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我們介紹過目前暫居世界第一的「爛片之王」尼爾·布林(Neil Breen),這位老師不以拍爛片為恥還以拍爛片為榮,也真是夠了。
但論製造爛片的技術和速度,尼爾·布林老師還不算極致。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北美,有這麼一家神奇的公司,他們專注於批量生產爛片,他們出品的電影齊齊整整保持在豆瓣2.×的「好成績」。
他們專注於「山寨」,只要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熱門新片,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拍一個山寨版,有時甚至正版還沒出,他們的山寨版已經搶先登陸。
這家公司,堪稱是電影界的拼夕夕——
大名The Asylum——「瘋人院影業」,單從名字就能看出來,他們已經放棄治療。
這並不是一家「正經」的電影製作公司,它專注於B級片和山寨大片,稱得上是美國最「紅火」的山寨巨頭,甚至沒有之一。
公司創辦已有21年之久,卻依然活躍在「山寨巨頭」之頂。
在剛剛過去9個半月,他們就已經連續炮製了5部大片,山寨對象都是剛上映不久的,如《巨齒鯊》《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古墓麗影:源起之戰》,還有漫威家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以及《侏羅紀世界2》,統統逃不出他們的魔爪。
與時俱進,努力到讓你顫抖!
瘋人院影業2018年上半年「業績」一覽
山寨大片,如何取片名最重要:既然逃避法律大棒的打擊,又要能把觀眾騙進電影院,取名要相當講技巧。
於是——
《古墓麗影:源起之戰》到它這兒就是《古墓入侵者》;
《復聯3》→《復仇者格林:戰事再起》
《侏羅紀世界2》→《三疊紀世界》。
總之,既要蹭到大片片名的熱點,又要有稍微的區別,就是這樣了。
瘋人院影業山寨片海報風
於是,跑去下載真大片的朋友們,有不少人便下錯了資源。
比如這位朋友,本來是奔著去下載《侏羅紀世界2》,結果下完打開一看,臥槽!發現是5毛渣特效的《三疊紀世界》。最後必須是怒拋1星了。
瘋人院影業自有他的「挑片標準」——
必須是近期院線最火的大片,小眾文藝片可不是它的菜,努力蹭大片的熱點並帶來相應的收益才是他們的最終「追求」。
不知是不是律師信收多了,人家今年也開始拍自家「原創」系列。不過依然充斥著一股子偽劣的山寨風,你還不能具體說它是山寨了哪部片,而它更像是融雜了各種爛套劇情和5毛特效的大爛片。
比如說,前幾天剛出了資源的《鯊捲風6:最後的鯊捲風》,便是出自這家公司創辦以來最紅的系列——
《鯊捲風》系列。
從海報上看,就能看出這部幾乎融合了美國大片的各種元素:滿天飛的大鯊魚,龍捲風,恐龍,電鋸,古裝,現代,西部片...
「這個系列竟然還在拍,這個系列終於結束了。」
很多朋友在看完《鯊捲風6:最後的鯊捲風》之後,都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畢竟整個系列都「秉持」著如貼紙一般的5毛特效,無邏輯且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故事情節,以及演員們集體尷尬的表演,一如既往的爛。
不過該公司完全不為外界評論所動,你說我爛,好,我繼續拍給你看。
《鯊捲風》系列從2013年開始拍,一年一部,孜孜不倦,從未缺席過。到今年的第6部《鯊捲風6:最後的鯊捲風》,終於拍到它的最後一部了(拜託,終於結束了)。
6年來,它的成績也一直穩定如山,每一部的評分都沒有超過4分,成績感人。
《鯊捲風》系列的「戰績」
《鯊捲風》的設定,顧名思義,就是龍捲風將鯊魚捲入陸地並侵害人類的故事。
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善始善終」的製作方和主創團隊,竟讓這幾位主角重新穿越回過去,即第一部時的鯊捲風事件,去根源處制止鯊魚災難,以拯救已然毀滅的地球家園。
於是,我們在電影裡看到了比前幾部沙雕百倍的故事情節和表演,男主和同伴們不停地來回穿越,當然,5毛特效也爛得更甚了。至於有多爛?
第一個場景,就必須要震懾到你。看看人家男主角別致的出場方式,這一幕你要說是從《西遊記》裡汲取的靈感,我也肯定不會反駁。
閃瞎你的出場方式
貼紙般的特效,
嘿,我滑
再看看人家的大白鯊,在龍捲風的席捲下,不僅可以在天上飛,最牛逼的是,還會噴火。
《鯊捲風之冰與火》???
還有全機械製成的鯊魚向你「飄」來
呀,撞到了
以及...
都8102年了,竟然還有這樣的特效。
太爛了,不能再截了,會引起不適。
但這個系列最牛x的是,他們竟然在2015年拍《鯊捲風》第三部時,還請來了喬治·馬丁大爺來客串...
大爺也是真心寬
你們一定很好奇,已經成立於21年的「瘋人院影業」,為何如此執著於拍攝或者山寨各種5毛特效大片呢?
這還要從瘋人院影業創辦的年代講起。
瘋人院影業成立於1997年,兩位創辦人David Latt(負責導演)、David Rimawi(負責銷售)的初衷也並非奔著山寨大片去的,當時的目標是製作一些低成本的電影,大部分是一些B級恐怖片,然後賣給一些碟片租賃公司,靠此生存。
David Latt和David Rimawi
但由於是小公司,製作和宣發什麼的都跟不上,胳膊也畢竟擰不過那些大製片公司,所以前幾年的產量都比較低,一年也就那麼一兩部,處境還是相當心酸的。
而且到了2004年,B級恐怖片的市場也已經大不如以前了。
比如David Latt導演的《殺手》兩部,便屬於低成本的B級恐怖片
但自從2005年的一部片子之後,瘋人院影業則才算正是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走向了山寨大片的道路。
一個顯著的數字便可證明,2005年之前,瘋人院影業加起來才拍了大概8部電影,但2005年之後,他們每年的產量都超過了這個數,有的年數甚至高達數十部,當然,說製作可能不太嚴謹了,因為這其中有不少都是「山寨」的。
而2005年,又發生了個什麼事兒呢?
是這樣的,當時史匹柏正在籌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世界大戰》,你想想,打著史匹柏品牌的科幻大片,再加上阿湯哥的魅力主演,這片必然是年度大熱門啊。
史匹柏的「正版」《世界大戰》
當時的影碟租賃公司——百視達(Blockbuster)和瘋人院影業合作很密切,瘋人院影業製作的低成本恐怖片大多數都賣給了百事達,而深知發行市場的百視達,則看到了《世界大戰》的大片市場——
因為他們了解到了,當大片熱映時,同題材的電影DVD銷售量也會熱賣,隨即便找到了瘋人院影業,決定蹭一下《世界大戰》的熱點。
於是在2005年,便有兩部《世界大戰》幾乎同期上線了,只不過史匹柏的大片走的是院線,而百視達和瘋人院影業則走的是碟片租賃。
百視達對此很有信心,一口氣訂購了10萬份,這個數字對於正處於困境的小公司瘋人院影業來講,簡直就是活命的稻草,怎麼地也得接著。
瘋人院影業的《世界大戰》,導演便是創辦人David Latt,他們找的男主是C·託馬斯·豪威爾,這位可是當過大導演科波拉《小教父》的男主
這一戰之後,瘋人院影業山寨大片的道路就算是開始了。
說句題外話啊,百視達當時那可是比網飛(Netflix)起步更早影碟租賃巨人,能幹出賣山寨片這樣短視的事,也真是活該了……百視達2010年申請破產,而同時,網飛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影視節目生產、運營商。
接著說。從2005年起,瘋人院影業都山寨過哪些大片?我給你列舉一下。
如前幾年的《金剛》《變形金剛》《科洛弗檔案》《阿凡達》《雷神》《霍比特人》《瘋狂的麥克斯》《自殺小隊》等。
還有近兩年雷導的《異形:契約》,諾蘭的《敦刻爾克》,以及我前面已經提到的幾部今年的熱門,一個不能少,都推出了拼夕夕版——
瘋人院影業山寨的《異形》和《敦刻爾克》
當然,國內觀眾最開始熟悉他們的,則是2013年山寨的《環大西洋》。
很顯然,是山寨的吉爾莫·德爾·託羅《環太平洋》,今年他們還跟著《環太平洋2》的風,繼續山寨了《環大西洋2》,如此「專一」的山寨公司,我是沒見過。
山寨片《環大西洋》的廉價貼紙特效...
但如此專一的原因,僅此一個,那當然就是有得賺。
這麼說吧,那些大製片公司或許會偶爾失算、虧損,但瘋人院影業的每次製作都胸有成竹,2005年之後幾乎就沒有虧過錢,每部都能多少賺點,疊加起來,每年也有幾百萬美元的利潤。
腰包漸漸鼓起來的瘋人院影業,甚至買下了一個倉庫,改造成了現在的工作室。
舉個例子,環球影業在2012年推出的科幻大片《超級戰艦》,投資了2個億美元,最後只報收了6500萬美元,虧損得也是很可憐了,但人家瘋人院影業山寨的該片《美國戰艦》,竟然還賺了25萬美元。
這上哪說理去??
看,又一位朋友遭了秧
當然瘋人院影業能夠賺錢也不無道理,因為他們在製作費上有一定規定,每部電影的預算都能捂緊腰包,精打細算地以最少的預算拍出這部片。
一般情況下的預算有50萬美元,或者少,或者更多,再多些可以到100萬美元,這主要依賴貼紙特效用幾成的問題。《鯊捲風》系列就已經是他們的大製作了。
那麼少的預算,演員方面定然不能找一線的了,也沒那個錢,人家也看不上山寨片。所以他們會去物色那些過氣的三線演員來作為電影的主角,配角則更多以不入流的新人演員為主。
比方說山寨的《環大西洋》,這部片的預算有50萬美元,算是他們的中等製作,但是在演員費用上也相對來說花了不少,用掉了15萬美元。
因為他們請了一位稍有名氣的演員,便是曾經出演過《與狼共舞》裡的格雷厄姆·格林,這位提名過奧斯卡最佳男配,還是東京電影節的影帝。
看看劇組的服裝,不禁感嘆,格雷厄姆·格林也混得太慘了吧
加上瘋人院影業本身就是一個獨立廠商,有自個兒的剪輯室、選角室和特效室,甚至銷售部門等一條生產線,在職拿固定薪水的員工也僅有30個人,這個人數和人家大片的劇組來比,簡直不值得一提。
所以,他們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整部片的成本。
但山寨大片還只是他們的一部分產業,瘋人院影業產出的電影類型五花八門,大多便是他們早期一貫堅持拍攝的B級恐怖片,也有一些青少年性喜劇片等等。總之,只要不是正劇,他們都會嘗試去拍。
他們以此為趣,也有粉絲以此為趣。
低成本的B級恐怖片本身就有一小眾粉絲,瘋人院影業亦有不少追捧者。這些粉絲才不會管劇情有多俗套,表演有多尷尬,特效有多5毛,反而越爛越愛。甚至有傳聞,一位洛杉磯的粉絲,在他的背後紋了該公司的標誌,以此示愛。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兒,作為《環太平洋》的導演「陀螺」吉爾莫·德爾·託羅竟然也是這家公司的「小粉絲」。是不是有點疑惑了,這可是山寨了自己片子的公司啊,不過你沒看錯,陀螺曾和《環大西洋》導演賈瑞德·科恩碰過面。
山寨了《環太平洋》的導演賈瑞德·科恩
有一次,賈瑞德·科恩曾被邀請去看一場《環太平洋》的放映,到了現場發現陀螺也在,他跑去做了個自我介紹,還有自己的片子,陀螺則說自己早就聽說了這部電影,自己也挺期待的,還表示自己是瘋人院影業的小粉絲。
當然,如此善良的陀螺,十有八九也只是作為私下會面時的逢場作戲罷了,而作為《環太平洋》的發行方華納兄弟,對瘋人院影業就沒那麼「寬容大度」了。
因為在《環太平洋》前一年,他們也曾山寨了華納兄弟的另一部大片《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取名為《霍比特時代》,當時華納兄弟將其告上了法庭。
他們山寨的《霍比特時代》,直接找來了侏儒參演(粗暴地省去了特效的錢)...但這畫風
華裔女演員百靈也在其中,曾經的金馬、金像獎的最佳女配...
法院當時便禁止了《霍比特時代》的DVD銷售,後來瘋人院影業將片名換成了《帝國之戰》,便了了此事兒。
以上是瘋人院影業被告的其中一次,還有一次。
2012年,瘋人院影業因山寨《超級戰艦》被環球影業告上了法庭,但最後兩方卻最終達成和解,而瘋人院作出的讓步,同樣是改掉之前的名字《American Battleship》,改為了《American warships》(emmm...)
兩次官司無果而終後,大公司們似乎漸漸地容忍了瘋人院的存在,到了《環太平洋》被山寨的那年,華納兄弟卻僅僅扔了一句聲明來抨擊它的商業模式「惡意地從他人作品中獲利」,但也止步於此,不了了之,瘋人院則繼續山寨。
而作為創辦人的David Latt,也曾就山寨的問題作出「反駁」。他稱,瘋人院的片只是借用了大片的創意和概念,但劇本和情節則是完全原創的。他還解釋,說他們僅僅只是想拍「50萬美元就可以拍的那種電影」而已。
但,即便他如何「反駁」,瘋人院影業山寨的事實並不能因此而抹掉。
不過瘋人院影業也有讓人刮目相看的時候。
《殭屍國度》
他們在《行屍走肉》最紅的時候,也照葫蘆畫瓢拍了一部《殭屍國度》,是瘋人院影業與老搭檔Syfy一同製作的。
沒想到口碑居然很好,2014年開播以來,點擊量也一片大好,每集都有150萬的點擊量,今年9月份還要播出最終季第5季。同時,Netflix還預定了這部的衍生劇《黑夏》。
事實證明,就連做山寨這種事,也得專注,子曰:專注出奇蹟。
瘋人院影業,敬你是一條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