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是名小學三年級學生,讀了王立老師的《梁祝蝴蝶夢》後,居然寫了一篇讀後感。由閱讀而寫作,是一條提高學習能力與寫作水平不錯的途徑,願她繼續努力,不斷進步!
文/王傲瀅
提起越劇,大家一定知道《梁山伯與祝英臺》。
自從我六歲那年家裡人送我去市越劇團,拜董秋霞老師為師學習越劇表演開始,老師教唱我的第一段唱腔就是「我家有個小九妹」了。老師向我們講述劇情時,我還一臉的不理解。後來,才慢慢知道他描述的是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
越劇中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相遇是從草橋結拜開始的,到化蝶結束。
有一天,外婆帶回來王立爺爺寫的一本《梁祝蝴蝶夢》的書,裡面王立爺爺還給我籤了名,我好激動哦!趁著寒假,就閱讀了起來。
剛翻開書時,我的思維還是跟著越劇的劇本走的。當時我還在想,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被人傳唱千百遍,王立爺爺還重寫一遍?
翻開書本,我的眼前就一亮,原來這本書的寫作方法真的跟原來的劇本大不一樣哎!書從結局內容挑一部分當開頭,然後慢慢往下寫。
王立爺爺的故事是這樣寫的:
英臺很早就沒了母親,是父親把她拉扯大的。從小到大英臺不愛女紅針線等活兒,偏愛讀書,一心想做些學問,而且,志向遠大。有一個情節特別有趣,英臺為了能達到去杭城萬松書院讀書的目的,竟可以在父親面前調皮地女扮男裝,把自己假扮成卜卦的青年男子為自己卜卦。最終,寵愛她的老父親經不住英臺的千求百求,英臺爹爹心一軟,就答應了英臺的要求。
然後,再進一步描寫英臺在到萬松書院求學的路上怎樣長亭避雨,怎樣認識了梁山伯。有著共同語言的兩個年輕人在長亭裡一起講述了自己的家和家人,以及要到哪兒求學等等。一旦知道他們都去萬松書院後,竟結拜為兄弟。
我在閱讀時,是跟著王立爺爺書中的故事情景走的。我的眼前常常會閃現出一個調皮的祝英臺,一個老實憨憨的梁山伯,還有一路上數不盡的江南風景描寫。
書的後半段,我卻不太想看了,我知道故事發展到後來的結果。可,就算那是一個悲劇,我還是堅持看完了。一是要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二是要看看王立爺爺還有什麼出新的地方,會不會在這本書裡與已經是經典了的梁祝故事來一個徹底顛覆呢?
耳邊又想起「三載同窗情似海,三伯難捨祝英臺……」的越劇曲調。哦!那就是經典傳唱的「十八相送」了。我的眼前又出現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祝英臺,一個老實本分的梁山伯。
最後,當我讀到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變成蝴蝶飛舞時,不知為什麼,一行行淚水從我的眼眶裡流了出來,一陣陣的感慨從我的心底湧上來。我問媽媽:「古代的女孩子為什麼不能上學?她們為什麼只能待在自己的繡樓上?為什麼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孩兒為什麼不能和男孩子一樣學知識呢?我也是女孩子,我為什麼可以上學,可以到處出去玩?」媽媽跟我講了許多,但我還是不明白,不能夠理解。
這本書雖然薄,但我覺得內容厚重,補充了我在學習越劇時的許多知識點。讓我記憶深刻!
我慶幸自己還好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也慶幸自己生活的時代美好。在此,感謝王立爺爺給我們帶來美的閱讀享受!
圖片:綜合
【作者簡介】王傲瀅,就讀於桐鄉市城北小學30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