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顆人工心臟已獲批上市,未來「純原裝」的人類,還能有幾個?

2021-01-15 爾東商業觀察

文/森森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科技的突飛猛進,人們生活中的很多的事物已經被機器所代替。從家務上的掃地機器人,交通上的無人駕駛汽車,到工作上的機器人服務員,甚至是可以照顧人生活起居的仿人女性機器人等等。在科技的發展下,機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電影《鋼鐵俠》,其中的男主角託尼·斯塔克在命懸一線的時候,裝上了一顆人工心臟,使其擁有了無窮的力量。那麼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人類與機器的結合是否會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成為可能呢?或許這也有可能成為未來人類能夠實現長生不老願望的方法!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個生老病死的過程。但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如果能把人身體內所有的器官都換成機器,是不是人類就不會變老,也不會生病,而且還會擁有強大的力量,跳得更高、跑得更快。現在筆者告訴你,你離這個願望實現的時間距離已經不遠了。

人的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沒有心臟也就沒有了生命,而且心臟病還是人類死亡的第二大殺手。去年9月份,重慶市藥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第一顆重慶製造的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已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正式上市。這種名為「永仁心」的人工心臟是一種全新的技術產品,可以幫助心臟病患者康復,填補未來我國人工器官的空白,促進我國未來醫學的進步。

心管疾病是對人類生命的最大威脅之一,大家也都知道心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TO)的數據,目前絕大多數的心導管疾病患者迫切需要心臟器官捐獻者,但捐贈者與需求者相比只是杯水車薪,所以人工心臟無疑成為了心管患者的救命稻草。

心臟作為人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是人體血液的「運輸樞紐」。連接著身體內無數的血管,與人類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而人工心臟,顧名思義,是科學家為了挽救越來越多的心臟病患者的生命,研製出的一項高科技產物。分別為輔助人工心臟和完全人工心臟,基本由血泵、驅動裝置、監控系統、能源四個部分組成。

世界上第一顆人工心臟,是由以色列一位名為特拉維夫的大學專家,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造出的。不僅有心臟一樣的構造,而且還可以跳動,甚至可以用病人的DNA構造,避免與患者出現排斥現象。

雖然人工心臟已經研製成功,但如果價格昂貴,一般的普通人還是用不起的。而以色列研製的人工心臟恰恰有著這樣一處「致命點」,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以色列多位專家學者花費數年的研製成果,關乎著人類的生命,所以製作要求定是極為嚴苛。

但是,我國這次帶來的「永仁心」和以色列的人工心臟有著極大的不同。以色列的人工心臟屬於完全人工心臟,而我國的「永仁心」屬於輔助人工心臟,只是心臟的一個左心室。說白了就是一個配件,但畢竟心臟也屬於人身體內的一個配件。根據大多數心臟病患者的情況,只需要更換一個配件足以解決治療身體問題。與以色列那顆心臟相比,擁有著很大的性價比優勢,可以更廣泛的去治療更多的患者。

相信在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永仁心」會更加的完善。心臟都可以人造了,身體其他的器官相信也是可以的。或許在未來,如電影中所出現的「人造人」真的可能出現!但那時候的人類還能稱為人類嗎?

筆者建議大家,「金裝銀裝都不如原裝」,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能夠保持一個健康的生活、健康的工作、健康的身體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給人生留遺憾,更好地去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對此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

相關焦點

  • 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獲批上市 人工心臟能活多久?人造心臟多少錢?
    人造心臟與人類心臟大小相當,據它的發明者稱可以完全替代人類心臟,從而挽救數千患有心臟病患者的生命,人造心臟是指科學家為了挽救越來越多的心臟病患者的生命,而研製出來的。 9月10日,目前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產品終於獲批上市,這款人工心臟經過6年合作研發及臨床試驗。
  • 「重慶造」人工心臟本月正式進入臨床 國內首款獲批上市
    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9月8日,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永仁心)董事長張本焱收到一本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頒發的證書——該公司「國產『人工心臟』取得突破」入選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部)。重慶永仁心製造的人工心臟,名為「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去年8月獲國家註冊上市批准,這也是國內首款獲批上市的人工心臟產品。
  • 啟明醫療獲批中國首個第二代人工瓣膜系統
    啟明醫療(02500.HK),一家中國領先的心臟瓣膜微創治療整體方案提供商,宣布其自主研發的VenusA-Plus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系統-可回收輸送系統(下稱「VenusA-Plus」)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
  • 歐盟批准人工心臟投入商用 人工心臟將如何讓患者重獲「心」生?
    「人工心臟」將如何讓患者重獲「心」生? 42歲的宋先生患有擴張型心肌病,心臟功能持續惡化,對藥物反應差,經評估已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預期壽命不足一年。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為他實施了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術後宋先生生命體徵平穩,他接受了康復訓練和機器使用培訓,上周終於可以出院了。
  • 科技日曆 | 人類第一次成功使用機械心臟,一位41歲的鋼鐵工人靠它...
    參加這場手術的人員,就有來自3個不同醫院的9名大夫、5名護士,和2名技術專家。這場手術的成功,代表著人類製造機械心臟這種醫療裝置的成功,也被世界醫學界譽為一項重大突破。從那以後,越來越多的科研隊伍開展了這一方面的研究與改進。直至那位鋼鐵工人皮特·迪林逝世,他身上的機械心臟仍在運轉,那次手術也成為了一次難得的開創性實踐。
  • 「星醫百」中國「心」研發提速,資本持續加碼人工心臟領域
    據悉,心擎醫療的首款產品是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是國內首個、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的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且其核心功能指標與全球唯一上市產品,雅培旗下的全磁懸浮式血泵產品CentriMag相近。人工心臟,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近年來,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心力衰竭患病率和患病數量繼續增長,中國心衰人口預估超1500萬。
  • 為了活命,他們裝上了人工心臟
    其核心部件包括一個形如背包的體外控制器,和一個如水管三通接頭的金屬血液泵,有半個拳頭大小。 「植入的人工心臟可以持續工作,直到進行心臟移植。除不能遊泳外,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可以散步、淋浴、正常工作及外出旅行。」黃克力告訴「醫學界」,國內第一例人工心臟臨床試驗的患者,已帶機生存3年。而A先生也創造了一個記錄,是全國首例正式上市的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患者。
  •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怎麼回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多少錢詳情曝光
    這種被稱為「中國心」的人工心臟已經成功幫助好幾位心衰患者,重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我國已成功完成7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手術對於心衰患者的治療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心臟移植,我國每年可以提供移植的心臟僅有300顆左右,相較於上千萬的患者,這個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第二種方法就是人工心臟。蘇州某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 陳 琛:這款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人工心臟。
  • 歌禮、豪森等產品獲批上市;海正、艾迪藥業等產品獲批臨床
    復宏漢霖曲妥珠單抗成為首個登陸歐洲市場的「中國籍」單抗生物類似藥,開闢了中國醫藥企業參與單抗生物類似藥「世界盃」比賽的先河。 9、阿斯利康耐信針劑在中國獲批 7月30日,阿斯利康宣布,NMPA已正式批准耐信針劑(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用於預防重症患者應激性潰瘍出血。
  • 純國產人工心臟「火箭心」進入臨床試驗,泰心醫院完成首例
    有數據顯示,全世界約有8000萬心衰患者;我國心衰患者保守估計也有1600萬人。終末期心衰傳統治療轉歸差、死亡率高。心臟移植雖然是較好的療法,但由於心臟供體嚴重匱乏,遠遠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我國每年心臟移植數量僅幾百例,致大量患者在等待中死亡。
  • ...科創板正成為生物醫藥公司首選上市地 人工心臟瓣膜公司傑成...
    《科創板日報》(上海,鄭嘉維)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上交所發行中心彭義剛:科創板正成為生物醫藥公司首選上市地;人工心臟瓣膜「四小龍」之一傑成醫療或遭解散;華熙生物:佛思特公司股權已登記在公司名下;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尚沃醫療、金盤科技、極米科技等5家企業首發申請過會。
  • 中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康復出院
    2021年1月5日下午,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第一例正式上市的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順利康復出院。該患者是一名42歲男性,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經過內科規範藥物治療,心臟功能情況持續惡化,對藥物反應差,生活質量進行性下降,生命瀕危,經仔細評估該患者已處於終末期心力衰竭,預期壽命不到1年。2020年11月10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為該患者實施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術後患者生命體徵平穩。
  • 醫學史上的5月11日:賈維克—7型人工心臟的發明者出生
    關於世界範圍內認可的首例人工心臟移植眾說紛紜,有說美國人在1969年完成的,也有說知道2013年的法國團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心臟移植。而今天要說的賈維克就是其中一位,他在1977年發明出了第一款人工心臟。
  • 環泊酚-中國首個自主化合物創新靜脈麻醉藥獲批上市
    環泊酚注射液是海思科研發的中國首個自主化合物創新靜脈麻醉藥,不同於近年上市的其他鎮靜藥物,環泊酚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中國人自主研發的靜脈麻醉藥。  8年時間,3000天的研發!海思科以驚人的研發實力及不屈的耐心,將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中國人自主研發的靜脈麻醉藥物環泊酚帶臨世間,在創新藥這條賽道上記錄下嶄新的中國時刻!
  • 全磁懸浮人工心臟 中國心終於來了心衰患者的福音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磁懸浮人工心臟 中國心終於來了心衰患者的福音 我國已成功完成7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手術。 來自河北省唐山市的一名心力衰竭患者。在阜外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安裝一顆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他也是該項目臨床試驗的第一例患者。
  • 2款國產1類新藥獲批上市!諾誠健華首款創新藥即將獲批
    在國內,多個新藥、仿製藥審評審批取得新進展,更多動態如下:國內審評審批·新動態本周CDE有33個受理號(25個品種)報生產辦理狀態更新,其中諾誠健華奧布替尼片、恆瑞醫藥氟唑帕利膠囊、海思科環泊酚注射液和羅氏艾地骨化醇軟膠囊備受關注,更多動態如下:
  • 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在四川康復出院
    2021年1月5日下午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全國第一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順利康復出院不到兩周時間 從預期壽命不到1年到康復出院宋先生,42歲,一個有10餘年心臟病史的病患,最近迎來了新生。人工心臟 延續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據了解,這套人工心臟輔助裝置屬國產,造價100多萬元,比國外低,使用壽命為10年。川叔在現場看到,該套裝置分別由人工心臟、人工輸血管、體外充電裝置等構成。人工心臟被植入了患者體內,通過管道連接的充電裝置則需要隨身攜帶,每6個小時更換一次電池。「當然也會有不便」,宋先生說,「但是也可以洗澡,其他事情也能做,身體感覺好多了。」
  • 我國研製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重量不到180克
    本文轉自央視財經6月21日報導: 對於心臟病患者來說,可用於移植的心臟,來源不可靠,也很少。如今,這些患者有了另一種選擇,就是安裝神奇的人工心臟。這種被稱為「中國心」的人工心臟已經成功幫助好幾位心衰患者,重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 35年前,第一顆永久性人工心臟撲通跳起,但它只活了112天
    如果沒有可以移植的心臟供體......於是研究者們就將目光移到了人工心臟上。1982年12月2日,在美國西雅圖,61歲的退休牙醫巴尼·克拉克接受了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人工心臟的植入手術。手術前,克拉克因心臟衰竭而久臥病床,面臨死亡的威脅。手術後,克拉克靠一顆由鋁和塑料製成的人工心臟維持生命。這顆人工心臟名為賈維克7號,取自其發明者羅伯特·賈維克博士。
  • 人工心臟研發公司,心擎醫療完成超億元B輪融資
    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的體外磁懸浮人工心臟   心擎醫療坐落在蘇州高新區,是一家專注於人工心臟的醫療企業。針對急性心源性休克、急重症器官衰竭患者、心臟術中循環保護等臨床場景,心擎醫療團隊將研發重點集中在中短期體外心室輔助裝置(簡稱為「中短期體外人工心臟」),該體外生命支持設備可廣泛應用於心外科圍手術期重症患者治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