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語文,讓夢想花開
——河北省名師劉麗穎工作室2018年度工作盤點
又是一年春風度,依舊萬裡桃花紅。一年來,河北名師劉麗穎工作室勇擔重任、開拓創新,奮進與成長同在,研究與影響共生,在堅持「詩意語文」的基礎上,以新教材的全面使用為契機,以提升初中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為目標,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通過對古詩文教學等專題的拓展研究,為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了課堂教學指引,將工作室自身打造成一個學習研討和送培送教的共同體。
一、制度嚴謹,方式靈活
劉麗穎工作室運行的第二年,主持人與各位學員的磨合已經基本完成,主持人對學員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調整了工作重點和工作分工,重新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和學習制度,將原來的大規模研討活動調整為「化整為零、互為補充」的工作模式。
劉麗穎工作室包括五個地市的七名學員,共同研討的難度比較大,所以他們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溝通和研討:一是每次集中送教活動過程中,組織一次教學研討,學員將自己的研究專題與大家分享,對工作室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議;二是不定期採取微信群討論和視頻的方式加強溝通聯繫,共同研討教學問題;三是共同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對統編新教材進行解讀,通過製做模板的方式統一教學思路,達成共識;四是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共享讀書心得,交流思想,碰撞靈感。
二、三級聯動,送教下鄉
2018年,劉麗穎工作室共組織了六次集中送教和研討活動。
(一)3月24日上午,主持人劉麗穎應邀走進河間市第一實驗小學,為全校400多名教師送去了題為《國學中的教育智慧》的講座。
(二)4月2日,應廊坊市第九中學之邀,趕赴「連京津之廊,環渤海之坊」的廊坊市,開展送培送教活動。本次活動分為集中研討和送培送教兩部分,送教活動採用「專題講座」和「同課異構」相結合的形式,歷時兩天。送教活動受到學校領導和教師高度評價,廊坊市第九中學與劉麗穎工作室結成幫扶單位,工作室負責指導學校語文教學工作,學校派出教師參加工作室的研討活動。劉麗穎、甄秀娟、於朝輝做講座,陳燕講示範課,梁雲堂主持評課。
(三)4月22日下午,省級課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案例研究》課題組成員在河間市教師發展中心進行研討。
(四)7月21-23日,應圍場縣教師進修學校之邀,工作室成員來到美麗的圍場縣,開展送教考察活動。參加活動的有劉麗穎工作室成員、廊坊市九中部分語文教師、圍場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和工作人員、圍場縣全體語文教師及相關學校主管語文教學工作的負責人。活動採用「專題講座」和「送教進校園」的形式,歷時三天。劉麗穎、陳光、梁雲堂、龐寶豔做專題講座。
(五)10月12-13日,應雄安新區容城縣八於中學之邀,工作室與保定市名師甄秀娟工作室攜手,開展「省市聯動、送教下鄉」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河北省名師劉麗穎工作室成員、保定市名師甄秀娟工作室成員、安國市實驗中學名師工作室志願者、蠡縣蠡吾二中志願者、容城縣八於中學、北張中學、野橋中學、賈光中學的主管教學工作的領導和全體語文教師70餘人,採取「專題講座」「課例研討」和「小組討論」等形式,歷時兩天。這次活動在方式上的創新得到相關領導的認可。劉麗穎、陳燕、甄秀娟做專題講座。
(六)10月14-16日,按照學校工作安排部署,工作室在河間開展培訓送教活動,培訓全市初中語文教師150餘人。本次活動邀請了兩位省內知名專家,採取集中培訓「專家講座」和走進學校「聽課評課」的方式,歷時三天。陳光做專題講座,袁亞靜做示範課。
三、共讀共享,合作共生
工作室學員閱讀了《綜合性學習教什麼》《實用文體教什麼》《名家六十講》《作文課的味道》《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學習心理學》《語文科課程論基礎》《語文教學內容重構》等四十多本著作和期刊,按要求完成讀書筆記。
堅持更新公眾號「劉麗穎工作室」,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報導工作室各項教科研活動,成為宣傳和培訓的主陣地。至今已經更新77期,內容全部保持原創。完善網站建設,及時完善工作室介紹、成員信息,更新活動資訊和,目前有教學成果43項,教師文章61篇,四次直播。
工作室還開展了共讀一本書活動,以《說文解字》為基礎,要求每位學員寫一篇對文字的感悟和體會,加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已經發表在公眾號上,獲得廣泛好評。這個系列的文章推薦給《語言文字報》,目前正在安排版面。
為了更好的支持學員和本地教師的教學研究,工作室為學員訂閱了《語文導報》、《中國教師》雜誌,還提供資金自選書目購書,去年共購買圖書80多冊,音像資料三十五盤,訂閱雜誌十多種。
四、課題研究,規範推進
劉麗穎主持了河北省教科所規劃辦課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案例研究》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史政學科整合》。省規劃辦課題組成員包括工作室學員和河間多所初中的優秀語文教師,既輻射全省,又帶動本地。2018年是課題完成的關鍵期,課題組成員在前期教學和科研的基礎上,結合統編版新教材的特點,對初中語文六冊124篇課內和180篇課外古詩文做了細緻的梳理,以知識、拓展、寫作和考試四條線貫穿,編寫成《初中古詩文通識讀本》全套共四冊,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後期還會在人民網和新華網等做媒體推廣。工作室學員將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教學工作中,錄製了示範課,在工作室網站直播,目前滄州、承德、秦皇島、保定等各地都有教師已經開始使用我們的著作進行教學嘗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計劃六月初結題。
陳燕完成了省規劃課題《微課程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申報了中央電教館的《基於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省規劃重點資助課題《項目視域下的初中語文單元整合實踐研究》,有8所學校的22名教師參加。
龐寶豔主持省級小微課題《中學生學科檔案袋評價的操作策略研究》。
五、成果豐富,成長快速
主持人根據每個學員的崗位特點、研究方向、教學特點和發展目標,綜合考量,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員進行培養,對陳燕、梁雲堂、甄秀娟老師進行重點指導。各位學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論文發表:主持人劉麗穎的《中小學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探索》雜誌第三期。學員陳燕在全國核心期刊《語文教學通訊》發文2篇:《橋之美》課堂實錄及教學反思《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PK》;省級刊物《教育實踐與研究》發文1篇《美國中學語文教材對國內語文教材編寫的啟示》,《中國教師》發文1篇《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以〈端午的鴨蛋〉為例》;市級刊物《秦皇島教育》發文1篇《藉助微課及翻轉課堂 推動區域教學改革》。龐寶豔論文《職業中專語文課堂教學存在那些問題》發表在《青春歲月》第五期。工作室學員和各學校優秀教師共同編寫《初中古詩文通識讀本》,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
(二)榮譽稱號:劉麗穎被河間市委市政府評為「爭先創優銀牌先進個人」,工作室工作被《河間周報》報導;陳燕被評為省級骨幹教師、市級骨幹教師、海港區師德標兵,區級優秀送教教師,區級學科名師,區級優秀骨幹教師等稱號;梁雲堂被評為承德市拔尖人才、市級名師;甄秀娟成為保定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龐寶豔被聘為河北省2016-2017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小學語文學科「優課」評審專家;龐寶豔在中國教師研修網主講《中學語文教師資格面試試講環節要點精講》網絡課程,被教育部「國培計劃(2018)」遠程培訓項目錄用。
在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中,惟有奮鬥者能留下深深的印記,惟有奮鬥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氣。劉麗穎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們願意做這樣一名奮鬥著的教師,為建設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