死,易怒父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文|張星行來源|小十點(ID:sdikid)01易怒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之前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其中一條熱門微博有7萬多人轉發,將近28萬人點讚。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敏感多疑、自卑懦弱、總是習慣壓抑自己、不斷去討好別人,甚至容易引發心理抑鬱。或許他們並沒有虐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有著像地雷一樣一點就著的情緒。長久以往,會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踮起腳尖走路,生怕有個聲響,一不小心就讓父母的情緒爆炸。
  • 暴脾氣會「傳染」給孩子?你屬於「易怒型父母」嗎?
    其實像楊爍一樣「易怒型」父母並不少見,前不久,有個熱門微博講的就是「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有人說,15條幾乎全中…… 一般來說,易怒的父母容易養出兩種孩子: 一種是過早懂事,形成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 一種是脾氣暴躁,不會控制情緒,容易歇斯底裡。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我省吃儉用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就是足夠愛他的表現了,至於對他是什麼樣的情緒,有沒有打罵,這些都不重要了。 其實不是,相對於那些外在的物質條件,父母在孩子精神上的影響才是至關重要的。
  • 父母的性格,決定孩子的未來
    即使在生活困頓中,沒有一句抱怨和牢騷的情緒,平和堅強地對待生活,始終默默無聞溫暖關心孩子。有很多父母,在生活窘迫不順的境況下,每每覺得憤懣不平,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性格上的缺陷。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父母決定孩子性格(深度好文)
    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於父母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來源 | 男孩派原創知乎有一熱門話題:「怎麼判斷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呢?」「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
  • 易怒的父母養不出人格獨立的孩子,你屬於易怒的父母嗎?
    也許,你的情緒,並沒有從肉體上虐待孩子;但是,你一點就著,一驚一乍的脆弱情緒,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和精神傷害卻是難以彌補的。在這樣的迎合中,孩子再沒有更多的餘地來做自己,識別自己,只能徘徊在提心弔膽的促狹心理空間,人格特徵發展始終是模糊一團。三:父母通情達理,態度從一而終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更多空間一位朋友就憑其果斷的性格,給孩子帶來了許多積極影響。朋友女兒琪琪六歲時,她答應周末帶她去遊樂園。
  •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麼辦?其實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看看你有沒有
    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弱,遇到這種情況可能就會暴躁易怒。孩子無法反抗自己的父母,只好用憤怒的情緒表達自己的不滿。3、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有的父母把孩子當成了「小祖宗」,任何事情都順著孩子的心意去做,不捨得拒絕孩子。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任性自私,如果父母不答應孩子的要求,他們馬上就會發火。
  • 你處理孩子「壞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他們長大後的性格!
    作為父母,我們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並對孩子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兒童心理學家都指出,2~6歲是孩子性情培養的關鍵時期,人一生中的性格特徵、志向理想、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在這個階段成型的。
  • 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暴躁易怒?父母不要過於「關注」他們
    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猜測出對方情緒的變化,可能前一秒他們和大家相談甚歡,後一秒就會當場大發雷霆。你喜歡和哪種朋友交談呢?想必大家都會選擇溫文爾雅,在各種場合都能保持優雅風度的「謙謙君子」。成年人性格暴躁,或是受到各種刺激,做出情緒化的舉動倒也在情理之中。
  • 「作業沒完成,爸爸失控砍傷孩子」: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我省吃儉用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就是足夠愛他的表現了,至於對他是什麼樣的情緒,有沒有打罵,這些都不重要了。 其實不是,相對於那些外在的物質條件,父母在孩子精神上的影響才是至關重要的。
  • 夫妻吵架,丈夫刀劈女兒的作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 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蒙臺梭利曾經寫過一句話: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深以為然。
  •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性格,別讓孩子活在你「情緒的籠罩下」
    這也足以看出,媽媽的情緒影響是伴隨著孩子一生的,即使孩子以後能有所成就,當夜深寧靜時,仍能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壓抑。 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說"一位好母親抵得上一百個教師。"這句話的前提是"好母親"。有人認為母親肯定是給孩子無私的愛,當然都是好母親。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母親的性格決定孩子的命運,丈夫的愛決定妻子的性格!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父親的愛決定母親的情緒!
    在公眾號下方的自定義菜單裡哦 01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 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
  • 母親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未來
    最好的母親,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個詞怎麼都繞不開——情緒穩定。一個合格的母親,可以不用樣樣優秀,可以偶爾懶惰,可以偶爾膽怯,但至少得做到別把垃圾情緒傳染給孩子,只有情緒穩定的母親,才會讓兒女體會到究竟何為「愛」和「被愛」。 正如童話大王鄭淵潔所說:母親的含義是影響。
  • 4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是第二類父母,孩子有福
    說起遺傳,很多人都會認為孩子的身高、長相、乃至智力受到父母的影響很大。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和父母教養方式關係很大,很多人就會產生懷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面對同樣的育兒問題,不同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給孩子自然也不盡相同,也就養出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鮑姆萊德研究幾千個家庭發現,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直到三十年後,麥克畢和馬丁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第四種教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