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華的「愛因思診所」。資料圖
因為一個陳北洋,牽出一個李躍華。
此前,公眾比較熟悉的是退休廳長陳北洋的故事。可是萬萬沒想到,陳北洋的故事裡,還有另一個故事。
此前,陳北洋自稱,其一家三口確診後由於多方求助無果,通過朋友關係請私人診所李躍華醫生上門治療,經治療「三人均為陰性」,所以才拒絕去醫院。2月8日晚,李躍華在其個人公眾號發文,確認他就是「治癒陳北洋一家三口的那個人。」
一時間,由於陳北洋事件的高輿情熱度,李躍華順帶著也有了不錯的曝光度。
▲陳北洋的致歉信截圖。
1.「神醫李躍華」被褪去白大褂
好了,我們跳出《陳北洋的退休生活》的劇情,來追一追《「神醫」李躍華》。
翻看李躍華的個人公眾號,可以發現,早在1月30日,李躍華就開始在公眾號公布確診病例被其治癒及好轉的消息。到2月8日,他已經公布了10餘例確診以及疑似病人被治癒及轉好反饋。
在自己的公眾號上,李躍華還使用了「民間發布」的抬頭。
▲李躍華個人公眾號的截圖。
李躍華的文章究竟有多少醫學含金量,咱不知道。但不得不承認,李躍華是一個「營銷天才」。
查詢公開資料可以發現,早在2003年,李躍華就已經出道,湖北電視臺還曾報導過李躍華獲國家及國際專利的消息。其專利為一種穴位注射的治療方法。
然而,疫情畢竟是一面高功率的照妖鏡,容易渾水摸魚一夜成名,也容易被晾曬出原形。
很快,官方注意到了李躍華的「神技」和「神跡」,2月26日,湖北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局介入調查。
3月1日,據封面新聞報導,一份由湖北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局出具的《關於對李躍華、張勝兵治療新冠肺炎等相關情況的調查報告》指出:
李躍華涉嫌偽造、變造、買賣醫師執業證書;其自行配製的注射材料未取得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許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非法行醫並進行虛假宣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乘車出行……
至此,「民間神醫」被褪去了白大褂。
▲湖北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局調查報告截圖。資料圖
一場疫情,把各路妖魔鬼怪都炸出來了。不是因為疫情滋生了江湖郎中式的騙子,而是騙子一直都在。疫情是一顆深水炸彈,讓他們浮出了水面。
我看到有人說,李躍華在給陳北洋一家治療時,只收了兩千多元,而且不穿防護服,給你兩萬,你敢去治嗎?
言外之意,李躍華是冒著生命危險為疫情做貢獻的「正能量」。
然而,這絕不是掙幾千元那麼簡單,借著疫情大力營銷自己,主要為的恐怕不是現在,而是將來的利益。要知道,名和利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別只看到「騙子和傻子的遊戲」
一方面,是李躍華「民間神醫」身份的破綻百出;另一方面,卻有一群人捂著眼睛說,「我不看,我不看……」
我注意到一個細節,哪怕是湖北省衛計委綜合監督局公布了調查報告,認定李躍華資質造假、非法行醫、虛假宣傳,這個調查報告下的不少留言,依舊在為李躍華辯解。如「國難當頭,他能站出來,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就差直接說李躍華是孤膽英雄了。
說實話,看到這些留言,我的第一感覺是又好氣又好笑,但回頭一想,卻有一股悲傷襲來。我們不能簡單地將這種現象歸結為「騙子和傻子的遊戲」。
我不覺得這些固執的網友有多壞,也不覺得他們有多蠢,很多時候,他們只是吃了信息差和專業知識鴻溝的虧。
我也漸漸明白,單純地批評他們愚昧,除了製造對立、激化情緒,讓討論歸於一地雞毛外,好像並沒有多少積極意義。與其憤怒、嘆息、撕裂,我們不如多做一些普及。
在這場疫情中,我們也已經看到,一些優秀的人、優質自媒體,也在默默做著監督、闢謠、理性分析的事情。
這又讓我看到一個消除信息差的希望:用民間的力量來照亮民間。
事實上,近些年,所謂「民科」在大雅之堂的「興風作浪」已經屢見不鮮。比如基於引力波創造出的「長生不老」理論、被玩壞的量子力學衛生巾、量子鞋墊……尤其是在保健領域,很多藥食、產品,總是冠以「高大上」的理論。
一些民眾之所以會輕信民間神醫,是武俠傳奇看得太多,專業知識學得太少,很容易被文學作品裡的「世外高人,幽穀神醫」給騙了。
所以,除了官方機構的努力科普、闢謠、糾正,我們或許還可以多一些民間方式的科普和「信息對衝」。如這次,在官方調查公告發布前,我就看到一篇十分詳細的質疑李躍華學歷和行醫理論的自媒體文章。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若想杜絕類似的「民間神醫」橫空出世,還是要依賴教育,尤其是民眾的科學素養和開放化的信息交流。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來屏蔽虛假信息,而只需要有基本的科學素養和求證意識、質疑精神。培養民眾的這些能力,真的很重要。
文/與歸(媒體人)
編輯:狄宣亞 實習生:彭美琪 校對: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