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梁祝化蝶,這些故事帶來對翡翠蝴蝶的奇思妙想!

2020-12-22 碧海通珠寶

小科普:蝴蝶

蝴蝶被歸類為鱗翅目,世界上有數以萬計的物種都歸在這類下。蝴蝶從白堊紀起隨著作為食物的顯花植物而演進,並為之授粉,是昆蟲演進中最後一類生物。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說的是: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

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

翡翠蝴蝶

蝴蝶的幼蟲毛毛蟲是一種害蟲,渾身長滿毛刺,膽小的女孩子看到就會毛骨悚然。但是這並不妨礙它蛻變之後的形態讓人喜歡。人們用很多美好的故事或者詞語來形容他們,梁祝化蝶,雙宿雙飛,破繭成蝶……

蝴蝶翩翩起舞,宛若充滿活力的少女,婀娜多姿,讓人豔羨。也因為蝴蝶如此美妙的身姿和充滿神秘色彩的故事,讓它成為翡翠手藝人的創作題材,為翡翠大師們提供了很多的靈感,製作出一件件意義非凡的翡翠蝴蝶,跟隨碧海通的腳步,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蝴蝶在花間起舞,自由自在,毫無拘束,所以翡翠蝴蝶,有象徵自然田園生活之意,想像一下,在田園間無拘無束地生活,愜意而安詳。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詩人李商隱引莊周夢蝶的故事,以言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之意。而莊周夢蝶,講的是莊周做夢,夢到自己是一隻蝴蝶,感嘆自己只是嚮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罷了。

所以翡翠蝴蝶,帶來的不止是自由自在的嚮往,還有對人生的感悟,懷念過去,珍惜當下。

山上桃花紅似火,雙雙蝴蝶又飛來。

這句詩是以梁祝化蝶的故事為背景,相傳古時候,梁山伯與祝英臺,男才女貌,因壞人從中作梗,不能白頭偕老。最後雙雙化蝶,一起相伴天涯,也算是相濡以沫的另一種形式。

翡翠蝴蝶雙宿雙飛,成雙成對出現,寓意情侶或者夫妻,可以相伴左右,長相廝守。是一種對愛情的純粹的祝福!

孤蝶小緋徊,翩翾粉翅開。

出自詩人李商隱的筆下,主要描寫破繭成蝶之後蝴蝶曼妙的身姿和活潑的姿態。

很多人都看到蝴蝶的翅膀的絢麗和自由自在飛翔的快樂,卻忘記了破繭成蝶之前的束縛和隱忍。

經過了艱苦的歲月才能成為款款飛翔的蝴蝶,所以翡翠蝴蝶,代表了堅強隱忍的性格,提醒著我們,要勇於突破束縛,在艱苦的環境裡要學會等待,終有一天,破繭而出!

諧音

除此此外,翡翠蝴蝶還因為蝴蝶的諧音而被賦予了一些吉祥的寓意:

「蝴蝶」諧音「福迭」

迭取其屢次、連著的意思,所以翡翠蝴蝶也寓意幸福綿延不斷。

蝴蝶的「蝶」諧音「耋」

耋,精確來講是指七八十歲的年紀,又泛指老年,所以翡翠蝴蝶又祝福年老之人健康長壽的意思。

碧海通翡翠,帶你認識這個花間小精靈!

相關焦點

  • 梁祝傳說:從連理枝、比翼鳥到「化蝶」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這一對生前未能結合的戀人,在死後化為蝴蝶,以致江浙民間的吳語中至今仍稱田間常見的菜粉蝶為「梁山伯」。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化蝶」也是全曲的最高潮。不過,似乎無人解釋的問題是:他們最後為何是化為蝴蝶,而非諸如蜜蜂之類的其它昆蟲呢?
  • 古琴 《莊周夢蝶》
    《莊周夢蝶》演奏:陳長林古琴曲《莊周夢蝶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夢與蝶是人們長久以來,深存於心的一個不解情結,當現實的重壓讓你喘不過氣來的時候,人們總是希望能成夢化蝶。
  • 殭屍道長葬禮莫名出現黑蝴蝶,難道人死真的能化蝶嗎?
    讓人感到神奇的是葬禮上竟然了成群結隊的黑蝴蝶,在場的人都注意到了這個不尋常的現象。人們不禁聯想到這異象也許是因為跟他飾演多年道士的緣故。 傳說在葬禮上出現蝴蝶,不是尋常的蝴蝶經過,而是它們特意前來弔唁死者。像這樣的場景,不少文學作品中都曾出現過。在家喻戶曉的電視劇《還珠格格》中,西域奇女子香妃生命垂危之時也有大群蝴蝶圍在其周邊。
  • 翡翠蝴蝶: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它的魅力你感受到了嗎?
    一說到蝴蝶,很多人腦子裡面就會浮現出一群蝴蝶翩翩費飛舞的場景,蝴蝶自古以來就給我們一種形態優美的姿態,宛若一位翩翩輕舞的仙女,給人的感覺讓我們覺得它好像不是一種昆蟲,而是一種精靈的化身,我們現在形容現在的女孩子跳舞舞姿優美,就會形容她好像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所以我們自古以來寓意蝴蝶的寓意都是美好的
  • 梁祝化蝶,究竟化的是什麼蝶?
    山伯與英臺殉情後,化成蝴蝶,擺脫現實的束縛,雙宿雙飛,也算是一種圓滿。那麼問題來了:梁祝化蝶,究竟化成了何種蝴蝶?,不為蝴蝶即鴛鴦。」根據出生在寧波的蝶學家周堯教授研究,這些橘蠹中鳳蝶有12種,其中6種分布於寧波一帶,以柑橘鳳蝶Papilio xuthus和玉帶鳳蝶Papilio polytes為優勢種。
  • 《梁祝蝴蝶夢》讀後感
    【編者按】本文作者是名小學三年級學生,讀了王立老師的《梁祝蝴蝶夢》後,居然寫了一篇讀後感。
  • 梁祝化蝶,中國式愛情自慰
    《梁祝》的故事說祝英臺女扮男裝到杭州求學,邂逅青年書生梁山伯,梁祝二人過從甚密,義結金蘭。同窗三年,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性。英臺臨走,山伯送行,一路上英臺有18次向山伯暗示自己的情意,但忠厚老實的梁山伯始終未悟。最後,祝英臺表示家有小九妹,願為山伯做媒,望他早來祝家。
  • 文薇跨界大銀幕上演「化蝶」 獻交響盛宴《梁祝》
    近日,中國著名小提琴家文薇應邀參演了國內首部交響樂電影《梁祝》,以首席小提琴的身份與中國首屈一指的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傾情演出,成就了這部交響樂經典的銀幕首次「化蝶」。電影拍攝過程中,文薇演奏了交響樂《梁祝》中《化蝶》等經典片段。而為了在視聽上有更好的呈現,文薇身穿一襲粉色拖尾裙,鏡頭前化身成華美的蝴蝶,深情的拉響這段經久不衰的愛情史詩。《梁祝》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是中國交響樂瑰寶級的藝術結晶,尤其是《化蝶》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 難道人死真的能化蝶?林正英葬禮莫名出現成群結隊的黑蝴蝶
    在經典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梁祝最後化蝶雙宿雙飛,感動世人,被作為悽美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明代小說《二刻拍案驚奇》中記錄"既掩壙,劉秀才邀請送葬來的親朋在墳庵飲酒。忽然一個大蝶飛來,可有三寸多長,在劉秀才左右盤旋飛舞,趕逐不去。"大概的意思是劉秀才的妻子在死後化作蝴蝶飛來相會。
  • 化蝶飛,君相隨——電影《梁祝》
    處於當下,又是一個沒有太多未看電影可供選擇的晚上,仲卿點開了《梁祝》開始回顧經典。1994年上映的電影《梁祝》改編自我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它被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古代經典的民間四大愛情故事,這些故事不僅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也是流傳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文化典範
  • 浙江千年古廟挖出梁山伯墓葬,墓志銘清晰可見,解開梁祝化蝶真相
    想必大家也聽過許多樂器演奏的《梁祝》,各種舞蹈版本、舞臺劇版本等等,都可以看出這一段中國民間傳說的流傳之廣。突然有人就開始好奇,歷史上真的有梁山伯和祝英臺嗎?他們化蝶的傳說是真的存在嗎?  不少考古學家跋山涉水地尋找梁山伯和祝英臺的蹤跡,想要去探索這段神話的真實故事。
  • 《梁祝》|他們的愛情可以化蝶,大多數的愛情卻化成蒼蠅和蚊蚋
    李碧華說:「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為蛾、蚊蚋、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並無想像中之美麗。」《梁祝》由徐克指導,吳奇隆、楊採妮主演,1994年上映。上映當年獲得1800萬港幣的票房。
  • 梁祝化蝶, 三大導演的蝴蝶夢
    故事依然不離開傳統民間故事的基調,但用越劇的表現形式吸引了不少的觀眾,更影響了黃梅調影片在香港的崛起與發展,李翰祥的那版《梁祝》便是傳承。  「樓臺相會」時,一位法國女記者感動得熱淚盈眶,「哭墳化蝶」時,全場一片同情的感嘆和哭泣聲。 值得提及的是,周恩來獲悉世界影壇巨星卓別林當時隱居在日內瓦,便託人捎去這部電影。卓別林看後潸然淚下,稱讚說:「影片好極了,希望你們多拍這類片子!這種貫穿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影片。」
  • 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梁祝》精彩演繹足尖上的「蝴蝶芭蕾」!
    大型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改編自我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該舞劇是上海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全劇通過「共讀」、「送別」、「抗婚」、「化蝶」四個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情節,用芭蕾語言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梁祝「生為同室親
  • 愛來啦重走梁祝化蝶路 連結千古情緣 刻畫杭州愛情符號
    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悽婉的民間愛情傳說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臺,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杭州訪師求學。自此英臺開始了女扮男裝的求學生涯。
  • 來蝴蝶劇場,新版《梁祝》告訴你
    劇場兩側屏幕上,播放著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梁祝》片段,影像中的袁雪芬和範瑞娟,青春正好。山伯和英臺,翩翩舞到今。梁祝故事的文字資料最早見於初唐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關於「二人同窗三年而不知英臺為女紅妝」的民間故事,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後經歷代文人墨客的潤色雕琢,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有了讓人慨嘆的「死後化蝶」結局。
  • 【贈書活動】王立帶你重溫梁祝經典愛情故事
    梁祝愛情,以詩化了的蝴蝶夢,千百年來始終飛舞在痴情兒女的心空。而反映梁祝愛情的文學作品,亦是夢想的產物。在王立的《梁祝蝴蝶夢》出版之際,聚桂文會工作室向讀者贈書20冊。同時推送北京侯泰而先生的書評,以饗讀者。梁祝,一個流傳千年的愛情故事,經過歷代文人雅士的加工和雕琢,戴上了小說、戲曲、影視等多種外殼,演變成中國愛情的一種象徵。
  • 「梁祝不是神話,是真實故事」:在眾多版本裡,哪一個最動人?
    一個真實的故事據專家考證,《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個真實故事,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經過千百年來的不斷流傳創新,原本的故事漸漸被賦予了神話色彩——梁祝雙雙化蝶而生,為現實的悲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梁祝的故事追根溯源,最早出現在東晉時期。
  • 23年前浙江出土梁山伯墓,梁祝化蝶是否能驗證?專家:並非同一人
    此後,從唐初到明清都有著作記錄這段故事,所以基本可以確定,梁祝的愛情確有其事,並不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02專家經考證後認為,其中大部分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影響而命名,不能證明該地為梁祝故事之源。而在這些古蹟中,浙江的一座千年古廟:梁山伯廟引起了專家特別的關注,不知道能否驗證梁祝化蝶的傳說。23年前,位於浙江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了一座晉代墓葬,該墓葬的位置、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身份基本吻合,被專家們判定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 海底「梁祝」,情深永駐!
    從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到梁祝的化蝶紛飛,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從古至今從未變過。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從改編成越劇、黃梅戲等的各種戲劇版本,不同的電影版本,到小提琴、鋼琴等樂器演奏的音樂曲目……這些不同版本的「梁祝」,都曾給我們帶來無限感慨和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