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曾參加過清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並有幸進入複試,但由於清華在2019年改革了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試方式與考試科目。因此,本節將重點放在北大的相關信息分析上。
01刑事訴訟法
1.試題風格簡介
北大初試綜合卷的刑事訴訟法科目一般有兩題,共計20分。第一道題一般屬於基礎知識,第二道題則具有很濃烈的陳瑞華教授的個人印記。不過,對於第一題來說,也有一定的擴展空間。如果能用陳瑞華教授的理論進行適度的擴張,想必一定可以拿到高分。因此,在準備刑事訴訟法科目的過程中,陳瑞華教授的書是必須讀的。不過,正是因為陳瑞華教授的風格過於獨特,在閱讀完1-2兩本陳教授的書後,即便考試時遇到不會的題目,都可以模仿陳瑞華教授的思路和風格現場編造。
2.備考資料選擇
(1)易延友:《刑事訴訟法:規則、原理與應用》,法律出版社2019年版。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本書出版時已近10月,因此筆者沒有時間通讀這本書。是故,在推薦指數上只打了四顆星,是否配得上五顆星,交由讀者結合自身情況來判斷。不過,如果讓我重新考一次北京大學,筆者一定會將這本書作為框架性的基礎教材。
如前所述,刑事訴訟法初試科目有一道基礎知識性的題目,因此必須找一本教材來應對,光看陳瑞華教授的理論書籍很容易有所疏漏。之所以選擇易延友教授的教材,是因為易教授的語言風格較為平和樸實,讀起來也舒服。並且,這本書的框架架構的非常齊整,書中也有許多案例幫助加深理解,能夠豐富閱讀過程中的有趣程度。相較於北大高教大紅皮教材的枯燥乏味來說,這本書算得上是非常優秀的選擇了。另外,依據筆者愚見,易教授這本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有刑事訴訟法教義學味道的書籍,如果能夠在答題時嘗試進行教義學分析,獲得的分數想必是可觀的。
(2)陳瑞華:《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倘若選擇自己製作筆記,這套書是必須讀的。如果各位讀者收集到了刑事訴訟法的真題,會發現有70%以上的題目都可以在這套書裡面找到。另外,通過這套書上下兩冊的薰陶,基本上可以把握住陳瑞華教授的核心基本思路,萬一刑事訴訟法科目的第二題事先沒有準備過,也可以在現場進行分析,組織出八九不離十的答案。
不過,正是因為陳瑞華教授的文風過於獨特,筆者在閱讀這套書時非常痛苦。在製作這套書的筆記時,個人是分了兩步進行的。第一步,依據書中結構的順序對知識點進行摘錄與轉述;第二步,對自己做好的筆記進行邏輯整合,儘量減少筆記的雜亂程度,以便後期的背誦。
(3)陳瑞華教授近期的論文
推薦指數: ★★★★
推薦理由:刑事訴訟法科目的第二題涵蓋範圍非常廣,即便閱讀了上述兩本書,還是有可能沒有辦法將考點完全複習到。而北大的刑事訴訟初試科目有著一定的重視熱點事件的傾向。如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訂後,該科目就考察了相應制度的變化內容及評價,2019年的初試題目中,也緊跟修法熱點考察了值班律師的內容。因此,結合修法動態與熱點針對性的閱讀陳瑞華教授的論文也是非常重要的。
(4)陳瑞華教授的其他著作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如果真的有充分的時間將陳瑞華教授的其他著作全部閱讀並製作筆記,初試的刑事訴訟法科目應該問題就不大了。但由於這樣的做法耗時成本太大,並且會影響到其他科目的複習,加上刑事訴訟法科目總共分也就20分,如此備考可能會得不償失。因此筆者不建議繼續進行更加廣泛的閱讀。如果能夠充分吸收易延友教授的教材與陳瑞華教授的《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一般情況下都能拿到14分左右的分數。當然,如果當真學有餘力並對刑事訴訟法感興趣,則自不待言。
02刑法
北大綜合卷的刑法科目也是分為兩題,一般來說是40分。第一題是一道基礎性的簡述題,第二題是一道案例分析。根據歷年真題,第一道簡述題的考察內容基本限定在共同犯罪與刑罰論當中,偶爾會考察一下犯罪特殊形態,犯罪論中的其他問題則一般不會考察。另外,該題的內容也非常簡單,大抵如「論述我國刑法中的主犯」、「簡述我國刑法中的自首制度」之類。因此無論是張明楷教授的《刑法學》,還是中規中矩的學校教材,想必都能夠應對第一題了。不過,如果想要獲得較高的分數,選擇性的閱讀張明楷教授的《刑法學》肯定是最好的。
就第二題的案例分析而言,其所涉及的考點大都是法考中經常討論的典型案例,因此結合法考資料來準備就行了。平常注意一下三階層的思考框架,在答題時簡要運用即可。不過2019年的案例分析考察了關於搶劫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分,這一問題車浩教授曾單獨撰文。如果閱讀過車浩教授的這篇論文,分數應該相對較高。不過,對於非刑法專業考生來說,沒有必要糾結於個別題目上一兩分的差距。
03民事訴訟法
1.民訴法試題風格
初試綜合卷中的民事訴訟法科目依舊是兩題,共計20分。一般是兩道簡單的論述題,不過今年出乎意料的在民事訴訟法科目中出了一道法條分析題,不知以後會做何種變化。論述題的考察內容大致分為以下兩種類型:一是概念比較(如論述證人、鑑定人和專家輔助人的區別),二是論述某一具體的制度(如論述協議管轄)。在第二種類型中,個別題目會以民事訴訟過程的動態視角進行考察(如在我國的各民事審判程序中,民事審判組織有何不同)。不過,這一類型的題目相對較少。
2.民訴法備考資料選擇
(1)劉家興、潘劍鋒:《民事訴訟法學教程(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本書的編排結構基本與筆記無異,知識點能細化到四級標題,可謂是備考神書。使用這本書時,甚至不需要做筆記,勾出重點後直接對著書背即可。民事訴訟法的初試題目,80%都能在這本書上直接找到。剩下的一些題目即便在書上沒有現成的答案,但對各章節的內容進行總結凝練後,基本也能作答。一般情況下,背好這本書就足以應付民事訴訟科目的考試了。
(2)王亞新、陳杭平、劉君博:《中國民事訴訟法重點講義》,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這本書的理論深度較《民事訴訟法學教程》而言更深,不過做筆記並不方便。以北大綜合卷民事訴訟科目一貫的風格來看,一般情況下是用不到這本書的。不過今年第一次出現了民事訴訟的法條分析題,不確定以後的題目會怎麼出。如果民事訴訟法的題目開始變難,僅僅使用《民事訴訟法學教程》可能難以充分應對。今年的那道民事訴訟證明規則的法條分析題,我個人是使用到了《中國民事訴訟法重點講義》的內容的。之所以只打三顆星,是因為不確定未來的題目走勢。姑且在此提出,供各位讀者選擇。
04民法
一般來說,民法科目的考試由兩道題目組成,分別為法條分析題與案例分析題,共計40分。不過,今年的民法科目考試卻只有一道案例分析題,頗出乎意料。
同刑法一樣,筆者在準備初試時,也沒有閱讀什麼民法教材,依舊是使用第一年準備清華的筆記來備考。唯一花時間做的事是額外閱讀了十餘篇《法學家》上連載的民法評註用以補充第一年的筆記。因此,筆者在此不多置椽關於民法備考資料的選擇,而僅僅對試題的風格及可能的答題方法做一簡要的分析。
依照慣例,第一題會是法條分析題。依筆者愚見,在作答該類題型時,可以將所涉法條分為直接涉及請求權的法條與沒有直接涉及請求權的法條以分別準備答題思路。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北大民法考試比較注重對請求權的分析以及對其基礎的探尋。是故,如果所給法條直接涉及某一請求權,那麼在作答時,答題重心應當放在具體的請求權之上,相關聯的理論擴展與發散應當適度,理論深度在此可能並不是採分點。當然,這並不是說,對於沒有直接涉及請求權的法條就可以天馬行空的進行理論深入,畢竟答案的組織要緊緊圍繞著所給法條進行。
相較於法條分析,第二題的案例分析要輕鬆許多。大部分的往年真題所涉及的案例分析比較簡單,考察重點似乎在於「誰得向誰主張何種請求權」的作答方式上。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答題時最好能夠指出具體的請求權及相應的請求權基礎。
作者:王鬱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