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蝴蝶夢》讀後感

2021-02-20 聚桂文會

【編者按】本文作者是名小學三年級學生,讀了王立老師的《梁祝蝴蝶夢》後,居然寫了一篇讀後感。由閱讀而寫作,是一條提高學習能力與寫作水平不錯的途徑,願她繼續努力,不斷進步!

文/王傲瀅

提起越劇,大家一定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

自從我六歲那年家裡人送我去市越劇團,拜董秋霞老師為師學習越劇表演開始,老師教唱我的第一段唱腔就是「我家有個小九妹」了。老師向我們講述劇情時,我還一臉的不理解。後來,才慢慢知道他描述的是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

越劇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相遇是從草橋結拜開始的,到化蝶結束。

有一天,外婆帶回來王立爺爺寫的一本《梁祝蝴蝶夢》的書,裡面王立爺爺還給我籤了名,我好激動哦!趁著寒假,就閱讀了起來。

剛翻開書時,我的思維還是跟著越劇的劇本走的。當時我還在想,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被人傳唱千百遍,王立爺爺還重寫一遍?

翻開書本,我的眼前就一亮,原來這本書的寫作方法真的跟原來的劇本大不一樣哎!書從結局內容挑一部分當開頭,然後慢慢往下寫。

王立爺爺的故事是這樣寫的:

英臺很早就沒了母親,是父親把她拉扯大的。從小到大英臺不愛女紅針線等活兒,偏愛讀書,一心想做些學問,而且,志向遠大。有一個情節特別有趣,英臺為了能達到去杭城萬松書院讀書的目的,竟可以在父親面前調皮地女扮男裝,把自己假扮成卜卦的青年男子為自己卜卦。最終,寵愛她的老父親經不住英臺的千求百求,英臺爹爹心一軟,就答應了英臺的要求。

然後,再進一步描寫英臺在到萬松書院求學的路上怎樣長亭避雨,怎樣認識了梁山伯。有著共同語言的兩個年輕人在長亭裡一起講述了自己的家和家人,以及要到哪兒求學等等。一旦知道他們都去萬松書院後,竟結拜為兄弟。

我在閱讀時,是跟著王立爺爺書中的故事情景走的。我的眼前常常會閃現出一個調皮的祝英臺,一個老實憨憨的梁山伯,還有一路上數不盡的江南風景描寫。

書的後半段,我卻不太想看了,我知道故事發展到後來的結果。可,就算那是一個悲劇,我還是堅持看完了。一是要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二是要看看王立爺爺還有什麼出新的地方,會不會在這本書裡與已經是經典了的梁祝故事來一個徹底顛覆呢?

耳邊又想起「三載同窗情似海,三伯難捨祝英臺……」的越劇曲調。哦!那就是經典傳唱的「十八相送」了。我的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祝英臺,一個老實本分的梁山伯。

最後,當我讀到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變成蝴蝶飛舞時,不知為什麼,一行行淚水從我的眼眶裡流了出來,一陣陣的感慨從我的心底湧上來。我問媽媽:「古代的女孩子為什麼不能上學?她們為什麼只能待在自己的繡樓上?為什麼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孩兒為什麼不能和男孩子一樣學知識呢?我也是女孩子,我為什麼可以上學,可以到處出去玩?」媽媽跟我講了許多,但我還是不明白,不能夠理解。

這本書雖然薄,但我覺得內容厚重,補充了我在學習越劇時的許多知識點。讓我記憶深刻!

我慶幸自己還好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也慶幸自己生活的時代美好。在此,感謝王立爺爺給我們帶來美的閱讀享受!

圖片:綜合

【作者簡介】王傲瀅,就讀於桐鄉市城北小學303班。

相關焦點

  • 故事 | 梁祝蝴蝶夢(第一集)
    梁祝蝴蝶夢(第一集)文 | 宋小君 播講
  • 【贈書活動】王立帶你重溫梁祝經典愛情故事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認為生活就是做夢,文學是形形色色的生活之夢的一種。愛情,是人間的夢想。梁祝愛情,以詩化了的蝴蝶夢,千百年來始終飛舞在痴情兒女的心空。而反映梁祝愛情的文學作品,亦是夢想的產物。「詩化」,體現在蝴蝶意象上。蝴蝶是梁祝故事的核心意象。
  • 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梁祝》精彩演繹足尖上的「蝴蝶芭蕾」!
    華服盛裝的賓朋雲集,祝英臺要出嫁了,新郎竟是馬文才。面對昔日的頑劣同學,祝英臺滿是憤怒和拒絕。借古典芭蕾藝術抒情細膩的特長,上海芭蕾舞團將《梁祝》這一中國經典改變成芭蕾舞劇。舞美方面在表現蝴蝶這一具有愛情意象的時候,設計師根據跌宕起伏的感情線索設計了不同顏色的蝴蝶,在最後一場《化蝶》中,整個舞臺彩蝶飛舞,繽紛一片,唯美感傷。
  • 來蝴蝶劇場,新版《梁祝》告訴你
    作為梁祝故事發生地浙江的地方劇種,越劇在誕生之初,就與梁祝結下了不解之緣。在越劇的發展早期,男班的老藝人們開始在舞臺上演出《梁山伯》,而到三十年代初女班興起之後,經過改良創新的《梁祝哀史》被更多的越劇藝人的搬上舞臺,大獲成功。1939年《梁祝哀史》劇照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了由南薇編劇的《梁祝》,增加了尾聲「化蝶」。
  • 與《梁祝》相伴一生的鋼琴家巫漪麗,化成蝴蝶飛走了
    「蝴蝶飛走了。」
  • 莊周夢蝶,梁祝化蝶,這些故事帶來對翡翠蝴蝶的奇思妙想!
    蝴蝶效應「蝴蝶效應」說的是: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翡翠蝴蝶蝴蝶的幼蟲毛毛蟲是一種害蟲,渾身長滿毛刺,膽小的女孩子看到就會毛骨悚然。但是這並不妨礙它蛻變之後的形態讓人喜歡。人們用很多美好的故事或者詞語來形容他們,梁祝化蝶,雙宿雙飛,破繭成蝶……蝴蝶翩翩起舞,宛若充滿活力的少女,婀娜多姿,讓人豔羨。
  • 深情不過梁祝,淚眼只因化蝶
    在90、00年代及之後,梁祝的故事被演繹過很多回,情節也時有改動;相比之下,這個15年前的動畫版《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則「單純」許多,故事在時長95分鐘的一幅幅斑斕畫面中展開,給禮節君留下了格外深刻的印象。
  • 上官婉兒新皮膚梁祝,官方爆料周年慶皮膚免費獲得!婉兒化身蝴蝶
    是的,這期主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婉兒的新皮膚,也就是這次王者榮耀周年慶的新皮膚,這次王者榮耀更新整體主題也是以中國元素作為整體,越劇也是中國元素之一,《梁祝》作為越劇中最有名的戲曲之一,也是作為皮膚的背景,而上官婉兒在此皮膚中扮演的是梁山伯的角色。而上官婉兒為什麼扮演的是梁山伯這個男角色而不是女角色呢?
  • 吳奇隆-梁祝-粵語歌曲歌詞諧音發音-1分鐘學會粵語歌發音
    吳奇隆-梁祝-粵語歌曲歌詞諧音發音-1分鐘學會粵語歌發音吳奇隆-梁祝歌曲:梁祝歌手:吳奇隆無言到面前(某陰都民晴)與君分杯水(與官翻bui水)清中有濃意(清中瑤濃一)流出心底醉(勞戳傷逮醉)不論冤或緣(八輪暈瓦雲)莫說蝴蝶夢(莫虛五迪夢)還你此生此世(晚內起傷起塞)今世前世(
  • 吳奇隆:一曲《梁祝》奉為經典!
    1994年由徐克導演,吳奇隆,楊採妮等人主演的《梁祝》上映,不成想卻成為了華語電影的經典之作。《梁祝》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相愛,抗婚,化蝶,作為梁祝主要的三部曲,表現出男女之間的忠貞愛情和對封建社會的反抗,梁山伯和祝英臺同窗三年,同學同樂,梁山伯卻不知祝英臺是女兒身,兩人在長亭外十八相送,祝英臺忍不住借比喻暗示自己是女孩子,可惜梁山伯的榆木腦袋就是聽不懂。
  • 肉體可以消亡,愛情的精神卻可以恆久‖跨越1600多年的梁祝蝴蝶夢
    在在中華文化史上,梁祝故事源遠流長,傳說紛紜,呈現了獨特而又繁複的文化景象。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中,梁祝故事的起源、衍變與發展,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與人文內涵。作為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梁祝傳說最初見諸文字,只是寥寥數字。如唐初梁載言《十道四蕃志》謂:「善權山南,上有石刻『祝英臺讀書處』。」又記:「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 梁祝化蝶, 三大導演的蝴蝶夢
    故事依然不離開傳統民間故事的基調,但用越劇的表現形式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更影響了黃梅調影片在香港的崛起與發展,李翰祥的那版《梁祝》便是傳承。
  • 梁祝傳說:從連理枝、比翼鳥到「化蝶」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這一對生前未能結合的戀人,在死後化為蝴蝶,以致江浙民間的吳語中至今仍稱田間常見的菜粉蝶為「梁山伯」。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化蝶」也是全曲的最高潮。不過,似乎無人解釋的問題是:他們最後為何是化為蝴蝶,而非諸如蜜蜂之類的其它昆蟲呢?
  • 【免費觀影】越劇電影《蝴蝶夢》,見者有份!
    >老人辛苦一輩子帶上老人看一下場他們喜歡的越劇給他們一場屬於自己的明星見面會期待14日下午與王志萍老師的面對面互動,屆時更有親筆籤名贈送,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哦~趕快報名動起來《蝴蝶夢》片段欣賞我國第一部水墨風格全虛擬合成越劇藝術電影《蝴蝶夢》,於2012年7月7日在椒江區新時代電影大世界舉辦了台州地區的獨家首映式。
  • 蝴蝶劇場上演「蝴蝶傳說」,茅威濤手中的扇子很不普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通訊員 畫夢「扇子呢?扇子呢?有誰看到了茅老師的扇子?」蝴蝶劇場·2021中國式新年音樂會主題海報2021年1月1日,蝴蝶劇場(曙光路59號)中國式新年音樂會的新版《梁祝》首場演出接近尾聲。觀眾席賓朋滿座,一雙雙炙熱的目光正與一架架不會說話的攝像機一起被舞臺上祝英臺的那件大紅嫁衣吸引。
  • 梁祝:最美愛情的千古絕唱
    小提琴版《梁祝》美麗的蝴蝶,飛到中國人心上,至2016年已經整整57年。
  • 夢入梁祝,體驗的不止是悲慘悽涼的愛情,更是祝英臺撕心裂肺的痛
    今日我願夢入其中,體會一把祝英臺面對梁山伯的墓碑所產生撕心裂肺的心痛。入夢:東晉末年,民風保守。講究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子不能在外拋頭露面。所以不能像男子一般上私塾。但民間有一奇女子,她性格開朗活潑,手持搖扇,女扮男裝上私塾。「小姐、小姐老爺要給你介紹公子了,您快去看看吧。」祝府的小丫鬟急急忙忙的跑到我的閨房裡。「什麼事情這麼慌張。」
  • 全套《梁祝》,大飽耳福,餘音繞梁!
    》迎來60歲的生日這隻琴弦上的「蝴蝶」翩躚在時光裡,經久不衰呂思清、李雲迪《梁祝》《梁祝》自誕生至今早已成為世界名曲並發展出了多個版本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也刻進華夏兒女的血脈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 它是享譽世界的小提琴曲,家喻戶曉幾代人,作者的情殤神似梁祝
    1959年,以此傳說為藍本而誕生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更是在幾代中國人的心靈上烙下深深的印記…… 01《梁祝》曲作者曾險些被剝奪創作經典的資格,而他刻骨銘心的愛情更是神似千年民間傳說,就他連肝腸寸斷地與戀人「一別兩寬」時,他耳畔響起的也是他創作的《梁祝》,他就是「歌仙」陳歌辛之子—著名作曲家陳鋼,父子兩代音樂家的作品有一個共性精髓
  • 梁祝鳳蝶——福建省土樓自然博物館科普推廣
    戲曲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結尾以男女主人公化為一對蝴蝶作為忠貞愛情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