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開始學網球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0-12-25 網球之家

中國的網球市場,在李娜2011年法網奪冠後迎來了一個「井噴」。我所說的「井噴」主要是指人們對網球的知曉和關注程度有了一個明顯的、大幅的提升。但是,跟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網球硬體和軟體並沒有伴隨著李娜法網奪冠那樣立即得到重大改善。

其後幾年,網球賽事在中國遍地開花,中國承辦的網球賽事無論是規模還是級別,都已經全面超越了鄰國日本。但是,中國在網球人口比例、網球市場規模、網球運動員的培養以及成績等方面卻一直沒有取得較大進步,最起碼與網球賽事的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在這方面中國確實已被日本甩了一大截。

某知名網球類微信公眾號昨天編譯的一篇文章,更是以「日本網球為何能力壓中國,穩居亞洲第一?」這樣直白的標題,來說明中國與日本在網球方面的巨大差距。

這個話題似乎太大,也太過沉重,以我這樣普通網球愛好者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實在是難以駕馭。唯有嘆息一聲,暫且略過不談。

不過,我還是按捺不住聊這個話題的衝動。思來想去,不如換一個小的視角,根據我的所見所聞來簡單粗淺地聊聊,所說的對象也僅限定在身邊人和身邊事。

那就姑且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從小開始學網球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吧!

在很多家長眼裡,給孩子報一個「網球」興趣班與那些「畫畫」「舞蹈」「桌球」「鋼琴」差不多,只是去「玩玩」,去培養孩子的「興趣」而已。絕少有家長一開始就抱著走專業、甚至職業的目標去讓孩子學網球的。

除了少數的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學網球的孩子硬體條件和軟體條件都不行,突出的表現就是「兩少」,即:球場少、高水平的教練少。「兩少」的結果就是:大多數家長只是讓孩子學得玩玩,教練也就隨便教得玩玩,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多也是隨便打得玩玩。如果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渠道去發現、培養未來的網球苗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學網球的大多數是幼兒園孩子和小學生,這些孩子暫時還沒有面臨初中生那樣的升學壓力,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構成了學網球的主要人群(成人除外)。過去幾年,全國各地陸續將體育納入中考範圍,這個中考政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幾乎沒有家長把初中孩子送去學網球,在這些家長眼裡,與其讓孩子周末周日學網球,不如去報名參加中考體育訓練班,專門練體育中考規定的那幾項科目。

因此,在從小開始學網球的孩子裡面,絕大部分到了初中就暫時告別網球了。當然還有少數剩下的,他們到了初中之還會繼續學網球,這些孩子未來會怎麼樣呢?

據我觀察,這些繼續學網球的孩子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在中學階段只是斷斷續續地學網球,隨時可能因為目標的調整而中斷網球訓練,大多數孩子和家長更願意走文化考試這條道,通過努力學習來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這類孩子的比例最高,人數也最多。

第二類,有的出身體育世家或父母熱愛體育熱愛網球,也有的孩子身體條件優秀,在小學階段就練得比較多,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類家長希望孩子在兼顧學習的同時,以後能靠網球上一所好大學,也有的家長會讓孩子以後就走體育這條道。

第三類,孩子的情況與第二類相似,只不過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走專業的道路,期望以後能打進省隊、甚至國家隊,走專業的路子。這部分孩子基本上就要放棄中學學業,或者說不能如其他中學生那樣日常在校學習,而要將主要時間花在訓練上,落下的課程只能由家長請家教來補習,也有的直接選擇上各類體校。

第四,絕少數人(幾乎是萬裡挑一)要走職業的道路。實際上,職業網球這條路充滿著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困難,男孩子則更是「難上加難」,你看到的張之臻、吳易昺、華潤豪這些最終走上職業網球道路的球員,他們背後的艱辛努力、花費的金錢、訓練的條件絕非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他們的成功也是很難複製的。即便如此,單單查一下這幾位職業球員的比賽成績,估計就能讓很多夢想走職業網球的孩子和家長們灰心喪氣。網球界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排名穩定在前100的職業球員才能做到靠比賽獎金養活自己,而你看看目前中國幾位男子網球運動員的排名和成績,想再往上去的難度不言而喻。

以上四類,除了最終走上職業網球道路的極少數人,其餘的大都是走「上大學—找工作」的老路。上面提到的第一類人,基本上在中學階段徹底放棄了網球,與大多數人一樣,走文化考試上大學的這條道。上了大學之後,打得好的話,或許可以加入校隊,畢業後也主要靠所學專業來找工作,網球只能算是一個業餘愛好。

第二類人,基本上要走特長生招考的道路,如果連二級運動員都評不上的話,那想靠網球來上一個好大學還是比較難的。如果能評國家一級,那在挑選大學方面就有一些優勢,通過網球特長來上國內一些「雙一流」高校還是有較大希望的。還有一些家境殷實、文化和網球都很不錯的孩子可能會申請去國外讀大學。即便如此,大多數也只能申請到國外一般的大學,如果想申請特別好的大學,社會實踐、文化成績和網球水平都要特別優秀才行。而這些孩子,一般就算不學網球,專心學文化的話,參加國內高考的成績一般也不會差。

反過來,那些腦子比較笨、文化課成績特別差,又不肯努力學文化而被迫去學網球的孩子,基本上也很難在網球方面有較大的突破。網球水平越往上走,越要靠智商和情商,那些單純靠勤學苦練、靠硬拼身體的孩子,是很難打出非常優秀成績的。

第三類人,專業球員和職業球員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如果能入選省隊及以上,那可以掛一個大學註冊一下,等著畢業後拿一張大學文憑,退役後同樣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這類人大多數在打球時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自己找一個好的工作,通過網球來積累一些人脈資源。鑑於公務員實行嚴格的招考制度,這類人一般鮮少能成為公務員,但若是想通過一定的人脈關係弄一個事業編制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他們也可能通過其他渠道進入供電、菸草、金融、保險等一些高收入高福利等單位,以後陪領導打打球,在系統內的全省、全國網球比賽替單位撐撐門面,這樣的工作又清閒收入又高,也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了。

如果靠網球特長考入(進入)大學後,學的專業依舊是網球等體育類的專業,那畢業後很多人的去向是到學校去做老師,平時帶帶學生賺點外快,也有一些人會受聘成為俱樂部的教練或當私教。

就目前國內情況來看,近年來國家對於網球的投入還是非常大的,單單就比賽來說,目前國內有男子大滿貫之外幾乎所有級別的賽事,女子方面更是有年終總決賽、皇冠明珠賽、超五賽之類的多站比賽,我國每年在場館建設維護、獎金支出等方面的花費絕對不是小數目。但是,真正用於培養青少年、用於推廣群眾網球的費用則並不太多。

國內目前較為成功的男女職業網球運動員也大多離不開自身家庭的投入,鮮少有像錦織圭那樣有長期穩定的官方或商業贊助支持。沒有好的青少年選拔培養機制、沒有科學的管理體系、沒有紮實的群眾基礎、沒有與國際接軌的優秀教練團隊,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網球就難以真正翻身。

在很多網球愛好者看來,與其花那麼多錢建高檔的比賽場館,與其花那麼多錢承辦高端的網球賽事,與其花那麼多錢給別人發豐厚的獎金,與其花那麼多錢做各種賽事推廣,與其花那麼多錢打造那些光鮮一瞬、事後並留不下什麼的賽事,倒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中國網球的現狀和問題,虛心學習鄰國的成功經驗,扎紮實實打牢國內網球基礎。

以上看法,或許值得那些執掌著國家網球運動的人好好深思一番。(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焦點

  • 那些從小被寄養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那個從小被寄養的孩子,在最需要和父母建立心理依戀感的時候,被父母生生「拋棄」,讓他們活成了「雙親健在,卻親不到摸不著」的「孤兒」。這種心理上的拋棄感,一旦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是父母掙再多錢,都無法彌補的遺憾。
  • 那些從小缺愛的女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林緒之童年遭到遺棄,所以後來儘管養母很疼愛她但她的童年遭遇依舊使他性格孤僻,不善於與朋友家人表達自己的情緒。直到遇到了蓮生,她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她想要拼盡全力保護蓮生。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月似乎感同身受的這句「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讓我對她的經歷有了強烈的好奇心。
  • 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後來很多年過去了,才知道那些學播音主持的人都怎麼樣了? 後來的播持系學生  一聽人念文章就不自覺的分析停頓、起伏 @辣媽小花前段時間孩子回家告訴我今天上課念課文老師說她讀得不好 後來的播持系學生  總是樂於做人生導師 @全解裡可能是當年即興評述留下的後遺症後來遇到的每個社會事件都像是老師給的題目
  • 那些沒參加鋼琴考試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我媽媽會督促我完成鋼琴老師布置的作業,不過我一直都沒有那種被逼得很痛苦的感覺,我媽媽會和我講道理,讓我自己決定怎麼做。你的女兒最終她自己也會決定怎麼做的。我曾經因為踢球而放棄了鋼琴一段時間,後來感覺自己還是喜歡彈琴,就又繼續彈了。」我問他媽媽什麼時候讓他隨心所欲地彈琴,他說大概是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眼下很多中國孩子都在學琴,那麼學琴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 那些極度自律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相信很多人都會羨慕歐陽娜娜,「活成了所有女生羨慕的樣子」:6歲開始學琴,寶媽們可以試著觀察下,身邊那些學習不錯,有著巨大潛力的孩子,背後都離不開自律能力。這些孩子長大後,這種能力會讓他們更容易超越別人。
  • 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長輩們也信奉「孩子不打就會被寵壞」的教育理念。有一個調查了991位父母的樣本中,35%的父母對自己1-2歲的孩子使用過體罰,94%的父母對自己3-4歲的孩子使用過體罰。打屁股的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為,但是,那些經常被打屁股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打屁股會讓孩子變好嗎?
  • 那些出國「鍍金」的留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些被連哄帶騙弄出來的「天選之子」大都是10-16歲的孩子,留學期為15年。但有一個前提——錢給夠!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金光閃閃」的海外學歷,那點錢算什麼!曾經出國深造的留學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不但天賦異稟,而且刻苦求學。就說偉人們在巴黎留學的那段時間,當時物質條件很差,無論開會、辦刊,統統擠在周總理在巴黎租住的一處小房間裡。據說朱老總後來也去了巴黎,在周總理的寓所見到了鄧小平。
  • 那些拼命讀書的後浪,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女孩媽媽說:「孩子從沒有過怨言,空餘時間還幫我在附近送貨,飯後幫忙洗碗,看我疲憊時,還給我揉肩放鬆,學習成績在中上水平。」 媽媽說著說著就咽哽了:「我孩子確實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
  • 那些咬指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 精選
    如茉莉:我家姑娘都上初二了,一直咬指甲,手指頭都變形了,無法可施。琳兒:我兒子嚴重時手指頭皮都是破的。清荷:我到現在還啃手指。秋遇見:我兒子咬手指和指甲,從上一年級開始,咬得都一層層脫皮了,不忍直視。我用風油精塗了,給他吃牛軋糖,各種辦法好像效果不怎麼樣。信不信,你周圍咬指甲的人,比左撇子比例高得多。
  • 網球到底應該怎麼學,怎麼教?再談網球教學中的感統論和姿勢論
    大概六七年前左右,我剛開始學網球不久,那個時候網絡論壇(BBS)和QQ群是網友們最主要的討論和交流方式。為更全面了解網球和學習網球,我常到一些網球論壇裡潛水,印象最深的就是網球教學方面的兩大派別之爭,一個是以李德添老師為代表的「感統論」派,另一個是以李慕白老師為代表的「姿勢論」派。這兩個派別的論戰從網絡延伸到了線下,在當時的網球界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 那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個21歲的留學生,他從小接受的就是「不放手式」教育。 他上初中才和母親分床睡,讀高中了還是母親幫自己洗內衣內褲。平常只要是父母能做的事情,都會幫他做好。 等他長大了,別的同學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他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連衣服都不會疊。
  • 學網球,怎能忽略空揮拍的重要性
    網球技術動作的學習本質就是一個合理的新習慣的建立的過程,也就是所說的肌肉記憶。而正確的肌肉記憶只有經過大量的刻意重複才能建立起來。網球的正反手和發球裡面要點很多。在實際打球的時候,我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要點甚至改動作,因為單單把球回過去就佔用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注意力。
  • 那些極度自卑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說起來也沒怎麼克服,小的時候常被同學發現穿家人的舊衣服還會編點什麼理由或者乾脆吹牛說這個衣服什麼地方很厲害,想買都買不到之類的,久了就知道撒謊和吹牛都不好過,會實話實說,其實也不會怎麼樣,部分人過會就忘了,也有人會瞧不起我,可是坦誠更加舒服,就算是不在意這些事了吧。
  • 那些從小就被教育得非常"懂事"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最近,鄭爽又又又又上熱搜了,她在參加綜藝節目《奇妙小森林》的時候說,從小就過於懂事,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鄭爽從小到大的經歷,基本上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典範了。從小開始學習跳舞,12歲獨自外出求學,16歲考上北京電影學院,一部《一起來看流星雨》從此一炮而紅。看上去應該就是一般的言情網絡小說版本的娛樂圈大女主劇本了。
  • 小時候被逼著學才藝的孩子都怎麼樣了?答案超乎你的想像!
    這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種負擔,更何況小時候的易烊千璽對這些也沒有太大的興趣,他之所以成功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刻苦努力。但媽媽想的很簡單,既然不知道兒子喜歡學什麼、適合學什麼,那就都一起學好啦,反正技多不壓身,卻忽略了易烊千璽只是個孩子。  在母親的高壓教育下,易烊千璽不是學特長,就是在去特長班的路上。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後來都怎麼樣了用一顆心感受世間萬物與冷暖圖片來源於網絡媽寶男是指聽媽媽的話,總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他們過度的依賴母親,像沒斷奶的娃娃,嘴裡總是掛著「我媽說……」媽寶男常出現在這樣的家庭中:家裡母親過於強勢的女強男弱的家庭、對孩子所有事情總愛大包大攬的家庭、父母聚少離多父親缺席孩子教育的家庭。那些嫁了媽寶男的姑娘都過得怎麼樣了?小魚嫁給她先生三年了,婚前看上他就是覺得他性格好,孝順又老實。
  • 那些努力考美國律師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麼當初那些年不顧一切,死啃著書,硬著頭皮背法律英語,夢裡都在背誦判例,不考到BAR不罷休的律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Darius不經意間,我成為美國執業律師已經有三、四年了。我現在都還記得當初拿到執業證書的樣子,揚眉吐氣,覺得世界都在自己的腳下。
  • 慢新聞·人物 |墊底 「胖妹」逆襲記:14歲開始學網球,21歲因出色...
    於是,她選擇了一條新的道路——練習網球,爭取通過體育特長讀到好學校。大多數職業網球運動員,都是從3-7歲開始網球啟蒙,練到14歲已經出成績了。冉周雁西14歲才開始起步,難道家長不擔心「竹籃打水一場空」?冉周雁西坦言,這個問題她也擔心過:「我當時身體條件並不好,個頭不高、速度不快、體能也不好。說實話,我自己都覺得很難打出成績!可是我媽媽曾經是籃球運動員,她了解專業體育。
  • 青春期沒有叛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家,沒有爺爺奶奶和熱鬧的電視機,他放學後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客廳裡吃著媽媽中午留下的粥,看會兒電視,也不想寫作業,磨蹭到晚上10點多媽媽回來了他才開始寫。 在學校,班裡孩子基本上都是從小學一起上來的,彼此都熟悉,他像個外人一樣被排斥,沒什麼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