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時空、直抵內心,激勵中華兒女無論在任何環境下,始終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披荊斬棘、勇猛精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譜寫出一曲又一曲華美樂章。
青山不老,浩氣長存天地;綠水長流,英名永留青史。今天,我們以此特別報導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重溫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為了以發展的思維、長遠的眼光來審視歷史、觀察現實、思考未來,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鐵在燒
抗美援朝精神啟示錄
鐵在燒!
鐵一般的意志在燃燒!
一次英勇無畏的跨越,燃點一柱守望相助的烽火。
一次驚天動地的亮劍,劃出一道和平正義的長虹。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首歌,傳唱一代又一代,雄壯的旋律、高昂的鬥志,凝結了一個國家的集體記憶。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一首歌,激蕩了一年又一年,英雄的氣概、鋼鐵的意志,鑄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特質。
那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啊,哪怕70年過去了,翻開歷史的卷帙,先輩的搏殺吶喊猶在耳畔,戰場的腥風血雨清晰如昨——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總司令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兩年零九個月,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生與死的考驗,取得了抗美援朝這場「開國之戰」「正義之戰」「立威之戰」「止戰之戰」的最後勝利。
當其時,戰爭坐標是如此失衡——前方,敵人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的新式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且掌握著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後方,那是一個飽經戰火摧殘、積貧積弱百廢待興的國家;自身,志願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武器裝備非常落後。但他們是一群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人,在他們的人生辭典中,從來就沒有「怕」字。名揚雲山城、激戰松骨峰、死守白雲山、冰血長津湖、粉碎絞殺戰、浴血上甘嶺、奇襲白虎團……一個個經典戰例,彰顯志願軍的血性與激情。
偉大的戰爭,成就偉大的復興。新中國成立伊始,歷史逼迫新中國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展開了歷時兩年零九個月的生死搏殺,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志願軍的軍威,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事實證明,一個覺醒了的、敢於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
偉大的戰爭,鑄就偉大的精神。提綱挈領,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202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一柱擎天,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高高聳立。
愛國主義,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抗美援朝戰爭,從決定出兵到勝利收兵,始終高揚著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一面旗幟、一把火炬,匯聚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戰勝強敵的無窮力量。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勝利。
革命英雄主義,具有震撼人心的硬核力量。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將士以雷霆不移的硬氣、橫刀立馬的豪氣、裹屍馬革的勇氣、以一當十的膽氣,鑄就了彪炳千秋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豐碑。
革命樂觀主義,強大戰鬥力的動力之源。志願軍要在這場極不對稱的戰爭中獲勝,沒有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自強品格和必勝信念,沒有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不可想像的。
革命忠誠,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厚底蘊。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官兵以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比忠誠,以使命重於生命的堅定信念,臨難不顧、臨危不撓,譜寫了用熱血捍衛尊嚴、用犧牲詮釋忠誠的雄渾壯歌。
國際主義,佔據道義制高點的有力武器。抗美援朝戰爭高揚國際主義精神,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博大胸懷,見證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誓死捍衛和平與正義的偉大壯舉。
五嶽巍峨,每一種精神都是一座山峰。
歷史啟示我們,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強大精神支撐。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時空、直抵內心,激勵中華兒女無論在任何環境下,始終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披荊斬棘、勇猛精進,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譜寫出一曲又一曲華美樂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又為大變局按下「快進鍵」。黨領導的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一系列重大風險考驗在等著我們。當下及未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仍具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面對「回頭浪」,開好「頂風船」,全體中華女兒必須永懷愛國之心、報國之志,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偉大鬥爭呼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所蘊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忠誠精神。在嚴峻形勢和鬥爭任務面前,為了祖國的尊嚴,為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膽氣要足、骨頭要硬、鬥志要堅,無畏一切挑戰。
青山不老,浩氣長存天地;綠水長流,英名永留青史。今天,我們以此特別報導來紀念抗美援朝戰爭、重溫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為了以發展的思維、長遠的眼光來審視歷史、觀察現實、思考未來,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 名揚雲山城:圍殲美王牌部隊,打出軍威國威
雲山戰鬥發生在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戰役中,是志願軍首次在朝鮮戰場上與美王牌部隊狹路相逢。此役,志願軍第39軍圍殲美騎兵第1師第8團,在第一次較量中取得完勝,讓「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破產。
而今,雲山之戰已作為經典戰例,被各國軍事家討論和學習。據《解放軍報》報導,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作戰理論入門》一書中認為:中國軍隊儘管對美軍的戰術特點和作戰能力還不十分了解,但「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詳情>>>
● 激戰松骨峰:一座小山峰,打出了一支萬歲軍
2018年1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中部戰區陸軍某師視察。參觀師史館時,他在一塊展板前高度評價了官兵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戰鬥作風很頑強。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這一仗,就是松骨峰阻擊戰。
詳情>>>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在抗美援朝紀念館內,一片藍色的現場還原場景吸引了許多觀眾的注意:天空中飄飄蕩蕩落下一片片白色的雪花,周邊全是堅實的寒冰,敵人正十分警戒地向前走去,而趴在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始終保持著全神貫注的準備作戰動作,一動不動。
這裡還原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的「冰雕連」。
「冰雕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事跡」等都發生在第二次戰役東線的長津湖戰役。在那個半世紀一遇的極寒天氣下,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令來自南方的第9兵團面臨著比子彈更加殘酷的寒冷。
詳情>>>
● 死守白雲山:當年苦戰11晝夜,今朝戰旗飄揚閱兵式
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中,志願軍50軍第447團與美第25師激戰於漢江南岸的白雲山。陣地數易其手,彈藥幾至耗盡,天氣異常寒冷,戰士不眠不休,但志願軍硬是用手榴彈加步槍,抵擋住擁有當時世界最先進武器的美軍11個晝夜的狂轟濫炸,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
自此,白雲山團威名傳!
詳情>>>
● 粉碎絞殺戰:「少年」空軍亮刺刀,創造世界空戰史奇蹟
1951年8月,美國空軍為配合停戰談判,對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施加壓力,發動了以摧毀朝鮮北方鐵路系統為主要目標的「空中封鎖交通線戰役」,即「絞殺戰」,企圖切斷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後方運輸補給線。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中朝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粉碎了侵略軍實施的「絞殺戰」,建成了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解決了作戰物資補給問題。整個戰役是包括空軍部隊和地面高射炮部隊、後勤部隊等各兵種的聯合作戰、全面鬥爭,在這其中,年輕的中國空軍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奇蹟。
詳情>>>
● 浴血上甘嶺:每秒落彈6發,上甘嶺被削低兩米
上甘嶺!這個地名已涵蓋太多。一首歌的傳唱,一個蘋果的傳遞,黑暗坑道中幾十個晝夜的堅守,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悲壯……上甘嶺本身就是一種「鐵血精神」的代名詞,是對祖國、人民、戰友的愛,是對敵人的恨。
自此一役,「聽黨指揮、英勇頑強、艱苦奮鬥、團結友愛、嚴守紀律」的上甘嶺精神,就成為中國軍人的「鐵血基因」。
詳情>>>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在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先頭偵察班12人在副排長楊育才的率領下,從俘虜口中巧妙獲知敵軍的聯絡口令,順利通過敵人的幾道崗哨盤查,最終直搗二青洞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繳獲李承晚親自授予「白虎團」的「優勝」虎頭旗。
1953年7月27日,金城戰役結束,隨即朝鮮停戰協議也在同一天正式籤字。
詳情>>>
出品:楊清蒲、黃卓堅、周成華、林明
策劃:趙東方、王俊、餘靖、王曉雲
統籌:王曉雲、何超、黃婉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