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年前,有一部極其寫實的紀錄片,既沒有《獵毒人》當紅演員的加持,也沒有《湄公河行動》跨國追捕的大場面,更沒有《絕命毒師》的藝術表現力。
但它用最真實、最深刻、最慘痛的鏡頭,最大尺度的展現出禁毒、緝毒、吸毒背後的真實、殘酷和血腥。
活生生的將陽光背後,看似完好卻內裡已經生蛆的一個社會問題毫不留情的一劍割開,流血、流膿冒著血腥味的呈現給觀眾,這部大尺度紀錄片叫做——《中華之劍》。
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紀錄片。雖有著不清晰的畫質,難看的畫面,央視的配音,毫無攝影技巧,毫無故事編排,但它卻最直觀最簡單粗暴的給大家,展示了毒品的「力量」
紀錄片的第一集《失樂園》,講的是一對來自昆明的吸毒姐妹。
姐姐28歲,妹妹25歲,經濟富裕卻在大好年華染上了毒品。可是自從吸毒以來姐妹倆加起來就已經花費了二十三四萬。
在1994年,那個萬元戶都不常見的年代,這筆錢可以算得上是巨款。
姐妹倆的手臂上,都布滿了針孔和疤痕,有些傷口甚至已經潰爛。而戒毒無疑是十分痛苦的,妹妹甚至嘗試過割腕自殺。
記者問妹妹痛苦到什麼地步呢?
「那個心啊,就好像很多小螞蟻在爬,根本坐不住,好像要跳出胸膛,全身都是痛的。」
她們自願來戒毒所戒毒,是因為受到一個18歲男孩就在她們面前死亡的震撼。
吸毒成癮,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沒有經歷過戒毒,根本無法體會,戒毒是多麼艱苦的一個過程。
在這部紀錄片中,昆明的張福娟原本面容姣好,外放能幹。在那個家境大都清貧的年代,她早早賺下了十萬元,成了幾姐妹中最有錢的一個。
但毒品的危害,很快擊垮了一個人!
她還允許攝製組拍下自己毒癮犯時的慘狀,哭喊,掙扎,抽搐,猙獰,撕心裂肺,以此來警示世人!
攝製組在拍攝一半之後放棄,因為這種殘酷根本不是常人應該承受的。
在過完自己二十八歲生日之後的張福娟。說出了,這可能是自己最後一個生日的話。
令人心痛之餘,更讓人對毒品產生了厭惡和痛恨。
吸毒和販毒是「零容忍」的罪行,千千萬萬家庭在這裡支離破碎,千千萬萬的警察在這裡失去生命。
有的人,甚至有家不能回,孩子不敢隨父親的姓。夫妻明明在一起上班,卻不能同路,在街上迎面相遇,都不敢叫對方名字。
有的人活著卻不能相伴相隨,而有的人卻不得不生離死別,遺憾終生。 1986年9月,雲南禁毒民警施翔寧為了抓捕跳入流沙河逃跑的毒販,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裡。
但這一跳,施翔寧再也沒有回來了。
緝毒烈士王士洲的葬禮上,他85歲的母親在棺前扇了棺材中的兒子一耳光,念叨著:說好了我要走在你前面呢。
老人的話,兒子再也無法回答,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只有老人獨自承受。
試想當你含辛茹苦,又親手把兒子送上緝毒前線,那樣的心情,常人很難體會。每個烈士的家庭都在遭受重創。
2016年,我國公安系統犧牲的緝毒警察就有362名。
也就說,一年365天,幾乎每一天都有一位緝毒警察會犧牲,都會有一個家庭變得破碎。
而你我眼前的幸福祥和,其實是這些勇者用生命換來的。
就如同《湄公河行動》裡所說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緝毒警察永遠是一群被打滿馬賽克的面龐。
因為一旦曝光,連帶家庭都會被毒販盯上,隨時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原諒我不想用宏大的敘事去歌頌他們的偉大,去謳歌他們的犧牲。
遺憾他們做著世界上最正義的事情,卻一生躲躲藏藏,活得潦倒不堪。
遺憾他們明明只是一個個平凡的人,卻從未過過一天安穩太平的日子。
甚至到最後,連葬禮都被打滿了馬賽克!
鍾南山院士曾經說過:
「吸毒是絕望和死亡的代名詞。別讓『我以為』變成『我後悔』。」
切勿一時的放縱,墮入命運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