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嗎?

2020-08-28 操奇制勝

不是相互成就,而是相互衝突


電影《八佰

在電影市場低迷的2020年,《八佰》成了「救市」之作。

8月14日《八佰》進行了全國首輪點映。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當天,《八佰》在全國僅放映了7029場,當日排片佔比為3.6%;但卻最終斬獲了1438萬元的單日票房——其上座率幾乎是同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4倍。

8月17日,第二輪點映開始,《八佰》又創下了新高——超過5000萬票房,逾40%的上座率,刷新了國產影片點映場的多項紀錄,直接拿下當日票房冠軍。截至發稿,雖然還未全面公映,預售總票房卻已然破億。不少人直呼,《八佰》的出現,拯救了今年受疫情影響的整個低迷的電影市場。

但伴隨熱鬧而來的,是關於這部電影的種種爭議。關於電影背景的討論,甚至蓋過了影片本身。回歸到影片本身來觀察,這部電影,真的如此優秀嗎?

人物的塑造

《八佰》的攝影指導是曹鬱,在全球多個電影節上都拿過最佳攝影獎;導演管虎本人也是和寧浩、婁燁、賈樟柯、王小帥等人齊名第六代導演。演員卡司更是華麗,王千源、姜武、歐豪、張譯、姚晨、侯勇等人均有參演。

根據《貴圈》的報導,電影結尾,有一場將士們撤退的戲,日軍為了攔截,發射了照明彈。曹鬱希望使用真正的軍用照明彈來拍這場戲。於是劇組到軍隊去找,但現役的不允許使用,最後甚至動用了軍工廠,劇組用同樣的配方自己研製照明彈,一顆成本高達8000多塊。

最後,技術難題解決了,製作周期卻來不及。於是燈光組又做了一種全部用LED組成的燈,用電腦編程,模擬照明彈的光,起輔助作用。

可以說,這部電影從光、影、聲音、剪輯的角度來觀察,都做到了精益求精,無可挑剔。

瑕疵主要在劇本。

劇本結構並不算複雜,主要分為兩條線:北岸的四行倉庫之戰,和南岸民眾們從麻木到覺醒的過程。

其實北岸也是覺醒,其從幾個小人物(主要是歐豪、姜武、張譯飾演的三個逃兵)入手,讓一幫原本貪生怕死的逃兵,最終成長為以身殉國的烈士。某種程度上來說,倉庫裡的戰鬥,正是協助他們覺醒的手段。

促成最終的覺醒,各有各的理由:對歐豪而言,直接的轉折點是在逃跑過程中被民眾誤認為英雄,點燃了其年輕男子樸素的榮譽感。對姜武而言,大約是見到戰友們全身綁上手榴彈,跳下樓和敵人同歸於盡的場景,深受感動。

至於張譯,雖然最終逃到南岸,但隨著影片結束,戰友大量犧牲,精神上或多或少也接受了洗禮。

這是北岸的故事。另一條線,就是南岸的觀眾們。

南岸的人物構成較為複雜,記者、混混、賭場老闆、落魄的大學教授、打麻將的闊太太,乃至政治活動家何香凝等等,電影中都點到了。

但交代得都很淺。

電影劇作中,人物的性格只能通過極端環境下的選擇來表現。但礙於南岸人的觀眾屬性,幾乎沒有人真正落入危險的境地中。民眾的捐款,教授扔出妻子的金飾,賭場老闆貢獻出私藏的嗎啡,乃至最後教授的舉槍射擊——這些僅僅都只是情緒上的發洩,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轉折。

事實上,對於南岸的人們而言,唯一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極端環境,就是將電話線拉過橋的場景。正因此緣故,重慶混混刀子的死格外動人:從之前自私自利的看場混混,轉變為甘願為國犧牲的真男兒。可以說是南岸唯一塑造成功的形象。

雖然方記者也進入了極端環境(倉庫)中,但因其背景交代得實在不足,雖然前期被塑造出了一種「漢奸」感,卻又沒說清楚到底做了什麼。「記者」這樣一個角色和故事之間又天然有疏離感。因此其後期甘冒被子彈擊中的風險,回頭去拿家書的動作,總不免顯得有些突兀。

整場電影看下來,導演的意圖不難理解:兩岸的覺醒,蔓延到整個租界,進而蔓延到了全國。

然而影片的結尾,戰士們撤入租界,又在橋上被日軍放了冷槍——北岸的戰士們,不光沒有迎來一個好結局,甚至稱不上死得其所,覺醒意義何在?

再加上南岸人物的刻畫不佳,標籤化嚴重,導致這種覺醒的擴散相當無力。北岸的情緒蔓延到南岸,雖稱不上戛然而止,總顯得有些牽強。

故事是個簡單的故事,觀眾都不難看出導演的意圖。但就藝術感染力而言,很難說真正達到了影片所需的共情效果。

根本的矛盾

誠然,《八佰》是一部群像戲。群像戲的典型特點就在於時間有限,無法將每個人的性格都挖掘深入。觀眾很難代入單個人的視角,去感受其人物弧光的變化。

既然落點不在個人,而在群像。那麼,在這種電影中,重點就在於眾人合力,將一股「氣」貫穿下來,表達出一種超脫個人情感的力量。

以《紅海行動》為例,其在單個人物的塑造上也並不出彩。但電影本身想要講述的主題足夠簡單:撤僑、愛國、打出威風來。影片從開始到結束一氣呵成。觀眾感受到的,就是中國軍人在海外打出的氣勢。直接,爽快。

但相比簡單地抒發愛國情感,《八佰》的主創團隊想要的東西顯然更多。否則也不會下大力氣進行南北岸的反差布景,並且引入白馬和趙子龍的特效,還將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角色加入進來。

但落回到故事題材本身,主創們始終繞不過一個根本問題:僅從結果來討論,四行倉庫保衛戰並稱不上是積極的——「八百壯士」最終退守租界,隨後落入日軍之手,謝晉元本人也在租界內被4名汪偽政府特務收買的兵痞刺死,年僅37歲。

電影中多處部分也有說明,這場戰鬥本身的表演價值大於戰略價值,只是在為當局爭取時間,爭取將淞滬會戰一直拖延到布魯塞爾會議召開。

所以,怎麼將這個「值與不值」的問題釐清,對電影的主題表達至關重要。做好了,就是經典。做得不好,就成了混搭。

但就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看,這個問題從始至終都沒有被解決,而是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

歸根結底,《八佰》還是有些「貪多」。一方面,影片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表現「八百壯士」的勇敢,試圖從中抽象出「中華民族不會亡」的某種精神內核來;但另一方面,這場戰鬥屬於國民黨當局「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產物。這兩點,本質上相互衝突,必須進行取捨。

硬要兩相結合,主題不光升華不上去,反而相互拉扯,生出一種荒誕感來。

倘若主要表現國民黨當局的黑暗,突出其對士兵的蒙蔽,那最好在開頭就將此點明,同時視角在腐敗高層和勇敢士兵之間來回切換,以實現諷刺效果。此方面先例有《實尾島》等一眾韓國電影;

倘若想著重對人性命題進行討論,那麼最好拋棄群像,突出少數人,並且刪減戰場戲份,將戰鬥場面放到輔助位置。如《集結號》《南京!南京!》等片都是此種處理手法;

倘若主要表現中華民族的血性和愛國精神,那麼最好只聚焦於戰鬥本身,突出戰友之間的情感。至於小人物的轉折、南岸的民眾、布魯塞爾會議等政治算盤,都可以酌情進行刪減。這方面無論中外,先例都眾多,無需贅述。

但《八佰》中,戰爭戲份貫穿了大半場,而黃曉明所飾演的特派員直到電影的後半段才出現,他的話,相當於直接給觀眾澆了一盆涼水——前面的抵抗和覺醒,其實都沒必要。

於是乎,戰士們遵循命令撤退了。電影的主題也隨之四分五裂。

前半場的悲壯,疊加上後半場的狼狽,結果就是幾股力撞在一起,碰了個稀碎。什麼都沾了一點,卻什麼都沒能討論明白,什麼都沒有做到極致。

電影不同於電視劇,沒有後者那樣奢侈的空間,能夠徐徐鋪開,將各方立場都闡釋一番。電影是一門極致的藝術,只有兩個小時,能講好一個點足矣。但有時候,打通一個點,其實也就打通了全部。

想表達的點太多,就沒了極致,反倒弄丟了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不過,有趣之處恰恰又在此:一場進退失據的戰鬥,一部虎頭蛇尾的電影,兩者之間正好形成了某種奇妙的互文。

相關焦點

  • 《八佰》是一部洗白孫元良的電影嗎?
    ,就寫了一篇洋洋灑灑大幾千字的文章,最後結論就是「八佰是一個果粉電影,誇讚國民黨,看了賣國!」如果這也算洗白孫元良,那天底下還有不算洗白的事情嗎?這一切,只要你看過電影,就能很容易得出結論,不會再糾結這到底是洗白還是抹黑的問題。2,《八佰》美化國民黨了嗎?
  • 《八佰》是不是一部好的電影?
    《八佰》最新票房已達8億,單周票房將要衝10億,可以說這票房也許是給了疫情後的電影人和院線一股力量,因為僅僅從票房上看是成功的一部電影,但是我們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它算不算一部好的電影,我們從下面幾點來評價它吧。
  • 《八佰》到底算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嗎?
    電影《八佰》一洗內地電影市場長達近半年陰霾,票房輕取10億。,關於電影的話題也同樣活人,網絡已經引起關於導演管虎個人行為以及電影是否「洗白」的罵戰,然而作為普通觀眾,《八佰》做到了戰爭場面、調色視效極佳,情感調動成功,演員表演深入等特色,著實是目前進入電影院的不二之選。
  •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近段時間以來,電影《八佰》可謂是炒的特別的熱,很多人都表示十分的期待。就在昨日,電影《八佰》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電影《八佰》好看嗎?電影八佰演員表及劇情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
  • 電影《八佰》:好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
    8月21日,電影《八佰》上映後,侃姨便在首映日湊了熱鬧~但沒想到,《八佰》的場在一人一座,一座一隔的原則下,竟然有序的坐滿了。電影開頭、場景恢宏、情節平淡無奇,影院中略有騷動「不會又是一部抗日神劇吧?」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周圍便不時地傳來抽泣聲和擤鼻涕的聲音。當然我也不例外~可以說,電影的真正靈魂直擊中華兒女的心窩。難怪工作人員檢票時,提醒著:「理智觀影,帶好紙巾。」
  • 電影《八佰》值得一看嗎
    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日想跟各位聊聊最近一部現象級別電影《八佰》,相信很多小夥已經看過這部這部電影了吧,小編最近忙所以才等到今天才去看這部電影; 9月6號據燈塔專業版顯示,電影《八佰》在正式上映的第17天,累計票房突破24億元,觀影人次達6273.2萬。
  • 《八佰》是一部膚淺的電影
    《八佰》此前曾引起輿論喧囂,原因在於它是以國民黨軍隊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拍攝,激起了「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誰發揮更大作用」的爭論。爭論過後,《八佰》上映,說明有關機構認可了這部電影的歷史敘事。
  •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如果不必要,為什麼還這樣選材?
  • 時評|《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文|輕鬆笑最近一段時間,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 時評 |《八佰》:一部嚴肅的抗戰電影?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我們注意到,作為電影,《八佰》的敘事還是比較過得去的,至少對於很多文藝青年來說,該作品可以加入到很「燃」的行列。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
  • 《八佰》: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
    2019年6月25日,《八佰》在距離上映只有十天的時候,突然宣布撤檔;一年後,《八佰》終於重新在8月21日上映,並在8月14日開啟了大規模的點映,這一個星期,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熱度一直居高不下。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就不在這裡展開討論,先說一下這部電影背後的歷史背景:《八佰》自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這件真實歷史事件便是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之戰。
  • 《八佰》不是一部好電影,15億票房卻輸給一張照
    終於有一部電影,扛起了院線復甦大旗——《八佰》。《八佰》而不是八百,因為八佰不是數字,是人。1937年7月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但卻不乏爭議的聲音,更有甚者認為《八佰》是部爛片,導演管虎有炒作之嫌。
  • 一部製作不到三個月時間就上映的電影,會比《八佰》更火爆嗎
    電影《金剛川》的製作,僅用不到三個月時間就上映了,為什麼如此著急上映?質量能有保障嗎?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小編昨天看了這部電影,感覺很震撼,值得觀看。質量有保障嗎?電影《金剛川》在今年3月就已經拿到拍攝許可,由於疫情,電影推遲了拍攝。但是,10月25(今日)日是影片上映的最晚時間,因為10月25日這個日子很特殊,1950年的10月25日,這天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入朝的第一場戰役。後來10月25日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金剛川》正是獻禮抗美援朝70周年的一部片子,所以,10月25日必須上映。
  • 《八佰》是在上海拍的嗎?從電影角度看八佰拍的怎麼樣?
    《八佰》是在上海拍的嗎?如今,這片蘆葦蕩已經消失不見,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它的樣子。從電影角度看八佰拍的怎麼樣?作為影院復工後新上映的首部華語商業大片,《八佰》可謂未映先火,備受影迷期待。截至14日當天紅星新聞記者截稿時,貓眼票房數據顯示:《八佰》目前實時票房已超過1000萬元。據悉,《八佰》將於下周一至周四(8月17日至20日)的每晚19:30至20:30,進行第二輪提前點映。該片正式公映日期是8月21日。
  • 救市&醒世:《八佰》是一部上等戰爭片嗎?
    拋開這些外圍因素,今天我們回到電影本身來談:《八佰》究竟是不是一部上等的戰爭片?電影《八佰》8月21日上映時的開映海報歷史·氣節新版《八佰》片頭片尾都加上了類似「故事源自真實歷史事件」的字眼。將士們個個都是寫好遺書、已經準備好赴死,他們將四行倉庫稱作「我們的墳墓」,不畏犧牲、寧死不降、浴血奮戰、殺敵雪恥,揚中華之威,讓人熱血沸騰。電影《八佰》劇照其中最有骨氣的一件事,就是在槍林彈雨中把女童軍楊惠敏冒死送來的國旗給升起來了。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遲到的「八佰番外篇」《金剛川》,一部不知所云的電影
    看這部電影之前,說實話我是十分期待的,畢竟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國內頂級導演聯手執導、張譯、吳京兩大影帝聯手飆戲的電影陣容,足以滿足我對這部電影的任何幻想,但電影究竟好看不好看是不是一部好電影,看過之後才能見分曉。
  • 電影《八佰》憑藉什麼能火?你又看懂了嗎
    大家好我是小黃鴨,熱播電影《八佰》想必大家都看過,即使沒看過在短視頻平臺,應該也能刷到該劇的花絮短片「抱炸彈跳樓和日軍同歸於盡的陳樹生、為送電話線不畏生死的刀子、冒死送旗的楊惠敏」是否都歷歷在目,除了一波又一波的眼淚,你真的看懂這部劇了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你們所不知道的。
  • 《八佰》是部好電影,不該被噴
    昨天看了管虎導演的新作《八佰》很是震撼,該片用鏡頭為大家呈現了在那個絕望而苦難的時刻,有那麼一群人,以寡敵眾,誓死不降,用生命譜寫的一曲抵抗外辱的壯歌,他們所代表的是四萬萬不願做亡國奴,誓死抵抗侵略,為了獨立自由而不惜捨身取義的中國人不屈的精神。
  • 管虎拍了一部《八佰》,你會去電影院看嗎?
    關於《八佰》這些背後故事,一定要知道。《八佰》又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八佰壯士」的英雄故事背後,又代表了什麼呢?所以,它成為管虎眼中,不計代價都要拍好的電影。相比於《1917》《喬喬的異想世界》這些二戰題材電影,《八佰》更能真實的反映中華民族抵禦外敵侵略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