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菲律賓文化

2021-01-14 鈺鈴愛家鄉

帶你了解菲律賓文化

菲律賓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印度佛教在這裡駐足,中國道教在這裡閃光,更有西方天主教在這裡生根發芽根據中國史籍記載,早在10世紀以前,菲律賓民都洛島就出現一個麻逸國。成書於13世紀的《諸蕃志》有麻逸國奴隸殉葬的記載。據菲律賓史籍,最早的巴朗蓋聯盟是12世紀建立於班乃島上的「馬迪亞斯」。馬來人在14—15世紀從已伊斯蘭化的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遷入。他們促進了伊斯蘭教在菲律賓的傳播,在蘇祿島、棉蘭老島以及呂宋島創立一些伊斯蘭蘇丹國。這些伊斯蘭蘇丹國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屬於早期封建制國家。有關菲律賓群島歷史的文字記載,最早的當屬中國史籍。在《宋史》、《文獻通告》、《宋會要輯稿》、《嶺外代答》、《諸蕃志》和《元史》、《島夷志略》等一批宋、元史籍中,就曾提到麻逸(又稱摩逸、麻葉)、三嶼(又稱三島)、白蒲延、麻裡嚕、蒲端和蘇祿等「國」。

據中外有關學者考證,他們的具體地理位置,除了蒲端和蘇祿是在南部的棉蘭老島和蘇祿群島外,其餘都在菲律賓群島的北部。如麻逸位於今民都洛島,三嶼(三島)為馬尼拉灣北岸的加麻延及其灣口以南的巴拉延和巴亞蘭吉三港的總稱,白蒲延即菲律賓群島北部的巴布延群島;麻裡嚕即呂宋林牙因灣西北口的巴林瑙港。到中國明代中葉以前,原先宋、元史籍中所載的古國,除了南部的蘇祿外,其餘在中國明代的史籍如《明史》、《明實錄》、《明會典》、《殊域周諮錄》和《東西洋考》中均已消失,但卻又有合貓裡(貓裡務)、馮嘉施蘭、呂宋和古麻剌朗(或麻剌)、網巾礁老、沙瑤、吶嗶見於記載。據學者考證,合貓裡、馮嘉施蘭和呂宋,均在現今菲律賓群島的呂宋島;古麻剌朗、網巾礁老、沙瑤和吶嗶等則分布在南部的棉蘭老島上。最晚從10世紀起,菲律賓群島上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國」或「邦聯」等政治中心。但是,這些「國」、「邦聯」或其他政治中心到底有多大規模?其具體情況到底如何?這些記載中都幾乎沒有提及。

中國史籍一般只是籠統地稱為「小國」。另一些早期到達菲律賓群島的西班牙人的記載中還提到,這種巴朗蓋的規模一般只是30—100家,人口不超過1000人,有一些稍大的巴朗蓋,如宿霧、馬克坦、馬尼拉、維甘等處,則各有2000多家居民。菲律賓政治學者科爾普斯認為:在菲律賓的歷史上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體制中國與菲律賓的友好往來源遠流長,兩國之間的文化接觸據說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開始,當時的新石器文化從中國南部直接傳到菲律賓沿海,菲律賓史前祖先使用的圓形或橢圓形石斧就是在這個時期引進的。而中菲兩國之間的頻繁交往和接觸則至少可以追溯至14世紀前。從那時起,便有中國商人坐船乘北風季節來到菲律賓,他們以絲綢、陶器、黃金、象牙與珍珠交換菲律賓的蜂蠟、燕窩、柚木、藤條等。兩國人民的往來不但給對方帶來了各自的產品,也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友誼。後來雙方商業往來逐漸頻繁,許多中國商人就留在菲律賓。

現今菲律賓的華人主要來自中國的福建、廣東兩省。華人中絕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華裔,分布在各個島嶼的商業中心,多數集中在馬尼拉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華菲混血後裔。他們多數是商人、手工業工人、小業主,也有大實業家。在大城市,華人經營的餐館極受歡迎,生意興隆。華人保留了本族語言、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他們慶祝自己的傳統節日,出版華文報紙,辦華文學校,喜愛華語電影和戲劇。1898年,菲律賓淪為美國的殖民地。由於美國對教育的重視,華僑學校也應運而生。華文教育以1899年創辦「小呂宋華僑中西學校」為發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創辦、發展、復辦、繁榮、鼎盛、衰弱(菲化)、振興七個發展階段。

20世紀50年代,華文教育機構達88所。可後來學校數量與規模不斷減少,進入低潮。近3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的崛起,海外華人隨國力進步,他們以能說漢語為榮,以為華人而自豪,華文教育在菲律賓也得到快速發展。在菲律賓9000多萬人口中,華族約300萬人,為了傳承華族文化,全菲由各類僑社興辦的華校有170多所,僅首都大馬尼拉就有70多間,其中位於巴石河北岸的華人區裡,集中了華校15所之多。中國人移居海外,把故鄉的神明也帶到異國,是一個饒有興味的文化傳播現象。菲律賓華人的祖籍85%是閩南,因而菲島的華人傳統文化帶有濃厚的閩南鄉土色彩,閩南地方神漂洋過海南渡菲島,也在情理之中。

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地區分布著數十處的閩南地方神廟,它們多數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才興建的。華人移居菲島已有數百年歷史,為什麼直到近二三十年才出現地方神廟?那是因為直到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華人社會才由移民社會轉變為定居社會。在此之前,華人的取向仍是隔海的故鄉和祖國,鄉土神的祭掃一直在故裡舉行。閩南地方神南下菲島,為適應菲華社會的新環境,在保持其本質特徵的同時,還作出種種調適。如各神廟往往以某個地方神為主神,又連帶地供奉著佛、道乃至天主、基督等各種宗教的神明。在菲國頗有名氣的馬尼拉大千寺,其正殿弧形三階梯式的神壇上,供奉著三排總計為65尊的神像,幾乎網羅了世界各主要宗教的神明。而本寺主神廣澤尊王則處於第二排正中位置,為眾神所拱衛。在異國的宗教氛圍中,該廟表現了極大的適應性。又如各神廟的佔卜等活動,不似故鄉多與福、祿、壽有關,而是多與經商、做生意有關。不少生意人來本廟抽籤,問某一筆生意該不該做,抽到好籤就做,抽不到好籤就不做。閩南地方神廟在菲島建立後,還把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從宗教領域擴展到飲食、音樂、戲劇、醫藥、建築等領域。

馬尼拉青陽石鼓廟在慶祝該廟主神順正府大王公誕辰之日大宴賓客,人們在這裡可以享受到純粹的閩南家鄉菜餚。席間還有南音的演唱和演奏,縷縷鄉音繞梁,氣氛濃烈。石獅城隍公聖誕之期,在該廟所在街口搭棚演戲數日,所演皆閩南郊劇。閩南村落歷來有以寺廟為中心演出戲劇的傳統,無怪乎有人在華文報上著文:此情此景,使「海外久滯不歸之客,恍如身在故鄉之中」。供奉醫藥之神吳真人的馬尼拉保安富,對前往求醫求藥的人一律免費診視施藥。馬尼拉閩南地方神廟的建築風格各異,有純粹中國廟宇式的,也有中西合璧式的。有的廟宇看似新穎,卻仍蘊含著傳統的構思。如大千寺的正殿是一幢高約三層的圓形建築,屋頂呈草帽狀,正中突起的圓錐柱是中空的,裡頭裝有玻璃天窗。它使人想起北京天壇的祈年殿,隱約透露出中國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還有不少神廟乃是建於現代化大樓的頂層,登臨其間,不禁使人有升入九重天俯瞰人間的奇妙感覺。閩南地方神廟靠宗親和同鄉在菲島得以建立和維持,作為聯繫菲島與故鄉的精神紐帶而存在,成為華人的保護神和華人團結的象徵。

相關焦點

  • 都別鬧了,聽我的丨關於菲律賓文化,你應該了解的幾件事
    相信最近大家在朋友圈和微博裡,都在流傳著這樣幾段「神奇語錄」:拿來懟港獨太合適不過了不過玩笑歸玩笑,小編今天就來趁個熱度,介紹下「菲土人情」幾件事~你應該要知道下~~~2、幸福感雖然菲律賓不富有,菲律賓人民也比較貧窮但是菲律賓人民卻有很強的幸福感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你總能在他們臉上看到燦爛的笑容
  • 菲律賓商務文化+日常菲律賓語
    菲律賓簡介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 文化交流——菲律賓
    前情提要今年的寒假,2019.1.29-2019.2.8, 我拉著一群小夥伴,踏上了一場去往菲律賓的兩所學校進行文化交流的旅程。(首都機場合影)讓我們聚在一起的,是一個共同的身份——聯合國的文化交流使者。我們來自同一個組織,Dandelion Cultural Messenger Organization(DCMO)。
  • 【天天電臺第五十一期】天天帶你看世界——菲律賓特輯
    然而當你去過菲律賓長灘島之後,你會感嘆:原來還有一個叫長灘島的地方,一直這麼低調地存在著……長灘島,曾被譽為世界七大美麗沙灘之一的島嶼。從1970年末開發至今,依然是東南亞地區深具吸引力的度假勝地。每到旺季,渴望陽光碧海的遊客從全球各地不辭辛勞地湧來,享受一個充滿驚奇與歡樂的休閒假期。長灘島位於菲律賓中部,處於班乃島的西北端,形狀如同一個啞鈴。
  • 美食:菲律賓烹飪與文化
    導語:歡迎來到慧子吃橘子,菲律賓人是善於交際的社交人士,喜歡聚會,食物往往是他們舉行慶祝活動的中心。菲律賓食品結合了東西方思想,深受中國,西班牙和美國傳統的影響。原始的融合食物。雖然菲律賓食品無法用任何單一的特徵描述,但它有時會通過融合亞洲和歐洲成分的方式來識別。
  • 菲律賓駐華使節團一行來臨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菲律賓駐華使節團一行來臨開展文化交流活動 2020-12-12 23: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南網攜手菲華社團共慶新年 中國春節文化點亮菲律賓
    春節,是中華傳統文化最生動的符號,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精彩舞臺。2020年農曆春節期間,福建日報社東南網攜手菲律賓僑團在馬尼拉舉辦慶春節系列活動,積極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助推中國春節文化在海外的傳承發展。「清新福建歡迎您」花車向當地民眾分發禮物。
  • 你以為菲律賓只有芒果乾和椰子油嗎?
    不知你是否也和菲旅君一樣,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想著買點什麼帶回家,或許是一個冰箱貼,或許只是一張明信片。
  • 60秒帶你了解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
    60秒帶你了解2020紫金文化藝術節 2020-09-28 15:3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去哪兒玩 | 菲律賓沙丁魚風暴了解一下
    如果你有三到五天的假期,並想出境玩一下,不用太愁,菲律賓的宿霧和薄荷是不錯的地方。宿霧適宜玩兩天,薄荷可以根據興趣選擇玩一天。一共三到四天的行程,兼顧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還有潛水這一戶外運動可以體驗。關鍵是好玩不貴,喜歡大海和潛水的朋友值得前往。
  • 菲律賓是以西班牙國王名字命名的?菲律賓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菲律賓作為千島之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憑藉著其白色的沙灘,碧藍色的海洋、茂密的熱帶雨林以及中西方碰撞下的文化氛圍吸引著眾多遊客前往遊覽。如果你以為這就是菲律賓的全部,那你就錯了,本期小編就來為大家說說關於菲律賓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菲律賓女人願意嫁給中國男人嗎?菲律賓女網友的回答亮了
    ——很多菲律賓女人願意嫁給一個中國男人然後搬到中國嗎?在中國,你能看到很多白人男性談中國女朋友,偶爾也能看到中國男人與白人女性交往,或者與東亞其他國家的女性談朋友。但是你很少能看到中國男人娶一位菲律賓女人。這是為什麼?▲菲律賓女人願意嫁給中國男人嗎?
  • 中國人了解勺子的起源嗎?帶你了解中國的勺文化
    中國人了解勺子的起源嗎?木木林子君帶你了解中國的勺文化2020.3.13.首先讓我感到自豪的是,勺子是中國人先發明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5、水勺:裝水、盛水用的;6、麵粉勺:裝麵粉、盛麵粉用的勺子;7、谷勺:裝谷、盛谷用的勺子;8、量勺:測量容積大小用的勺子;9、磁勺:帶有磁性的勺子;以上就是我通過我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來介紹我們的勺文化
  • 真實的菲律賓,絕對顛覆你的想像
    與其說天主教是菲律賓人的信仰,倒不如說天主教是菲律賓國家的信仰。但這些也只是說說而已,你可千萬別當真。你要真認為菲律賓這個國家政府都信奉天主教,那你就是真傻。菲律賓人很多人是把宗教掛在嘴上的,但其實心裡根本就不信奉這些,他們更信奉錢。
  • 菲律賓魔杖--被李小龍帶熱的菲律賓武術
    武術世界博大精深,拳腳功夫是一個沒有邊際的海洋,而兵器又是另一個。 當中,有一門叫菲律賓魔杖,主角是一碌平平無奇的藤棍。菲律賓魔杖是菲律賓武術系統中其中一種器械。魔杖技擊法共有三門派分別為Arnis,Eskrmia及Kali,菲律賓魔杖可單棍或雙棍使用。菲律賓魔杖及武術在菲國己有長遠歷史,經過無數實戰的試驗與改進而成,其訓練方法注重對練實踐,戰術打法講求簡潔有效,實而不華。其實菲律賓魔杖是一種統稱,西班牙語中解釋為小規模戰鬥或以手保護自己之意,曾是土著、現則是菲律賓全國基本倚重武器的武術。
  • 福建人和菲律賓的歷史淵源你知道多少?
    菲律賓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也都是閩籍華裔,例如菲律賓國父扶西·黎剎(José Rizal)、首位女總統柯拉蓉·艾奎諾(Corazon Aquino)等等...那麼,除了這些之外,你對咱閩南人與菲律賓的歷史淵源又了解多少呢?為此,小編苦覓一番尋來這篇文章,以饗讀者。
  • 菲律賓女人究竟有多美?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 你真的誤解了菲律賓人!世界對菲律賓的那些刻板印象
    說到菲律賓人,你先想到的是什麼?是菲傭吧?提到菲律賓人英語說得很好,你表示很驚訝?這些對菲律賓人的固有思想都是對的嗎?小編本期就為你揭秘你對菲律賓人的誤解。菲律賓人不會說英語「哇!你英語說得很好!」 這是外國人聽到菲律賓人說英語時慣有的反應。很多來菲律賓旅遊的人發現原來英語是菲律賓人的官方語言,對此表示很驚訝。
  • 菲律賓的華人街人去樓空,為何華人選擇逃離菲律賓?
    沒想好也沒關係,今天小編就來通過一些趣事帶大家講講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是越來越多彩繽紛了,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人們總是可以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融合度更高,在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國人把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帶到中國,使得中國文化在不斷的加入新鮮的血液,同樣,我們中國人也會把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帶到國外,就向眾人所知的分布世界很多地區的華人街,可是如今的菲律賓的華人街已將變成了空樓,為何華人選擇逃離菲律賓?
  • 適合情侶出遊的菲律賓浪漫島,帶上你愛的TA,出發吧!
    在菲律賓留學時,周末和同學約好一起跳島,一邊欣賞美景,一邊被情侶們撒狗糧。本文小編(含淚)為大家整理了菲律賓這些適合情侶出遊的島嶼,假期到了,帶上你愛的TA,出發吧!情侶可以玩"你跳"我跳碼了哈哈哈~4號薄荷井保和島被譽為菲律賓7000多個島嶼中最美麗的島嶼之一,是菲律賓遊客和學生的必遊之地。薄荷島海岸線長261公裡,附近有70多個著名的潛水點,是潛水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