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八佰》21日上映,8月22日的票房再破1億元,上映以來總票房達4.7億元。
據燈塔專業版顯示,多家渠道預估《八佰》票房在15億-25億左右。有幸在2019年看過粗樣,當時業內人士對《八佰》的票房預估是30億起步。但公映版本剪去了十多分鐘,成片質量還是受到了些影響。影片上周點映後豆瓣開分8.3也一路低走到現在7.8,可見大眾對影片的反饋並沒有想像的、或者媒體宣傳那麼高。
有人說它是歷史片、戰爭片、抗戰教育片,我覺得不如說它是一部感情戲,豐富的感情戲,寄託了導演、演員、華誼等資方、股東們,以及中國電影從業人士的感情戲。
反過來看中國電影中的戰爭片,特別是80年代以來的戰爭片中,除了《三大戰役》外,每部戰爭片都有感情填充,比如《高山下的花環》到《戰狼》。對《八佰》來說,先不否認它的各種第一(各類文宣稿裡已要講述),我們看看有哪些感情表現?
為什麼有一些影視改編、剪輯,會將一些人物刪除,或者將幾個人物的性格事跡合併在一個人物上,正是因為影視作品需要主次之分。所謂的「群像戲」只是相對而言,任何藝術作品,都會有一個相對而言的主角。
很多經典的戰爭電影都是群像戲,可依舊有主次之分。《拯救大兵瑞恩》難道不是群像戲嗎?可米勒上尉依舊是絕對的主角!
表面上看是「群像戲」,實際是「平像戲」的創作方式,使電影前半段失去了主次之分。電影裡沒有誰是絕對的主角、沒有主線,尤其前半段更是如此。導演編劇很想面面俱到,卻成了灑胡椒麵的大忌。
追求群像戲,使得電影沒有主次,那就有些顧此失彼了!人物情節多感情多得讓觀眾只能選擇性記憶。尤其是那段八百壯士和日軍在倉庫內外搏鬥的戲份,導演東一榔頭西一棒頭,讓銀幕前的觀眾風中凌亂。這個原因不難分析,劇本+演員的考量。拍得不容易,還苦了剪輯師。
《八佰》的群像裡,從始至終講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以歐豪、張譯、王千源、姜武這四個人為代表的「散兵遊勇」承擔了主要戲份,有迅速成熟的小壯丁,也有貪生怕死的兵痞。他們不是英雄,只是普通人。他們不想死,也不想殺人,只想回家種田娶老婆。這些會怕死,也熱血的小人物,是民族的脊梁。
每個人都有故事,我們都非常感動。可惜這幾個人的健康膚色和體型,體現不出舊中國那些苦難士兵的形象。不知道看到《鋼琴師》裡的阿德裡安·布洛迪,《美麗人生》的羅伯託·貝尼尼,會不會有點新想法?
歷史照片,四行孤軍撤退進公共租界時
人物多了,片時不夠,怎麼辦?剪了!所以我們看到某人人莫名其妙就消失了——譬如歐豪的叔叔「老葫蘆」;或者是莫名其妙地出現了——譬如謝晉元副團長——在部隊進駐四行倉庫以後的數場戲中,觀眾幾乎沒有看到謝副團長的影子。通過不斷表現雜牌軍多個人物的形形色色與貪生怕死,觀眾可以明顯感受到導演在努力表現人性,然而這一紛繁人性能說得清晰呢?
突然想到華誼時尚是一家演員經紀公司,演員多也是正常。
不完整的演員群譜
再次感嘆一下,中國人拍電影不差錢、不差好演員、不差好導演,就差好編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好萊塢的編劇地位和收入。
80年代以後的朋友,有興趣可以看看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講述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普通戰士。20年前的謝晉大師,沒有這麼多資金和技術,但也完美的處理了小人物感情與國家情懷的小愛大愛。
北岸是「地獄」,是「四行倉庫」
南岸是「天堂」,是「東方巴黎」
兩岸,如此相近,又如此遙遠。
四行倉庫所處的位置天然就是最好的「戲臺」。一道幾十米寬的蘇州河,將南北岸隔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南岸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租界是天堂,炮灰連天,滿目瘡痍的北岸就是名副其實的地獄。
「它的形態又極為特殊,像舞臺劇式的戰鬥,隔著一條蘇州河,北岸在打仗,南岸是圍觀者,全世界也進不到其中。」說流行語言來說,南岸的人看了直播。
光有史實不足夠,需要一部分的創作加工。
在一篇宣傳軟文中這樣寫道:「攝影指導曹鬱專門去數了數,,2400多盞燈——事實上是3000多盞——燈光線加起來有50多公裡長,能從蘇州伸到上海了。」
導演的想法是如果要是完全按紀錄片、戰爭片的拍法,蘇州河南北岸形不成這麼對立反差的一個狀態,也不需要去營造一個觀戰的平臺。但為了藝術創作,攝影團隊全新創作出歌舞昇平的「南岸租界」,給了對岸人物的一個舞臺,強烈的對比、反差,推進出導演所要表達的主題。
南岸全是眾生相,所有社會階層,上至首腦,下至凡夫走狗,都沉浸在這個事件裡,他們有變化。北岸是舞臺,只是表面,而南岸是暗喻,有眾生、有角色、有寓意的,它甚至比北岸還重要。甚至南岸可能還代表了坐在銀幕前的「我們」。
每個人物都能自動進入那個時代和社會,再小的配角都有自己的人物小傳,每個人進入那個情境都知道「我是幹嘛的,我今天為什麼走在街上,要去哪裡」。
本文就不詳細表述了。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中國電影受到了歷史性的影響,任何一名中國電影人、從業人,在這時候對這部電影無疑都是極其關注。
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八佰》劇組亮相開幕紅毯
而萬眾矚目的華誼兄弟,這家上市公司的股東們、券商們、投資者們,更是期待這是一場盛宴,是一次完美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