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媽的話:
自從暖暖2歲以後,我開始陪著她一起看一些動畫片。很多優質的動畫片,溫情暖人,看完之後正能量滿滿,還能順帶培養孩子的優良習慣。但有些動畫片,卻越看越有讓人憂心忡忡的感覺。名為低幼實際愚蠢,名為奇幻實則奇葩,名為可愛實則狗血。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暖媽的大學時代閨蜜桂伊(公眾號:伊姐看電影)。她是一個十餘年的電影人,是一個作家,更重要的,也是一個媽媽。
昨晚吃完飯,陪兒子看了會動畫片,看得如坐針氈。有些所謂專門為孩子們設計的動畫片,無亂在對話上、情節上還是價值取向上,都完全給人一種三觀不正的感覺。
中國動畫片起步晚,所以不與國外日新月異的動漫技術比精緻。可真正讓人憂心的是,有些國產動畫片在精神層面也幾乎一直停滯不前。不看則已,一看三觀皆碎。
以下是我認為「毀三觀國產動畫片琅琊榜」中的前五,只希望它們對孩子們的影響能小一點,再小一點。
很多人說這部動畫片是中國動漫的崛起之作。可在我一個普通媽媽的眼裡,它是我最不喜歡的動畫片沒有之一!它深刻演繹了一個沒有經過文明洗禮的社會——沒有規則、沒有界限、沒有尊重。
節目裡的情節,熊闖進光頭強家是對的,偷光頭強的東西是對的,放火燒房子也是對的。光頭強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努力求生。他是大寫的弱勢,但對他任意戲弄、欺辱、甚至肢體傷害不僅被默許,甚至被當做英雄行為。有一集我印象特別深刻,為了阻止光頭強砍樹,熊大熊二假扮成樹精,在光頭強生活裡無處不在顯現,光頭強被嚇得屁滾尿流,最後精神出了問題,整日躲在被窩裡索索發抖,熊大熊二擊掌大笑,劇情愉快結束。
有人說,這也是歌頌環保呀,結局是好的呀。我最怕聽到這樣的話,如果孩子以後理直氣壯地說,「因為小紅不聽老師的話,我糾集其他同學欺負她、冷落她,這是幫助她。」我們該如何以對?孩子的世界是混沌的,而最急需建立的界限意識、彼此尊重、以及嘗試理性思考,一部動畫片就可以全部毀了。
《熊出沒》讓我厭惡的重要原因之二是,打著環保的旗號卻在宣揚不勞而獲。光頭強憑雙手去獲取自己的生存,熊大熊二呢?他們打著環保的旗號掠奪,從未為自己的口糧付出一絲勞動。
光頭強每次為自己那窘迫的生活添置物品——一個跳舞毯,一隻百元老款手機,一個舊電視,統統都為兩隻熊無情的奪走,連白條都不打一個。光頭強在森林間開墾田土,種植蔬菜,郵購營養品,兩隻熊貪婪佔據,且毫無愧色。
如果這種價值觀被認同,那孩子在遊樂場粗暴地毀壞他人辛苦搭建的積木,叫囂這片遊樂區是我的你們不許進來,完全可以理解。耐得住辛苦和寂寞,憑一己之力創造價值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真正的鼓勵佔有和掠奪,貶低學習和勞動。
估計我列出這部動畫片會被很多人拍磚。但我覺得《喜羊羊灰太狼》跟《熊出沒》有相似之處,整個電視劇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一隻孤獨的狼,如何被一群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羊圍攻的故事。
在《喜洋洋》裡,每集裡面至少有5句粗口:沒出息的,死出去,趕緊滾;唯一女主角就是每天拿個鍋子砸自己老公,有的媽媽居然還羨慕地感慨,有這麼個老公真好,每天都讓自己揍。
《喜洋洋》裡有大量成人世界的冷笑話、粗俗段子、這完全是不符合孩子心理的設定,粗俗的搞笑,放大了假、惡、醜,遠離了真、善、美。
《喜洋洋》裡,灰太狼動輒從房頂、山頂摔下來,甚至被設計電擊、被鍋煮,但每次他只是一臉哀傷,身體無恙。儘管動畫片上打著「請勿模仿」,請問,四五歲的孩子都不識字,何況更小的孩子,就算識字,畫面的衝擊力和幾行小子的導向性相比,意義大嗎?
《喜洋洋》絕對影響了一代孩子,但花費金錢和心血做出的片子,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卻提醒孩子不要去模仿,那為什麼要做這個片子?「請勿模仿」是什麼意思?說到底只是給自己「免責」。
在《豬豬俠》裡,玫瑰王子的設定是徹底陰暗,整個人物充斥著自暴自棄、報復社會、畫風是炸毀城市、殘害親人、甚至還有限制級的酷刑拷打。這就是國產動畫片又一特質:暴力傾向嚴重,人物全體狂躁。
《豬豬俠》裡,玫瑰王子控制住豬豬俠的女朋友,把她基因改造成妖怪,與豬豬俠對打,相愛相殺的宮鬥感十足。
《豬豬俠》的畫風不僅不唯美,嚴格說,稱得上噁心。
請問,看到這樣的畫面,你考慮過孩子心裡的陰影面積嗎?
我一直認為,動畫片應該承擔美學的教育功能,這是引導孩子全神貫注、身心投入的一項日常活動,即便無法做到宮崎駿動畫片裡的淡雅、樸素,人與自然和諧的美.,至少可以做到類似巧虎這種寫實、自然又活潑。
但我們的動畫片是什麼畫風呢?以《巴拉拉小魔仙》為例:面癱的女王,分不出性別的泳褲王子,地獄中堪稱極品的黑暗女王,穿著漁網絲襪又神經質的小魔仙……
《巴拉巴拉小魔仙》裡,小魔仙每次變身前的想法就是:「你已經這樣對我了,就別逼我變身!」
對這麼有被害者思維的瑪麗蘇我只想說,你再這麼殺馬特式的洗剪吹,我才是被逼得要變身了!
我時候我想,事情怎麼為什麼會這樣?想來想去,答案只有一個——國內一部分動畫製作者,從來沒有真的依循兒童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動畫片只是他們臆想兒童的世界,名為低幼實際愚蠢,名為奇幻實則奇葩,名為可愛實則狗血。
《虹貓藍兔七俠傳》出現過「虹貓喜歡藍兔,藍兔跟小虎有曖昧」的疑似三角戀。
《哪吒傳奇》,網上有個段子「官二代虐殺野生動物,意外逃脫法律制裁」,把劇情概括得真心貼切。但這並不是大招,大招是衣著暴露的仙人、妖精神馬的教唆少年兒童自殺來贖罪,然後,就可以得道成仙了!
2014年曾經出過一個新聞——「因為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一氣之下用小刀將施工者上方的安全繩割斷……」
有人曾說過,「毀滅一個民族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先毀掉他們的教育,毀滅一個時代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先毒害掉這一代少年。」英國的兒童早教電視片《天線寶寶》,其前期教育和心理學家的研發成本要遠遠高於後期的動畫製作成本。兒童動畫片是個清澈的世界,它應該是最後一片淨土,是光明和希望走向的試金石。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認為「孩子那麼小,看個樂子就好了」,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送上宮崎駿的一句話來回答——
「童年不是為了長大成人而存在的,它是為了童年本身、為了體會做孩子時才能體驗的事物而存在的。童年時五分鐘的經歷,甚至勝過大人一整年的經。」
這些是我陪兒子看過的動畫片裡,我覺得比較好的;或者,我自己看過的動畫片裡,曾經給我啟發的。
動畫片裡有生活化的場景、濃濃的愛意,以及樂觀氣質。有一集大頭兒子生日,他很害怕天氣不好大家都不能來參加聚會,結果真的傾盆大雨,小頭爸爸的處理態度是,打電話通知蛋糕店把蛋糕送到街邊一個避雨亭,一家人和蛋糕店的叔叔阿姨們過了雨中的溫馨生日。
它不迴避孩子的困惑和欲望。有一期大頭兒子羨慕小夥伴家玩具多,提出換爸爸,小頭爸爸同意了,結果大頭兒子真去了有錢小夥伴家,躺在滿是玩具卻沒有爸爸陪伴的床上,卻想起了爸爸陪伴的點滴,那個場景非常感人。
迪士尼系列以溫情著稱,除了小飛象、米老鼠這些膾炙人口的形象,近年來《超能陸戰隊》、《怪獸大學》都有創新。2013年奧斯卡大贏家《冰雪奇緣》,講述勇敢胡公主幫助國家重新找回春天,解救姐姐的故事。是迪斯尼第一位不再把嫁給王子作為終極人生夢想的公主,用坦陳秘密獲得自由,用家人的愛融化冰雪。這部電影也預示著百年迪士尼,將來在講故事上,會給女孩傳遞更多人生的可能,這才是正確三觀啊。
宮崎駿的動畫老少皆宜,畫風始終是清新浪漫的,總有一種能讓人想要回歸自然的感覺。尤其是影片中出現的天空背景,大片大片的潔白雲朵如棉花糖般,柔軟而又充滿著幸福和甜蜜的回憶。充滿了生機、柔和、美好是童年的底色,也是支撐我們的孩子成年之後,獨自去抵抗世界的力量。
「有時候,上天沒有給你想要的,不是因為你不配,而是因為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我不太肯定我的方向,但是我希望自己能走遠一點」。——宮崎駿的《摩女宅急便》
我是個很喜歡看動畫片的人。比如:宣揚只要用心做好一件事,人人都能成英雄的《美食總動員》,倡導溫情和愛能改變一切的《卑鄙的我》,包括後來又了暖暖以後經常陪她看得《愛探險的朵拉》和《粉紅豬小妹》,都是非常適合學齡前的孩子們看的優質動畫片。
今天推送這篇文章,也是為了致敬暖媽大學時代關係最好的閨蜜,也是本文的作者桂伊。她出過書,拉過片,專註明星專訪十餘年。而我最佩服她的,是我已經在當媽之後的屎尿屁生活中離當年的文藝青年漸行漸遠,而她卻還能保持如此細膩而逗逼的內心。每當夜深的時刻,躺在床頭的燈光下,看她用溫暖而又犀利的文字將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些記憶娓娓道來。我愛這樣的文字,因為它們直指人心。如果你們也同樣喜歡,也歡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她的公眾號:「伊姐看電影」。用文字打開心結,用電影解讀人生,在別人的電影裡,一定有一部,演繹了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