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視大多數人的意見,因為它可能是錯誤的。
笛卡爾是世界上最大的懷疑論者。他堅定地拒絕相信任何事情,除非經過他自己的驗證。這也使他擁有了成為一個成功賭徒的特性之一。他已經死了 300多年了,但每一個現代的投機人士都閱讀過他的作品而且受益匪淺。
通過逐個懷疑所有事物,甚至包括上帝、人類和自己的存在,笛卡爾建立了自己的哲學理論。
這激怒了他的祖國法國的那些宗教權威,因此笛卡爾被迫流亡荷蘭。笛卡爾始終拒絕相信別人告訴他的是真理,而是通過自己的識別力和經驗來發現真理。
他最終偶然發現了一個基本而無可爭辯的真理:「我思故我在」。他相信自己的存在並不是一種幻想,並以此繼續檢驗其他所謂的真理。終其一生,他主要的貢獻在於數學和創造了理性主義哲學。他死後的 3 個世紀中,沒有人能夠超越他。(據我看,甚至連可以相提並論的競爭者都沒有。)因為平時的消遣,也因為他偏好名酒和奢侈品,笛卡爾對賭博也進行了一些科學研究。
在 17 世紀前半葉,全世界只有幾個組織鬆散的證券和商品交易所。笛卡爾被阿姆斯特丹大而有活力的市場迷住了,不過他是不是曾經在那兒賭過、賭得有多大,我們並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他經常去巴黎,有時為了避免被當成異端被拘捕而偽裝去賭博。
那兒有各種各樣的撲克、轉盤遊戲等,等著賺外行的錢。笛卡爾喜歡這些遊戲,遊戲的結果,依靠的不僅是運氣,還有數學計算和心理分析。他以謹慎和懷疑的態度研究賭博,抵制當時一些陳腐的見解和民間的所謂智慧,堅持為自己建立真理,排除謬論。當他從巴黎回家時,笛卡爾似乎總是比到達巴黎時富有。儘管他的大半生都是靠從他父親那裡繼承的一小筆遺產生活,但笛卡爾過得還是比較舒服。
至於訣竅,他在任何文章中都曾反覆提到,即要藐視別人告訴你的,直到你自己完全想通為止。他懷疑那些自封為專家的人所提出的真理,甚至於拒絕接受多數人的意見。「幾乎每件事情都有反面的看法,」他寫道,「以多數人的意見來決定真理沒有任何根據……因為在任何困難問題上,真理總是被少數人發現。」笛卡爾帶著這份也許自大卻很獨立的見解走進巴黎的賭場,然後富有的離去。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機者的話,你就應該向笛卡爾學習。
處於民主時代的我們,時常會對大多數人的意見不加批評地接受。要是許多人說是這樣,我們會附和道:「對,它就是這樣。」這就是我們的思考方式。如果對某些事件不能肯定的話,便採取投票。從小學時代起,大多數人的意見就是正確的,這種觀念已經被灌輸到我們的腦袋裡。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特別是法國和英國,用投票方式決定公眾的問題有很長的一段歷史,差不多已經成為一種信仰了。要是有 75%的人相信一件事,懷疑似乎就成了褻瀆的事。即使是小聲地詢問:「嗨,等等,他們可能是錯的吧?」好像也是不妥的。
他們應該聽聽笛卡爾是怎麼說的。
在美國,我們投票選舉決定誰來管理我們,那是唯一合理的方法。至少這是我們選舉議會議員的唯一方式。我們從讀書開始就被訓練接受多數人的意願。我們經常會抱怨這種意願——當我們的候選人失利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感到既驚訝又憤怒——但是在所有聲音和憤怒的背後,我們能聽到這樣的民主教條:「人民講話了,你不能愚弄他們。如果這就是他們所需要的,那一定是正確的。」
虛心接受大多數人的意見也進入了我們的金融生活。我們不僅是聽經濟學家、銀行家、經紀人、顧問和其他專家的意見,而且也聽大多數人的意見。但是這些最終證明只能浪費你的金錢,因為正如笛卡爾所說,真理通常是由少數人掌握,而不是由多數人發現的。
多數人的看法也許是正確的,但要避免把經常聽到的主張當成真理。「高預算赤字將成為美國的禍根。」幾乎每個人都在這樣說。是真的嗎?也許對,也許不對。你自己下結論吧!「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在十年後將會上升。」哦,是嗎?不要因此就相信這種說法。檢查一下,不要讓大多數人擺布你。
在研究其他定律時,我們提到許多事都是由大多數人提出的。「一鳥在手總比雙鳥在林有價值」,「要建立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你要量力下賭注」等等。這些被認為很明智的建議都是流行意識的產物。你只需要在一個雞尾酒會或者圓桌會談中提出投資的建議,很快就會聽到陳腐的附和。當一個落伍的、陳舊的說教被提出後,每一個聽到的人都會故作審慎地點頭:「是啊,確實是!太棒的建議了!」
大多數人都把陳腐的調子當作無可爭議的真理。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人並不富有。
次要定律 14
不要追逐投機的風潮。最好的購買機會常常是沒有人需要它的時候。
大多數人意見的壓力往往會在投資什麼和什麼時候投資這兩個問題上出現。這時,許多聰明的投機者會使自己被糟糕的結果所擺布。
以股票市場為例,什麼時候是最佳的買進時機呢?當然是價格低的時候。那麼什麼是最佳的賣出時機呢?當然是價格高的時候。這是小學生都懂的道理,即使沒有人教他們,他們也能自己算出來。
我們直到成年時才學到的是,看起來簡單的公式,有時應用起來卻很困難。在很大的程度上,困難的原因是,這需要投機者和大多數人的意見背道而行。依照一般的觀點,當大多數人開始相信股票不值得買時,股票的價格——或者任何價格可變的投機實體——將會下跌。越是不抱希望,價格就越低。因此,與學校裡所教授的知識矛盾的是:可以買進的時機就是大多數人說「不可以」的時候。
在出售的時機來臨時,相對的道理也是正確的。大多數投資人吵鬧著要買的時候,價格會上升。當每一個人都在叫「給我!」時,你應該平靜地說「好極了,給你」。
讓我們再看一個特殊的例子。汽車工業在上世紀 70 年代初陷入了困境,問題很嚴重,以至於每個人都會說,這很棘手。所有底特律人都呆呆地等著地獄般的深淵來臨。破產的流言在汽車製造商和供貨商中間傳播。工廠一個接一個地關閉,數千工人沒有領到工資就被趕上了街頭。通用汽車公司為了保留運行資金而做出了孤注一擲的努力,它將從 1979 年到 1981 年的股息減去一半。第二年,福特汽車股息則分文未付。
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從底特律聯合會、俱樂部,再到華爾街——汽車工業已經陷入深深泥淖,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可能擺脫。大多數人說,凡是購買汽車股票的人都應該自查一下。汽車股票,沒有人要,於是跌到谷底。在 1981年和 1982 年,你可以用 34 美元的價格買進通用汽車的普通股。在很長的時間裡,它的股票一直這麼低。許多權威人士預測,它還會跌更多。在那些糟糕的日子裡,福特的股票只有 11 美元。
但事實情況是,在那些年裡忽略群眾意見的人都有很好的收穫。通用汽車股票在 1982 年能用大約 34 美元買到,但到 1983 年則驟升至 80 美元。福特的股票更是漲了 4 倍,從 11 美元升到 46 美元以上。
汽車工業的困境比多數人想像的時間要短。在這種形勢中賺錢的人是那些不聽別人意見而獨立思考的投機者。
然而,當你周圍的人都在衝你喊「不」的時候,你要想「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一些投機者認為這是他們最困難的難題之一。輿論總是妨礙他們採取正確的行動。
我的妻子也趕上了這次汽車工業的巨變。1982 年初,她正好有一張 6 個月的定期存單到期。她對福特獨有情鍾,但當時,正如我們所提到的,福特已深陷困境。她喜歡福特的汽車,以往也常聽到別的女人讚賞它,她認為這種逆境是由於自憐和驚慌的情緒引起的,不久就會過去。因此,她讓她的經紀人買了一些福特的股票。
她的經紀人為此取笑她。他篤信大多數人的意見,他能充分證明那樣的觀點。報紙上的故事、分析家的報告,當然還有低廉的股票價格本身,所有人都在齊聲高唱「不要買」!因此,她最終沒有買。對她而言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多數情況下,她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獨立思考得出結論。但是,這一次,輿論的壓力太強大了,以至於她很難抵禦。
輿論的壓力不僅能驅趕走一個好的預感,甚至還會使我們懷疑自己明明知道是對的事。
有一個實驗不出名但令人吃驚的有效。8 個人或者 10 個人圍在一張桌子的周圍,桌子的正中放了半打各種顏色的鉛筆。除了一支鉛筆以外,其餘幾乎都是同樣長度。那支——我們說紅色的那一支——比其他所有鉛筆都明顯要短。桌子旁的人們被要求對鉛筆的長度進行投票。大多數人——除了一個感覺困擾的人——都表達了一個明顯錯誤的觀點,一個和眼睛看到的事實不同的結論。他們都會說鉛筆都是同樣長度的。當然,除了一個人以外,其他人都是經過事先約定要說謊話的,這是一個圈套。目的是要看那個人會如何反應。
經過投票,這位受試者的心理自動崩潰而附和了多數人的意見。他違背了放在他眼前明顯的證據,他輾轉不定,坐立不安,最後嘆氣說,好吧,我想你們都是正確的,所有鉛筆的長度都是一樣的。
和大多數人爭辯是非常困難的事。當爭論涉及通過觀察和測量能夠被證明的事實時尚且很困難,更不用說在涉及意見時,因為不能提出證據,那就更困難了。而幾乎所有金錢世界的問題都屬於後者。
據我所知,沒有任何精神上的訓練能夠加強你抵抗輿論壓力的能力。在午餐會上,有時我會故意發表一些愚蠢的觀點,使自己成為少數人。我知道這會引起別人的攻擊。——「核戰爭跟古代戰爭中被箭射中相比,可能並不可怕。」——或者其他這類的胡說八道。試圖在被激怒的群眾面前保護自己,那當然很刺激。但是它是否能使你強大到購買困境中的福特的股票,我並不知道。
也許,抵抗輿論壓力的最好辦法是要認清它的存在和強制力。投機新手一般缺少這種認識。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將如何發生的時候,新手早已被大多數人所推動了。
因此,你總是可以發現人群中有些新手被投機熱潮所支配。當黃金是當月的投機工具時,——所有人都在談論它,每一個財經專欄作者都熱衷於寫跟它相關的文章——投機新手一定會投入市場購買它。此時,黃金價格可能已經有些高得不正常了,但是,看起來人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明白這個。與此相似,當小投資、高科技的公司成為華爾街的主體時——它們的股票價格非常地高——新手們會拿出積攢下的錢,直到某一天將它付之一炬。
新手們還沒有感覺到輿論的壓力的時候,就已經被推著走了。他們不會停下來自問:「我做這個決定是因為它自身很不錯,還是因為大多數人說它很不錯?」那就是笛卡爾會問的問題。如果他要投資黃金或者高科技產業的話,他只會為自己的理由去做,不管別人怎麼做或怎樣說。
在你努力抵抗群眾壓力的時候,你也面臨著經紀人或其他會從你的投機活動中獲益的人的壓力。這些為投機業服務的人,為了賺取佣金或手續費,自然趨向於推銷時下的熱門貨。熱門貨就是那些能滿足百姓的喜好的和高價位的東西。如果你是一位活躍的投機者,你總是會被廣告和其他諂媚的遊說輪番轟炸,被驅使著去買大多數人在買的東西。
這並不是因為投機業的人惡毒地希望你陷入貧困。相反,他們寧願看到你變富裕。因為一方面這意味著更具有潛力的佣金來源,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和我們一樣是人,總喜歡被笑臉相待。儘管如此,他們仍然賣一些大眾認為是好的東西。例如,公眾在經濟衰退期總是喜歡買黃金。在國家經濟、貨幣、股市和其他金融體系發生問題時,黃金總被視為一種保值的工具。在 20 世紀 80 年代初的那短衰退期,黃金價格就一直上揚,因為有許多人買它。
正如我們所論述的,那正是你應該特別小心不要做同樣決定的時候。因為這也正是黃金賣價到達頂點的時候。在上世紀 80 年代初,報紙上滿是提供金條和金幣的廣告。經紀人忙著兜售金礦公司的股票。黃金基金公司專門研究跟黃金有關的投資,並積極分送計劃書。顧問公司也提供黃金方面的預測報告。那時候,如果你要把錢投入黃金或與其相關的投資工具,那麼你所要做的只是打一個免費電話到相關的公司,他便會接受你的定單。
但是,到了 1983 年底,當經濟環境恢復、黃金價格下降的時候,你就得艱難地尋找黃金的買家了。
這並不意味著你一直能主動做大多數人所不做的事情。它只意味著你應該堅定地拒絕群眾的壓力,而不是隨波逐流。親自研究每一種情況,用自己的大腦進行分析,你將有機會發現大多數人是錯的,但這種情況並不常發生。要是你確定別人對的話,那麼你應該和大多數人共進退。
記住:無論你做什麼,無論你是否和群眾同步,你首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投機者遵從一些教條的方式,要求反大多數人而行。他們自稱為逆向思考者或反對者。他們的哲學來自於我們所看到的這個自相矛盾的觀點:買進的最好時機經常是它看起來最缺乏吸引力的時候。因此,你會發現,這些反對者們會在極度不景氣時買進股票,在繁榮時買進黃金,在別人都把某一學派的畫作束之高閣的時候買進它們。
對立主義者的困擾在於,它源於一個好主意,但卻陷入了條理性的幻覺。買進的最佳時刻或許是沒有人要的時候,這是正確的。可是為了這一個單純的原因而未加思索地去買,——只是因為這是沒有人想要的——這似乎與不加考慮地接受大多數人的選擇一樣愚蠢。
群眾並不總是錯的。如果一個價值不大的藝術作品的價錢降到每平方碼(英美長度單位)10 美分,那可能就是一個很好的購買時機。另一方面,群眾覺得這是一幅糟糕的作品的話,那麼它就不會有什麼價值。
10 年前,每個人總是不願意買克萊斯勒的股票,我也覺得這十分正確。如果把錢投入到低價格的通用或者福特的股票上被說成是冒險的話,那麼購買克萊斯勒的股票簡直就是最瘋狂的賭博。那家公司已經面臨破產的邊緣了。在整個 1980—1982 時期,這種垃圾股一般都在三四塊錢左右。在做出決定要買克萊斯勒股票的時候,群眾已經認識到這樣一個客觀事實:這家公司恢復的機會微乎其微,克萊斯勒公司看來已經走到盡頭了。
當然,現在我們回顧這件事有點事後諸葛的味道,但當時這種看法確實有些太悲觀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克萊斯勒公司順利復原,1983 年底股票價格回升至 35 美元。在一年半前以低價買進這股股票的人,現在都發了。
那依然不能改變 1981 年時這股股票確實不被看好的事實。大多數投機者都不敢買它,而是採取了完全合理的行動。這就是一個例子,反對者們不假思索地和群眾對著幹,這完全是一種愚勇。
在這個例子中,它實際很合理地說明了次要定律 1,它忠告人們,一定要下有意義的賭注。在 1982 年中期,買克萊斯勒的股票,相當於買彩票、或者進行輪盤賭。中獎的機會可能只有百萬分之一,你賭上幾美元,只是為了自己高興。如果 1981 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每一個納稅人投資克萊斯勒,那我也會買一股的。
好吧,可能是 100 元,希望錢在一年半裡翻十倍,這是一個好夢。
本章的投機策略
定律十教導說,大多數人雖然不會一直主動地犯錯,但是犯錯的機會還是比較多。務必警惕不假思索地採取與大多數人相同或相反的立場,尤其是前者。在把錢拿來冒險的時候,自己要思索每一件事。
你最大的壓力或者你最常感受到的,就是推動你做出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決定。對於這種事,定律警告說,代價可能很昂貴,因為價格高時買進和價格低時賣出是一般人的天性。抵抗這種壓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對它的存在和潛在殺傷力存有一種敏銳的認知。(摘選自馬克斯·貢特爾/《蘇黎世投機定律》,未完待續……)
這裡,匯聚了當前國內一線才華橫溢的對衝基金精英,我們堅信,他們中間,必將會誕生出中國未來對衝基金界的領袖翹楚。有欲望,就有江湖。這,註定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傳奇時代。今天我們走進廣州巡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其領軍人物雷文超面對面...欲知詳情,請點擊頁面左下角的「閱讀原文」
↓↓↓