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紀錄片論壇暨學術展映,專家共話「對視與交融:人文紀錄片與...

2020-11-19 同濟大學新聞網

我校主辦2020海上紀錄片論壇暨學術展映,專家共話「對視與交融:人文紀錄片與人類學影像跨界融合」

來源:藝術與傳媒學院   時間:2020-11-10  瀏覽:

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0海上紀錄片論壇暨學術展映在我校舉行。論壇以「對視與交融:人文紀錄片與人類學影像跨界融合」為主題,20餘位對紀錄片有深入研究的中外優秀學者和對人類學有廣泛涉獵的一線紀錄片導演參與研討並作精彩發言。我校藝術與傳媒學院師生、上海兄弟高校師生以及從長沙、吉林、南京等地趕來的全國各地聽眾參加了論壇。

兩年一度的海上紀錄片論壇始於2010年上海社科界學術年會支持的「紀錄片倫理與方法」研討會,先後探討過「紀錄片的價值觀」「紀錄片的跨界可能性」「紀錄片的作者性」「當代詩影像」等議題,同時進行相關學術展映,在社會各界產生了良好反響。本屆論壇的線上學術展映單元包括人類學紀錄片特別展映單元和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學生作品聯展單元。

 

 

 

相關焦點

  • 對視與交融:人文紀錄片與人類學影像跨界論壇暨學術展映回顧
    2020海上紀錄片論壇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兩年一度的海上紀錄片論壇暨學術展映在同濟大學圓滿落幕。本次論壇以「對視與交融:人文紀錄片與人類學影像跨界融合」作為主題, 逾20位對紀錄片有深入研究的中外優秀學者,和對人類學有廣泛涉獵的一線紀錄片導演參與了發言、研討。
  • 2020紀錄片教育與創作高端論壇暨雲南藝術學院紀錄片創作研究中心...
    12月19日上午,「2020紀錄片教育與創作高端論壇暨雲南藝術學院紀錄片創作研究中心成立大會」在雲南藝術學院開幕,來自國內外各研究中心、高等院校、創作機構的學者和導演共30餘人與青年學子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紀錄片教育與創作:歷史、理論與實踐」的相關議題,旨在匯聚學界業界智慧,促進紀錄片教學與雲南省紀錄片創作的發展。
  • 大型紀錄片《美麗中華行》欄目斬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暨第...
    12月11日,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暨第13屆深圳青年影像節在深圳正式開幕。作為全國紀錄片界極具權威性、規格高、影響力大的評獎活動,本次會議集紀錄片業界精英、專家學者於一堂。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文斌開幕式上,為獎勵優秀單位、表彰優異成果,「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對表現傑出的欄目、頻道、及人物頒發了中國紀錄片「十優」「十好」
  • 4K紀錄片《海上來客》即將首映,走近三百年前的海上傳奇
    9月27日下午,由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出品,廣東省委宣傳部、廣州市委宣傳部、南沙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李林導演團隊歷經三年匠心打造的4K超高清紀錄片《海上來客》,在廣州圖書館舉辦首映儀式。《海上來客》共三集,每集50分鐘,分別為《雙重使命》《商都探秘》和《風雲變幻》。
  • 領略甘肅歷史文化名人風採 本周「愛上紀錄片」展映《劉爾炘》
    領略甘肅歷史文化名人風採本周「愛上紀錄片」展映《劉爾炘》掃碼報名觀影每日甘肅網7月30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闊別180多天,蘭州電影院終於迎來開門營業,「愛上紀錄片」系列展映暨甘肅本土優秀紀錄片展播活動也重新回歸。
  •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紀實影像廣圖展映
    為了讓更多熱愛紀錄片的觀眾能參與此次紀錄片盛會,廣州圖書館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將於12月15日-17日舉辦「紀實影像:對話歷史與未來」系列活動。3天時間裡,2場研討會、9場展映和交流會,精彩影片和重磅嘉賓聯手來襲!
  • 桂城展映季開幕,16部優秀紀錄片免費展映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魏超然)10月11日,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節金紅棉影展2020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展映季暨「傳承龍船精神,展示城市魅力」《扒龍船》主題論壇開幕。記者獲悉,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金紅棉影展與桂城國際紀錄片藝術劇場將協力展映16部國內外優秀紀錄片作品及舉辦3場大眾論壇,在佛山市桂城美術館進行為期4個月的免費展映,讓市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視聽盛宴。
  • 紀錄片《海上來客》國慶開播
    9月27日下午,由廣州市廣播電視臺出品,廣東省委宣傳部、廣州市委宣傳部、南沙區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李林導演團隊歷經三年打造的4K超高清紀錄片《海上來客》在廣州圖書館舉辦首映儀式。《海上來客》共三集,每集50分鐘,分別為《雙重使命》《商都探秘》和《風雲變幻》。
  • 第100期「愛上紀錄片」公益展映《故宮》
    在「愛上紀錄片」公益展映活動第100期之際,主辦方將一部積澱文化訴說和生命智慧的紀錄片《故宮》作為禮物,送給關注和喜愛紀錄片的觀眾。     《故宮》是由中央電視臺和故宮博物院聯合攝製,由周兵、徐歡任總編導的人文紀錄片。
  • 「海珠數字影像周」正式啟動暨全國首個紀錄片產業園開園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胡釗、記者皮澤紅報導 12月12日「海珠數字影像周」開幕式暨豆園DOC.PARK開園儀式在廣州數字視聽紀實產業園(豆園DOC.PARK)舉行。少年》、《生命的籤證》等十餘部海內外紀錄片佳作舉行影迷沙龍活動,邀請著名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行業專家與觀眾深入交流溝通,近距離感受紀錄片的魅力。市民可以通過「活動行」App或者「活動行」小程序,搜索「金紅棉」,選擇意向場次進行預約報名。這是海珠為提升城區文化建設品質,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影展」擴大紀錄片影響力、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作出的又一嘗試。
  • 海珠數字影像周 | 《殺馬特,我愛你》《家庭會議》等紀錄片展映
    此次海珠數字影像周將設置12場影迷沙龍,邀請著名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行業專家與觀眾深入交流溝通,為市民打造一場紀實文化盛宴。聚焦視聽產業,體悟文化魅力,就在海珠數字影像周。影迷沙龍影迷沙龍一直是拉近創作者與影迷距離的交流平臺。
  • 助力金雞盛典 第二屆廈門電影論壇暨展映周將開幕
    田壯壯導演的《盜馬賊》4K修復版本將放映1905電影網訊2020第二屆廈門電影論壇暨展映周活動將於此次論壇由廈門市電影家協會主席、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李曉紅進行總主持。論壇一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就「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影響和紀錄電影對新導演的機會」,「經典敘事中的實驗性表達」和「影評人如何利用電影節影響一座城市的觀影水平」主題展開討論,結合行業熱點從多個角度探討廈門電影行業的未來發展。
  • IDF·2020 | 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總章程
    IDF力圖通過具有人文深度的紀錄作品來思考人類在自然天地間的生存際遇、思考文明在時代發展中的傳承意義、思考東方詩性在多元社會中的藝術表達,倡導紀錄片回到真實本源,回歸人文關懷的正能量價值觀。首屆IDF於2017年在中國美術學院盛大啟幕,大會以「事·情」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世界3大洲8個國家的26部優秀紀錄片與300餘位中外紀錄片領域的專業人士及嘉賓。
  • 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開幕!《英雄兒女》創作歷程公開
    2020年12月11日上午,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暨第13屆深圳青年影像節在廣東深圳盛大開幕。劉文斌,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晉文,深圳廣電集團副總編輯蘇榮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目中心特別節目部副主任、高級編輯閆東等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創作團隊代表出席開幕式。
  • 再現海上絲綢之路繁華勝景 八集紀錄片《十三行》廣州開機
    開機儀式現場泥塑,再現十三行商貿舊貌廣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曾國歡表示,「十三行」是廣州「千年商都」的重要標誌,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接東西方的歷史文化紐帶。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全職委員鍾怡女士說,澳門一直都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有利平臺,在清代廣州口岸外貿體制下,澳門成為中國與西方聯繫的前沿窗,也開啟了「十三行」先河。她相信,《十三行》將對澳門的歷史地位、人文精神和商業傳承進行系統性、全方位、突破式發掘,實現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
  • 南通展映大型電視紀錄片《長江》
    《長江》在南通更俗劇院展映。紀錄片《長江》是中央電視臺《話說長江》、《再說長江》之後的第三部關於長江題材的大型電視作品,以跨越6380公裡的地理距離,穿越數千年的的時間長度,解讀長江領跑中國的偉大秘密。
  • 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來自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金秋九月,紀錄片行業的盛會不斷。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剛收鑼罷鼓,「夢想·見證」——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暨第四屆紀實影像周又在京拉開帷幕,過去一段時間內播下的創作種子終於結成累累碩果。  本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共有12類89項國產紀錄片、人才、機構入選,並獲得扶持和鼓勵。
  • 《龍泉青瓷》紀錄片首映 聽大咖共論非遺保護傳承的出路與未來
    《龍泉青瓷》紀錄片首映式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現場11月6日下午,由同濟大學、浙江麗水學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出品,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中意學院聯合製作的《龍泉青瓷》紀錄片首映式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舉行
  • 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
    原標題: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 金秋九月,紀錄片行業的盛會不斷。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剛收鑼罷鼓,「夢想·見證」——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暨第四屆紀實影像周又在京拉開帷幕,過去一段時間內播下的創作種子終於結成累累碩果。
  • 紀錄片《時代 我》獲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優秀系列紀錄片獎
    新華社杭州10月21日電(記者馮源)袁隆平、舒淇、陳其鋼、吳亦凡、張曉剛、鄧亞萍、王景春、張偉麗……採用長期紀錄拍攝的方式,國產系列紀錄片《時代 我(My Legacy)》將公眾人物還原為普通人,獲得了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D20優秀系列紀錄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